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中華詩歌:塑造民族共同化性格 3

那麼,爲什麼會有這麼多“思鄉”的意象呢?因爲思鄉和我們剛剛提到過的愛國一樣,就是我們中國人共同的情感追求。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五湖四海的人們匯聚到中國這片土地上,形成共同的中華民族。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有人離開故鄉,東奔西走,這才走出了中國的廣袤疆域和燦爛文明。

站在中國這個大舞台上回望自己故鄉的時候,會慢慢發現,作爲中國人的集體記憶,思鄉之情是永恆的,但是與此同時,故鄉的範圍也會越來越大,一代代中國人“反認他鄉是故鄉”,最後才奠定了中國這個共同的故鄉。我們今天説要探尋中華文明,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理解中國人的鄉愁,這個鄉愁是“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同時也是“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記者:唐代是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爲隋唐盛世注入了質樸雄厚的氣質,這與盛唐詩歌風格的形成有何關係?對唐詩的發展産生了怎樣的影響?

蒙曼:爲什麼中國的詩歌巔峰會出現在唐朝,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爲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大融合。北朝爲唐詩提供了質樸雄渾的氣質,南朝爲唐詩提供了典雅綺麗的表達方式。

先説南朝。南朝産生的“永明體”是唐代格律詩的源頭,有了“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這樣的鏗鏘格律,中國古典詩詞就有了最精致,也最具特色的表達方式,這是南朝的巨大貢獻。與此同時,南朝的“吳歌曲辭”也罷,“西曲歌”也罷,它們反複描摹着江南的清秀山水和婉約愛情,這也成爲唐詩中的重要題材。

再看北朝。北朝的詩歌深刻地影響着唐詩的風骨和氣度。跟委婉細膩的南朝人不同,北朝兒女的心靈是剛健質樸的。比如北朝民歌《折楊柳》:“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蹕跋黃塵下,然後別雄雌”。這不就是後來《木蘭辭》的原型嗎?只不過木蘭走得更遠,她説的是“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這樣硬朗的話語出自一位閨閣女兒之口,那是何等的英雄氣概!這種英雄氣概,我們後來在唐朝的邊塞詩中會屢屢看到,我們吟誦至今的“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或者“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不就是這種英雄氣概的經典表達嗎!正是在靠近北方草原的幽燕大地上,陳子昂冩下千古名篇《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卻開啟了大唐詩篇的雄渾之風,陳子昂也因此號稱“詩骨”,被後人反複激賞。這種開闊的胸襟,豪邁的氣象,正是北朝民歌對唐詩的寶貴饋贈。

唐朝本身就是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融的成果,唐代的詩人也都自覺不自覺地將南方詩歌綺麗典雅的表達方式與北方詩歌質樸渾厚的精神氣質結合起來,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之中。風華與風骨並存,這才奠定了唐詩在中國藝術史上難以超越的高度。


舞劇《李白》劇照。(圖片來源:中國歌劇舞劇院官網)

(原題:【道中華】蒙曼: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中華詩歌怎樣塑造了中國人共同的文化性格?日期:2022-11-29;來源:道中華微信公衆號

Views: 2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