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當時負責公共外交與公共事務的副國務卿夏洛特•比爾斯在眾議院聽證時稱:“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目前整個世界對美國的觀念是最大的誤解……美國有必要行動起來,告知、教育和說服那些國家的民眾。”這表明,美國公共外交之“法”,仍然是俯視“他者”,通過“教育”之以減少對“我”的誤解。這就有些本末倒置。
術:美國軟實力之術,走在了時代前沿,主要有三大方式。一是統籌國內外市民社會與民間力量。
除了富布賴特、漢弗萊等政府項目外,美國私人基金會發達,便於在社會層面開展公共外交。二是通過公開手段。美國多“陽謀”,少“陰謀”。三是運用公共資源。新公共外交(公共外交2.0)特別推崇YouTube、Facebook、Twitter等網絡新手段。
美國軟實力的道、理、法、術,有不少值得中國借鑒和學習的地方。比如,將美國意志與國際社會意志相結合,追求普適性。對中國的挑戰就在於,提出一整套“源於中國、屬於世界”的核心價值觀。為此應淡化核心利益,多講核心價值;淡化民族特色,多講國際社會。同時應努力追求普遍性,在共同利益之上追求共享價值;隱化國家性,多以民間渠道與國際社會平等溝通和對話;把握時代性,充分發掘我公共外交的後發優勢與文化優勢,與時俱進地反映多數國家的多數人意志。中國是公共外交的後來者,是美國的學生。但是,中國公共外交弱在理、法、術,而強在道。這就是中國的軟實力優勢。古人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更一般而言,軟實力概念具有濃重的國家性。中美歐國情不同,歷史文化各異,軟實力概念便折射出種種差異來,見表1。
從國內制約因素講,包括三大方面:
第一,社會制約。傳統中國文化是取經文化,傳統中國社會是世俗社會,導致公共外交缺乏進取性。比如,佛教反執著,而執著是理論產生的動力;道教消極出世,缺乏現實關懷;儒家重倫理道德,束縛了科學理論建構。
第二,文化制約。其一,文化窒息理論。費孝通先生稱,中國文化太強大,沒有給宗教留下空間,遑論理論了。其二,傳統文化是傳經文化而非送經文化。歷史上只有“西天取經”的故事或“萬國來朝”的壯舉,很少有傳教士精神,即便鄭和七下西洋,也只是傳播皇恩浩蕩,並未積極輸出中國觀念。中國世俗文化的內斂性,是限制軟實力理論產生的重要根源。相比,美國商業擴張是以傳教士為鋪路石的,其軟實力具有濃厚的天定命運情結,因而不僅為外交官所踐行,甚至為普通民眾所傳播。
第三,話語與思維體系制約。體現在:
(1)太強調特色,缺乏普世話語。強調特色,表明難以超越西方,反映出近兩百年來的心結——既想趕超西方,又怕被西方同化,便在西方化和中國化間走極端、繞圈子。千萬不能以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否定普世性。(2)難以放棄自我,缺乏利他關懷。總想著構建自己的理論體系,外交思維圍繞自己而展開,如中美關系、中歐關系、中日關系,很少討論與中國沒有關系的關系——討論歐美關系,也是因為影響到中國,便不可能有公認的話語權。美國的話語權很大程度源於公民的“志願者”意識。所謂“領導源於服務”。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取得從根本上也取決於中國能夠為人類的和平與發展提供什麼公共產品。(3)太實用,缺乏永恒訴求。外交主張過於經世濟用,無論是多極世界、和諧世界,無不充滿中國情懷,具有明顯的針對性,缺乏普遍、恒定國際理想。
中國當今世界地位類似威爾遜時期的美國,最大的不同是缺乏威爾遜“十四點聲明”、國聯之類的遠見卓識。鑒此,中國國際話語權須從以下方面著手培養:首先,話語權產生土壤——培育終極關懷和普世觀念。當我們奉行“不幹涉內政”原則,秉持“和而不同”理念時,很難有一套全球治理的國際話語權。中國文化是一種取經文化、世俗文化。傳統關系主義,仍然圍繞“我”來展開——首先是包含我,其次以我包容人家,或希望人家包容我。為此,要摒棄以關系主義等農耕文明孕育的天下主義情懷,真正樹立起世界觀、國際社會觀。其次,話語權產生動因——培育國際關系精神。國際關系的盎格魯—撒克遜理論——英國學派、哥本哈根學派,都是新教體系。沒有真正的非新教體系的國際關系理論,而只有地區性學說,如法國國際關系理論、拉美國際關系理論。中國國際關系話語權,如何從傳統世俗社會產生,能否以中國模式表現國際關系精神,是重大考驗。
最後,話語權產生要素——培育獨立探索的學術體系。應自下而上塑造話語權,即國際話語權源自民間,反映到官方,表達於世界。總之,中國公共外交理論建構,需從培養國際話語權著手,對外展示自身核心價值,以及核心價值的普世性。畢竟,一國的軟實力取決於該國多大程度上代表世界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代表多數國家的多數民意、代表人類共享文化價值觀。相應的,其公共外交發達程度取決於一國對時代本質的把握和人類普遍意志的折射。中國軟實力理論建構要超越國際、國內制約,尚需時日。正本清源,中國軟實力概念和理論必須超越特色—普世的悖論,不忘本來——中國傳統文化的軟實力之實,吸收外來——西方軟實力之名,開創未來——包容性軟實力體系。(註釋略) (本文轉自《文化軟實力研究》)(2017-02-07 愛思想網站)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