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首爾—如何打造魅力「江南」(下)

值得一提的是,瑞草區和江南區共用的首爾地鐵江南站也成了一個大型文旅空間——既是江南交通中心地,也是商圈密集地。從30年前開始,這裏就是約會見面的代表性場所。在平日的傍晚或是周末,街道上充滿了青春活力。尤其在江南站11號出口的「M-Stage」廣場,經常舉辦首爾青年群體演奏會和表演活動。究其原因,一是這一地帶確實得到了兩區的共同打造,形成「跨、通、融」的城建布局;二是對首爾年輕上班族的有效引流。從首爾江南站出發,2010年開通的「新盆塘線」使城南市核心區與江南三區的通勤時長壓縮為30分鐘,形成每日在江南上班、在城南居住的潮汐式流量。 

文化消費形態上,「江南徒步行」是三區共同的特色文旅項目,已成為當地居民的重要休閑方式,對外來訪客、遊客也具吸引力。高強度、高壓力的都市生活環境下,無論是青年新世代還是退休群體,都需要通過適當方式調適生活節奏。對此,江南三區的理念是與其將周末的人潮擠出城區,不如想辦法讓大家留在江南度假。 

在這樣的理解下,江南三區的一個共同行動就是利用貫通三區的河道(如良才川)和林蔭道路,以及三區內的公園、史跡,將「徒步」的文化打造得精致、方便,並配套舉辦各類活動,培養「江南徒步行」的休閑文化消費習慣。這實際上是一種比較大膽的嘗試,因為高樓林立的城區,往往很難令人產生「步行友好」的概念。江南三區卻反其道而行之,不斷提高城區的步行舒適度,讓訪客在訪問區內時,多了一種休閑的選擇。三區甚至共同設置了「徒步解說員」這樣的崗位,提前三天預約,就會有專人為訪問江南的遊客們親切講解區域內的歷史、文化及旅遊景點。 

江南三區作為首爾甚至全韓最發達的城區之一,在文旅事業上努力發掘區位優勢,在「高端化」文旅空間加持以外,用「跨、通、融」的方式推進有效的交通引流和文旅活動安排,營造良好文旅消費環境,主動引導張弛有度的文化消費形態,確有可借鑒之處。(作者系上海外國語大學圖書館副館長、副教授/2022年10月10日/來源:解放日報 )

Views: 4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