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國王的“神授君權”與雖非“神授”卻更合理的“議會權力”相互爭鬥,結果以國王的災難性結局而告終
外敵的島嶼
愷撒是西北歐洲的最早探險者。公元前55年,他率羅馬軍隊渡過英吉利海峽,征服了尚為蠻荒之地的英國。在隨後的4個世紀里,英國一直是羅馬的一個海外行省。當野蠻的日爾曼人開始威脅羅馬,頻頻犯境,駐守英國的羅馬士兵被奉命召回去保衛羅馬本土。從此,不列顛成了一個一無政府二無防禦的海外孤島。
當日爾曼北部饑寒交迫的撒克遜部落得知這一消息,他們便馬上渡過北海,蜂擁到這個氣候溫和、士地肥沃的島嶼安家落戶。他們建立起一系列獨立的盎格魯——撒克遜王國(因最初的人侵者為盎格魯人、英格利人、撒克遜人,以此得名),不過這些小國家相互間總是吵個不停,沒有一位國王的實力足夠強大,能將英格蘭統一為一個聯合王國。500多年的漫長歲月里,由於缺乏足夠的防禦能力,默西亞、諾森伯里、威塞克斯、蘇塞克斯、肯特、東盎格利,或其它不管叫什麽名字的地方,都頻頻遭到不同派別的斯堪的那維亞海盜的襲擊。最後到11世紀,英格蘭連同挪威及北日爾曼,一起為甘紐特大帝麾下的大丹麥帝國所吞並。英格蘭最後一絲獨立的痕跡也消失了。
隨著時間推移,丹麥人終於被趕走了。英格蘭剛剛獲得自由不久,就第四次被外敵征服。新敵人是斯堪的那維亞人的另一系後裔,他們在10世紀初期人侵法國,建立起諾曼底公國。從很早開始,諾曼底大公威廉就以嫉妒的目光盯著這個一海之隔的富饒島嶼了。1066年10月,威廉率軍渡過海峽。在10月14日發生的黑斯廷戰役中,他勢如破竹地摧毀了最後一位盎格魯——撒克遜國王,威塞克斯的哈洛德率領的疲弱之師,自立為英格蘭之主。然而無論威廉本人,還是安如王朝(也稱金雀花王朝)的繼承人們,他們並未把這個島國視為自己真正的家園。在他們心里,這片島嶼無非是他們在大陸繼承的龐大遺產的附屬部分——一塊定居著一些落後民族的野蠻殖民地。因此,他們不得不將自己的語言和文明強加給這些島國居民。不過事易時移,“殖民地”英格蘭的發展逐漸超越其“諾曼底祖國”,取得更為重要的地位。
與此同時,法蘭西的國王們正不遺余力地試圖將他們的諾曼底——英格蘭鄰居從自己的土地上徹底清除出去。在法國人眼里,諾曼底的王公們只不過是法國國王貌合神離的不聽話仆從。經過將近一個世紀的殘酷戰爭,法國人民在聖女貞德的領導下,終於將這些“外國人”逐出了自己的國士。但貞德本人在1430年的貢比涅戰役中不幸被俘,又由她的勃良第俘獲者轉賣給英國士兵,最後作為女巫被燒死在火刑柱上。
都鐸王朝
話雖如此,英國人由於從此喪失了在歐洲大陸上的橋頭堡,國王們最終不得不紮根海島,開始一心一意地經營自己的不列顛屬地。另外,因為這個島上酷愛面子的封建貴族們長期糾纏於他們那
些奇特的世仇夙怨(這在中世紀可謂像天花和麻疹一樣流行),大部分家世古老的封建主紛紛在所謂的“玫瑰戰爭”中命喪黃泉。這使得國王們輕而易舉地加固了皇室權力。到15世紀末期,英格蘭已經成為了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國家。統治者是都鐸王朝的亨利七世。此人設立的著名的“星法院”曾給國人留下過許多恐怖的回憶,它運用極其嚴厲的手段鎮壓了部分幸存的老貴族試圖恢覆對政府的舊有影響力的嘗試。
1509年,亨利八世接任其父亨利七世為英格蘭國王。他統治的時期在英國歷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從此,英國從一個中世紀的島國發展壯大成一個現代的國家。
亨利對宗教興趣寥寥。因為自己的多次離婚,他和教皇發生了許多不愉快。亨利很高興地利用離婚的機會宣布脫離羅馬教廷獨立,使英格蘭教會成為歐洲第一個名副其實的“國教”。而一直作為世俗統治者的國王本人也欣然擔當了自己臣民的宗教領袖。這一和平的改革運動發生在1534年,它不僅使都鐸王朝得到了長期以來飽受路德派新教徒攻擊的英國神職人員的支持,而且還通過充公前修道院財產而大大增強了王室的實力。更令人愉快的是,這一舉動還讓亨利在商人和手藝人中大放異彩。
這些自豪而富裕的島國居民,由一道浪急水深的寬闊海峽與歐洲大陸安全地隔開,不免擁有一種與之匹配的優越感。他們不但不喜歡一切“外國的”東西,而且也不願意由一位意大利主教來統治他們誠實清白的英格蘭靈魂。
1547年,亨利去世,把王位留給年僅10歲的幼子。小國王的監護者們對路德的教義大加欣賞,因而盡其所能地讚助新教徒的事業。不過小國王未滿16歲便不幸夭折,繼任王位的是他的姐姐瑪麗。瑪麗是當時的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的妻子,她上台的第一項舉措就是把新“國教”的主教們統統燒死。除了忠實於自己的天主教職責,她在其它方面也嚴格遵循著自己西班牙王室丈夫的榜樣行事。這為她贏得了“血腥瑪麗”的綽號。
伊麗莎白時代
很幸運的是瑪麗於1558年死去,由著名的伊麗莎白女王繼位。伊麗莎白是亨利八世和他六個妻子中的第二個安娜·博林所生的女兒,但安娜後來因失寵而被亨利斬首。在瑪麗執政期間,伊麗莎白曾一度被投進監獄,後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親自請求才僥幸獲釋。從此,伊麗莎白
變成了一切天主教與西班牙事物的死對頭。像她父親一樣,伊麗莎白對宗教異常冷淡,不過她繼承了父親洞察賢明的驚人判斷力。在伊麗莎白執政的45年間,不僅王寶權力穩固上升,英格蘭這個歡樂島嶼的財政和稅收也源源增加,國力日趨強盛。在這方面,女王當然得到了拜倒在她王座下的大批傑出男性的有力輔佐。他們爭先恐後的群策群力使得伊麗莎白時代成為了英國歷史上一個至關重要的時期。不過若要研究其詳細情況,你必須專門找一本講述伊麗莎白時代的書籍來讀。
另一方面,伊麗莎白的王位也並非就是萬無一失的。她還存在著一個非常危險的對手,即斯圖亞特王朝的瑪麗。瑪麗的母親是一位法國公爵夫人,父親是蘇格蘭貴族。長大之後,她嫁給法國國王法朗西斯二世,後來成為寡婦。她的公婆是著名的美弟奇家族的凱瑟琳,血腥的聖巴瑟洛繆之夜大屠殺就是由這個險惡的老太婆一手策劃的。瑪麗的兒子後來還成為了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第一位國君。瑪麗是一個熱情的天主教徒,樂意與一切敵視伊麗莎白女王的人結為朋友。由於缺乏政治智慧且采用極為暴力的手段鎮壓蘇格蘭境內的加爾文教徒,瑪麗招致了蘇格蘭人的暴動,自己不得不逃到英國境內避難。在她呆在英國的18年里,她未曾有一天停止過策劃反對伊麗莎白的陰謀,卻從不想想是這個女人慷慨地收留了她。伊麗莎白最終不得不聽從了她忠實顧問們的建議,“將那個蘇格蘭女王斬首”。
1587年,蘇格蘭女王的頭終於被砍掉,因此引發了一場英國與西班牙之間的戰爭。不過正如我們上一章講過的,英國與荷蘭的海上聯軍協力擊敗了菲利普的“無敵艦隊”。原本是為摧毀兩個新教國家的狂風,現在卻掉轉風向,變成了後者的一樁有利可圖的冒險事業。
現在,經多年的猶豫不前之後,英國人和荷蘭人終於意識到入侵印度和美洲的西屬殖民地不僅是他們的正當權力,而且還可當作對西班牙人迫害他們的新教徒同胞的報覆。1496年,英國船隊在一位名為喬萬尼·卡波特的威尼斯領航員的引導下,首次發現並探測了北美大陸。拉布拉多和紐芬蘭島作為殖民地的可能性雖然微乎其微,但紐芬蘭附近的海域卻給英國漁船提供了豐富的漁業資源。一年之後的1497年,同一位卡波特發現了弗羅里達海岸,為英國建立海外殖民地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機會。
繼這些初步的發現之後,接下來便是亨利七世和亨利八世的忙碌年份。由於成堆的國內問題尚待解決,英國一時拿不出錢來進行海外探索。不過到了伊麗莎白治下,國家太平昌盛,斯圖亞特的瑪麗也被投進監獄,水手們終於可以欣然出海遠航,而用不著擔心一夜之間家園變色了。當伊麗莎白還是一個小孩時,英國人威洛比就已冒險航過了北角。威洛比手下的船長之一里查德·錢塞勒為找到一條可能通向印度群島的航路,更是進一步向東深人,抵達了俄國港口阿爾漢格爾,與遙遠的莫斯維帝國的神秘統治者建立起外交與商業的聯系。在伊麗莎白開始執政的第一年,又有許多人順這條航線航行。在“聯合股份公司”工作的商業投機家們孜孜不倦地工作,為後幾個世紀擁有龐大殖民地的貿易公司打下了最初的基礎。半是外交家、半是海盜的家夥們,願意將全部身家押在一次吉兇未卜的航行上,賭一把自己的運氣;走私者將一切能夠裝上船的東西統統裝載上船,以滿足他們對金錢的貪婪胃口;商人們以同樣滿不在乎的心情販運商品,也販賣著人口,眼睛里除利潤之外再容不下其它的沙子;伊麗莎白的水手們將英格蘭的國旗,也將女王陛下的威名,散布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在國內,有偉大的莎士比亞在筆耕不輟,以接連不斷的新劇目來愉悅女王的視聽。英格蘭最傑出的頭腦和最高明的智慧都緊密結合在女王的不懈努力之中,將亨利八世留下的封建遺產變成了一個現代化的民族國家。
英格蘭的“外國人”
1603年,伊麗莎白死於70歲的高齡,詹姆斯一世當上了英國國王。他是亨利七世的曾孫,伊麗莎白的侄子,也是其死對頭蘇格蘭女王瑪麗的兒子。承蒙上帝的眷顧,詹姆斯發現自己成為了唯一一個得以逃脫歐洲大陸戰禍的國家的統治者。當歐洲的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們正起勁地自相殘殺,無望地試圖摧毀宗教競爭對手的勢力,並建立起自家教義的絕對統治時,英格蘭卻和和氣氣地展開了一場“宗教改革”,並未走上路德教徒或洛約拉支持者的極端道路。此舉使得這個島國在即將到來的殖民地爭奪戰中,搶得了極大的先機。它還保證了英國在國際事務中獲得領導地位,一直延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甚至連斯圖亞特王朝的災難性冒險,也不能阻止這種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繼承都鐸王朝的斯圖亞特王朝是英格蘭的“外國人”。他們似乎既不知道也不想弄明白這一事實。都鐸王室的成員可以堂而皇之地盜走一匹馬,但斯圖亞特王朝的成員連看一眼馬韁繩,都會引起公眾極大的非議。老女王隨心所欲地統治著她的子民,還盡享愛戴。但總的說來,她一直在執行著一項使誠實的(或不誠實的)英國商人財源滾滾的政策。因此,感激涕零的人民也回過頭對老女王報以來全心全意的支持。有時,國會的一些小權力、小職能會被女王自由地拿走,而這些不法行為都被樂意地忽視了。因為從女王陛下強大而成功的對外政策中,人們將最終收獲最大的利益。
從外表看,詹姆斯國王與伊麗莎白女王執行的是相同的政策。可他身上極為缺乏的,是他的前任異常耀眼的個人熱情。海外貿易繼續受到鼓勵。天主教徒也並未因新國王的上台而獲得任何新自由。可當西班牙對英國展露諛媚的笑臉,試圖重修舊好之時,詹姆斯欣然還以微笑。大部分英國人是不願意這樣做的,不過詹姆斯畢竟是他們的國王,所以他們保持沈默。
“君權神授”與斷頭台
很快,人民和國王之間又起了其他的摩擦。詹姆斯國王和1625年繼承他王位的查理一世一樣,他們都堅信自己“神聖的君權”是上帝恩許的,他們可以憑自己的心願治理國家而不必征詢臣民們的意願。這種觀念並不新鮮。教皇們作為某種意義上的羅馬帝國皇帝的繼承者(或者說將整個世界的已知領土統一於羅馬這個單一世界帝國的觀念的繼承者),他們總是樂於將自己視為“基督的代理人”,並且得到了人們的普遍承認。上帝有權以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統治世界,這一點沒人質疑。作為自然而然的推論,也很少有人敢於懷疑“基督的副手”們的神聖權力。教皇有權要求人們順服他,因為他是宇宙的絕對統治者在世間的直接代表,他只對上帝本人負責。
隨著路德宗教改革的深人人心,以前賦予教皇們的特權,現在則被許多皈依新教的歐洲世俗統治者接管。身為“國教領袖”,他們堅持自己是所轄領土範圍內的“基督的代理人”。國王們權力從此延伸出巨大的一步,可人們依然未提出一丁點懷疑。他們僅僅是接受它,就像生活在當今這個時代的人們,他們不假思索地認為議會制政府是天底下最合理、最正當的政府模式一樣。如果就此得出結論:路德教派或加爾文教派對詹姆斯國王大張旗鼓宣揚他的“君權神授”觀念表現出特別的義憤,這是不太準確的。誠實忠厚的英格蘭島民不相信國王神聖的君權,肯定還有著其它的原因。
歷史上首次聽到人民發出明確的否定“君權神授”的聲音,是在1581年的荷蘭海牙。當時北尼德蘭七省聯盟的國民議會廢黜了他們的合法君主,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他們宣布說,“國王破壞了他的協議,因此他也像其它不忠實的公仆一樣,被人民解職了。”從那時開始,關於一個國王對其人民應擔負有特殊責任的觀念,便在北海沿岸國家的人民中開始流傳開來。人民現在處於非常有利的地位,因為他們有錢了。中歐地區的貧困人民長期處在其統治者的衛隊監視之下,當然不敢討論這個隨時可能把他們關進最近的城堡監獄的問題。可是荷蘭和英國的富有商人們,他們掌握著維持強大的陸軍與海軍的必需資本,並且也懂得如何操縱“銀行信用”這一屢試不爽的大威力武器,根本沒有這種擔憂。他們樂得以自己的錢財所控制的“神聖君權”,來對付任何哈布斯堡王朝、波旁王朝或斯圖亞特王朝的“神聖君權”。他們知道自己口袋里的金幣和先令足以擊敗國王擁有的唯一武器——笨拙無能的封建軍隊。他們敢於行動,而其他人面對這種情況要麽是默默忍受困難,要麽就是冒上斷頭台的風險。但荷蘭和英國的商人兩種情形都不會遭遇。
當斯圖亞特王朝開始激怒英格蘭人民,宣稱自己有權照心意行事而一丁點責任也不必承擔,島國的中產階級們於是以國會為第一道防線,抗擊王室的濫用權力。國王非但拒絕讓步,反而解散了國會。在長達11年的時間里,查理一世獨自統治著國家。他強行征收一些大部分英國人認為是不合祛的稅收,他隨心所欲地管理著不列顛,把國家當成他私人的鄉村莊園。他有許多得力的助手,並且我們不得不說,他在堅持自己的信念上也表現出很大的勇氣。
很不幸的是,查理不僅未能盡力爭取到自己忠實的蘇格蘭臣民的支持,反而卷入與蘇格蘭長老會教派的公開爭吵當中。雖很不情願,但為取得他急需的現金來應付戰爭,查理不得不再度召集國會。會議於1640年4月召開,議員們憤憤不平,爭相做抨擊性的發言,最後終於亂成一團。幾周後,這個脾氣暴躁的國會被詹姆斯解散。同年11月,一個新國會組成了。可這個國會甚至比前一個更不聽話。議員們現在已經
明白,必須最終解決的是“神聖君權的政府”還是“國會的政府”這個久懸未決的問題。他們抓住機會攻擊國王的主要顧問官,並處死了其中的6人。他們強硬地宣布了一項法令,不經他們的同意,國王無權解散國會。最後,在1641年12月,國會向國王遞交了一份“大抗議書”,詳細羅列了人民在統治者治下所受的種種痛苦與磨難。
1642年1月,查理悄悄離開了倫敦,希望到鄉村地區為自己尋求支持者。雙方各組織了一支軍隊,準備在君主的絕對權力和國會絕對權力之間,決一死戰。在這場鬥爭中,英格蘭勢力最強的宗教派別,即所謂的清教徒們(這些人屬於國教聖公會中的一個派別,宣揚最大限度地凈化自己的信念和行為),他們迅速站到了戰鬥的第一線。這支清教徒組成的“虔誠兵團”由著名的奧利佛·克倫威爾指揮。他們憑著鐵一般的軍紀及對神聖目標的深信,很快成為了反對派陣營的榜樣。查理的軍隊兩次遭到沈重打擊。在1645年的納斯比戰役失敗之後,國王狼狽逃到蘇格蘭,不久,蘇格蘭人將他出賣給了英國。
緊接著,蘇格蘭長老會與英國清教徒之間的矛盾激化,雙方展開了一段錯綜覆雜的戰爭。1648年8月,在普雷斯頓盆地激戰三晝夜之後,克倫威爾勝利結束了第二場內戰,並攻占了蘇格蘭首都愛丁堡。與此同時,克倫威爾的士兵們老早就厭倦了國會滔滔不絕的空談與曠日持久的宗教論爭,決定按自己的最初心願行事。他們沖進國會,驅逐了所有不讚成清教徒教義的議員。由余下的老議員們組成的“尾閭”議會正式指控國王犯下了叛國罪。上議院拒絕坐上審判員席位。於是任命了一個特別審判團,判處國王死刑。1649年1月30日, 全歐洲都在目睹這個日子。查理一世神情平靜地從白廳的一扇窗戶走上了斷頭台。那一天,一個君主國家的人民通過自己選出的代表,處死了一位不能正確理解自己在一個現代國家應處地位的國王。這是歷史上的頭一次,但絕不是最後一次。
國王查理被處死後的時代通常被稱作克倫威爾時代。一開始,克倫威爾只是英格蘭非正式的獨裁者。1653年,他被正式推為護國主。在其統治的五年時間里,他繼續推行伊麗莎白女王廣受歡迎的政策。西班牙再度被視為英格蘭的主要敵人,向西班牙人開戰變成了一個全國性的神聖議題。
牟利甚巨的海外貿易與島國商人緊捂的錢袋被置於最優先考慮的地位,宗教上則實行最嚴格的新教教義,毫無討論的余地。在維持英格蘭的國際地位上,克倫威爾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可在社會改革方面,他卻是徹頭徹尾的失敗者。畢竟,世界是由許多人共同組成的,他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很少會一模一樣。從長遠來看,這似乎也是一條非常明智的原則。一個僅僅為整個社會中的部分成員謀益、由部分成員統治的政府是不可能長久生存的。在反擊國王濫用權力的時
刻,清教徒是一支代表進步的偉大力量。不過作為英格蘭的絕對統治者,他們的嚴苛的信仰原則確實讓人難以忍受。
復辟時代
當克倫威爾於1658年去世時,他嚴厲的統治已經使得斯圖亞特王朝的覆辟成為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事實上,流亡王室受到了人們“救世主”般的歡迎。英國人現在發現,清教徒們的虔誠枷鎖和查理一世的暴政同樣令人窒息。只要斯圖亞特王室的接班人願意忘記他可憐的父親所一再堅持的“神聖君權”,承認國會在統治國家方面的優先地位,英國人將非常樂意地再度成為效忠國王的好公民。
為成功地達成這樣的安排,已經耗費了整整兩代人的艱辛嘗試。不過斯圖亞特王室顯然沒有從老國王的悲劇中汲取教訓,依然難以改掉他們熱愛權力的老毛病。1660年,查理二世回國繼位。他雖然性格溫和,卻是個碌碌無為的家夥。他天性的懶惰,畏難好易隨隨便便的氣質,加上能夠對所有人撒謊,這使他暫時避免了與自己的臣民爆發公開沖突。通過1662年的“統一法案”,他將全體不信奉國教的神職人員清除出各自的教區,從而沈重打擊了清教徒勢力。1664年,查理二世又通過了所謂的“秘密宗教集會法令”,以流放西印度群島作為懲罰,試圖阻止不信國教者參加秘密宗教集會。這看起來已經有點像在“君權神授”的舊日子的所作所為了。人民開始流露出舊日熟悉的不耐煩跡象,國會也在為國王提供資金的事情上碰到了很大的困難。
由於無法從一個心懷不滿的國會搞到錢,查理二世便秘密從他的近鄰兼表兄,法國的路易國王那里借款。他以每年20萬英鎊的代價出賣了他的新教盟友,還暗自得意地嘲笑著國會的那幫傻瓜。
經濟上的獨立一夜之間使查理國王獲得了自信。他曾在自己的天主教親戚間度過了漫長的流亡歲月,對親戚們的宗教信仰不免也產生了一種秘密的好感。也許,他能夠使迷途的英格蘭回到羅馬教會的身邊。查理頒布了一項“赦罪宣言”,取消了那些壓制天主教徒與不信國教者的舊法律。這一行動正好發生在人們紛紛傳言查理的弟弟詹姆斯成為了一名天主教徒的時候。大街上的人們難兔用狐疑的目光緊張地注視著事態的發展。他們開始畏懼這個教皇策劃的又一個可怕陰謀。一股騷動的潛流在島上悄悄蔓延。不過大部分人還是希望能制止另一場內戰的爆發。對他們來說,他們寧願要王室的壓迫與一位信奉天主教的國王。是的,即便這意味著神聖君權重來!可他們更不願面對新一輪同種族的自相殘殺。然而另一群人沒這麽寬厚,他們屬於經常遭受恐懼的不信國教者,可在對待自己的信仰上卻深具勇氣。領導這群人的是幾個才智傑出的貴族,他們不願意回到絕對王權的舊日子。
在接近10年的時間里,這兩大陣營相互對壘。其中之一被稱為“輝格”黨,代表反抗國王的中產階級的利益。他們得到這個可笑的名字,是因為在1640年的時候,蘇格蘭長老會的神職人員帶領了一大幫輝格莫人(即馬車夫)向愛丁堡進軍,去抗議國王。另一派叫“托利”黨,“托利”原用於稱呼愛爾蘭反王室人士,現在用在國王的支持者們身上,頗具諷刺意味。雖然輝格黨與托利黨互不相讓,但雙方皆不願制造一場危機。他們耐心地讓查理二世終老天年,安靜地死於床上,並且也容忍了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於1685年繼任他的哥哥當上了英國國王。不過當詹姆斯先是設立一支“常備軍”(這支軍隊將由信奉天主教的法國人指揮),將國家置於外國干涉的嚴重危險之下;後於1688年頒布第二個“赦罪宣言”,強令在所有國教教堂宣讀,他的絕對權力未免越出了一個合理的界限。這條界限是只有那些最受愛戴的統治者在非常特殊的情形下才被允許偶爾超越的,而詹姆斯既不受歡迎,也非情勢緊迫。人們開始公開地流露不滿。有七位主教拒絕宣讀國王的命令,爾後被控以“煽動性誹謗罪”,受到法庭審判。可當陪審團大聲宣布被控者“無罪”時,引來公眾鋪天蓋地的掌聲與喝彩。
正巧在這個不幸的時刻,詹姆斯(他在第二次婚姻中娶了信奉天主教的摩德納伊斯特家族的瑪麗亞為妻)有了一個兒子。這意味著,日後繼承詹姆斯王位的將不是他的新教徒姐姐瑪麗或安娜,而是一個天主教孩子。人們的疑心再度滋長。摩德納伊斯特家族的瑪麗亞年歲已大,看上去不象會生兒育女的!這是巨大陰謀的一部分!肯定是某個用心險惡的耶穌會教士將這個身世離奇的嬰兒偷偷帶進皇宮,好讓未來的英國有一位天主教君主。流言紛紛揚揚,越傳越離譜。此時,來自輝格和托利兩黨的7位著名人士聯合給詹姆斯的長女瑪麗的丈夫,荷蘭共和國的首腦威廉三世去信,邀請他來英格蘭,接替雖然合法但完全不受歡迎的詹姆斯二世作英國國王。
君主、議會及責任內閣
1688年11月15日,威廉在圖爾比登陸。由於不希望讓自己的岳父成為另一個殉難者,威廉幫助他安全逃到了法國。1689年1月22日,威廉召開國會會議。同年2月23日,威廉宣布與自己的妻子瑪麗一起成為英國國王,終於挽救了這個國家的新教事業。
此時的國會早已不再僅僅是國王的咨詢機構,它正好利用這個機會獲得更大的權力。先是1628年的舊版《權利請願書》被從檔案室里某個早被遺忘的角落里翻了出來。接著又通過了第二個更嚴格的《權利法案》,要求英格蘭君主必須是信奉國教的人。不僅如此,該法案還進一步宣稱,國王沒有權力擱置或取消法律,也沒有權力允許某些特權階層不遵守某項法律。它還強調說,“沒有國會的同意,國王不得擅自征稅,也不得擅自組織軍隊”。這樣,在1689年,英格蘭已經獲得了其它歐洲國家聞所未聞的自由。
不過,並非僅僅因為這些自由開明的政策,威廉的統治時期才被英國人記憶至今。在他生前,首度采用了一種“責任”內閣的政府體制。當然,沒有哪位國王能獨自治理國家,即便能力極其出
眾的君主也需要一些信得過的顧問。都鐸王朝就有著自己著名的“大顧問團”,全部由貴族和神職人員組成。不過這個團體慢慢變得過分龐大臃腫了,後來便以一個小型的“樞密院”取而代之。隨著時間流逝,由於這些樞密官時常到宮殿的一間內室去覲見國王,商討治國大計,這種做法漸漸成為一種習慣。因此,他們被稱作“內閣成員”。又過了不久,“內閣”這一名詞就大行於世了。
與先於他的大部分英國君主一樣,威廉也從各個黨派中挑選自己的顧問。但隨著國會的勢力日漸強大,威廉發現當輝格黨占據國會的多數時,想在托利黨人的幫助下推行自己的政策幾乎是不可能的。於是,托利黨人被清除出局,由清一色的輝格黨人組成整個內閣。過了些年,等到輝格黨人在國會失勢,國王出於行事方便的考慮,又被迫向托利黨的領袖們尋求支持。一直到他 1702年死去為止,威廉由於一直忙於和法王路易交戰,無暇治理國內朝政。事實上,所有重要的國內事務都交給了內閣去處理。1702年威廉的妻妹安娜繼位之後,這種情形依然繼續。1714年安娜去世(她的全部七個子女都很不幸地先她而死),英格蘭的王冠落到了詹姆斯一世的外孫女蘇菲的兒子,漢諾威家族的喬治一世頭上。
作為一位粗俗的君主,喬治從未學過半句英語。英國這套覆雜的政治制度如同深奧的迷宮,讓他茫然無措。他把所有的事情一股腦地甩給自己的內閣,遠遠地躲開閣員們的會議。由於一句話都聽不懂,出席這些會議對他不啻於一種折磨。這樣,內閣養成了不打攪國王陛下而自行治理英格蘭與蘇格蘭的習慣(1707年,蘇格蘭的國會與英國國會合並)。與此同時,喬治則情願大部分時間都呆在歐洲大陸上,悠哉遊哉地打發時間。
在喬治一世和喬治二世統治期間,一系列傑出的輝格黨人組成了國王的內閣,其中羅伯特·沃波爾爵士主政長達21年。輝格黨的領袖們因此被公認為不僅是責任內閣的首腦,而且是把握國會權力的多數黨。喬治三世繼位後,試圖重新控制權力,將政府實際事務從內閣手中奪回,但他的努力帶來的災難性後果使他的繼任者們再不敢做類似的嘗試。這樣從18世紀初期開始,英國便擁有了一個代議制政府,由責任內閣成員負責處理國家事務。
事實上,這個政府並不能代表所有社會階層的利益。全英國擁有選舉權的人還不到總人口的1/12。不過,它為現代的議會制政府打下了最初的基礎。借助一種平穩而有序的方式,國會剝奪了國王的權力,將它交到一個人數日益增長的廣受歡迎的民眾代表團手中。此舉雖然談不上給開創了一個太平盛世,但它確實使英國免遭激烈革命的動蕩。要知道,在17、18世紀的歐洲,革命雖然摧毀了專制王權,但同時也帶來了災難性的流血後果。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