劉長林·科玄論戰:中國早期的一次現代性與後現代性論爭(5)

再次,正因為主張科學萬能,胡適根據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以科學的原理、精神和方法為 理論基礎,提出了科學人生觀的大致輪廓,作為「公同承認的」、「最低限度的一

致。」17胡適這裏所說的一致就是普遍性,將科學作為人生觀的理論基礎也是上述基礎主義 的典型應用,反映了科學派在重建現代中國人生哲學時基本上是按照「元敘事」方向進行    的。另外,馬克思主義派的陳獨秀主張用「唯物史觀」作為人生觀的理論基礎也是按這個方 向進行的。

 

玄學派對科學派「科學萬能論」「元敘事」的批評,最主要的主張就是科學不能解決人生觀 問題。科學與人生觀分屬不同的世界,科學只能在物質世界里起作用,不能在人的精神世界 起作用。人生問題是複雜的,沒有統一的標準,沒有因果律可循,「故天下古今之最不統一

者,莫若人生觀。」18他們認為人內在的精神活動是變動不定的、自由創造的,作為以物質 世界為研究對象的科學方法是不能作用其上的。科學的邏輯方法和因果律都不能施用於人生 問題。顯然,這種觀點否定了科學的基礎主義和科學方法的普遍性。在這點上,與後現代主 義對本質主義和基礎主義的批評契合起來。

 

張君勱針對「國人迷信科學,以科學為無所不能,無所不知」,運用最新的實驗心理學和生 命哲學理論,指出人的心理、情感和意志的特殊性。如柏格森「闡明人生之本為自覺性。此 自覺性頃刻萬變,過而不留,故甲秒之我,至乙秒則已非故我。……純粹心理無公例可求之 說,非柏氏一人之私言,以詹姆士之尊重實驗,亦傾倒若此」,英國經濟學家歐立克認為社 會事實的變化在於個人和團體的衝動,與生活動機相關,「生活緊要關頭之行動自此而決。

若其力量之大小,方向之所至,不能測度,不能預言」19。張君勱認為這些說明科學的公理 和方法不能作用其上,理智不能支配的思想更符合生活實際。這裏所說的緊急關頭的自決, 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機動性、靈活性、內含了多樣性以及利奧塔所說的「異質性」思想。

 

玄學派還批評馬克思主義者的唯物史觀一元論。唯物史觀在解釋世界及萬物本源時,強調世 界的本源是物質的。物質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歷史變動的最後原因是物質因素。 陳獨秀提出用唯物史觀作為人生觀理論基礎的著名論斷:「我們相信只有客觀的物質原因可以變動社會、可以解釋歷史、可以支配人生觀,這便是『唯物的歷史觀』。」20這是典型的「元敘事」的本質主義和一元主義。在這個問題上科學派的丁文江和胡適都不徹底,所以陳 獨秀批評他們是多元論。張君勱和梁啟超也遭到了陳獨秀的批評。張君勱在《人生觀之論戰 序》中,堅持多元論的歷史觀,反駁陳獨秀的一元論。張認為社會的變遷是「人類之自由意 志為之,非科學公例所能一律相繩」。

17 〈《科學與人生觀》序〉,同上,頁24、22。
18 《人生觀》,同上,頁33。
19 同上,頁63、81。

Views: 3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