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新:意識生命的本質與還原:從狄爾泰到胡塞爾(2)

一、胡塞爾的《作為嚴格科學的哲學》與狄爾泰的回應  

發表於1911年的《作為嚴格科學的哲學》(以下簡稱《邏各斯文》),以自然主義和歷史主義為批評對象,是胡塞爾為了表明現象學哲學的獨特立場所寫的一篇戰鬥宣言。在《邏各斯文》的上半部分中,胡塞爾對自然主義心理學的批評與狄爾泰相當接近。(cf. Biemel,S.XVI)狄爾泰作為歷史主義的代表,出現在胡塞爾對世界觀哲學的批評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胡塞爾並沒有反對狄爾泰在《世界觀的類型及其在形而上學系統中的形成》(以下簡稱《世界觀的類型》)一文中的論斷,即「世界觀的最後根據是生命」。(Dilthey,1931,S.78)胡塞爾認為,狄爾泰之所以犯了歷史主義的謬誤,是因為他把世界觀作為所有哲學思考的出發點(terminus a quo),把哲學當作在歷史意識中的個體生命自身的概念式表達。(cf.Staiti,p.229)簡言之,胡塞爾反對把哲學相對化為具體歷史情境中的世界觀表達。 

以此為出發點,胡塞爾在《邏各斯文》中把世界觀哲學和他所倡導的科學性哲學區別開來。胡塞爾認為,世界觀哲學追求的是某種「智慧」,甚至是「相對整全並且具體地側顯了人性的理念」。(Husserl,1987,S.50)然而,世界觀哲學依賴的是「個體人格性的習得和天才」,而科學思考依賴的則是「跨越數代的集體工作的成果」。(ibid.,S.59)

相比之下,「世界觀哲學是在爭吵中的,而唯有科學是一錘定音的,科學的決斷之上帶著永恒真理的印章」。(ibid.,S.57)因此,胡塞爾認為,哲學應當恢復對自身科學性追求的清醒認識,從世界觀式的哲學理解中走出來。如果哲學滿足於以世界觀哲學的形態存在,那就無異於把科學概念拱手讓與了精確科學。 

在胡塞爾看來,狄爾泰恰好給這種世界觀哲學提供了助力。他肯定了各種生命形式的歷史相對性,使得「任何絕對有效的單一形式,無論它是生命解釋的、哲學的還是宗教的,都煙消雲散了」。(ibid.,S.42)胡塞爾斷言,狄爾泰將從這種歷史主義跌入主觀主義的懷疑論中。因為,自然主義把包括心靈現象在內的所有世界對象都還原到物質(Stoffe),歷史主義則把所有對真理的訴求還原為歷史性事實,並且是相對的、偶然的歷史性事實。

在胡塞爾看來,狄爾泰試圖通過再體驗(nacherleben)的方式,從歷史上的各種精神事件中抽象出生命結構本身,因而實際上陷入了一種對「事實的迷信」(Aberglaube der Tatsache)。囿於事實而研究精神,在原則上不可能獲得普遍有效的結果。世界觀哲學一定意味著對普遍科學的有效性的放棄,兩者不可兼得。 

胡塞爾的批評令狄爾泰錯愕。狄爾泰沒有預料到,胡塞爾會在《邏各斯文》中把他作為歷史主義-相對主義的代表。對此,狄爾泰在給胡塞爾的書信中回應道:「我一生的大部分工作都致力於建立一門普遍有效的科學,這門科學應當給精神科學奠定堅實的基礎,並且給諸精神科學創造一個內在的整體性關聯。這是我在《精神科學引論》第一卷中規劃的畢生任務。因此,一般而言,我們都認為存在一門普遍有效的知識理論。」(Dilthey,1984,S.110)不僅如此,早在《世界觀的類型》一文中,狄爾泰已經在為彼時「日漸增長的歷史意識與哲學普遍性追求之間的爭執」憂心忡忡。(Dilthey,1931, S.76)(愛思想 2022-12-07)

Views: 4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