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時代究竟怎麼了?為什麼我們中還有如此多的人仍需如此拼命工作?金錢是其中的一個原因。每個人都需要謀生,但對消費品的永無止境的欲望,意味著我們需要越來越多的現金。因此,生產力的提高並沒有給人們帶來更多的休閑時間,而只是增加了他們的收入。

與此同時,技術使工作滲透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在信息高速公路時代,人們無從逃避電子郵件、電傳和電話。一旦你能從家里進入公司的數據庫、從飛機上接通互聯網或接到在海濱度假的老板的電話,每個人都潛在地一直處於上班狀態。我的經歷告訴我,在家工作不知不覺地極易演變為所有的時間都在工作。在最近的一次采訪中,《工作狂》一書作者瑪里琳稱,在21世紀,那種總是繃得很緊的壓力十分普遍。"工作狂過去指的是隨時隨地都處於工作狀態的人;現在所變化的是,隨時待命業已成為一種標準。"


大部分的工作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在經歷過改組、減員多年之後,公司希望它的雇員分擔解聘人員遺留的工作負荷。由於辦公室、工廠彌漫著失業的恐懼,很多人將延長工作時間視為證明其自身價值的最佳途徑。數百萬人即便在疲憊不堪或身體不適、效率低下的狀況下,也硬撐著去上班;更多的人則從未用完自己的休假。

這簡直是瘋了。雖然有人喜歡長時間工作,也應當被允許如此,而讓每個人都和他們並駕齊驅則是錯誤的。過度勞累無論對於我們自身還是經濟而言都是不利的。2002年在日本福岡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周工作60個小時的人患心臟病的概率是每周工作40個小時的人的兩倍。對於每周至少兩個晚上睡眠不足五小時的人來說,危險系數則是三倍。


工作場所的壓力並非都是壞事。一定限度的壓力可以使人們集中思想、提高生產率;但過大的壓力則可能是通往身體和精神崩潰的一張單程票。最近的一次民意測驗顯示,多於15%的加拿大人稱工作壓力已使他們瀕臨自殺邊緣。

公司也為強制推行長時間的工作措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眾所周知,生產率是難以進行估量的,但學術界認為,工作過度最終會超越最低底線,從而走向反面。我們都有這樣的常識:當人們處於疲勞、壓力、不悅或不適的狀態下,效率就會下降。據國際勞動組織報告,比利時、法國和挪威等國的工人每小時的工作效率平均高於美國工人。英國人在工作上花費的時間也多於其他大部分歐洲國家,然而,呈現出的每小時的生產率卻是歐洲大陸最低水平之一。工作量的減少意味著工作效率的提高。

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或許已經超出了有關生產率的爭論範圍:生活究竟是為了什麼?或許大部分人會認為,工作對我們有所裨益。工作可能是一種樂趣,甚至是高貴的。我們當中的許多人享受著工作帶來的樂趣—把工作視為一種智力的挑戰、體能的消耗、一種社交活動以及身份地位的體現。但如果讓工作支配我們的生活則是愚蠢的。生活中還有太多重要的事情需要我們投入時間,比如,朋友、家庭、愛好和休息等。

 

對緩慢運動而言,工作場所是該運動一個重要的前沿陣地。工作佔據了如此多的時間,用於其他方面的時間則只能被擠占。即便接送孩子上學、吃晚飯、和朋友聊天等最簡單的事情都變成和時間賽跑。放慢速度的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是減少工作,而這恰恰是全世界數百萬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Views: 3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