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寶德《風情與文物》印度建築文化之觸 4

這使我想起我國後代帝王,受儒家思想影響,不敢在享受上大事鋪張,利用奇技。但早期亦有記載,說明中國帝王在這方面的頭腦並不輸於印度。〈三輔黃圖〉記載漢代宮殿,其中不乏暗示生活享受的描寫。對於暑日生活,有「清涼殿」之說,原文是這樣的:

 

清涼殿,夏居之則清涼也。亦曰延清室。董偃常臥延清之室,以畫石為牀,文如錦,紫琉璃帳,以紫玉為盤,如屈龍皆用雜寶飾之,侍者於外扇偃。偃曰:玉石豈須扇而後涼邪?又以玉晶為盤,貯冰於膝前。玉晶與冰同潔,侍者謂冰無盤,必融濕席,乃拂玉盤墜,冰玉俱碎。玉晶,千塗國所貢也,武帝以此賜偃。

 

這段文字顯然是雜湊的,禁宮之中何容得臣子享受?但可自文中看出殿內均為玉石、琉璃、水晶等做成,比起印度嵌加各色寶石的大理石來,好像要高級些。更高級的是中國帝王有冰可用,所以不用水流。從周朝開始,我們就懂得在冬天把冰藏在地室中,等到夏天使用。並設有專職。〈三輔黃圖〉中記載未央宮中有凌室,乃藏冰之所。自此而後,歷代帝王都有類似的設備。

                                                                                        (Photo Credit:travelarize.com)


但這並不表示我國古代宮殿中沒有水流,〈三輔黃圖〉的另一版本中說到「未央宮中有石渠閣,蕭何所造,其下磐石為渠以導,若今御溝,因為閣名。」文字不太清楚,不知閣在室內,還是在地板下,至少說明古人雖不用水流在夏日降低室溫,但卻知道享受水流的趣味。

印度宮殿中最動人的水流是德里紅堡的宮廷。紅堡是當年印度蒙古王朝的統治中心,其建築之宏偉與細緻均為各宮之冠,可惜部分內宮為軍方所用,不曾開放。主要的廳堂造在一個持續的高臺上,一條寬同拱券的石砌水渠貫穿了全體,並隔著花格牆流注到內宮中去。這條寬水帶像一條河流樣的成為連結宮中活動的象徵了。

 

水在蒙兀爾王朝的建築上確實有象徵的意味。有名的塔姬瑪哈陵墓的前面有一個長形的水池,能把這座美麗的建築的倒影反映出來,益增其風姿之綽約,但是當年在建造的時候,這座水池也非為美觀的目的,而是有象徵意義的。在長形水池的中央,也就是院子的正中,有一個高起的臺子,上面是蓄水庫,這水的流動,應該是具有生命的追思的意義。可惜今天這座水池為了觀光客的需要,幾乎成為靜水,以反映圓頂的倒影。

不僅在塔姬瑪哈,在一切皇宮中,院子正中央的位置常是一個高起的水庫,或一個低下去的排水孔。如果純粹為了蓄水或排水,應該放置在較隱蔽的地方才對。

關於水流的靈性,使我想到我國古代宮廷中的「曲水流觴」。幾年前我曾寫過一篇文章討論到「曲水流觴」的觀念如何自六朝以前的鄉野活動,轉變到隋唐以後的戶內活動。看了印度王廷室內的流水之後,不禁覺得古代的帝王,不分中外,對於水流都是相當著迷的。

Views: 5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