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發博士文創慕課の育成體悟靈光的體驗

體驗育成體悟,體悟滲進我們現在做著的事,音樂家在醞釀一首新作品,詩人在冥想一組新句,企業家在策劃不同的一次再出發,社會改革家在號召動人的一場新運動……。


育成體悟的靈光的體驗,成為了許多思考自我實現、自我超越的人的消費目的。這樣的消費定位,是不是精英式的、排外的?像有的書所說的,僅僅富裕社會才需要?不是的,我希望從六方面來看:


一,關注富裕社會的需要,並不排除其他人也需要;假如能創造在經濟上任何人都可能享有這樣的體驗,例如電影、會展、博物館等,其實可能促進人的文化意識,也促進人的民主權利。更重要的是,它是很人性的。《意義治療法》創始人法蘭克在《人對意義的追求》中提到,戰犯在生死邊沿,有那麼短暫一刻,看見野外的日落,也深深地感動,一時忘記了自己的苦難。


二,有的人會說,休閑就是為了休閑,體驗就是為了體驗,為何還要談那麼多大道理,說甚麼從體驗到體悟?一個很重要的理由是,我們要抗拒人的異化、物質化,成為純粹的消費主義者。經濟活動應該回到人本身的福祉上;提醒自己,生命比更珍貴。《體驗經濟》提到其他體驗形態,娛樂與逃避固然有它們各自的價值,但是,它們最終也能直接或間接協助我們實現自我。


三、許多“為體驗而體驗”的人,起初當然沒有想那麼多說,我要在這次的體驗中“得道”、“成道”。若是這樣,他們可能就像許多去所謂“學禪”、“悟禪”的人一樣,太在意了,太緊張了,反而甚麼也沒領悟到。


四,契謝米亥在《流暢體驗》中所分享的研究心得,非常的可貴,就是讓我們理解到,人是在怎樣的景況下,透過最充分的體驗,許多有關美好生命的領略,不經意的來到,創意從中冒出。


五、這樣的一種業種形態,創造了一個空間,可以讓我們透過活用文化,具體地珍惜、提升並豐富我們的文化。


六、根據馬斯羅的“人類需要階層”,除了與生俱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外,其他的每一種需要,都是建立在其下層的需要基礎上。換句話說,沒有生理上需要的滿足,安全感與穩定性便變得脆弱。少了安全感與穩定性,愛與敬重感也就變成奢談……。實際上,下層造就上層,上層也能鞏固下層。在文化上,意義也是一樣的。


文化創意體驗,對社會上不同層次的人,從生產與消費的角度來看,都深具意義。我們的文化資源非常豐富,除了“晶片”(高科技)與“薯片”(農基工業)這兩種抉擇,還有“名片”(你是誰?你幹什麼?)經濟發展。舉個例子,過年過節,民俗民藝,美食美景……,都涉及每一階層的人。發揮創意,催長體驗與體悟,能給社會大眾帶來利益。在振興經濟的同時,其實也能鞏固與轉化文化傳統。


有人批評,商業活動會使文化變質。在環球化的今天,我們甚麼也不做,文化一樣在變質。使文化變質的,不是商業活動本身,而是單單由特定集團如執政官僚或大企業壟斷的結果。這種壟斷,許多時候是民間本身由於缺乏覺知、關注而造成的。

Views: 6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