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用以阻嚇兒童的最見效的常用語,就是“某某要把你吃了,某某要來吃你了”。被成年人從黑暗中召喚出來執行“吃你”的那個客體,通常是動物、猛獸或介於人與動物之間的怪物。

雖然以“把你吃了”對付學齡前兒童較為有效,但是恐嚇方和被恐嚇方仍然存在著嚴重的誤解。在前者看來,“被吃掉”就是死掉以及死得突兀、不正常、悲慘,死得很難看,後者並不知死,之所以怕,主要是曾經目睹動物的進食方式,再參照自己大致相同的日常進食經驗,從而相信自己會經由對方的嘴進入另一個未知的、黑暗的、受拘束的空間。皮諾曹被巨鯨吃下之後,尚能與舉著油燈的父親相會於鯨腹並成功脫逃,至於能在鐵扇公主肚子裏撒野的孫悟空,更容易令兒童相信,在那個廣闊天地裏還是大有作為的。

兒童讀物也是成年人向兒童傳遞“被吃”信號的主要媒介。在格林兄弟的系統裏,大野狼先是“把臥病在床的外婆‘咕嚕!’一聲整個吞到肚子裏,然後又是‘咕嚕!’一聲,連咬都沒咬,就把小紅帽吞到肚子裏去了”。全世界聽故事的兒童,也”咕嚕“一聲,把這種 情境吞到肚子裏去,連咬都沒咬。裁縫的兒子大拇指,命運也坎坷得很,先是被一頭黑奶牛吞下,接著還被幾塊肥牛肉裹脅著塞進一節豬腸做了熏腸,然後又被一只狐貍“含在了嘴裏”。至於一直被當成兒童讀物的《西遊記》,更是一本完全吃人手冊。其實,兒童只知道凡 妖怪就非吃唐僧不可,至於吃唐僧的動機,則不很清楚,更不能理解何為長生何為不老,最多也就是直觀地認為唐僧與其徒弟們相比,較為白嫩而且少毛。

童話故事多註重於刻畫吃方的兇殘,同時展現被吃方的機智勇敢,換言之,吃和反吃的叢林法則,就是貫穿這一類故事之始終的基本路線。《聰明烏龜》是我在女兒兩歲左右時買給她的第一本連環畫,在這個故事裏,一頭饑餓的狐貍用了多種方式要吃掉一只先前阻止它 吃掉一只青蛙的烏龜,烏龜所有的聰明胖牽

不過,就趨勢而言,現在的童話還是文明多了,動物與人的關係,在溫良恭儉讓的基礎之上獲得了空前的調和。靠吃物理能量維生的機器人,並沒有表現出要去吃掉另一些同樣依賴此等能量的機器人的強烈沖動。英國的“天線寶寶”(Teletubbies,港譯 《天線得得B》,每天只吃兩種東西:固體的,是黑乎乎且擲地有聲的Tubbie Toast,液體部分,是雪糕不像雪糕,奶糊不像奶糊的Tubbie Custard,從來不換,樂此不疲。生活在減肥時代的小丸子相對算是饞的,但是在我的印象裏,她的主要問題似乎是如何克服偏食的毛病,例如苦練吃納豆。在我國,鞠萍姐姐除了在央視的春節特備節目上表演過以一整瓶醬油煮了一大鍋紅燒肉,也甚少在自己的節目中談論到吃的話題。

我們這些在被吃的焦慮中長大的,早已不再滿足於從字縫裏看出“吃人”二字,成年人為自己撰寫了成年人自己的童話,其中最恐怖的一幕,是孤獨美警告陸小鳳:“這世上不但有吃人的野獸,還有吃人的人。”陸小鳳陰森地答道:“我知道,你就是吃人的人。”

穗無驢,有好吃者載之入。一場全民吃驢運動,遂於五羊城內外轟轟烈烈地展開。據業內人士估計,目前廣州日屠驢近兩千匹,這些驢,系從山西、山東等地經長途販運抵穗,路上要走72小時。再休息約24小時,就進了廣州人的嘴巴。

家庭裏的感情,在某種程度上是以味覺來凝聚的。在每一個屋檐下,每一張餐桌上,飯菜有精細,廚藝有高低,但總是熟悉的味道,安全的味道。沒有或者短缺了這種味道的團聚,猶如省略了相送的分離,總是局促,不完整的。每一年的春運期間,在車站,在機場,在 港口,那潮水般湧動的人海,那滿坑滿谷的黑頭髮黑眼睛,行色匆匆的身影,焦灼渴望的眼神,你以為那是什麼?那不是一具具互相擠做一團的肉體,而是一顆顆急於互相撫慰的心,一張張急於重溫那家庭氣味的嘴。無論如何,你總不能認為這些人大都是急著趕回去與家人 一道準時收看中央電視臺春節文藝晚會的吧。

Views: 4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