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嘉一《中國的邏輯》 大慶前夕的日落(上)

2009年國慶節,新中國正享受著建國六十周年的歡樂。媒體上、大街上、小巷上,到處都是慶祝“人民共和國”誕生六十年的口號和標語。中國共產黨、政府、媒體以及老百姓前所未有心連心、手牽手,正在弘揚新中國成立以來所取得的成就。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難以接受不同的聲音、負面的報道和批判的言論。

我不是合格的歷史見證者。首先,我是外國人,外國人過多評論他國國情不合適。其次,我只在中國待了六年,大部分時間在北京。雖然我把人生的四分之一時間與北京分享,但那也只不過是新中國歷史的十分之一而已。我只是看到了一部分,聽到了一部分,想到了一部分。不過,能夠在中國感受其第六十個國慶,我由衷感到慶幸和滿足。

六十周年來臨之前,談談三點感言:

新中國成立後的六十年,尤其“後三十年”體現著中國“走出去,引進來”戰略,它是極為正確的選擇。鄧小平的貢獻實在太大,但光表揚小平同誌是錯誤的,歷史永遠是一脈相承的,沒有“前三十年”,自然沒有“後三十年”。對於毛澤東與鄧小平兩位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第二領袖,其歷史評價截然不同。中國人已經謹慎地總結了毛澤東取得的成就和犯下的錯誤。不管是成就還是錯誤,甚至兩者比例到底是多少,都為鄧小平的“走出去,引進來”戰略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礎。

新中國在“後三十年”主要面臨的是“引進來”,本著經濟發展的需求,在沿海地區設立了經濟特區,向外資開放,並與國內企業區別開來,對外企采取了優惠措施。中國也引進了大量的資金、人才、技術以及知識性產品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外匯儲備和無處不在的西洋著作的中文版等是明證。

而從此開始的“後六十年”中的“前三十年”,中國必將面臨的是“走出去”。中國企業走出去,中國人才走出去,中國資金走出去,中國模式走出去。企業收購、孔子學院、航空母艦、能源戰略、外交亮劍、貨幣戰爭。那麼,對於走出去的中國人來說,關鍵是如何結合“全球化(Globalization)”和“本土化(Localization)”達到“全土化(Glocalization)”,宗旨無非就是在適應全球化帶來的國際規則的同時全力發揮自身特有的品格。

理所當然,走出去是基於國內需求,如何治理全世界關註的國內問題才是根本之道。只要國家存在,外交永遠是內政的延伸。政體改革、經濟增長、社會穩定、兩極分化、三農問題、環境汙染、能源匱乏、價值空白、思想混亂、反腐鬥爭、新聞自由、出版改革……那麼,在走下一個“三十年”的過程中,對於鄧小平的歷史總結也必然發生,胡錦濤主席提出的和諧社會、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就是一種前奏。

Views: 4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