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假如接聽電話不講分寸
接電話,這是幾乎每個人每天都要經歷的事。電話也是一種“話”,它的最大特性是在不確定的時間、不確定的地點、不確定的目的前提下接到不確定對象的電話;或者突然要給事先尚未確定的對象打電話等等。有這麽多的不確定因素,自然也會使得電話語言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這也正是最容易造成接聽電話有失分寸的主因。“電”對著不同的人,與面對的人畢竟不一樣。於是接聽電話的藝術與講話的分寸就得另有講究了。恰恰是我說的這一點,常常被一些人所忽略,因而由電話惹出來的意外的事端總會在我們身邊頻頻發生。我將在以下舉出電話中幾種最容易丟失的分寸,以供讀者諸君借鑒。
“放電”型這種情況過去大多發生在年輕的女性當中。近年來社會上流行的一個叫“煲電話粥”的詞,所針砭的就是一些抓起電話就忘了什麽時候才應該掛斷、甚至最好永遠不要掛斷的年輕女性。這種有失分寸的電話確實讓諸多人所不齒。而且這種情況“愈演愈烈”,對這個觀點最有力、也是最直接的證據是,電話費越來越便宜竟然使電信部門的電話費收入不減反增。再從“煲電話粥”看,已經有相當一部分男性青年也卷入其中,甚至比女性有過之而無不及!
也許是現代科技讓一些人的工作實在是太輕松了,也許是現在人的感情太豐富了,以致很多年輕人就閑得無聊,有事沒事便玩手機“短信”加電話“長話”,不管上班還是下班,只要對方是異性,自然可以天南地北地“交流感情”。一些企業老板還“推波助瀾”,對客戶實行“觸電投資”,亦即搞些美女帥哥推銷員,和客戶玩“電話放電”樂此不疲,這種“玩法”有的還真奏效。可是年輕人畢竟是年輕人,讓他們用電話“放電”“接電”,難免就會“觸電”,這麽一“觸電”,說話的尺度就容易丟失,有不少企業的信息資源,就是這樣不明不白地被“電”掉的。
“錯接”型撥錯電話幾乎人人都經歷過。因為撥錯號,於是肯定就會有人接錯電話。撥錯號者原因有很多,比如電話串線,比如撥錯了號碼等等。總之,凡撥錯號者,都是無意的,但若是因為撥錯號而招來錯接電話者的一頓沒有分寸的語言侮辱,那就太讓人懊喪了。
對撥錯號者開開玩笑,逗逗趣,這不算什麽。但凡事都得有分寸。有一些人平時就管不好自己的嘴,一旦接到不知何處來的撥錯號者,那張“無怒自怒”的嘴就更管不住了。嘴一旦管不住,任何一句無分寸的話都敢向陌生的來話者拋去。諸如用侮辱性語言刺激對方、羞辱對方,甚至傷害對方。對於這種人,對方若有紳士風度也就罷了,但如若也一樣無聊,那就免不了要生事!
我有一次到一個朋友家裏做客。我們正吃飯喝酒之際,他的手機響了。他餵餵餵了幾聲後,便吼了一句:“打錯啦!”不知對方又多問了一句什麽,讓我這位朋友大感不爽,對著電話突然大聲叫道:“你問我這是哪兒啊?我這兒是火葬場!”吧嘰,電話掛了。
結果呢?幾天後,我的這位朋友的電話號碼被自己註銷掉了。原因是幾乎每天夜裏都要接到幾個有關火葬場“咨詢”的騷擾電話。騷擾者是誰還用問嗎?
“擇人”型接聽電話,擇人而態。這是那些有點一官半職或有點“學問”或是什麽“星”之類的人身上普遍存在的現象。尤其是那些在社會上已經有點“成就”的所謂專家、學者,就最習慣“擇人而態”。我解讀“擇人而態”者心態大抵是:“我”是有地位的人,凡是下裏巴人來的電話無非是為了攀“我”點什麽或搞點“我”的什麽新聞,“我”怎麽能和這種沒品位、沒檔次的人接觸呢?殊不知“擇人而態”者丟失的已經不僅僅是說話的分寸,而是做人的分寸了。
“擇人而態”者一般不親自接電話,他們大多雇有傭人或準傭人。電話一響,他們會本能地把架子先端起來,叫接聽電話的人說“就說我不在”,然後再問對方是誰,若逢得對方是自己有用的人,立馬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是您……××長呀,我還當又是無聊的人來騷擾了呢。”乍聽那語氣低聲下氣,細語柔聲,卑躬屈膝,有求必應,不怕旁人說自己是一副奴才腔。
如果逢得不得不親自接聽的電話,他們大抵會“打官腔”,或是愛答不理地問上幾句“誰呀”“有事說話”之類;若是逢得對方請他做些什麽,他首先要看看對方是誰,只要他壓根兒沒把你放在眼裏的,“沒空”則是對你最“恭敬”的推辭,哪怕你找他們有天大的事,他們也不會幫你。
“拒接”型拒接電話是有各種各樣原因的。往往會有這樣的情況:本來你因為生某某的氣而不想接對方的電話,而某某卻“不厭其煩”地一直騷擾,直攪得你心煩意亂。氣憤之余,假如忘了分寸,你操起電話……
可想而知,你操起電話一剎那,各種可能都會發生:你有可能抓起電話一言不發;你有可能抓起電話使出渾身解數向對方咆哮而去;你有可能幹脆把電話線掐斷了……
你采用什麽辦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你抓起電話便咆哮的話,就有可能會鬧出事來,因為這時候你很可能咆哮錯了對象。要是恰好這時候打來電話的不是你所拒接電話的那位某某,而是你的上司、你的另一位朋友、你的親人……如此失之分寸,那豈不滑稽?
關於分寸的一般禁忌
生活有禁忌,做人有禁忌,說話更應該有禁忌。如果說話沒有禁忌,大家都一腦子捅到嘴,張口即來,毫不考慮後果,那麽社會就沒有秩序可言了。說話的禁忌說到底就是分寸的禁忌。同俗話說的“凡事都要有個度”一樣,說話時也都要根據時間、人物、事件、地點的不同,相應地調整其長短輕重嚴松快慢,這樣才叫說話有分寸。有了分寸,才能把話說圓。而有說話者總要有聽話者,也就是說,一個人“張嘴說話”時最少要面對一個以上“聽話”的人,說話的目的是要向對方傳送某種訊息,如果沒有分寸,你傳送的訊息就會出現偏差。從這個意義上講,把握好說話的分寸也就是把握好說話的禁忌。關於說話的禁忌有很多,我在這裏只是提幾個重點。
習慣用語的禁忌如果用時間去維護一種不良習慣,那麽當這種習慣已成自然時,它的代價則是死亡無數個智慧細胞。一個人如果有自成一格的習慣性用語,那麽從某種程度上也有此之嫌。
習慣用語能自成一格,大抵是因為這種用語來自和自己最親近的人之間所專用的俏皮話。比如夫妻之間的俏皮話,說成家常便飯了,就會成為夫妻之間專用的習慣用語。但這種習慣用語若是在不經意間置於夫妻以外的場合也隨口即來,那就有失體統了。
《廈門日報》前些時候發表了一篇署名鈞華的文章,大體內容是某君在家裏跟妻子就經常用玩笑話相互交流。兩人都喜歡狗,平時表達愛意也是狗長狗短的。吃飯前妻子常對他說的話是“洗洗你的狗爪爪”;而讀到報刊上的好文章時丈夫也常會對妻子說:“豎起你的狗耳朵好好聽著。”長此以往,“狗言狗語”習慣成了自然。
一天,此君將熬夜趕寫好的一份材料請領導過目,領導看後說:“寫得不錯,裏面沒有錯別字吧?”此君在家說慣了的話竟順嘴就出來:“肯定沒錯,不信你就睜大狗眼睛好好瞧瞧!”話剛出口他就知道自己的話亂了分寸了,於是連忙道歉:“對不起,領導!我跟我老婆說慣了……”
不料這話一出口,分寸就更亂了。領導是位女士,而且很年輕。
傳言的禁忌誰都知道傳言之危害。但誰都逢過傳言的困擾。人與人接觸中常有很多機會可以散布對他人的傳言,當你聽到有關某某的傳言之時,應該慎重思考一下:無論消息是經過“添油加醋”的,還是所傳內容可能都是真的,只要是對他人不利的,一旦越傳越廣,都會對他人造成精神上和名譽上的傷害。如果你也介入其中,人雲亦雲,你就成了無畏的傳言者。況且在背後傳人的是非,早晚有一天會傳到當事人耳中,且經過多次轉傳,原版早已走樣,再回到當事人耳朵裏時自然會是分寸全無的“小雞變鳳凰”,結果不言而喻。
不管什麽時代,社會上總會有那麽一號人:以言傳他人的是是非非為最大快感,他們總喜歡誇大其詞地逢人就傳所謂的“消息”。人世間不知多少悲劇正是由此而生。
盡管你不是傳言的源頭,但你平常不管好自己的嘴,就容易成為別有用心散發傳言者的工具。原因是你心中缺乏衡量傳言可信度的標尺。沒有標尺,何來分寸?
傳言越傳越多,就會變成謠言。謠言還繼續傳,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爭議話題的禁忌很顯然,越是敏感的話題就越是富有爭議性的話題。比如宗教、政治、黨派等話題,都有其一定數量的擁護者,但這些話題是很不適合在一般場合下與人談及的,因為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觀點是對的。雙方皆有理,就容易引起更大的磨擦,甚至把話說過頭,授人以柄。
凡具有爭議性的話題自然存在著“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可辯性,而爭辯的目的是什麽呢?當然是要戰勝對方。而爭辯只會把觀點引向極端,這樣一來,說話就更沒有分寸可言了。
再說了,即使你有舌戰群儒的天賦,在爭辯中贏了對方又怎樣?你一定心裏很清楚,你壓倒對方,使對方在表面屈服了,但心裏肯定會不平,甚至會對你懷恨在心,無形中你就給自己平凡的生活增添了一個敵手;其次是你可能會養成專愛挑剔別人錯誤的惡習,你將因此變得自高自大,從而失去很多朋友。
隱私話題的禁忌隱私說到底就是個人秘密。個人秘密只能屬於個人所有,但也可能會向他自己認為最親信的人透露。如果你是第一個知道某個朋友隱私的人,那就說明你的朋友非常信任你,而你也從某種程度上共享了這種隱私。這種隱私是不能外泄的;如果你是第N個知道某人的隱私者,說明已經有人出賣了別人的隱私。這種出賣,大抵就是出於沒有分寸的嘴。
隱私與短處或多或少地都有著一定的聯系。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如果不管好自己的嘴,隨隨便便說出別人的隱私,不僅有礙別人的聲望,且足以證明你為人的卑鄙。
如果你是從別人嘴裏聽來的某個人的隱私,但這並不一定可靠;也許另外還有許多隱私並非你所能詳知,在這樣情況下,你如果貿然拿你所聽到的片面之言向外傳揚,就會顛倒是非,方寸大亂。
氣憤之余的禁忌人都有生氣的時候,而由生氣走向發怒的事也是經常發生的。如果因為發怒而失去自控,什麽樣的話都會說出口,局面就可能會難以收拾。
氣憤而失態,無異於主動放棄理智。失去理智的人會做些什麽事呢?誰也難以料定。先不提手癢腳癢以至挑起“武力戰事”,光是火急火燎地嘴發起癢來,一場無畏的“嘴仗”也就在所難免了。
因此,生氣時首先要想到如何給自己降降溫,學會忍氣制怒。以責人之心責己,以諒己之心諒人。這樣,你說話就不會那麽沖動,那麽沒分寸了。
個人不幸話題的禁忌
個人不幸話題的禁忌沒有人一生都是一帆風順的,即使是無所不能的上帝,也經常被各懷心事的眾神們攪得心慌意亂,何況人間的凡夫俗子?人生之路註定要有坎坷,所不同的無非是坎坷的多少而已。坎坷是各種各樣的,有的坎坷及時就能化解,有的坎坷因不能及時化解而成為一種痛,長期地刻在人的記憶印痕中。這種痛就是我們常說的“不幸”二字。
比如身體曾患過重病的人,現在已經康復,他根本就不希望有太多的人知道他曾經歷過的這種不幸,因為這不但不會引起他人的同情,反而會讓身邊的人疏遠他。
比如有些人離婚了或是家人去世了,他不願被人提起這些往事,你楞是提及了,豈不讓人勾起痛苦往事而淒然淚下?
若是對方主動提起,則需表現出同情並聽他訴說,但不要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毫無分寸地追問不休。與剛剛遭受不幸的人談話,你最好是讓他盡自抒發。
如果不幸的主角是你自己,也不便與人談及,因為這將使人為難,因為你的不幸對大多數人來說無關痛癢;你不知分寸地說了,人家不知道該如何向你表示同情和慰問。
閑聊的禁忌閑聊,說到底就是打發時間。愛閑聊的人大抵有兩種:一種是無目的的“沒事說著樂”的“談資式”閑聊;一種是有目的地以閑聊為陷阱,套人之口誤的假閑聊。但必須註意的是,無論是什麽樣的閑聊,都不能失去應有的分寸,否則,一次你認為無意識的聊天,會給居心叵測的他人掠到“很有意思”的東西。
閑聊可以,但不能把太多的時間耗在無意識的閑聊上,因為無意識的閑聊大多是談論他人支離破碎、毫無意義的事。閑人市儈愛談資,那是因為他是閑人市儈,如果你不想當閑人市儈,你就應該知道飛短流長的談資就是在空耗自己和別人的時間。
魯迅說:“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如果一個人成天不幹正經事,專門對一些無聊的話題感興趣,那只會把自己也變得無聊起來。比如誰誰誰家二公子包“二奶”啦,比如誰誰誰靠兩條香煙就把扣他駕照的交警搞定啦等等,而且一說就沒個完,越說越離譜,越離譜越無聊。可想而知,這樣的談資,還有什麽分寸可言?
更無聊的是一些長舌婦女。她們的閑聊與談資無異,其話題幾乎無所不及,而多數屬於無中生有的緋聞,而且往往是越談越神。本來沒有的事,居然什麽鼻子什麽眼都能被“聊”得跟真的似的。所幸的是,她們談歸她們談,只有傻瓜才會把這樣毫無分寸的話放在心上。如果不是傻瓜,那是否也把你的話當真呢?那就不得而知了。
口無遮攔的禁忌凡是口無遮攔者經常因為說話而與人發生沖突。這種人往好聽了說,叫“性格開朗”;難聽一點兒,則是“缺心眼兒”。
謹言慎語這是有智慧的人所必備的說話修養。開朗、坦誠固然可愛,但不分時間、場合、地點和人物對象,有什麽說什麽,這樣的開朗與坦誠與其說是可愛,不如說是一嘴漏勺——沒治!
一座城市沒有防洪堤則不可長治久安,一個人心中沒有城府就不可能成就事業。口無遮攔者就是一座沒有防洪堤的城市,一個沒有城府的人。沒有城府,要麽傷人,要麽害己,要麽雙方均不悅,鬧出矛盾。如果你所言之事僅限於雙方,輕則可能使對方下不來臺,重則造成雙方隔閡;倘若涉及他人,你很有可能在無意間成為傳閑話或人與人之間矛盾的制造者。這些都是那些一味地以心直口快為榮者常犯的毛病。這種毛病若愈積愈深,成為一種“自然”習慣,那就會引出大病!
自誇也有禁忌做生意的人為了促銷自己的產品而對其中某一方面優點無限度地自吹自擂尚可理解,但把這種自誇行為用到與人相處中的說話形式上,那就叫不知分寸了。
愛自誇的人大多自視清高,蔑視周圍的一切,根本不把別人的話當話,只會自己吹大牛、侃大山,極盡所能地表露自己,好像只有他才能救世界、救人類。這種人根本就不會交朋友,更不會有朋友。殊不知“面子是別人給的,臉是自己丟的”,沒有本事,只會毫無分寸地自吹自擂,丟不丟臉?
與其自誇,不如自謙。無數的事例告訴我們,成績不是靠自己吹出來的,而是大家評議出來的。自己捧自己,即使能贏來一些違心的喝彩,而在這喝彩的背後,有多少手指頭在戳你的脊梁骨,你能感受得到嗎?
擡杠也有禁忌不知為什麽,有些人總是以與他人說話擡杠為樂。如果你說這是黑的,他就偏說是白的;但是如果下一次你也說這是白的,他就又反過來說它是黑的了。這種處處故意表示與別人看法不同的人,和處處隨聲附和的人一樣,都是屬於說話沒分寸,而且還是不誠實的人。
沒有人願意和那些習慣性地與他人唱反調的人交朋友,也沒有人會對說話愛擡杠的人從心裏感到欽佩。即使你的口才很出眾,但你以擡杠的姿態到處逞能,只能惹人憎惡,招人厭煩。
不要總以為自己的說話能力有多了不起,也不要認為你抹殺了對方的一切而使對方對你五體投地。相反,因為你平常說話已經養成了愛擡杠的習慣,慫恿了你生成一種莫名的“反骨”性格,這種性格不但難以得到眾人的認可,而且還會大大降低你真實觀點的可信度。
在以能言善道為榮的當今時代,激情洋溢的人們爭先恐後地用各種語言表現自己並不算什麽錯事。怕就怕一味地以這種方式表現自己而忽略了種種分寸的把握。有意思的是:人們每天都在說話,每天都在留意說話要少出錯,卻總是鬼使神差地落進自己或他人的語言陷阱之中,吃盡苦頭方知其中多是無“分寸”之過。其實即使在瑣碎的生活中,“分寸”也無時無刻地不與我們相隨。比如炒菜鹽多了謂之鹹,鹽少了謂之淡;比如裁衣尺寸大了謂之肥,尺寸小了謂之瘦;比如工作做得少了謂之懶,做得太多了謂之勤;比如給孩子的愛少了謂之無情,多了謂之溺愛,等等,這些都和分寸有關。而說話也正是人們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沒有分寸,何來和諧與融洽?能言善道並不意味著就是鼓動人們想說什麽就說什麽。嘴是自己的,理是天下的。要使自己的嘴能讓天下所容納,千萬別不把說話的分寸當回事!是為結評。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