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路易十四時期,法國的“神聖君權” 空前膨脹,只有新出現的“權力均衡”原則制約著國王的勃勃野心。
與上一章的對照,讓我告訴你們在英國人民為自由而戰的那些年月里,歐洲大陸的法國都發生了些什麽。在歷史上,恰當時間、恰當國家及恰當人選間的愉快組合是極為少見的。可在法國,路易十四的出現正是這一理想狀態的完美實現。不過對歐洲其它地區和人民來說,沒有他,大家的日子都會好過一點。
當時,法國是歐洲人口最稠密、國力最興旺發達的國家。當路易十四登基的之時,馬劄蘭與黎塞留這兩位偉大的紅衣主教剛把古老的法蘭西王國整頓成17世紀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國家。而路易十四本人也堪稱出類拔萃、才智超群。就拿我們這些20世紀的人們來說,不管是否意識到,我們一直生活在太陽王時代輝煌記憶的包圍之中。路易十四的宮廷所創造的完美禮儀和高雅談吐,現在仍然是我們社交生活的基礎與最高標準。在外交領域,法語依然作為國際會議的官方語言而常盛不衰。
因為早在2個世紀以前,法語在優美措辭與精巧表達方面,就已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路易十四的劇院至今仍是我們學習戲劇藝術的典範,在它面前,我們只能自嘆天賦魯鈍、才學有限。在太陽王統治時期,法蘭西學院(由黎塞留首創)開始在國際學術界占據首屈一指的地位,其它國家則紛紛效仿,以示崇敬之意。如果有足夠的篇幅,我們還可以把這張單子無限制地開列下去。就連我們現代的菜單用的都是法語,這絕非偶然。高雅的法式烹調藝術是人類文明的最高表現形式之一,它最初的出現就是為滿足這位偉大君主的口腹之娛。總之,路易十四執政的時代是人類歷史上一個極其絢麗豪華、溫文高雅的時代,至今仍能教給我們許多東西。
很不幸的是,在這副輝煌燦爛的圖景背後,還存在著令人沮喪的陰暗面。國際舞台上的大放異彩,往往意味著國內的悲慘與災難。路易十四的法國也不例外。1643年,路易繼承他的父親為法國國王,後於1715年去世。這一簡單的歷史事實意味著,法國政府在長達72年的時間里由一人獨攬大權,幾乎跨越了整整兩代人的時間。
我們必須充分理解“一人在上”這一概念。在歷史上,有許多國家建立過被我們稱為“開明專制統治”的高效獨裁制度,而路易十四正這一特殊制度的首創者。他並不是那種僅僅扮演君主角色,而把國家事務當成愉快郊遊的不負責任的統治者。事實上,開明時代的君主們嚴謹治國、工作勤奮,遠甚於他們的任何臣民。他們日理萬機,晚睡早起,在緊緊抓住允許他們任意行事的“神聖君權”的同時,也強烈感受到隨之而來的“神聖的職責”。
當然,國王不可能事必親躬,憑一己之力處理所有的問題。他必須組織一群助手和顧問來輔佐自己。比如一兩個將軍、三五個外交政策的專家、一小撮精打細算的財政顧問與經濟學家。不過這些高級顧問只能向國王提出建議,而後按陛下的意旨行事。他們並無自己的獨立意志。對廣大老百姓來說,他們的神聖君主事實上就代表著整個國家與政府。祖國的榮耀變成了某個王朝的榮耀,這與我們美國的民主觀念是正好對立的。法蘭西事實上成為了由波旁王朝所治、為波旁王朝的所享、為波旁王朝所有的國家。
這種君主專制的帶來的害處是顯而易見的。國王就是一切,“朕即國家”,而國王之外的所有人則化為烏有。年高德劭的老派貴族逐漸退出了政治舞台,被迫放棄他們以前享有的外省管理權。如今,一個手上沾滿墨水的皇室小官僚,端坐在遠離巴黎的某幢政府建築綠意盎然的窗後,執行著一百年前由各地封建主自行擔負的職責。而那些被剝奪工作的封建主們則遷居巴黎,在路易十四高雅宜人的宮廷盡情娛樂身心、陶冶才藝,過著悠閑而無用的生活。不久之後,他們的莊園便患上了一種非常危險的經濟病,即眾所周知的“不在地主所有制”。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里,原來那個工作勤奮刻苦的封建主階層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遊蕩在凡爾賽周圍的風度翩翩但無所事事的有閑階級。
當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簽定的時候,路易十四正好10歲。這一終結30年戰爭的條約,同時也終結了哈布斯堡王朝在歐洲大陸的統治地位。一個像路易這樣才高志遠的青年當然會利用這個機會,來使自己的王朝取代從前的哈布斯堡王朝,成為歐洲的新霸主。這是可以想見的。1660年,路易迎娶了西班牙國王的女兒,瑪麗亞·泰里莎。當他半瘋癲的岳父,也是哈布斯堡王室西班牙分支的菲利普四世一死,路易馬上宣布西班牙屬下的荷蘭部分(今比利時)為其妻子的嫁妝之一,現歸法國所有。這樣的無理要求當然會給歐洲和平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因為它威脅及到新教國家的安全。在荷蘭七省聯盟的外交部長揚·德維特的領導之下,歷史上第一個偉大的國家聯盟,即荷蘭、英國、瑞典的三國同盟於1664年宣告成立。不過它並未維持太長的時間。路易十四用金錢和許諾收買了英國的查理國王及瑞典議會,讓他們袖手旁觀。被盟友們出賣的荷蘭只得獨自面對危險命運。1672年,法國軍隊侵人這個低地國家,勢不可擋地朝荷蘭腹地挺進。於是,堤防再度開啟,法蘭西太陽王像以前的西班牙人一樣,深陷在荷蘭沼澤的淤泥中。1678年簽定的尼姆威根和約不僅沒解決什麽問題,反而招致了另一場戰爭。
第二次侵略發生在1689至1697年間,最終以里斯維克和約宣告收場。但它並未給予路易十四夢寐以求的統治歐洲的地位。雖然路易的老對頭揚·德維特不幸死於荷蘭暴民之手,可他的繼任者威廉三世(荷蘭執政,後成為英國國王)繼續挫敗了路易十四成為歐洲之主的種種努力。
1701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族的最後一位國王查理二世一死,一場爭奪西班牙王位的戰爭便如火如茶地展開了。1713年的烏得勒支和約仍未解決任何問題,但這場戰爭卻使得路易十四瀕臨財政破產的邊緣。在陸戰中,法軍雖取得了勝利,可英國與荷蘭的海上聯軍使法國最終贏得整場戰爭的美夢化為泡影。另外,通過這次長期的較量,催生了一個新的國際政治的基本原則:即從今往後,不可能再由一個國家來單獨統治整個歐洲及整個世界,任何時候都不可能。
這就是所謂的“權力均衡”原則。它並不是一條成文的法律,但在3個世紀里,像自然法則一樣得到了各個國家的嚴格遵守。提出這一觀念的人士認為,歐洲在其民族國家不斷發展茁壯的階段,只有當整個大陸的各種矛盾與利益沖突處於絕對平衡的狀態,才能存續下去。絕不能允許某個單極的勢力或單獨的王朝主宰歐洲所有其他的國家。在30年戰爭期間,哈布斯堡王朝就成為了這一法則的犧牲品。不過,他們是不自覺的犧牲者。喧聲震天的宗教論爭掩蓋了潛藏在沖突之下的真正含義,以至於人們並不能好好把握這場戰爭的實質。不過從那時開始,我們開始看到,對於經濟利益的冷酷考慮與算計是如何在所有國際事務中占據壓倒一切的重要地位的。我們開始發現一種新型政治家的誕生,這是些精明務實、手持計算尺和現金出納機的政治家。揚·德維特是這個新型政治學校的首位成功的倡導者和教師。威廉三世則是它第一名優秀畢業生。而路易十四盡管擁有無比的名望和輝煌,卻成為了第一個自覺的受害者。從那個時代開始,還有許多人重蹈他的覆轍。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