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2008年,中國多事之年,舉國關注的北京奧運會結束了。我有兩個印象:一是奧運會進程順利平安,這應該超越了此前國內外人士的“預期”;二是中國最後獲得了51枚金牌,100枚獎牌。從排名看,金牌數第一,獎牌數第二。我不討論兩者哪個更有價值,不管怎樣,作為本屆東道主,中國隊在奧運會上的表現是驚人的,讓我感到中華民族是能夠創造奇跡的。
我以前在日本是專業長跑運動員,體育特長生。從14歲到17歲,主要參加800米、1500米、5000米的比賽,還有長距離接力賽跑,這是我最喜歡的,很有團隊的感覺。雖然自己已經“退役”8年多了,但我依然願意以運動員的眼光關註體育界的動態,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這次我在北京親眼目睹,並以自己的方式親歷奧運,對體育界的思考欲達到了高峰。下面提出的幾個問題,可以算作我這個非專家的草根思考。
毋庸置疑,北京奧運的成功舉辦對中國體育界來說是一次巨大成就,中國隊摘走了最多的金牌,獎牌總數也正好達到100。這一結果使中國人感到自豪,更有信心面對未來。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說,它將增強中國人的凝聚力以及對國家的忠誠。
然而,金牌並不意味著盡善盡美。體育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在我看來至少包含著兩層含義:一個是職業或專業化的體育;另一個是非職業、非專業的體育。從人口來講,前者是極少數,後者是大多數;從動機來講,前者是謀生的手段,後者是享受的樂趣;從影響力來講,前者是提升國家形象或聲譽的,後者是提升全民健康或心態的。
兩者對國家的可持續發展來說,都很重要,甚至缺一不可。不過在我的印象中,中國人把“搞體育”更多看作尋找出路、提升名譽、改變命運的手段。在體育領域,“國家”的色彩相當濃厚,“個人”的奮鬥是直接貢獻於“國家”的發展和形象的。應該說所謂的舉國體制,是中國特色的。
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中有這樣的表述:“為了發展體育事業,增強人民體質,提高體育運動水平,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第一條);“國家堅持體育為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體育事業應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第三條);“國家對在體育事業中做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給予獎勵”(第九條)。
作為前專業運動員,我深刻體會到運動員的“壽命”是短暫的,對於絕大部分運動員來說,“剩下的人生”更長遠。這是每一個運動員都要面臨的問題。我當時17歲,盡量把學習和運動都搞好,但有一天體力堅持不住了,雖然毅力還在,害怕兩個都半途而廢,因此我最終選擇了前者,無奈地放棄了後者。我至今不知自己當時的選擇對不對,但那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
來到中國之後,我了解到很多中國的“同行”也遇到類似的困難,但同時發現,他們當中很多人沒有退路。據我觀察,在中國,如果一個人“搞體育”,很小的時候就被要求做出選擇:你是在隊裏幹活兒的,只幹體育,不幹別的,包括所謂“學習”。這樣一來,你只接觸過體育,外界對你則是陌生的。如果你成績很好,就能夠一輩子在體育系統裏安心活著,國家養活你。
但如果因受傷、成績差等原因退役,怎麼辦?我一個曾是國家曲棍球隊的朋友說:“我在隊裏幹了8年,兩年前因受傷而退役,現在正在找工作,投簡歷。說實話,我不想在體育界做了,但以我的經歷進入別的行業相當困難,恐怕只能到地方隊當教練或到小學當體育教師了。”
曾獲得過奧運會舉重冠軍的鄒春蘭退役後當起了搓澡工,自行車冠軍賈根萍則生活在被垃圾包圍的簡易平房裏,有的冠軍還賣金牌謀生。冠軍如此,其他前國家隊員如何呢,更何況地方隊的?結局可想而知。我不知道退役後有同樣遭遇的運動員有多少,但這絕不是人數多少的問題,而是中國體育界的真實一面。
既然國家在舉國體制下培養運動員,就必然需要保障他們的一輩子,否則就需要改革體育體制,改成靈活而開放的環境,使運動員能夠對人生有非單向選擇。目前,中國有13億人,國家養活的運動員據說有20萬左右,而獲得奧運金牌的只有51個。
即使是現役的成功運動員,也經常面臨巨大的壓力。在國家體制下,世界級的出色運動員,就非常容易被政治化。比如此次奧運會因傷退賽的劉翔。劉翔除了田徑實力強大外,外貌良好,綜合素質也很高,這很難得,因此政府就期待他能提升國家形象,企業期待他能提升企業形象,民眾期待他能提升民族形象。
對於專業運動員,好的訓練和受傷之間的距離比一張白紙還薄。不好好訓練,就無法維持或提高自己的水平,但如果“過了底線”,受傷就不可避免。這是相當微妙而脆弱的過程。冷靜想一想,如今剛剛過25歲的年輕人承受的壓力究竟有多大?他是各方面出色的運動員,但他也是對人生有好奇心的中國80後,如果大家真的期待劉翔表現得更出色,給中國帶來更多精彩的話,最好讓他回到常規而自然的環境,安靜地過日子。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