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時近新世紀,我們的主流媒體和權威衙門,忽然爭相封賞“大師”,甚至輿論愈非議而表彰更過分。個中緣由很復雜,有一點是無疑的,即將不擇手段揚名立萬,看做“大師”的表征。
一、“大師”的界說
上世紀中葉以後,有幾十年,“學術大師”變成惡名,被指為“封資修反動權威”。直到“文革”鬧得民窮財盡,這才承認“知識就是力量”。先是工藝學家和科學家,繼而社會的人文的各學科的大師,都很艱辛地恢復名譽。
所謂利必有弊吧。時近新世紀,我們的主流媒體和權威衙門,忽然爭相封賞“大師”,甚至輿論愈非議而表彰更過分。個中緣由很復雜,有一點是無疑的,即將不擇手段揚名立萬,看做“大師”的表征。
其實“大師”稱謂,起初出現在漢初,並非了不起的名目。在秦始皇燒書以後,有機會聽到秦博士伏勝念過燒剩的《尚書》殘篇,而後跟著講點殘篇大意的山東儒生,無不稱做“大師”。歷經兩漢三國南北朝隋唐,直到宋元明清,文化日趨普及,人們對傳統的認知日趨專精,“大師”也成了對在經史諸子的特定領域真能繼往開來人物的尊稱。比如清末民初,梁啟超在輿論界執牛耳達二十年,可謂著作等身,卻沒人稱他為大師。所以者何?因為前有康有為、章太炎,繼有王國維、陳寅恪等,都在思想文化界堪稱創業垂統的大師,盡管王、陳等生前名氣遠不如梁。
難道大師的學識都勝過梁啟超嗎?不盡然,有的至今尚有爭議,如馬一浮。不過隨著現代化日進,學術分工越來越專門,誰能在專門領域做出獨特貢獻,並被歷史證明沒有他的貢獻,人文教育和科學衛生等構成的總體文明史,便如缺了一角。這樣的傑特之士,當然可稱大師。
誰都知道歐洲文藝復興時代,如恩格斯所形容的,是一個需要巨人並產生了巨人的時代,“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恩格斯對引導歐洲走出中世紀的巨人即大師的謳歌,直到1925年才隨著《自然辯證法》的問世而公表,被譯成漢語的時間更晚。
然而,不過數年,1934年夏季,陳寅恪寫作《王靜安先生遺書序》,就出現了這樣的說法:
自昔大師巨子,其關系於民族盛衰學術興廢者,不僅在能承續先賢將墜之業,為其托命之人,而尤在能開拓學術之區宇,補前修所未逮。故其著作可以移一時之風氣,而示來者以軌則也。
誰都知道,陳寅恪晚年曾反對當局強制研究機構學馬列,卻並不意味他拒絕了解馬克思主義學說。相傳他早年留德時讀過馬克思著作,又曾在瑞士聽過列寧演講。因而他的歷史見解出現與馬克思、恩格斯類似說法,可謂所見略同,也表明他沒有“凡是敵人所是必以為非”的荒唐心態。比如關於大師巨子的歷史界定,就令我每讀總想起恩格斯對達·芬奇、馬基雅弗利以及馬丁·路德等人的讚揚,也不由得越發憎惡斯大林的假冒歷史唯物主義。
因此,陳寅恪關於大師的界定,即學術實踐能夠繼往開來,尤其善於創新,非但開拓學術新領域,而且指明學術的發展方向與方法,都是“大師”概念的題中應有之意。但他以為大師的事業 “關系於民族盛衰學術興廢”,則未免陳義過高,因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下的社會政治環境。即如他說話的時代,自稱孫中山信徒的蔣介石,已在用“軍政”實現所謂“訓政”,以至陳寅恪要藉紀念王國維之死,呼喊學者必須保持“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又過二十年,他重申“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正是自己的追求,必須“以生死爭之”,更說明他所說大師著作可以轉移時代風氣,在中國尚止於理想,跡近浪漫主義,最終被“文革”的冷酷現實所破碎。但理想的破碎不等於界定的錯誤。
二、現代大師的個性
主要活動時間都在上個世紀的大師們,多數人經歷過由帝國、民國到共和國的時代巨變。他們都關注中國與世界的命運。他們都了解仍在中國活著的文化傳統,多半都曾思考中國與世界的歷史相關度。他們未必讚同顛復現狀,卻無不認同現狀需要改革,乃至提倡社會政治改革。他們大多數人還有一個共同的遭際,就是生前被曲解被毀謗被誣陷,卻總是恪守自己的理念,即使置身煉獄,也不放棄期盼中國現代化的追求。
近三百年的中國史表明,中國現代化的最大阻力,並非經濟落後,而是明清以來的政治體制陳腐。據說清代的“康干盛世”是傳統中國的頂峰,至今仍有自詡“大師”者,指斥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是大錯,宣稱“告別革命”。清末官場甚囂塵上的“開明專制論”,所謂“與上言仁政,與下言服從”,也被當做百年來“訓政”在中國不絕如縷的實際理論核心。
眾所周知,十四世紀以後,中國的專制主義,愈來愈以權力獨裁為表征。無論帝國還是民國,元首稱皇帝、總統、主席還是別的什麽。唯有一人可稱“今聖”。等而下之,官府無論大小,總是所謂一把手控制實權。章太炎在清末曾說中國人人都有皇帝思想,於實相雖不中,也不遠。
權力至上必定導致所謂新權威主義主宰政壇。從蔣介石到毛澤東,都認同孫中山的“訓政”論。在民國初年,孫中山說是反袁世凱戰爭失敗,是由於革命黨人都不聽他的話,根本原因在於中國人民的程度太低,必須在武裝奪權後實行“訓政”,用他的孫文學說狠狠教訓百姓若干年,然後賞給他們一部憲法,實行“憲政”。蔣介石上台便照計而行,效應就是“訓政”數年,訓出了日本侵占半個中國,也訓出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及其後的紅色政權。等到蔣介石被毛澤東打敗,想到以“憲政”救命,但被欽定國民大會選成總統不過年余,便滾到台灣再度“訓政”去了。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