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瀟 風笑天:改革開放40年中國青年流行文化變遷(6)

改革開放帶來經濟發展的同時, 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 如價值觀念淡薄、貧富差距逐漸增大、社會階層固化等, 青年在現代社會語境中面臨種種難題, 房價、就業、生活環境、學歷貶值、贍養父母等帶來的經濟負擔日益沈重, 青年群體出現不同程度的價值認同危機。“屌絲文化”“喪文化”和“佛系青年”等文化現象甚囂塵上。青年通過隱性的符號拼貼, 以自嘲和自我貶低的方式, 經由網絡媒介, 以邊緣文化的立場表達對主流文化意識形態嚴肅性的間離和消解。如自稱為“屌絲”的青年, “正是通過網絡和相關報道來進入屌絲這個角色, 並以一種體驗式表演來表現自我。通過這種方式來告訴世界關於底層青年的不被重視、前途渺茫, 甚至還有其帶有戲謔的自輕自賤的憤怒”[17]。2016年, “喪文化”誕生, “葛優躺”等圖片加上各種頹廢文字的表情包, 流行於青年的網絡社交活動中, 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適時推出《感覺身體被掏空》, 用高雅藝術的外在表現形態傳達“不想加班”的底層自嘲。“喪文化”頹廢與現代性進步的觀念呈現出一種交織辯證的復雜性關系:“現代意義上的頹廢表現為一種對現代社會的敏銳而不安的緊迫感, 是一種獨特的危機, 這種危機感導致內心不安, 導致一種自我審查、全力以赴和做出重大放棄的需要。”[18]2017年底, 很多青年開始給自己貼上“佛系青年”的標簽, “佛系追星”“佛系養蛙”“佛系購物”“佛系綜藝”“佛系球迷”風靡一時, 他們采用一切隨緣、與世無爭為指導精神的生活方式, 遊離在程式化的潮流之外, 跟著自我的感覺行事。事實上, “屌絲”現象內里仍蘊含著鮮明的反抗意指, 期望通過逆襲的姿態, 在承受社會壓力和被忽視後, 就去向主流文化尋求認同, 獲取社會的認可與肯定。“佛系”和“喪”也是青年面對復雜世界的柔性處理方式, 青年仍舊在探索自己的人生定位和社會定位, 追尋獨立人格與精神層面的成長。

[17]郝雨路陽:《屌絲現象的亞文化解讀與反思》, 載《新聞界》, 2013年第10期。

[18]馬泰·卡琳內斯庫:《現代性的五副面孔》, 顧愛彬李瑞華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 第155頁。


來源:中國青年社會科學 2018-03-10




Views: 3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