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寧人從19世紀中後期移居馬來西亞,歷經幾代人千辛萬苦才得以繁衍生息,至今已有過百年的歷史,並已發展到7萬多人,成為馬來西亞人口中的重要族群——廣寧族群。在百年的僑居歷史中,廣寧僑民與當地文化碰撞交融,在堅守與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思想精神的同時,自覺學習與接納住在國的先進文化與思想,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大力推動了當地社會的發展,在住在國的社會經濟土壤中立地生根,鑲嵌發展。

根據廣府華僑文化肇慶篇課題組的研究成果顯示,早期廣寧僑民生活在馬來西亞的農村,不諳經商,在1902年至1950年間,涉及商業的僑民非常少。如:東馬的廣寧人主要在拉讓江流域墾地農耕,他們種植橡膠、胡椒、可可、蔬果等,為詩巫市場供應起到重要的作用。到了20世紀60年代,伐木業逐漸取代農業的地位,內河航運業開始興起,廣寧僑民中的年輕子弟成為了工人,參與到伐木行業和航運業,並投身於社會基礎設施的建設,如水運、發電、道路、學校、橋梁等。同期,許多僑民遷移到城市定居,開始涉及商業活動。起初,他們經商屬於家庭式,大多從事經營洋服、汽車修理、木器、雜貨等。隨著族群的發展,廣寧僑民從單一的職業擴展到社會各行各業,並逐漸融入社會各階層。廣寧僑民後代的事業得到較好發展,有部分新生代進入大企業工作,更多人成為了教師、醫生、工程師、律師、公務員等。

隨著馬來西亞經濟工業化和多元化的發展,華人經濟也發生了明顯多元的轉向以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華人活躍在馬來西亞的各個經濟領域,期間湧現了一批資金雄厚、發展規模頗大的企業集團,有的在創新發展中逐漸成為了現代化企業。如廣寧人後裔馬來西亞UOA房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江柏林、馬來西亞砂巴州房地產董事長江海清等商界代表,他們在從事房地產開發的過程中,勤奮進取、開拓創新,成為當地房地產業的佼佼者。廣寧人後裔江澤琳年少時家境貧寒,後來孤身到城市,一邊打散工,一邊嘗試和摸索創業,於20世紀90年代投身運輸行業,創立了鴻州貨運(私人)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的打拼,事業不斷發展。廣寧僑民積極參與當地的經濟建設,在促進馬來西亞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馬來西亞廣寧僑民還一直有參與政治事物的積極性。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由於他們有著“客居心理”,更關注中國國內形勢,其政治活動主要圍繞中國政治運動展開。在盧溝橋事變後,於19379月成立“詩巫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這是砂拉越詩巫地區首個華僑抗日救國組織。廣寧僑民與其他粵籍、閩籍華僑共同開展籌賑活動,支持中國抗日救亡運動,直至1941年日軍侵入馬來西亞,才被迫停止活動。在馬來西亞日據時期,有部分廣寧僑民參與抗日遊擊戰,掀起反日運動的高潮,積極保護家園。

隨著族群內教育的延伸和發展,廣寧僑民有了更加開闊的視野和追求,加快了他們參與政治社會事務的覺醒,逐漸把目光投向了政治,關心住在國的社會發展。二戰後,隨著馬來西亞憲政改革,廣大華僑華人被迅速地卷入政治發展大潮。僑民開始加入各種政黨,更多人活躍於政界。廣寧人後裔江先漢,1991年被砂拉越州政府委任為詩巫市市長,成為第一位當上市長的廣寧人。他在1991—1999年擔任詩巫市市長期間,政績卓越,大力改善民生,贏得了市民的尊重和支持。目前,越來越多的廣寧人後裔獲得了政府的認同與委任,有的被授予拿督斯里、拿督等勛銜,也有的成為了市議員、鄉村議員或是本固魯、甲必丹(負責管理不同大小區域的首領,相當於區長、村長),他們積極為當地民眾服務。

目前,除個人參政外,華人主要以社團的方式參與社會的發展。到目前為止,全馬各地共成立了15個會寧同鄉會(會寧為四會市和廣寧縣的簡稱),並組建了馬來西亞會寧總會。這些同鄉組織定期舉辦文藝演出、學術文化講座、聯誼訪問等活動,凝聚鄉情,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在幫助同鄉發展、維護同鄉合法權益、反映同鄉呼聲等方面與地方政府發揮了積極溝通作用,在增強族群意識,提升社會政治地位中抱團參與當地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華人群體的集體智慧與力量。

西江日報記者 袁綾 通訊員 黃月霞
西江日報 | 發布時間:2015-06-02

Views: 5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