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渼·創意說故事後敘事教學(2)

董小英 說明對話關係是「兩個不同主體的話語之間所具有的同意和反對,肯定或補充,問和答的關係。」其從對話的關係、層次、種類來析論巴赫金的對話理論:


(一) 對話性關係:
敘述在作者、敘述者、人物 (內三角關係) 和作者、人
物、讀者 (外三角關係) 的兩個對話的三角關係結構中轉換、變化出更加奇妙的顯示對話主體對話性關係的形式。


(二) 對話性層次:外結構範疇分為語句、情節、故事層次;內結構範疇
分為意象、聲音、命題場、文本最終宗旨層次。


(三) 作者與讀者對話性形式的種類:


1 自足性雙聲性形式:形式本身是雙聲性的、對話性的,存在兩個主體和兩個不同的聲音,如運用人稱、視角、文本「內/外結構」的對話性形式,這會包括人物身分兩極結合、人物性格兩極融為一身、變形、作品性質的結合、語言風格的結合、內結構的對話性形式,即敘述表層與深層、他人話語進入文本結構和命題場形式。「同類概念的集合」與「非同類概念的集合」。

2 補足性對話性形式:是運用「不完全敘述」,要求讀者進行補足作者留下的空白,其雙聲性表現在作者與讀者的對話性上。


4 巴赫金〈陀斯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1963),巴赫金著《詩學與訪談》,錢中文主編,白春仁、顧亞鈴等譯,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年 6 月第 1 版,P133-238。
5 董小英《再登巴比倫塔——巴赫金與對話理論[M]》。北京:三聯書店,1994 年版
 

 

3 一般性結構及敘述形式:是利用文本中的一切語句、一切結構形式 (尤其是內在結構) 來創作對話性形式。是指單聲的、自足的、不需要讀者補充,需要的只是讀者的識別和理解,以完成與作者的對話,它包括語句、作品結構、時空安排 (如現實故事與歷史故事的差距) 等面向。


巴赫金以多聲部/複調、文學狂歡化等來支援其對話理論:


(一)複調敘事:多重語境、多元指涉、循環引語
複調敘事源於巴赫金的複調理論。「複調」是音樂術語,指歐洲 18 世紀 (古典主義) 以前廣泛運用的一種音樂體裁,它與和絃及十二音律音樂不同,沒有主旋律和伴聲之分,所有聲音都按自己的聲部行進,相互層疊,構成複調體音樂。巴赫金的複調理論是:「有著眾多的各自獨立而不相融合的聲音和意識,由具有充分價值的不同聲音組成的『對話』關係。」故其關鍵點有三:

一 是獨立的主體意識;
二 是各種不同的獨立意
識組成的多聲部;
三 是各具完整價值的聲音組成的全面對話性,是平等
關係的紛繁形式對話。


巴赫金的複調理論,在敘事學裡是對敘事觀點、敘事語氣和敘事主
體等問題的探討。巴赫金以「雙聲語」概念,不但凸顯每個言說或發話的「多重語境」和「多元指涉」的特質,而且進而揭穿敘事觀點背後的歷史與社會內涵,即政治、意識型態、歷史與文化的衝突與震盪。雙聲語是指敘事主體指涉敘事主題和面對另外他者言說 (主角的發話) 的雙重指涉或敘事立場,也指言說中一個引語引出另一個引語的無窮循環引語現象。

原題《創意說故事後敘事模式的教學應用研究》

本文作者劉 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原載: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第 4 期 2008 年3 月頁1~34)

Views: 2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