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發博士 《文創技能系列 127》建構團隊未來情境

臺中弘光科技大學選拔了四位同學,和我一道學習怎樣經營多媒體制作團隊。說來,我碰上音像創作活動,純屬偶然的機緣。二十余年前,我給一家企業講課,一支負責現場錄像的隊伍建議,我們掏出各自的創意和技術,當可為商號組織提供受歡迎的電子內容。

起初,這像是一種業余愛好,後來居然變成我的其中一項業務。最滿意的收獲,是我常有機會和精彩的創意人組成團隊,共同超越客戶的期盼。


每接到一個合約,在不同的工作階段,從策劃、籌備、編劇、拍攝、剪輯、特效、配音、配樂、字幕、試片到修改等等,往往要經過好幾個臨時、短暫的大小組合。


一群熟悉或不熟悉的人,憑有限的時間、預算與資源,湊在一塊投入集體創作。在計劃結束、隊伍解散前,卻希望發揮無限創意,達成大家都會心點頭的效果。關鍵?整個流程的組織與交流,加上必要的激勵。


過去的成功團隊故事,是這領導過程的導航器。


故事打造願景團隊


身為計劃主持人,我不僅要發揮自己的創意;也要創意地建構整個團隊,並把這建構過程管理妥當。譬如,配音員的某段話,甚至某句話,無法與鏡頭中的畫面交融互襯。沒人在旁提醒我,這麽說不夠理想。但是,我要自己判斷;需要和他商量,嘗試一次、兩次、三次………,直到“感覺對了”,“心頭那根弦響了起來”。


另一個例子。某段音樂提早了七秒鐘減弱,別人可能不覺得有何不妥。不過,我知道自己需要與配樂師溝通;設法延後七秒鐘,再把音量慢慢的拉下。鏡頭已經黯淡,余音未了,美感輕輕流過觀眾的肌膚。


我曾有機會在中國和廣播員一道工作。他們似乎習慣了“正式的”、“戲劇的”臺詞,而較不習慣自然的、口語的表達。我們不僅要溝通觀念,還要交流對語境的感受,以適應彼此對“把工作做好”的定義。


多媒體內容制作過程,從場景的拍攝,到剪輯室的後期制作,許多項目都是臨場表現的。開放而信任的團隊氛圍,輔助大家有效的一面動手,一面動腦、動心。


創意人的創作過程,不管是采用文字、語言、表情、活動、鏡頭、音符、彩筆或其他媒體,都是挺向新境地的體驗。怎樣把才情推向職場,把作品推向市場,爭取認同與共鳴,也是創意人本身要認真探討的體驗過程。參與精彩的團隊,是我們把握此體驗的最佳路徑,因為團員互相邀約彼此最好的能量,我們就能完成自己單獨無法完成的願景。


打造願景團隊,這是故事體驗能幫助企業創新的另一要訣。


對於未來的記憶


帶領聲像創作團隊,對照我長時期參與青年工作、組織再造與社會行銷的觀察,我可以做這樣的結論:願景對於一個成功團隊,就像Storyboard(劇情梗概)對攝錄影像那麽的重要。


最實在的願景規劃,要算Scenario 策略。把團隊最終所要實現的設想,用可以具體預測、想像的情境描繪出來。仿如一般劇情梗概中一格格的圖像,情境中的一系列意象其實就是一個個的故事細節。


建構願景中的清晰情境,比提一個概念、喊一個口號有力量得多,因為它為團隊的日常行為提供了可以依據的實用步驟。就像攝影隊伍拿著故事圖觀,知道拍完這場戲,下一場拍甚麼、怎樣拍。每一天的每一步,也就可能和將來有意義、有效率的串聯起來。


我們是怎樣認識、經營未來的呢?根據神經生物學家Ingvar的研究,我們對自己以後的生活狀況,以及這些狀況發生過程的想像,在我們的腦袋裏形成了“對於未來的記憶”。很大程度上,我們對現有生活的了解、看法和行動,都是以這記憶為基礎。一幕過了,到下一幕,我們活出那些情節、劇情;也決定了生活與事業的成敗。


懂得這個道理,說故事的願景團隊領導,為自己和夥伴提供更具現實意義的情境,與意識中既有的想像貼近,啟動大家的認同感、參與感。Tversky & Kahnemann指出,對於未來的想像,內容與前因後果的細節越豐富、越具體,我們對它可能實現的信心也就越大。(2010年7月14日 南洋商報經濟版專欄)

Views: 6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