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寶德《風情與文物》印度建築文化之觸 3

宮廷與流水 

這次印度之旅中,另一點值得提出報告的,是我對蒙兀爾王廷建築的一點感受。蒙兀爾帝王是自中亞一帶來到印度,本身是回教徒,又受了波斯文化的影響,所以是很講究享受的統治者。在建築上,融合了回教與印度的特色,創造出別樹一幟的式樣。這一階段的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也是有地位的,因為蒙古帝王沙加汗建造了美麗的墓室:塔姬瑪哈,是世上最可愛的一座大理石建築。

塔姬瑪哈太有名了,在此不必細表。且說當時的帝王為自己的起居建造宮殿是免不了的。他們喜歡大理石,更喜歡在大理石面上鑲嵌寶石類。但只限於用在最切近帝王生活的地方。城堡及其他建築,乃使用比較低廉的紅色沙石所建,所以德里的皇宮才被稱為「紅堡」。


照目前所見的印度皇宮,似乎帝王們生活在沒有門窗的大理石建築裏。這些建築不論大小,都方方正正,由成排拱廊組成,大家席地而坐,面對著院子。建築的樣子雖與我們中國不同,但與漢代建築使用的辦法是一樣的。

不但如此。印度皇宮中的主要建築為廟堂 (Audience Hall)與我國古代的制度也相當接近。自城門進入有一很廣大的院落,院落中是幾何形花紋的圖案。正中有一座規模龐大的大理石廳堂,沒有門窗,裝飾得富麗堂皇,那就是皇帝接受民眾朝拜的場所,稱為「公眾廟堂」。自此而後,進入較私秘的院落,有規模較小,但是建築更加精緻的廳堂,為皇帝與朝臣議事的地方,稱為「私祕廟堂」。這種做法與我國周代以來,內朝、外朝的制度是相同的。可見有些道理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

至於進入皇宮內院,當年帝王妃嬪所居的環境,帝王與外界完全隔離,也有類似的廳堂以接受三宮六院的侍奉。今天雖不見當年的盛狀,但錯綜的建築,曲折的廊道連通,似乎還可使人想像出鶯鶯燕燕的宮女,穿梭往來的景象。難怪瘂弦會說,看過印度,有一個結論,在印度只能當國王。


與印度皇宮比較起來,明清以後的中國皇宮,在氣派上自然要勝過很多,在生活享受上,卻顯然要落後。北平的故宮沒有敞廳,不但大朝是封閉的,宮內一切建築也都是同樣的模式,所以其可居性不高。難怪清朝的皇帝喜歡建造離宮、別館,住到宮外去。

印度宮殿中最有趣的是水的利用。當地暑期較長,他們引水入室,想盡辦法用水來減低室溫,使帝王充分享受到侍奉。水要流動,水性自高而下,因此到了夏天,要發動民工,把水搬運到高處的水庫。內宮的廳堂的屋頂上可以有不斷的水流,他們常用的辦法是使水自屋頂上流下,沿後壁急速注入室內的水槽,產生激流,後壁面對著夏季風向,水流過壁面時,有風口使之冷卻。這樣就等於一個原始的冷氣機了。這座機器不但有清涼的功能,而且有水聲助興。水流潺潺,又可增加室內空間的動感,在宮廳中,這水流又可與院內的景觀連結在一起,饒有趣味。

Views: 2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