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幼棣《后望书》疏勒河的挽歌 の 綠洲灌溉

花海子——蘇干湖盆地位於甘肅、新疆、青海三省區接壤的三角地區,南通格爾木,西連冷湖、茫崖和新疆的若羌,戰略地置重要。河流、草原、濕地和湖泊組合,改善了柴達木北部邊緣的大氣環流,為冷湖、花海子等城鎮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氣候和自然環境。

中國的行政區域演變常呈現出複雜的狀況。歷史上,大哈爾騰河與大小蘇干湖在青海省境內,但這里又是阿克塞哈薩克自治縣牧民的牧場。這支哈薩克部落,半個多世紀前,從新疆的巴里坤草原遷移至此。後來大小蘇干湖的行政區域也作了適當調整,成為“甘肅最大的天然湖泊”。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與敦煌同屬酒泉市,如今酒泉市已確定“引哈濟黨”工程“必須盡快”上馬,大概作為下級,很難有表達不同意見的餘地了。


新華社2005年10月10日在發布題為《敦煌灌區建成之日,月牙泉乾涸之時》這一報導時,並加了如下的“編者按”:

在拯救敦煌的口號和行動下,出現了著實令人費解的現象。一方面,原有的河流因上遊築壩取水等乾涸;另一方面,卻又要投巨資引水。如此矛盾之舉,是真在救月牙泉?又能救月牙泉嗎?

引哈濟黨,用另一條內陸河,用另一個草原和湖泊的代價,去救一個敦煌和月牙泉。工程建成之時,即使敦煌綠洲暫時不會成為“第二個樓蘭”;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大、小蘇干湖,將不可避免地成為又一個個“羅布泊”,美麗的阿克塞草原,也將變成沙丘連綿、戈壁無際的荒漠!失去北方生態屏障的工業城市冷湖,也將陷於風沙之中。

這無異於剜肉補瘡,其負面作用已經十分明顯。是可持續發展,還是陷入了不可持續的惡性循環?

問題的結癥,新華社的報導,實際上指向了“灌區”的擴大,指向了當代水利工程的思維,指向了農業、種植業不合理的結構和落後的灌溉方式。

立即停止斷流大哈爾騰河,救救蘇干湖,這需要引起全國的關注!


綠洲灌溉:古人比我們高明?


話題已經太過沈重。我想換一換,對中國西部古代的農業灌溉系統略作分析與考證。

唐玉門關一帶漢代屬“宜禾縣”。宜禾取意於適宜耕種,而構建成這一系統的,是渠、堰、壩與古代灌溉系統。

無論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春風不度玉門關”,還是王維“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感嘆,實際上都表達了“兩關”,是古代河西走廊綠洲與沙漠的最後分界。關西是沙漠、關東是綠洲。

維系這一綠洲的是疏勒河與黨河。

據史書記載,“宜禾都尉治昆侖障”。昆侖障,即“昆侖塞”。(《漢書地理志》敦煌郡條)史學家認為,唐代的新玉門關城應由昆侖塞擴建而成。

幾千年以來,西北人民的智慧勤勞,足以養育滋潤綠洲,生計無憂。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西北和敦煌兩千多年文明史,實際上也是一部農業灌溉發展史。


現在,黨河成為敦煌境內唯一的灌溉水源。而過去,疏勒河流域也是有灌區的。考古工作者曾在敦煌境內的甜水井和漢玉門關附近的卷槽、馬圈灣等地,多次發現漢代屯田遺址,其溝渠、田埂等遺跡,至今清晰可見,並出土了2000年前所使用鐵鏟、鐵插、銅犁等生產工具。1979年,在馬圈灣漢代烽燧遺址,出土了小麥、大麥、糜谷等糧食作物,震動了世界考古學界。這些糧食作物至今顆粒飽滿,粟色如新,在陽光下熠熠閃光。同時出土的大量漢簡中,當年戍卒曾記下不少糧食收成的紀錄。如敦273簡“右入糜二百五十三石九斗二升”,敦256簡“右凡出大麥十一斛三斗,士吏姜曾夕從玉門所稟”等等。

Views: 2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