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生活為了工作,還是工作為了生活?
盡管歐洲的生產率已經達到美國水平的92%~97%(視參數如何調整而定),歐盟的人均收入卻只有美國人均收入的72%。我們怎樣解釋這種偏差?部分的差異在於歐洲較低的雇傭率就總人口而言較低的雇傭數原因是退休年齡的不同和失業率。但是75%的差異應該歸諸於歐盟較短的工作時間[37]。
事實上法國和歐盟其他所有國家的工人都選擇了更多的閑暇,而非更長的工作時間和更高的報酬。法國政府在1999年規定每周工作時間為35小時。
法國在規定每周工作時間的實驗上尤為有趣,因為它推翻了美國認為要想取得生產率的明顯進步和勞動者更高的生活質量,高強度、長時間的工作就必不可缺的邏輯。正如我們提到過的,法國2002年的生產率比美國更高,而且法國工人享受著更多的閑暇。
法國人轉向每周35小時工作制部分原因是為了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他們的邏輯是:倘若人們工作的時間更短,就會有更多的人得到雇用,因此可以減少這個國家的失業者。為了保障不減少工作報酬,法律規定每周35小時工作的報酬與從前的39小時齊平。反過來,國家必須通過降低社會保障繳款來補貼雇主,因此他們轉向每周35小時工作制時就不會蒙受損失[38]。此外,政府還同意資助任何新雇用的低工資勞動者的社會付酬(Social payment)(退休金、醫療保障、工人的撫恤金以及失業保險),以此激勵企業創造新的工作機會[39]。政府每年資助法國企業的花費大約為106億美元[40]。這筆資金大部分都來自對煙草、酒類征收的所謂罪孽稅(sintax)。政府期望通過新的工人加入到雇傭花名冊裏來湊足剩下的支出。更多的人工作就意味著領取政府救濟金者減少。新工人把薪水帶回家,把錢花在市場上,還要交稅,這些都促進了法國經濟的整體健康。自每周35小時工作制實施以來,該制度已經直接創造了超過285,000個工作機會[41]。
盡管開始不無懷疑,但多數法國雇主都被爭取到這項計劃中來。他們發現精力充沛、幹勁十足的工人在每天7小時能夠生產的和疲憊狀況下的工人8小時生產的一樣多。另外還有一個附加的好處:每周35小時工作制允許雇主在設置工作時間表時享有更大的靈活度。如今他們可以設立周末、夜晚和假日的輪換班,並要求雇員延長年休假期來適應生產日程[42]。
35小時工作制同時也為管理者和勞動者都提供了其他變通方法。比如說,每周35小時不僅可以用每周工作時數,也可以用每月工作時數、每年工作日數來計算。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可以不必受工作時間限制。新法律規定,超時工作必須得到至少10%的加薪。此外,倘若沒有集體談判協議,雇員每年超時工作不能超過180小時。超過180小時的超時工作必須加薪20%[43]。在2001年進行的一項對公司主管的調查中,60%的受調查者回答說,新法律促進了生產率的提高,因為它帶來了更加靈活的工作安排,並創造了和工人之間的新對話,這有助於提高士氣[44]。
更多的閑暇時間也提高了消費者在法國咖啡館、電影院、體育場所和其他娛樂場所的消費。調查表明,絕大多數法國公眾樂於接受更短的每周工作制。工作者常常在周四就開始享受周末,並直到周二才回去工作。每當周三多數法國學校放假的時候,工作的母親可以選擇待在家裏[45]。
過去兩年裏,全世界失業率上升,這使法國的工作前景變得黯淡,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也是同樣的情況。倘若法國沒有引進更短的每周工作制,無疑它的失業率會比現在更高。
在許多歐洲國家裏,平均每周工作時間已經是39個小時或者更少,其中多數國家正逐步接近法國的每周35小時工作制。同時,整個歐洲的平均休假時間為6個星期,並且在多數國家裏,假期是由聯邦法律規定的[46]。在美國,沒有哪部法律規定雇主必須提供任何休假。不過在許多行業裏都采取了兩個星期休假的標準。
根據經合組織的最新統計數據(2000)顯示,法國工人平均每年工作1,562小時。相比之下,美國工人平均每年工作1,877小時,這是所有主要工業化國家裏最多的。如今一個普通美國工人每年比普通德國工人多工作十個星期,比英國工人多工作五個半星期以上[47]。即便是在以長時間的繁重工作日著稱的日本,工人每年的上班時間也只有1,840小時,比美國少37小時[48]。
歐洲遠遠領先於我們。這不僅是在於推進更短的每周工作制方面,也在於采取創造性態度對待人力資源管理,允許工人以更大的靈活度來設計工作和生活模式。例如,比利時開創了一項名為時間信用(TimeCredits)的新奇立法,該立法於2002年1月開始生效。這項法律的設計是為了在個人的工作和家庭之間創造一個更加靈活的平衡,並且替換了從前名為事業暫休(Career Breaks)的法律[49]。
生活為了工作,還是工作為了生活?
根據這項新的時間信用法律,工人整個職業生涯中最多可以休假整整一年,或者中斷工作,或者減少到半職,而不算破壞他們的雇傭合同,也不會喪失社會保障權利。為了獲得一次常規的事業暫休,雇員必須提前三個月通知雇主,但無須為自己的請求給出任何特別理由。通過與公司的合約,每到五年就可以增加時間信用。工作不到五年的雇員每月可獲得政府津貼379歐元。受雇更久的工作者的津貼可能達到505歐元[50]。工作者也可以要求主題休假來照看生病的家庭成員,給親戚提供醫護,或者照顧孩子。這些特別的事業暫休都可以獲得不同的津貼和配置時間。每個工作者還可以選擇把他或她的工作時間至多減少20%,這就通常意味著每周四天工作制。50歲以上的工作者在不受限制的時期裏可以把他們的工作時間減少五分之一乃至一半[51]。
美國的雇主們對提供事業暫休和時間信用的想法將充滿疑慮,並奇怪采用此類靈活的勞動日程的比利時公司是怎麼維持他們的競爭優勢的。然而,我們再一次註意到這個有趣的事實,即和法國一樣,以每小時的產出衡量,2002年比利時勞動力比美國勞動力的生產率更高[52]。
歐洲人喜歡說,美國人生活是為了工作,而歐洲人工作是為了生活。他們爭辯道,多掙錢有什麼用倘若你沒有閑暇時間來享受它的話?根據一項調查顯示,37%的美國人每周工作時間超過了50個小時,而80%的男性工作者每周工作時間超過40小時。並且,許多美國人的工作時間還在不斷延長,而在歐洲,工作時間卻在不斷縮短。無怪乎70%的美國家長抱怨說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而37%的美國人說他們總是覺得匆忙,61%說他們幾乎沒有剩余時間[53]。空閑可支配的時間如此之少,以至於美國人相當部分的空余時間都只是用在了跑腿、付賬單和修理房屋上。
健康專家認為,工作時間的延長給美國人的健康帶來了沈重負擔。和壓力有關的疾病心臟病、中風和癌癥在美國正在上升。《身心醫學》(PsychosomaticMedicine)雜誌最新調查表明,美國工作者越是經常放棄假期,他們的健康風險就越大。每年休假的男性比不休假的死於冠狀動脈疾病的機會少32%[54]。
歐洲人和美國人對健康經濟體的觀念差異表現在大西洋兩岸的工作時間上。倘若用薪水來衡量生活質量的話,那麼美國人比他們的歐洲夥伴多出了29.6%[55]。但倘若用可供支配的閑暇時間來衡量良好的生活,普通歐洲人每年比美國人多出4到10個多星期的時候可供休閑[56]。那麼,問題就是:那29%的多余財富是否能買來更多的歡樂和幸福至少足夠值得放棄多達每年兩到三個月的閑暇呢?我的太太倒是樂於提醒我因為我不幸也是個美國工作狂躺在臨終的床上,沒有人會遺憾他們不曾把更多的時間花在辦公室裏。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當美國人選擇更多工作而非遊戲時,增加的工資也顯示在了GDP數據裏。但是,當歐洲人選擇更多閑暇而非工作時,GDP也被調低了,以反映工資和消費的損失。GDP設計的方式不允許它把生活質量如閑暇時間的增加納入考慮,盡管這類選擇是基本的經濟決策,正如選擇更長工作時間一樣(我們將在第三章裏更詳細地探討GDP如何扭曲了構成健康經濟體之成分的問題)。
那麼,就業呢?
不過在有一個領域,傳統的經濟數據依然有效即就業機會。美國經濟學家們承認,盡管美國經濟在不少前沿陣地的工作都應該受到指責,但不論人們如何關註公平性或生活質量,就業機會的問題對健康的經濟體來說依然是最基本的。美國經濟不可能表現那麼差勁,因為在過去的10年裏,它比幾乎其他所有發達國家都創造了多得多的就業機會,並讓更多的人得到工作。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衰退之後,我們給數百萬人提供了工作。我們把1992年高達7%的失業率降低到2000年的4%,這無論如何都是了不起的成就。盡管由於2000年股市暴跌的余波,失業率又回升到了5.7%(2003年12月),但經濟學家們說,無可否認的是美國經濟一直是創造就業機會的發動機,也是值得歐洲仿效的楷模[57]。
過去8年在我們同大西洋兩岸的商業領導人、經濟學家和政治家不計其數的研討會和會議上,我的美國同行們總是不遺余力地誇贊他們所謂的美國奇跡,並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向他們的歐洲朋友傳授美國商業優勢的竅門,這些竅門在20世紀90年代創造了那麼多新的就業機會。但更仔細的觀察將發現,許多這些創造出來的新就業機會同高超的實業才幹、更高明的管理技巧或更快速地采用新技術都關系不大,而是和其他因素有關,這些因素人為地在短期內提高了就業統計數據,但在股市泡沫破滅後就迅速消失了。
盡管在上世紀90年代經濟快速發展的高峰期,官方的失業率統計為4%,但最近的全國性調查發現,當時實際失業率要高得多,接近歐盟的失業率水準。這是因為有200萬灰心失望的工人幹脆放棄了,他們從勞動力大軍中消失,因此不再計入官方數據,而監獄裏服刑的人數也從1980年的50萬上升到今天的200萬。美國有勞動能力的成年男性中將近有2%的如今都正在服刑[58]。此外,在1995至2000年的繁榮期,有許多勞動者的確找到了工作,但卻是臨時或半職的,沒有福利,並且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叫做未充分就業。他們中許多人如今再次淪為失業者。所以當2003年夏季美國勞動局官方統計的失業率為6.2%時,倘若我們把那些放棄了的絕望工人也計算在內,真正的失業率達到勞動力的9%[59]。
結果是,20世紀90年代後期創造了暫時的新就業泡沫的所謂的美國經濟奇跡,不過是鏡花水月。滋養了商業擴張的並非美國的生意敏銳感,而毋寧說是消費信貸失控的擴張,令美國陷入瘋狂的購買狂歡中。消費開支的大大提升在幾年內讓許多人找到了工作,以生產所有那些憑信用卡購買的商品和服務。結果是,美國的家庭儲蓄率在20世紀90年代初還有8%左右,在2001年已經跌落到了將近2%[60]。許多美國人實際上已經入不敷出。在他們的信用卡到達最大消費額度時,數百萬的美國人利用了創紀錄的低利率,並以房產抵押的方式籌款,迅速獲得了一些現金,從而能夠繼續購買商品和服務。如今,在股市泡沫破滅的余波裏,美國人已經放緩了消費,而失業率在短暫下降後也重新穩步回升,逐漸達到大致相當於10年前的水平。
美國經濟正在經歷20余年來最糟糕的就業低潮。雖然2002年經濟增長率達到2.7%,勞動生產率劇增4.7%1950年以來最大的增長但還是有150余萬工人集體離開了就業市場[61]。他們幹脆放棄了找到工作的希望,並且因此不再被計入失業人數。舊的邏輯是:技術進步帶來生產率的提高,這會摧毀一些舊的就業機會,但是帶來同等多的新就業機會;可是,這套舊邏輯已經不再成立了。根據《今日美國》(USA Today)調查過美國各大公司生產率之後所作出的報告,2001年3月10個工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今只需9人便能完成。培基證券(Prudential Securities)的首席經濟學家理查德瑞普(Richard D. Rippe)說,問題的實質是,我們無需增加許多工人就能生產更多的產品。[62]
歐盟正陷入痛苦的大辯論中,爭辯工作的未來究竟如何。在高失業率、高稅率、繁重的福利系統和錯綜復雜的調節體制(它們被有些人認為只是加重了經濟停滯)的負荷下,來自政府、工業界和民間團體的批評家們在一場激烈的意識形態鬥爭裏糾纏不休。問題在於:支配就業、商業和貿易的規則是否需要改革?如果是的話,怎樣改革?政治家、商業和勞工領導人就一系列問題展開辯論,包括建立靈活的勞工政策,降低稅率,重新制定福利和養老金分配的指導規則,並將他們的經濟政策帶到與美國齊平的水準上來。
然而,倘若創造新就業機會的關鍵只是在於作出如上改革,那麼美利堅共和國就應該享受著高就業率了。我們幾乎已經實施過了歐盟如今想要采取的所有改革。但是美國勞動者卻正在遭遇艱難時代,而美國經濟也還沒有從上一次衰退中完全恢復過來。存貨尚未清空,多數工業都沒有全力開動,消費者儲蓄率低迷,個人破產數達到有史以來最高點,進口減少,股票市場也還沒有收復2000-2001年泡沫破滅後喪失的陣地。全世界的其他經濟體也正在經歷類似的厄運。
那麼,就業呢?
所有這些壞消息都要求我們問一問:歐盟是否真心相信,只要它追隨美國在勞工、福利、貿易和其他方面的改革,它未來的經濟就會顯著好轉呢?沒有人會說這種改革毫無必要,但關鍵問題在於,怎樣才能提高企業家精神的效率,同時又不犧牲歐盟勞動者的社會福利。
神話的死亡是緩慢的。盡管事實證明,美國的就業奇跡是短命的,遠不如天花亂墜的廣告所保證的那麼強勁,但許多歐洲的政策領導人和公務員依然從美國的楷模裏尋求靈感和指導。他們的熱情用錯了方向。與其詢問美國人什麼做得對、歐洲人什麼做錯了這可是歐洲領導人心愛的消遣歐洲還不如恭喜自己開創了有史以來最人道的對待資本主義的態度,然後再詢問可以采取哪些新的觀念來改善他們現有的模式。當歐盟力圖完成創造全世界第一個真正可持續的超強經濟體的任務時,應當把維持適當的社會福利、為公民尋求高質量的生活也看做任務的組成部分。
倘若歐盟真的要為更加自由主義的市場觀而放棄它大部分的社會網絡,那麼,它的4.55億人民將會發現自己要忍受如今在美國肆虐的那些社會痼疾,包括更大的社會不公正,乃至增加的貧困、違法和入獄率。這是一筆極高的代價倘若我們想想,美國模式不僅未能帶來真正的就業增長,並且還迫使上百萬美國人長期債務累累,傾家蕩產。
在未來數年裏,歐盟面臨的真正挑戰在於如何利用它龐大的自然和人力資源,建設強大的洲際經濟體,而無需損害其長期以來對所有公民作出的社會和經濟正義的承諾。結果尚難預料。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美國夢和歐洲夢在一個問題上有本質的區別,即怎樣才能最好地保證每個人都有機會獲得成功,成就一番事業。美國夢從最開始就把責任的重負放在了個人頭上,讓他們靠自己的本領在市場裏謀生,而除了保障免費公共教育外不給予多少社會支持。相反,歐洲人相信,社會有責任制衡常常冷酷無情的市場達爾文主義,給背運者提供社會支持,以免他或她落伍。
兩種夢想各有短長。美國人常常責備歐洲人不讓個人為自己的命運承擔更多的責任。另一方面,歐洲人也常常批評美國人無情,不為他們人類同胞承擔適當的責任。
有趣的是,歐洲人正開始註意美國人的建議,進行改革,以求在個人進取心和集體責任感之間達到平衡;但是,現在還幾乎沒有證據表明美國人也在改變自己的夢想,采納更強烈的為了社會的集體福利而共享責任的意識。如果有任何變化,那就是美國夢正在逆流而行,幾乎是在漫畫式地模仿美國邊疆神話中被過度美化的粗糙的個人主義。結果導致美國富者益富,貧者益貧。這兩種狀況都損害了美國夢。美國富家子弟長成於富貴之鄉,漸漸覺得有能力也有權利獲得幸福,不願意努力工作、做出犧牲或幹一番事業。對他們來說,美國夢變成了無休止地尋求片刻愉悅,生命再無任何崇高目的可言。而對那些依然相信美國的承諾的人而言,他們竭盡全力來自求多福、獲得成功,但只是一次又一次地被市場經濟和社會的重壓所拖垮,美國夢因此成了一個殘酷的騙局,一個毫無實質內容的神話。對那些頂層和底層的人來說,美國夢都正在喪失信譽,把美國人拋入漫無目的的隨波逐流中。我們手中緊握的只有宗教熱忱,因此我們則變成了無憑無據的上帝的選民這讓美國可能成為更加危險而孤獨的土地。
只要我們的宗教熱忱還和個人成功密切相聯,上帝選民的觀念就能在美國幫助培養向上層的流動性和民主精神。如今個人成功的美國夢已經不過是假想,而且變得瑣碎庸俗,或者更糟,被越來越多小康之家的美國年輕人所厭棄,而對其他更多貧苦的美國人來說遙不可及,唯獨剩下上帝選民的想法本身。於是問題就變成:憑什麼被選?尋求使命的宗教熱忱,尤其當背負著在上帝眼裏享有特殊地位的想法時,可能導致一種危險的變形;對此,我們美國人還不習慣於思考。我們已經在後911時代看到了這種可能的先兆。越來越多的美國福音會宗教領導人、保守主義政治家和知識分子開始談論,在文明的基督教西方和穆斯林世界間即將開始一場全球決戰。應該說,多數信教的美國人並不持有這種觀點,至少目前還沒有。而許多其他比較世俗化的美國人離這類想法就更遠了。再來一次911事件就可能在瞬間改變一切。
初露曙光的歐洲夢是否能提供一種替代性的未來藍圖,更加適應當今世界的喧囂變局,包括經濟全球化、失業率上升乃至宗教恐怖主義的擴散呢?這還有待觀察。我們將在接下來的章節裏,探討這個夢想的諸多優勢及其觀點,以求更好地理解它為人類精神未來之旅可能開啟的新途徑。
註釋
[1]Lazarus,,.,2003.
[2]Native-born,指在美國本地出生者,不同於美國土著,即印第安原住民。譯者
[3]Smeeding,TimothyM.Globalization,Inequality,andtheRichCountriesoftheG-20:EvidencefromtheLuxembourgIncomeStudy(LIS).July30,.
[4]Ibid.
[5].
[6];Jesuit,David,.293.Syracuse,NY:SyracuseUniversity,.
[7]Mishel,Lawrence,JaredBernstein,andHeatherBoushey.TheStateofWorkingAmerica2002/,NY:CornellUniversityPress,.
[8]Uchitelle,Louise.ARecoveryforProfits,,2003;Meyerson,.December24,2003.
[9]Herbert,.December15,2003.
[10]Uchitelle,Louise.ARecoveryforProfits,ButNotforWorkers.
[11]Mishel,Lawrence,JaredBernstein,andHeatherBoushey.TheStateofWorkingAmerica2002/.
[12],410-411.
[13]Jesuit,David,.July23,,9;Jesuit,David,.7.
[14].,108.
[15].
[16]Glazer,.February11,.
[17].
[18];Inglehart,Ronald.1990WorldValuesSurvey.
[19].8.
[20]Bernstein,Robert.Poverty,IncomeSeeSlightChanges;ChildPovertyRateUnchanged,,.gov.
[21]Harrison,PaigeM.,.BureauofJusticeStatistics.April2003;TwoMillionInmates,,2003.
[22]Glazer,.3;EconomicPortraitoftheEuropeanUnion2002.EuropeanCommission,2002.
[23]Glazer,.3-4.
[24]Mishel,Lawrence,JaredBernstein,andHeatherBoushey.TheStateofWorkingAmerica2002/.
[25];ProgressontheLisbonStrategy.EuropeanCommission,..2.
[26]Jordan,RobertJ.TwoCenturiesofEconomicGrowth:EuropeanChasingtheAmericanFrontier.EconomicHistoryWorkshop,NorthwesternUniversity.October17,.
[27]McGuckin,RobertH.,andBartvanArk.Performance2002:Productivity,Employment,.pp.3,.org/publications/describe.cfm?id=649.
[28],14.
[29]Rhoades,.,,2004.
[30]Broad,.May3,2004.
[31]Foster,Ian,andCarlKesselman,ed.TheGrid:BlueprintforaNewComputingInfrastructure.SanFrancisco,CA:MorganKaufmanPublishers,.
[32]Ibid.
[33]Ibid.
[34]Markoff,John,..November10,2003.
[35]Ibid.
[36]Ibid.
[37]McGuckin,RobertH.,andBartvanArk.Performance2002:Productivity,Employment,;ProgressontheLisbonStrategy.EuropeanCommission,.
[38]Honore,Carl.ATimetoWork,ATimetoPlay:Frances35-hourWeek:,2002.
[39]Trumbull,Gunnar.Frances35HourWorkWeek:.
[40],2003.
[41]Honore,Carl.ATimetoWork,ATimetoPlay:Frances35-hourWeek:ShorterHoursResultinSocialRevolution.
[42]Foroohar,Rana,etal.Eat,Drink,andGoSlow:ThePost-CrashBacklashAgainstAmericanTaste.NewsweekInternational,AtlanticEdition.July2,2001.
[43]FrenchLaw:,.com
[44]Jefferies,Stuart.TheNewWorld:CestMagnifique!,2001.
[45]Honore,Carl.SlowingtheWorld:,2002.
[46]Rhoads,Christopher.ClockingOut:,2002.
[47]Mishel,Lawrence,JaredBernstein,andHeatherBoushey.TheStateofWorkingAmerica2002/;EmploymentOutlook:AverageAnnualHoursWorkedintheOECD,1979-2000.Paris:OECD,2001.
[48]Mishel,Lawrence,JaredBernstein,andHeatherBoushey.TheStateofWorkingAmerica2002/.
[49]..eu.int
[50]..ie/2002/02/inbrief/BEO0202305N.html
[51]Ibid.;ChangeoverfromCareerBreakstoTimeCreditsProvesComplex.EuropeanIndustrialRelationsObservatory.
[52]McGuckin,RobertH.,andBartvanArk.Performance2002:Productivity,Employment,andIncomeintheWorldEconomies.
[53]Scheier,Lee.CallitaDay,,2002.
[54]Ibid.
[55]MainEconomicIndicators:.
[56]EmploymentOutlook:AverageAnnualHoursWorkedintheOECD,1979-2000.Paris:OECD,2001.
[57]AnnualAverageUnemploymentRate,CivilianLaborForce16YearsandOlder.March18,.bls.gov/cps/prev_yrs.htm;,.gov
[58]LaborForceStatisticsfromtheCurrentPopulationSurvey(SIC)..BureauofLaborStatistics.http://.August12,2003;PrisonStatistics.BureauofJusticeStatistics:PrisonStatistics.December31,.usdoj.gov;KeyFactsataGlance:.,.usdoj.gov/bjs/glance
[59]Herbert,.August7,2003;,2003.
[60].BureauofEconomicAnalysis.October3,2003.
[61]NewILOStudyHighlightsLabourTrendsWorldwide:USProductivityUp,,.org;ProductivityandCosts,SecondQuarter2003,,.gov;Berry,.,2003.
[62]Jones,Del,.August12,2003.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