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雷德·戴蒙德談老人問題·昨日之前的世界(3)

社會價值觀

老人在傳統父權社會地位崇高,但在現代的美國則截然不同。考吉爾論道:“老人常讓人聯想到下面幾點:沒用、衰老、疾病、老糊塗、貧窮、失去性能力、不能生育和死亡。”因此,老人不但難以找到工作機會,能享有的醫療照護質量也比不上年輕人。美國最近才廢除強制退休制度,但歐洲仍有許多國家實施這樣的制度。雇主常認為老人會阻礙公司進步、不好管理、不善學習,因此寧願雇用可塑性較強、好訓練的年輕人。波士頓學院退休研究中心的喬安娜·萊希(JoannaLahey)曾進行一項實驗研究。她把假造的履歷寄給不同的雇主,每份履歷都大致相同,唯一的差別只有姓名和年齡,結果發現:如應征初級工作,35~45的婦女中43%可得到面試機會,50~62歲的婦女能得到面試機會者則較少。很多醫院也以年齡來分配醫療照護的資源,在資源有限時,傾向把較多的資源分配給年輕人,理由是醫護人員的時間、精力與醫療經費不該投資在身體孱弱、時日不多的老年人身上。也難怪現在很多美國人和歐洲人,盡管才三十幾歲就紛紛染發或去美容整形診所報到。

老年人在現代美國社會的地位低下,至少受到三種價值觀的影響:第一種是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Max Weber)提出的職業道德。簡而言之,這種概念與新教加爾文派的教義息息相關,鼓勵新教徒把努力工作視為實踐信仰的責任。總之,韋伯把工作視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因為工作代表一個人的地位、認同的角色,也對個性有益。因此,退休、沒有工作的老年人也就失去了社會地位。

第二種價值觀牽涉美國對個人主義的重視。上述很多社群實施的大家庭制度則傾向壓抑個人主義。美國人認為自我價值是自我成就帶來的,不是家族集體努力的成果。從小,父母、師長就教導我們要獨立、自立。獨立、個人主義和自立自強都是美國人贊揚的美德,反之依賴、無法自立、不能照顧自己則會受到鄙視。美國的精神科醫生和心理醫生甚至把依賴的性格視為疾病。精神疾病編碼中的301.6就是“依賴性人格疾患”,這是一種需要治療的病癥,治療目標就是幫助病人脫離依賴,變得獨立。

比起世界上其他各國文化,美國人尤其註重個人隱私。在傳統大家庭結構中,所有的家人、親戚都住在一起,個人幾乎沒有隱私,這是大多數現代美國人無法接受的。以傳統社群的夫妻為例,即使同房也很難有隱私,畢竟睡在一起的還有其他夫妻和自己的小孩。在美國的新居家庭中,子女到了結婚年齡,成家之後則必須自立門戶,父母和子女才能享有充分的隱私權。

由於美國人重視獨立、個人主義、自立和隱私,照顧老年人便和這些價值觀格格不入。我們可以接受嬰兒的依賴,因為沒有一個嬰兒可獨立存活,但是老年人已獨立生活了幾十年,又變回依賴他人,便令人難以適應。然而,老年人總有一天無法獨立生活,喪失生活自理的能力,只能依賴別人,放棄自己的隱私。子女到了中年,眼睜睜地看著父母失去生活能力,變得依賴他人,內心也痛苦萬分。也許很多讀者都看過這樣的例子:老人堅持獨立生活,但有一天出了意外,像是跌倒或臀骨骨折,從此必須依賴別人、無法下床。老年人因此感嘆無法獨立、失去自尊,年輕人也視照顧老年人為沈重的負擔。

第三種不利於老人的價值觀就是崇尚青春。在科技進展一日千裏的現代社會,年輕人接受的教育使他們的知識與時俱進,勇於面對每天的挑戰,也使他們成為職場的生力軍。我現年75歲,我太太64歲,每次我們打開電視都不禁感嘆自己不年輕了。小時候,我們家的電視機只有三個按鈕:一個是開關,一個是音量按鈕,還有一個則是頻道選擇按鈕。現在,我們的電視機遙控器上有41個按鈕,我們常常不知道要怎麽操作,得打電話問兒子。在現代美國社會,年輕人因為速度快、耐力強、有氣力、靈活、反應敏捷而占盡優勢。另一個問題是,現今還有不少美國人是第二代移民,他們的父母在國外出生、長大,說英語總是有口音,欠缺在美國社會生存的重要知識與技能。

現代美國人的確有充足的理由崇尚青春。然而,這種現象似乎影響到很多生活層面並造成不公平。沒錯,我們認為年輕人漂亮俊美,但為什麽大家都認為金發、棕發或黑發要比銀發或白發更好看?電視、雜誌和報紙廣告上的服裝模特清一色是年輕模特,似乎用70歲的老人當模特來展示襯衫或裙裝是件奇怪的事。為什麽呢?經濟學家也許會回答,因為年輕人常買衣服,對品牌的忠誠度也沒那麽高。按照這樣的理論,70歲模特與20歲模特的人數比例應該反映出這兩個年齡層購買服裝的頻率與對品牌的愛好。然而,盡管70歲的人也買衣服,對品牌也有一定忠誠度,目前幾乎沒有70歲的模特。同樣,飲料、啤酒或汽車廣告也都找年輕模特(見圖23),盡管老人也喝飲料、啤酒、買新車。只有成人紙尿褲、關節炎藥物和退休金計劃的廣告會找老年人拍攝(見圖24)。

飲料廣告不找老年人當模特沒關系,但是上了年紀的應征者在求職時常四處碰壁,年老的病人得不到有限的醫療資源,這些都是社會問題。更嚴重的是不只是年輕人對年老有負面的看法,老年人自己也是。根據哈裏斯民意調查中心所做的調查,美國人認為老年人無聊、心胸狹窄、喜歡依賴、孤僻、不受人重視、落伍、被動、貧窮、經常坐著不動、沒有性能力、多病、遲鈍、沒有生產力、對死亡有病態的恐懼、害怕壞人、老是在睡覺或是坐著發呆,以及喜歡沈湎於回憶。盡管接受意見調查的老年人強調自己不是那樣的人,但接受調查的老年人和年輕人依然認為一般老年人都是如此。


社會規則

至此,我們已探討了多個影響社會對待老人的因素,包括社會是否有能力贍養老人、老人的用處、社會價值觀等。然而,這些都是遠因,無助於解釋關乎老人的日常決定。例如,如果我們今天獵捕了一只羚羊,要不要切一塊肉給老爺爺吃?的確,老爺爺年紀已經很大,不能出去打獵了。兒孫在切羚羊肉的時候,並不會以老爺爺的用處和價值為著眼點,例如:“你還記得在龍卷風過後,如何尋找食物,因此我們願意給你一塊肉。”反之,日常的決定與社會規則有關,決定在哪種情形下該怎麽做。因此,兒孫在分配羚羊肉的時候用不著思考老人與龍卷風的關系。

每個社會都有不同的規則,讓人作為行事的依據。社會規則使老年人擁有對資源的處置權。這些規則是年輕人認可的。盡管年輕人與老年人雙方有利益沖突,都希望取得最多的資源,年輕人也有足夠的力氣從老年人那裏把資源搶過來,但年輕人還是遵從老年人的意見,讓他們控制資源。年輕人願意這麽做是因為他們同意等待,等待自己年老,也就能夠握有這樣的權力和資源。這種例子不勝枚舉,在此我將舉出三個例子。

最簡單的就是食物禁忌。某些食物年輕人不可吃,只有老人才可以吃。年輕人吃了將會危害自己的健康,但老年人因為年紀大,吃再多都沒關系。每個社群都有自己的食物禁忌,尤其是傳統社群。如年輕的奧馬哈印第安人不得把動物的骨頭折斷吸取其中的骨髓,否則腳踝容易扭傷,但老人吃骨髓就沒有這樣的問題。又以婆羅洲的伊班人為例,老人可以吃鹿肉,但年輕人則禁止食用,否則會像鹿一樣膽小。西伯利亞的楚克奇人喝馴鹿的奶,但只有老人可喝,年輕男子喝了會陽痿,年輕女子喝了則會乳房下垂。

澳大利亞沙漠艾麗斯泉附近的阿蘭達人也有特別的食物禁忌。最美味的食物必須留給老人享用,年輕人如果貪圖口腹之欲吃了那些食物將會遭遇厄運。例如接受割禮的年輕人吃了母袋貍的肉,將會出血至死;吃了鴯鶓,生殖器則會變得畸形;吃了鸚鵡,腦袋上方和下巴都會出現一個洞;吃了野貓,則頭頸部都會潰爛,散發出難聞的氣味。年輕女性吃了母袋貍的肉,月經來潮將出血不止;吃了袋鼠尾巴會早衰、變成禿頭;吃了鵪鶉,乳房不會發育,反之,吃了褐鷹,乳房會脹破但不能分泌乳汁。

很多傳統社群的老人也把年輕女子視為年輕男子的禁忌。在這樣的社會規則之下,老人不只可娶少妻,還可以擁有三妻四妾,而年輕男子則必須等到40歲或者更老才能娶妻。很多社群都有這種習俗,如東非的坎巴族、南美的阿勞坎印第安人、西非的巴剛族(Bakong)、西南太平洋的班克斯島島民、北非的柏柏爾人、西伯利亞的楚克奇人、婆羅洲的伊班人、加拿大拉布拉多省的因紐特人、南非的科薩人,以及澳大利亞多個部落的原住民。我在新幾內亞北部低地就看過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名叫友諾的跛腳老人指一個年輕女孩給我看,說那女孩就是他的未婚妻。那女孩看起來還不到10歲。他說,他在那女孩出生時已付了一筆訂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送東西到她的父母家,等她胸部發育、月經來潮,就可以把她娶回家。

我們不禁要問,年輕人為什麽願意遵守那些禁忌,或讓老人娶年輕女孩?也許年輕人認為等到自己年老,也能享有這些特權。同時,他們也會在年輕女孩身邊徘徊,等她們的丈夫不在就乘虛而入。

然而,上述規則在現代工業社會根本行不通。現代社會的老人常以另一種方式使年輕人願意贍養、照顧他們,也就是財產的控制權。現代社會的老人和很多傳統社群的老人一樣,等到死後才會把財產交給子女繼承。如果子女不願意贍養自己,即可更改遺囑威脅他們。

以昆族而言,土地歸隊群裏最年長的人所有,而非歸隊群所有的人。很多農牧社群也是如此,土地、牲畜和有價值的財物都歸老一輩,特別是大家長所有。因此家長在家族中的地位崇高,可以命令子女贍養、照顧自己。如《舊約聖經》中的亞伯拉罕和其他希伯來家長,在年老時就擁有許多牲畜。楚克奇人的馴鹿歸老人所有,蒙古老人擁有很多馬匹,納瓦霍老人則有馬匹、綿羊、牛、山羊,哈薩克斯坦老人除了有上面4種牲畜,還多了駱駝。老人常借由牲畜、農地等資產來控制年青一代。

在很多社群,老一代人仍能牢牢地掌握權力,這樣的政治體制就是所謂的“老人政治”,可見於古希伯來人、很多非洲畜牧社群、澳大利亞原住民和愛爾蘭鄉村。如考吉爾所述:“在愛爾蘭,家庭農場的所有人還是年邁的家長。兒子繼續在自家農場工作,無法領取任何酬勞,生活則依靠父母的經濟支持,無法娶妻、生子。在沒有明確的繼承制度下,父親便可能利用繼承權來左右兒女,讓他們順從。然而,總有一天,他還是得把農場交給兒子,同時為自己和妻子保留最大、最舒適的房間,確保自己能夠安穩地度過余生。”

如果我們了解現代社會的老年人通過財產權來為自己取得保障,就可了解為何傳統社群的老年人強迫年輕人接受食物禁忌,以及老年人娶年輕女孩為妻。我初次聽聞這樣的習俗,心中不免出現一個疑問:“為什麽部落的年輕人不幹脆把那些好吃的東西搶過來,如骨髓或鹿肉,並跟年輕、漂亮的女人結婚?為什麽他們願意等到40歲之後?”傳統部落的年輕人就像我們社會的年輕人。我們社會的年輕人不會違反父母的意願,從他們手中把財產搶奪過來,不只是因為他們不願和年邁的父母作對,更是因為他們不得不遵守社會規則。部落所有的年輕人為何不團結起來,反抗老年人說:“我們要改變社會規則,從今天開始,我們年輕人也能吃骨髓。”同理,改變社會規則的過程漫長、艱辛,老年人握有較多的籌碼,不容易被扳倒。年輕人很難在一夕之間改變自己對老年人的態度。

Views: 14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