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村 ·杜威知識論與教育理論(1)

一、杜威之知識論


知識論自古即有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之爭。理性主義知識論強調知識性質是領悟宇宙真理的內在觀念,知識來源主要是靠先天理性作用及心靈主動攝取的,知識判斷是主觀的,知識有效性是永恆的、普遍的,真正知識標準是貫通真理。經驗主義知識論強調知識性質是發現事物本質的經驗,知識來源是來自後天經驗及心靈被動接受的,知識判斷是客觀的,知識有效性是永恆而普遍的,真正知識標準是符合真理(葉學志,民73;民74)。

古典的知識論,無論是理性主義或經驗主義,對知識之起源與發生,均無法作圓滿的解釋。兩種學派的共同缺點,便是使理性與經驗兩相對立,而不能在一種觀點之下,互相聯合,以致各有所偏重,只能解釋知識的一部分而不能解釋其全部。康德雖曾認識了理性與經驗的交互關係,想在兩者之間求其聯絡,但因其對理性與經驗的概念是完全靜止的,故終於無法使兩者相連續(吳俊升,民68)。杜威則採取生物學的觀點,視理性與經驗為知識發展歷程中互相關聯,彼此依賴之兩種因素,藉以調和雙方之爭論,解決其共同之困難。

 

(一)杜威知識論之立論基礎

 

1.生物學的基礎

 

杜威從生物求適應環境的觀點來看「認識作用」,知識乃成為行動之工具。人類原始的經驗只是感受和施為,只是「有」而不「知」,唯有在此種施受關係無法適應而使生存發生危機時,知的作用才發生。因此,從生物學的觀點而言,知識是生物與環境交互作用,在這作用之中,不僅環境改變生物,生物也改變環境(吳俊升,民68)。


2.實驗科學的基礎


杜威認為實驗科學乃是驗證真知的不二法門,而求得真知的程序有三:(1)一切實驗均含有外表的操弄,以在環境內或人與環境間創造確定的變化;(2)實驗並非偶發活動,而是受觀念的指導,而此等觀念必須滿足引起研究問題之需的要件;(3)受指導的活動所生的結果,乃是一種新情境之創造,並且創造出具可被認知之性質的對象(郭秋勳,民74)。

 

3.民主精神的基礎

 

杜威反對二元論的對立,認為此種對立來自不民主社會階級區分的表現,故其強調「連續性」,折衷了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倘自歷程之連續觀點觀之,理性或觀念即是未證實之經驗,經驗即是已證實之觀念或理性(葉學志,民74)。

 

(二)知識之特性

 

1.實用性

 

1.杜威採生物學的觀點,將知識視為人類應付環境以圖生存的工具。

2.知識之目的在於適應環境與改造環境。

3.知識是解決問題的工具。

4.知識之工具性,表現於經驗對人類行為之指導作用。

 

2.行動性

 

1.知識起源於實際的活動。

2.知識是行動的工具。

3.知識在行動、實踐中獲得,亦在行動、實踐中驗證其真偽。

4.知識之行動性,表現於人類對自然的交互作用。

Views: 7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