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清晰地強調了它兩種原始功能。它是一部編年史、一本部落之書、一部有關風俗與傳統的重要記錄,同時也是一本供大家娛樂的故事書。其敘述活動,既然意在取悅群眾,則它所敘述的史跡就不可能是真實的歷史,而是為著聽眾興趣而恣意想像創造的,充滿了作意 好奇的幻設,以及大量神話、民間故事、風俗與傳統的材料。

故而,在史詩里,歷史是資材,超寫實的虛構是它的性質,而娛樂則是目的。

就其使用歷史題材而言,史詩主要是敘述超凡的英雄事跡,因此,英雄與神人的冒險、追求,構成了史詩的內在骨幹。後來的史詩,雖不再寫英雄和神話,卻仍以英雄式的個人為主,成為傾向於某人自傳的史詩。如華茲華茲的《序曲》、龐德的《詩章》、大衛.瓊斯的《咒逐》等都是。

由於敘述超凡的英雄之事跡,所以史詩又必須含有大量虛構與想像,其本身往往成為寓意文學的一種。它不像詩史表現歷史之意義,因為它的意義並不在史事或歷史上,而是藉用史跡來表現另一層含意,例如「 追尋 」或其他。

波普在《制造史詩的方法》一文,開頭就用寓言來替稱史詩,並說:「 寫寓言的方法就是: 從任何一 篇舊詩、歷史書、傳奇或傳說中,把那些能夠提供最廣泛長篇描寫的故事部分,抽出來 ... ... 然後選一個主角 (可以因為它名字悅耳而選擇),把他放進這些冒險中,讓他在那里活動十二卷。」其言雖不免過分,卻顯示了史詩的創作特征,以及它可以任意容納作者想像和寓意的事實。

這種寓意文學,實際的作用在於娛樂: 一方面娛樂大眾,一方面娛樂自己。當時史詩吟唱,本是大眾娛樂的項目之一,而娛樂的基本活動,即是佯從( m a k e - b e l i e v e ),以假象創造渲染,在現實世界中另造一意想世界,使自己與他人沈酣其中。

為此,作品如何造成一生動、眩人心神的快感、達到戲樂的效果,自然成為作者用力之處。史詩大量穿插神話和想像、引用古典作品,極力顯示博學多聞,廣泛運用譬喻,恢張 敷陳,輔之以音樂,即是為了完成這種效果。

2.史詩的形式要件

史詩的形式,是為了配合娛樂需求而設計的,並逐漸成為一種文類傳統。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吟唱。

吟唱詩人自命為神祇與英雄的代言人,宣稱: 「如果你們殺害了一名吟唱詩人,那位為神祇和人類歌唱的人,你們將懊悔莫及。我是無師自通的,而天神在我心里,栽培了歌曲的種種唱法。」

他們對歌唱有著特殊的天賦和研究,唱來自然能引人入勝。就敘述文學而言,這是種非常自然而普遍的情形,因為敘述活動既訴求於群眾,對群眾反應的考慮便會影響到創作,敘述文學的許多特征也只有當這些外在因素被列入考慮時,才能解釋。

譬如我國話本小說里贊頌及詩詞的運用,即是如此。對當年古希臘吟唱者的演唱狀況,一般中國人只要看看《風雨像生貨郎兒》雜劇中記說唱人張三姑的自述:「 無過是趕幾處熱鬧場兒、搖幾下桑瑯瑯蛇皮鼓兒、唱幾段韻悠悠信口腔兒,一詩一詞都是些人間新近稀奇事,扭捏來無詮次,倒也許會動得人心、諧得人耳,都一般喜笑孜孜 」,也就不難想像了。

一位吟唱者,一個晚上能吟唱完的數量,稱為「 曲 」。史詩的規模和長度,通常以十二曲或十二卷為準,夠吟唱者唱十二晚。

當然也有許多超過此數,如《伊利亞德》《奧德賽》有廿四卷、奧維德《變形記》有十五卷、拜倫《唐璜》有十六卷等。這種龐然大物,其內容必然是複雜無比的。拜倫說他的史詩十二卷,每卷都要包括愛情、戰爭、颶風、船隻、船長和統治新角色的國王,就是其中一例。

這樣龐大的形式結構,一方面固然可有充分的創作自由,也容易讓人感受充溢磅礴、氣象恢闊的快感;但另一方面卻也容易使人有究竟是「 詩還是帆布袋 」的疑問。因為在這麽龐大的結構中,組織往往較為散漫( 黑格爾即曾說過,史詩較多節外生枝,各部分有較大的獨立性,故聯系比較鬆散 )。

Views: 2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