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團體動力學是說故事的好技術,它引爆並聚焦團體的能量。我對這技術的說明,就只有這麼多;接下來,我所要做的,是讓大家“體會”到,而不是“知道”何謂“團體動力學”。
我對課堂上的朋友們說:“創意,不是技師、藝術家或創作歌手的專利。”我請一位自願者出來,請他在心目中想象一樣物件,然後以無聲的肢體、雙手動作或臉部表情,把這物件傳達給第二個人;第二個人根據他的理解接過那物件,給它添上他所想象的元素,再以無聲的肢體、雙手動作或臉部表情,傳達給第三個人……。
你為何就是不明白?
當那想象中的物件,從一個人的手中傳到另一個人手中,我請大家--特別 是傳出物件的人--用心觀察,接物者是否捕捉到傳物者的原意,也就是既有的創想?當別人似乎拐離或誤解“原來的概念”,他們心裏有何反應?
傳到第六七個人時,遊戲停止。參與者一個接一個分享,當他們接過這“想象中的東西”,他們心中所理解到的究竟是什麼?對照班上其他旁觀者的分析,大家的答案往往比瞎子摸象還混亂。
幾乎每一位參與者都說,他們對別人的“沈默比劃”,“看得清清楚楚,沒理由領會錯了;就算有錯,也是傳訊者本身沒做好本身的工作!”而換著他本身是傳訊者,故事則變成“我已經發揮自己最大的創造力,給那物體添加最好的新元素;而且也很努力把它給表達出來了,你們為何就是不明白?”
誰都沒有錯。錯的,是大家都根據一套預先設定的規定,盡力把自己最好的創意“向大家溝通、行銷”;而不是先放下既有的框限,“和大家交流、對談”。
四海無家或四海為家?
許多年來,“溝通”一直是管理學的重要題目。許多領袖一談到向心力脆弱,或執行力疲乏等現象,就迷信“問題出在溝通不良”。下一步,就是再把“大目標”、“大道理”搬出來“交待清楚”。可惜,單向的說服最多只可能驅使人於一時;只有“雙向”甚至“多向”的交會、理解,真誠的欣賞,才可能相對長久的影響人的意識。
有個小故事說,甲流浪漢哀嘆道:“一身孤影,四海無家。”而乙流浪漢卻贊嘆:“一身伴影,四海是家。”面對同一情境,表達出來的語詞與語氣卻不一樣,正因為彼此對生活的感受和期待不相同。
撇開嘲弄、挑釁,或試圖強勢推銷“四海無家”抑或“四海是家”,才是“正確的選擇”,我們才可能促膝深談,聽見對方的心裏話,也讓對方聽見自己的心裏話;明白彼此怎樣定義生活的美,我們才可能打造一道共事的生態之美。
理解欣賞彼此的不同
有人吃飽午飯後,看看手表說:“哎呀,居然已三點鐘!”他應該有事要忙,正好表達對他的關心:“有甚麼我可以幫忙嗎?”也有人會說:“哎呀,居然才三點鐘!”不妨問他說:“看你生活得很從容,有何樂子可以分享?”同一句“哎呀”,在“已”與“才”之間,卻是兩種生活狀態,都值得我們去了解。很可能,人際關系就這樣融洽起來。
跟隨我實習的臺灣學生,頭一回上馬來西亞電影院,看見各色人種同坐在一起看戲,覺得很好玩。我說,創意人生活在他方的最大收獲,就是參與、了解與欣賞別人的文化,擴大自身的體驗和視野。
有時候連最基本的感受,例如“辣”、“甜”或“遠”等事物,對不同國度的人來說,判斷準繩往往不一樣。舉幾個例子。泰國人說不辣的美食,北京人可能一面吃一面擦淚水;外商要求馬來茶房泡西茶:“一點點糖就好了。”捧出來的茶還是甜得沒法子喝,因為她平時每杯茶都放四茶匙的糖,“一點點”則是兩茶匙;在大陸問人:“去看海遠不遠?”答案很可能是:“不遠,開車三小時就到得了!”想在臺灣看海,開車半小時都嫌遠。
交會觀念看見意義
許多人都聽說過這故事。哲學家問工地裏的三個工人:“你們在幹什麼?”第一位說:“我在砌石頭。”第二位說:“我在蓋建築。”第三位則說:“我在建一座教堂。”
傳統的管理或激勵書籍告誡我們,要雇用工人,務必選用第三位,因為他心中存在著莊嚴的、偉大的目標。老實說,天生這麼莊敬超凡的雇員,我至今還沒碰上幾個。想湊足這類人才開工,恐怕什麼事也幹不了。
最實在的做法,是一開始就和大家交會觀念與熱情:“夥伴們,我們聚在這裏為的是建造一座教堂。不管你份內的活是扛石頭,敲石頭還是砌石頭,心裏要記住,我們都是在光耀神。”
有的工人可能會說,教堂建得好不好,砌石頭的責任最大;砌石頭的則可能反駁說,石頭砌得好不好,要看石頭敲得美不美。只要願意敞開胸懷深度交流,大家總有法子把原來各自的、拆散的工作項目與意願,納進有意義的、共有的圖像中;看見自己不可或缺的那一部分努力。
創新組織中的故事,是一種美學設計;透過這幫助團隊互動、對話的設計,大家領悟到本身的命運和團體的命運,其實是一體的。(2010年7月21日 南洋商報經濟版)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