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欣 如·環顧影像: 德勒茲影像分類理論釋讀(14)

第二種時間-影像樣態,對晶體描述中實際與潛在影像兩兩相對的理論進行了修正,將時間朝向未來和過去的兩分岔調整為三分岔: “未來的當刻、現在的當刻和過去的當刻。”[2]512不要認為這樣的修正是為了強調“現在”,恰恰相反,這是為了強調“過去”,“未來”的概念被“作為普遍先行存在的過去”給取代,“現在”成為了“無限收縮過去的當刻”,而“過去”便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兩者之間的“所有廻圈”。[2]510

這樣一種理論上修
正的目的顯而易見,在一個無限膨脹的過去時態中,沒有主體的位置,因為主體必然是一個現在的主體,根據他者確認自身的主體,在一片茫茫然的過去之中,主體只能趨於消失。

德勒茲借用柏格森的話說: “記憶並不存於我身,而是我們在一種存在-記憶、世界-記憶中遊動。”[2]510德勒茲終於再一次無情地轉過身去。

晶體的基礎理論被修正之後,相關的其他細節也需要進一步的修正。一個比較關鍵的問題是有關回憶-影像的性質。在晶體的描述中,可以說回憶-影像直接承擔了潛在影像的功能,因為它在影片中的出現直接造就了觀眾心目中的潛在記憶,[2]486

但是現在德
勒茲開始否認這一點了,他以《公民凱恩》為例說: “調查員以個案探訪的方式進行調查,每一個見證者都足以作為肯一生的某個切面、潛在過去的某個廻圈或時層、某種連續體。……的確,就是通過這些時層,這些見證人才得以召喚回憶-影像、組成古老當刻; 但它們終究跟將之實際化的回憶-影像有所差別,純粹過去並不能等同於它曾是的古老當刻。”

德勒茲在此使用了一個新的概念“純粹
過去”,以區別於以前所使用的“過去”。兩者的區別在於一個不能被實際化,而另一個能夠,能夠成為影像中的“古老當刻”。德勒茲說“過去”只不過是一種回憶,而“純粹過去”則“不完全是回憶,而是‘一種回憶的邀約’”。[2]522

兩者區別的關鍵在於,前者是一
個回憶者的回憶,而後者,主體消失在回憶溫馨的邀約之中。為了理論上的一致,德勒茲將回憶分成了兩個不同的端點: 一端是影像的實際化,與晶體的描繪保持基本的一致,德勒茲稱其為“壓縮”,是一種將回憶壓縮成實際的“共存在的時層或區域”;[2]522


另一端則
與當刻無關,是一種在回憶之中的“天問”,如《公民凱恩》中的對於“玫瑰花蕾”的追問。德勒茲說: “我們很清楚回憶-影像自身在此並無多大意義,但它卻提示了兩個足以超越它的事物: 一為我們可以在其中找到回憶-影像的純粹過去的時層變幻,另一則為不斷重新追憶的當刻實際的壓縮。”[2]523

由此我們可
以看到,時間-影像的第二樣態實際上是第一樣態中未充分表達的晶體差異的另一端,指向虛擬和非現實範疇的一端。


[2][法]吉爾·德勒茲.電影 2: 時間-影像[M]. 黃建宏,譯. 臺北: 遠 流出版公司,2003.

Views: 2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