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論劉半農《揚鞭集》(下)

在《揚鞭集》里,有農村素描的肖像,如《一個小農家的暮》:


她在竈下煮飯,

新砍的山柴,

必必剝剝響。

竈門里嫣紅的火光,

閃著她嫣紅的臉,

閃紅了她青布的衣裳。

他銜著個十年的煙斗,

慢慢地從田里回來,

屋角里掛去了鋤頭,

便坐在稻床上,

調弄著隻親人的狗。

他還踱到欄里去,

看一看他的牛;

回頭向她說,

“怎樣了——

我們新釀的酒?”

門對面青山的頂上,

松樹的尖頭,

已露出了半輪的月亮。

孩子們在場上看著月,

還數著天上的星:

“一,二,三,四,……”

“五,八,六,兩,……”

他們數,他們唱:

“地上人多心不平,

天上星多月不亮。”


這種樸素的詩,是寫得不壞的。以一個散文的形式,浸在詩的氣息里,平凡的看,平凡的敘述,表現一個平凡的境界,這手法是較之與他同時作者的一切作品為純熟的。

又如《稻棚》、《回聲》,全在同一調子里,寫得非常親切動人。

但這類詩離去了時代那一點意義,若以一個藝術的作品,拿來同十年來所有中國的詩歌比較,便是極幼稚的詩歌。散文的進步,中國十四年來的詩,但必須穿上華美的外衣,才會為人注意。劉復這詩歌,卻是一九二一年左右寫成的,那時代,汪靜之、劉延陵、徐玉諾,皆是詩人,在比較中,劉半農的詩是完全的。

劉復在詩歌上試驗,有另外的成就,不是如《稻棚》的描寫農村,不是如《恥辱的門》寫他的人道主義的悲憫與憤怒。寫戀愛的得失、心情的一閃,他的詩只記下一個祠:號,卻不能使那個感想同觀念成為一首好詩。他有長處,為中國十年來新文學作了一個最好的試驗,是他用江陰方言,寫那種方言山歌,用並不普遍的文字、並不普遍的組織,唱那為一切成人所能領會的山歌,他的成就是空前的。一個中國長江下遊農村培養而長大的靈魂,為官能的放肆而興起的欲望,用微見憂郁卻仍然極其健康的調子,唱出他的愛憎,混和原始民族的單純與近代人的狡猾,按歌謠平靜從容的節拍,歌熱情郁怫的心緒,劉半農寫的山歌,比他的其餘詩歌美麗多了。


在《揚鞭集》一二四頁上——


郎想姐來姐想郎,

同勒浪一片場浪乘風涼。

姐肚里勿曉得郎來郎肚里也勿曉得姐,

同看仔一個油火蟲蟲飄飄漾漾過池塘。


在一二五頁上——


姐園里一朵薔薇開出墻,

我看見妳薔薇也和看見姐一樣。

我說姐倪妳勿送我薔薇也送個刺把我,

戳破仔我手末你十指尖尖替我縍一縍。


在一二七頁上——


劈風劈雨打熄仔我格燈籠火,

我走過你門頭躲一躲。

我也勿想你放脫仔棉條來開我,

只要看看你門縫里格燈光聽你唱唱歌。


在一二八頁上——


你聯竿抽抽乙是抽格我?

我看你殺毒毒格太陽里打麥打得好罪過。

到妳幾時一日我能夠來代替妳打,

你就坐勒樹蔭底下紮紮鞋底唱唱歌。


欲望是那麼小,那麼親切,卻寫得那麼緩和入耳。還有微帶著挑撥,使欲望在另外一種比興中顯出,如在二二零頁的一首。在二二二頁上——


河邊上阿姊你洗格舍衣裳?

你一泊一泊泊出情波萬丈長!

我隔子綠沈沈格楊柳聽你一記一記搗,

一記一記一齊搗勒篤我心上!


較之其他詩皆像完美一點。俚俗,猥褻,不莊重,在一首較好的詩中是可以凈化的,它需要的是整個的內涵,在鳳凰人歌謠中,有下面這樣動人的句子——


天上起雲雲重雲,

地下埋墳墳重墳;

姣妹洗碗碗重碗,

姣妹床上人重人。


又如描寫一個欲望的恣肆,以微帶矜持的又不無諧趣的神情唱著,又有下面的一歌——


大姐走路笑笑底,

一對奶子翹翹底;

我想用手摸一摸,

心中總是跳跳底。


關於疊字與復韻巧妙的措置,關於炫目的觀察與節制的描寫,這類山歌,技術方面完成的高點,並不在其他古詩以下。對於新詩有所寫作,欲從一切形式中去試驗、發現、完成,使詩可以達到一個理想的標準,這類歌謠可取法處,或較之詞曲為多的。

《揚鞭集》作者為治音韻的學者,若不缺少勇氣,試成作江陰方言以外的俗歌,他的成就,是一定可以在中國新詩的發展上有極多幫助的。不過,從自然平俗形式中,取相近體裁,如楊騷在他《受難者短曲》一集上,用中國彈詞的格式與調子寫成的詩歌,卻得到一個失敗的證據,證明新詩在那方面也碰過壁來的。(本篇原載1931年2月15日《文藝月刊》2卷2號。署名沈從文。)

Views: 6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