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庭延·重遊紐約海港——四十年變遷感懷

對於許多把畢生精力貢獻給中國外交事業的外交官來說,四十年彈指一揮間,世事滄桑,風雲變幻,不禁令人感慨。中國首任駐韓國大使張庭延,曾長期活躍在中朝韓外交事務之間,可以說是親身經歷並見證了幾十年來“三國”關系的此消彼長,陰晴圓缺。
隨旅遊團,從多倫多出發,我又來到紐約曼哈頓區,乘觀光船遊覽紐約海港。我曾經來過這裏,也曾乘船遊覽,但光陰荏苒,竟然過去了四十年。回憶歷史變遷,不禁感懷萬端。

1973年9月,我曾來過紐約,參加聯合國討論朝鮮問題。那是聯合國第一次把朝鮮問題列入議程,也是朝鮮、中國等國家堅持不懈爭取的結果。我那時在中國外交部亞洲司任職,主管朝鮮半島事務,熟悉半島情況,又懂朝鮮語,於是就被派往紐約,參加聯合國關於朝鮮問題的討論。當時中美還沒有建交,但雙邊關系已開始松動,尼克松總統已經訪問過中國。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利用這個形勢,對美國開展了工作,避免了兩個針鋒相對的議案付諸投票表決造成尖銳對立,而是通過舉手表決方式,通過了解散所謂「聯合國韓國統一覆興委員會」決議,雖未達到解散“聯合國軍司令部”的目標,也可說取得了初步成果。

記得在緊張工作之余,我們曾乘船遊覽紐約海港,當時我們男士都穿著深色中山裝,女士都穿著深色套裝,無論在碼頭等船時還是登船之後都很紮眼,與穿著五顏六色的外國人有鮮明的差別。當時中國還沒有改革開放,墨守著傳統模式,也只能忍受著內心的不自在。又過了六年,中國終於打開了國門,走上改革開放道路,中美也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世界面貌由此發生來巨大變化。

我還想到當時中國與韓國的關系,與今天迅速發展的中韓關系相比,不禁覺得可笑。當時朝鮮問題在聯合國第一委員會討論,每次進入會場,我們都從韓國代表團身邊經過,但視若不見,不打招呼,更不寒暄。韓國代表團對我們也是如此。中國與韓國的關系,當時是互不承認、互不來往,沒有任何松動。特別是在聯合國,雙方代表團更是嚴守外交紀律,因為雙方在討論中互為對手,要爭個高低。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也就是又過了近十年,中國根據國際形勢和朝鮮半島形勢的變化,調整了對韓國的政策,中韓關系才有了松動。最初在國際多邊活動中接觸,後來擴大到民間直接貿易,相互在對方首都設立了代表處,再後來韓國和朝鮮同時加入聯合國,中韓開始了建交談判,這個過程又用了近十年。1992年8月,中韓正式建交,結束長期隔絕的不幸時期,掀開雙邊關系新的一頁。記得我出使韓國期間,一次活動中曾遇到韓國前外務長官樸東鎮,他1973年曾任韓國代表團團長,參加聯合國討論朝鮮問題,我曾在他面前走過而未與他寒暄。提起往事,兩人都笑了起來,不約而同地說:「無可奈何,這就是歷史!」

我還想到居室書房掛著的一張照片。四十年前我到紐約,在乘船遊覽紐約海港時,我倚在船舷上,以世貿大廈為其背景,留下了一張紀念照,這張照片一直掛在我的書房,幾次搬家也保存完好。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想,我再不會有機會去紐約,去這個世界最大的城市。

但意外的事情發生,2001年9月的一天,我去參加一個中韓研討會,晚上與老朋友韓國前外務長官韓升洲、前財務部長官司空壹一起吃飯,誰知就在我們吃得高興之時,紐約世貿大廈遭到恐怖襲擊,瞬間這座宏偉建築被徹底損壞。晚飯後我回到家裏,從電視中看到這個慘烈的畫面,世界聞名的建築頃刻化為烏有。9月11日,我永遠記住那一天,世界也永遠記住那一天。由此我更加珍惜書房掛著的那張照片。現在,四十年之後的今天,我又站在紐約海港的遊船上,迎著海風,倚著船舷,舉目四眺,紐約這座世界級城市,高樓林立,風光依舊,唯一的變化是昔日的世貿大廈已不覆存在,但取而代之的一座一百多層的新建築正在拔地而起,頂端已矗入雲霄,它將成為紐約的新地標。

回顧歷史,思緒萬千,我感嘆歲月的流逝,讚嘆局勢的變遷,對風雲變幻的明天,我更寄予無限的期待。2013年8月31日於多倫多 (作者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前駐韓國大使,收藏自2013-09-22國際網字體)

Views: 4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