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嘉一《中國的邏輯》老朋友的邏輯

2009年2月下旬,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正在展開第一“外遊”,代表美國新政府,象征性地訪問亞洲。在訪問的第一站日本,美日就加強同盟、合作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合作促使朝鮮棄核、解決人質綁架等問題達成了共識。雙方也簽署了駐沖繩美軍移駐關島的協定。另外,希拉裏·克林頓也表示奧巴馬總統有早日與麻生首相會面的意願,並確定日美首腦會議將於2月24日在華盛頓舉行。

從那次訪問中的政治安排,如希拉裏·克林頓與人質的家族成員以及民主黨黨首小澤一郎等會面、交流場面評估,希拉裏·克林頓對日本的訪問取得了成功。按中國媒體的普遍說法,她確實有意安撫了日本,給了面子。日本方面雖然難以消除對美的疑慮,但至少暫時放了點心。不過,更值得我們關註的問題是麻生太郎在其內閣支持率極低,政局極端不穩定、不靠譜的情況下,2月24日在華盛頓提什麼、談什麼、要什麼。

其實在那段時間裏,我們外界觀察者更應該關註希拉裏·克林頓在最後一站——中國有何表現。她於2月20日到達最後一站——中國。很顯然,中國的媒體對此格外關註,並刊登出與她的“第一夫人”生涯有關的大量文章、報道,掀起了“希拉裏熱”。據我所知,許多中國年輕女生崇拜希拉裏,很願意成為像她那樣的女性,其熱度遠遠超過日本。中國的網絡上也出現了關於希拉裏·克林頓對華態度的討論,在我看來,其中本質而有趣的問題是:希拉裏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嗎?

根據我的經驗,中國媒體對“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這一稱呼是不可以隨意使用的,這一稱呼必須在經過有關部門或領導的批準後才能統一使用。縱觀歷史,中國的老朋友有官方的和私人的兩種,官方的老朋友是指與中國關系良好的國家領導人或外交官,比如戴高樂、尼克松、鐵托、金日成、福田康夫等。民間人士則有加拿大的諾爾曼·白求恩、美國的埃德加·斯諾和日本的西園寺公一等。

可以說這些人在中國是非常有面子的。比如,南斯拉夫共產黨總書記鐵托去世時,《人民日報》曾經用整個頭版進行專門的報道和紀念,這是一種極高的榮譽。

類似的佳話還有很多,比如,中國曾經以很高的規格邀請剛下臺的尼克松到中國訪問,盡力營救被政變者關押的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漢等等。這些似乎可以稱之為一種中國傳統的“老朋友文化”。據我所知,在西方,領導人的任期比較短,退休後的生活與在任時反差很大。中國人講究義氣,關心曾經對中國有幫助的外國領導人,這是一種很有效的外交渠道。尤其是在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關系出現危機的時候,老朋友可以發揮無法替代的斡旋作用。而作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來自北京的友誼也是一種寶貴的資源。

對於講究“義氣”的中國領導人來說,“老朋友”也理所當然是講究義氣的。雖然一般來說朋友的行為應該原諒,但“忘恩負義”、“乘人之危”、搞“政治投機”、“出賣”中國的行為,中方絕不能接受。一旦“老朋友”搞了政治投機,那麼中國領導人就會感到被欺騙。在崇尚權謀的中國,被欺騙就意味著被侮辱,而這種侮辱一定會帶來極大的憤怒。無論是從中國的歷史經驗還是現實利益的角度看,都是如此。然而,外交卻正好是一個充滿了政治投機的領域,再友好的外國人也不可能把中國的利益放在本國的國家利益之上。作為外國人如何做才能把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激怒中國?可想而知,成功和失敗的例子都不缺乏。

印度總理尼赫魯和法國總統薩科齊曾經都是中國的朋友,但最後都成為對華關系的失敗者。其理由高度一致,都是因為在西藏問題到了關鍵時刻時幫助了中國的“叛徒”達賴喇嘛,過度使用了中國的友誼。其結果是,印度在1962年遭到中國猛烈的軍事進攻,法國則在2009年被中國總理“繞了一圈”。相比之下,曾與中國陷入危機的布什總統在反恐戰爭中避免了中國的強烈反對,一直都與中國關系一般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會見過達賴後也並沒有遭到薩科齊一樣的“待遇”。

而在另一方面,無論怎麼激怒中國都能恢復老朋友身份的領導人也是存在的,比如古巴的卡斯特羅。冷戰中卡斯特羅一直跟隨蘇聯,結果是先成為中國的朋友,然後又猛烈批評毛澤東和鄧小平的政策,其力度可以說比當時的石原慎太郎還要嚴厲。聽中國長輩說,他本人也因此在七八十年代成為《人民日報》政治漫畫的大明星,每兩三天就被中國漫畫家諷刺一回。可是,1989年6月中國外交部長錢其琛在古巴被世界孤立的情況下訪問該國後,中國與古巴立即重歸於好,中國領導人與他的私人關系也令人驚訝地上升,江澤民主席甚至贈詩,稱他“青松傲骨定如山”,這顯然已經超越了外交行動,而是一種真正的尊重和好感。經過比較能夠得出的結論是,“老朋友”的身份是容易得到的,但能不能成功維持取決於能否理解中國的“義氣”,以及能否有效掌握中國人的心理和底線。我不知中國朋友們怎麼理解。

希拉裏在丈夫比爾·克林頓任總統期間曾經與中國打過不少交道。受其婚姻變故影響,她在中國民眾中的知名度也相當高,可以說是在中國最有名的美國第一夫人。直到現在,中國媒體對她的稱呼仍然是名而不是姓。在日本,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我們不可能這麼稱呼的,應該稱為“希拉裏·克林頓”,要是簡稱,就毫不猶豫地稱為“克林頓”。這一中日之間的差距從何而來?

也許,中國人還記著她在白宮居住的時代,這就是“老”。而比爾·克林頓任期內的美國對華外交也比較成功,中美之間現有的對話渠道就是在那期間建立起來的。從私人的關系上,希拉裏·克林頓也可以說是中國的朋友。不過,能否成為中國的“老朋友”文化的真正受益者,還取決於她在實際外交平臺上,尤其在中美關系長期面臨深層次結構性矛盾的形勢下,采取的勇敢而謹慎的舉措和判斷。

Views: 4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