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無法到海上去,那就沿著海岸走吧。

海島九月的天氣,充滿秋天的隱喻。

陽光不再那麼潑辣,只要日頭稍微偏斜,拉出的長長陰影裡是帶著淡藍色調的涼爽。 對一個生長在城市的子民來說,海洋不具鄉愁的意義,卻可為暫離城市慣性的狹仄和翼望一片遼闊的視野提供方向。

九月剛好。如響鈴般嘩啦啦的熱鬧夏天剛過,淒清寒冷的冬日尚未到來,這時節的北海岸正好多些餘韻。

沿著北海岸走,有許多岔路從省道旁延展而去,引動人探險的欲望,像桃花源的神奇入口,是引導人們進入小漁村的橋樑。小漁村裡時間的轉速變慢,空間多一些留白,常因此帶來驚喜;像八斗子、像金山附近的磺港漁村即是如此;曾經豪華的洋樓已成荒草中的廢墟,靜置一隅的浮筒魚網,也因為遠離海洋已久而泛著蒼白。小漁村恬淡自適的氛圍裡,有種風華老去的寂靜。這樣清淡的美好,卻是需要旅人用身體的五官和心意細細去感受;腳步慢些,於是天光雲影、潮聲來去、藻類的氣味和海風的輕拂全收了來。

在沿著北海岸走走逛逛時,無意間發現這公園───潮境公園。

潮境公園入口在八斗子附近,是一座不起眼的橋,一不小心要錯過的,不過橋的名字倒豪氣,叫「平浪橋」。側著看「平浪橋」,比較像小漁港的閘門,守著漁村狹長的碼頭出入口,港灣裡的魚船就從橋下長方形門洞進出。門裡門外,一邊是小小的安靜的漁村碼頭,一邊接著天高地闊的大海。進了這門就是回家。

過了橋就是潮境公園。前幾年是「潮境工作站」,一棟極簡風的建築,給人一種不易親近的距離感。而「潮境」一詞雖帶著朦朧的美感卻也令人費解。還好在門口立了一面看板,說明「潮境」的意思,因此對海洋又多了些想像。沒多久,工作站拆了,在原址大興土木,原來這裡真正要蓋的是「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那工作站也是臨時的籌備處,我原先只當它是闢了塊大公園綠地的小漁村,沒想到將來是佔地超過四十公頃的博物館園區,是對海洋科學研究極具企圖心的建設。

「潮境」一詞原指冷水團與暖水團混合的區域。也有一個很美的說法:潮汐經過的地方就是潮境。

這裡因海水混合攪動,使浮游生物繁生,於是聚集了許多魚類。而月光引動潮汐,在礁岩地帶形成的潮間帶,一日夜之間有兩次的漲潮退潮,潮間帶的生物配合著規律的潮汐,發展成特有的生態。彷彿岬灣裡的礁岩帶,在表象的潮來潮往中也有著自己的時間空間。這樣的理解,頓時讓人覺得海水不只是澎湃多姿的浪花而已,思緒不禁潛入水中,感受海中活躍的生命力。

「潮境公園」是一塊由垃圾填起的土地,知名度不高。這樣的陸塊,身世說起來總少了那麼點稱頭的內涵,形貌也說不上奇美,不明不白的一塊人工岬角,靜靜的在山與海交界處形成,卻也因此讓海岸的線條多了些曲折;在整個海島東北邊的某一處邊緣,因這座公園的形成而改變了海島的形貌,這樣想來不禁覺得又充滿內在的意涵了。

幾年下來,這背山面海的公園開始有了自己閑適靜謐的味道。它是座充滿簡約現代感的公園,沒有刻意留住漁村懷舊的記憶,或許是設計者深知,只有簡約才能突顯山與海的瀟灑,才能留住風與月光的對話;也或許它本來就是一塊沒有回憶、沒有包袱的新生地。

公園裡最顯眼的是一隊魚形雕塑,以黑色烤漆鐵管彎成魚形,充滿童稚的寫意線條,像一群快樂游上岸的鯨魚,寬廣的草地仍舊是飽滿的綠,在草地上散步的人們、奔跑的小孩倒像一群群海裡嬉鬧的魚。

施予粧:

得獎:
2006年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
2006新聞局電影創意故事獎

簡歷:
台灣編劇藝術協會理事、講師
編劇

喜歡在旅程中發現令人感動的人、事、物和容易感動的自己。

(收藏自 《旅行台灣》網站

Views: 10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