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村 ·杜威知識論與教育理論(2)

3.創造性


1.知識不是永遠不變的,知識是適應環境的需要,是可變的,
可創造的。

2.實驗科學所認知的,並非認知作用前的實在界,而是以觀
念作指導,於實在界所引起變化而得之結果,因此,知識不是摹擬實在界,而是具有前瞻性與創造性。


(三)事實與觀念的關係


杜威藉由觀念與事實的聯結,來解釋知識的產生。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Demo -cracy and Education)一書中曾謂:「若無感官所認知的個別事實,則無認知之內容,也不會產生智慧;若未能將殊相放入已有的背景中來找出其意義,亦即無運用理性或思考,則殊相僅是一刺激物而已。」杜威更對事實與觀念之關係說明如下(吳俊升,民68;郭秋勳,民74):


1.在一切實驗的認識作用中,認識的先前事件總是一種經驗
的材料,在自然的原因中有其根源。經驗的原始對象乃從有機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中發生,其既不屬於感覺,亦非觀念,更絕非二者的混合,兩者同等重要。

2.感覺的事實與觀念的解釋兩者間的差別,乃是為求正確結
論的研究歷程有意所造成的。

3.任何區別的名詞均非絕對的、固定的;反而其為偶然的與
暫時的。當吾人發現因觀察所獲得之事實,可供某一假說的較佳解釋時,事實與觀念均同時獲得修正。

4.因此,所選擇之材料,一方面作為事實,另一方面當作原
則,對於本身亦生回響。其在某一方面獲得進步或改造,將引起另一方面的修正,兩者互為因果。



(四)杜威知識論的基本觀點


1.知識是解決生活問題的改造經驗


杜威對知識的看法與理想主義及實在主義不同,其認為人類知識不是領悟宇宙真理的內在觀念,也不是認知外在事物本質的經驗,而知識是實用的、行動的、與創造的,為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不斷改造的經驗。


2.知識來源是人與環境交互作用


杜威認為理想主義與實在主義均有所偏,前者重內在觀
念、重心,後者重對外認知的經驗、重物,而杜威則認為知識來源是心物交互作用。理想主義者不重經驗,杜威則以經驗為中心,固然其與實在主義者均重視經驗,唯實在主義者認為經驗是摹本,可重複應用,是靜態的,杜威則認為經驗是改造的、是動態的。


3.知識是主觀與客觀兼有


理想主義重主觀判斷,實在主義重客觀認知,而杜威認為認知是人與環境交互作用,既需對外客觀的認知,又需自我主觀判斷,是主觀與客觀兼有。


4.知識是進步的、創新的


理想主義與實在主義者均認為知識是永恆的、普遍的。杜威則認為知識是進步的、創新的,因為知識只是解決問題的工具,不是基於先決絕對原則與範疇,而在經驗中不斷求新、求行,有助於預期結果更加完善。


5.知識是主動攝取的


杜威與理想主義者均認為心靈是主動的,但理想主義者所認為心靈主動,只是重於內在觀念的啟發,自我發現真理,而杜威認為心靈主動是積極思考出適應或改造環境的觀念,藉以指導行動,以求其預期結果有效的實現。


6.真正知識是證驗真理


杜威所認為證驗真理不像理想主義者所主張貫通真理,人與人間內在觀念均相容,均同於宇宙的觀念,也不像實在主義所主張符合真理,必須所認知的觀念與被認知的事物相符,而是對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觀念經證驗其行動的結果是否有效。

Views: 7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