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新:意識生命的本質與還原:從狄爾泰到胡塞爾(3)

狄爾泰指出,作為世界觀的諸宗教以及哲學意圖贏得世界圖景的固定性(Festigkeit des Weltbildes),追求統治地位和普遍性,但是這種世界觀之間的鬥爭並沒有真正使得人性在其普遍性追求中有任何進展。(cf.ibid.,S.86)試圖從這些相對的世界觀中提取一種普遍科學,無疑更是狄爾泰所反對的了。

狄爾泰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我們需要理解,世界觀的多樣性是如何通過「特別化」進程建立的,各種具體的世界觀類型是不相兼容的,但是這種不同應當歸因於「突入世界觀結構的規則性(Regelhaftigkeit),以及在其分化為單一世界觀形式的過程中涉及的那些不可算計的要素,例如生命變化、時代變遷、科學狀況、民族和個體的稟賦等」。(Dilthey,1931,S.85)

世界觀本身「紮根於生命,它的根在持續生長並且孕育出新的內容」。(ibid.,S.87)因此,在狄爾泰那里,比較的歷史意識並非將現成的歷史事實作為哲學抽象的出發點,從而在根本上消解了哲學的普遍性主張。恰恰相反,它是哲學反思的出發點,這種反思指向的是無論何種相對的世界觀都必然紮根於其中的生命根據。因此,在狄爾泰看來,唯有回到意識生命本身,哲學對普遍性的訴求才能得到實現。顯然,胡塞爾和狄爾泰一樣批評了囿於偶然歷史的相對主義,狄爾泰與胡塞爾一樣希望揭示意識生命在各種歷史情境中所展現的普遍結構。  

在狄爾泰看來,胡塞爾的批評只是盯住了他對世界觀相對性的若幹描述。這些描述根本不是他的論點,而是用來引導讀者進入普遍真理問題的鋪陳。換句話說,狄爾泰確實描述了在逐漸增長的歷史意識中的各色世界觀,但是他指向的是隱藏在相對性背後的精神普遍性,即需要回溯到體驗生命才能被揭示的真理。狄爾泰說:「在省察了所有這些世界觀之後,精神最後給出的告誡不在於每一個世界觀都是相對的,而在於精神所擁有的對每一個世界觀來說都具有效力的主權。」(qtd. in Staiti,p.227)

由此可見,狄爾泰並未局限於任何事實上的世界觀,而是試圖透過相對的歷史形態,回到意識生命內在的普遍關聯。這就涉及胡塞爾與狄爾泰的另一個爭論點,即關於事實的「形而上學」。狄爾泰在書信中將他所使用的「形而上學」概念界定為:那些「以強迫的方式通過概念關聯對世界關聯(Weltzusammenhang)進行展現」的思想體系。(Dilthey ,1984,S.112)很明顯,這樣的「形而上學」是狄爾泰批評的對象。狄爾泰把這些包含著宗教或者形而上學的世界觀歸為「歷史性的生命形式」。(ibid.)

狄爾泰認為,世界關聯對應著生命體驗的內在結構。我們應該按照體驗的內在結構自身揭示真實的世界關聯,而不應被外在的、歷史的、權力的或者其他任何體驗本身不支持的抽象「概念」所歪曲。在《世界觀的類型》一文中,狄爾泰也類似地將世界觀哲學刻畫為「以強迫的方式通過概念關聯對世界關聯進行表達」。(Dilthey,1931,S.78)與世界觀哲學針鋒相對,狄爾泰主張,用非強迫的方式來揭示生命關係(Lebensver-hältnis)與世界關聯之間的聯系,即用符合生命關係的概念揭示世界在體驗中的直接呈現。

不同於胡塞爾的「加括號」,狄爾泰認為,對世界觀的多樣性以及由此而來的相對性理解得越深入,它們作為不同形式在本質上都紮根於同一生命的事實就越顯白,以不恰當的概念體系或者強迫的方式對意識生命之普遍性的扭曲就越難以成立。因此,狄爾泰同樣強調,科學真理的普遍有效性決不能與「各自類型下的真理」混淆,任何單個的具體科學都無法達到普遍有效性,而這一批判的職責只能由哲學承擔,即哲學——作為對精神科學的奠基——在對具體科學的研究中,讓自己成為一門能夠揭示普遍有效性的科學。(cf. Misch, 1984, S.127-129)(爱思想 2022-12-07)

Views: 3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