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海德:禮物:創新精神如何改變世界(1)前言

路易斯·海德:禮物:創新精神如何改變世界(1)前言

當圖書銷售商來到書店宣傳時,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就書名進行一個十秒鐘的簡述。而這都能從當前暢銷書榜單中看到“關於耶穌血統的非凡總結”,“報紙專欄作家從他神經質的狗身上學到重要人生課程”,“死人是怎樣和我們交流的”,“記者揭露接管西雅圖的吸血鬼戒指”,“壞男孩高爾夫冠軍回憶錄”。

《禮物》一書很難用這樣精煉的語句來概述。在某種程度上,這就是它的重點:我之所以寫這本書,是因為在我看來有關“創造性精神的交流”的經歷很難明確地表達。有些解釋很有層次,也許用不到300頁來解釋,所以不可能用一句話或一章節就辦到。這就意味著當這本書問世時,它就是所探討的問題的化身。那些難以解釋的書從長遠來看或許很有助益,但是也難對它們做一個10秒左右的推銷介紹。

《禮物》原來的編輯是喬納森·加拉西,我還記得我們第一次坐下來談論這個話題時,他問了我一個幾乎所有編輯都會問的問題:誰是你的讀者?我不知道該怎麽回答他。我想說“所有可以思考的人”,我為自己的這種誇張感到不好意思,於是我回答了“詩人”。這不是大多數編輯想聽到的答案(很多編輯更偏愛這樣的答案“尋找死者消息的狗主人”)。但最初促使我創作的是詩歌,正是在詩歌的世界裏,我看清楚了藝術和尋常謀生手段之間的區別。

很幸運我能有這樣一位編輯,願意試試看我的讀者群,能否從詩人開始然後向外擴展。更幸運的是,讀者真的欣賞我的作品,而且這個群體在不斷擴大。這或許和我們的歷史有很大的關系。《禮物》所涉及的商業倫理在近幾十年來沒有減弱,反而變得更強,這一版本的後記充分地解釋了這一點。我相信在1989年前蘇聯瓦解以後,西方世界經歷了一段市場凱旋論時期。我們見證了前人認為屬於文化共享範圍的藝術和思想平穩地轉變成私有財產,同時我們也見證了幾年前不屬於市場範疇的東西商品化。學齡兒童的信任、本土知識、飲用水、人類基因組等,這些都可以作為商品出售。

不管和近期歷史有什麽聯系,令人高興的是《禮物》已經找到了詩人以外的讀者群體。例如在它問世後不久,我被邀請到玻璃藝術社團全國代表大會做了一個主題演講;後來我為北美金匠社團做了同樣的演講。這是個不小的驚喜,它表明工藝社區的藝術家——不僅包括制作玻璃和金子藝術品的人,還包括家具木匠、陶藝家、織工,以及其他藝術家——他們都認為這本書很有用,這是因為和具體物體打交道的藝術家最能體會《禮物》裏描述的沖突。精神團體裏也有人願意傾聽,我曾經在紐約英國國教教堂、洛杉磯主教派教堂和加利福尼亞山區的佛教禪宗寺院對這本書的主題進行過演講。更廣泛地來說,我收到了來自歷史學家、博物館館長、環境美化設計家、榮格學說分析者、農學家、環保人士等人鼓勵性的回應。去年這本書首度翻譯成意大利文,中文版本目前也正在進行中。

多虧了坎農格特出版公司,這本書才得以在英國上市,對於這點我很感激。我尤其感謝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她是第一個買這本書的人,後來才吸引了坎農格特出版公司發行人傑米·拜恩的註意。

如果圖書商想把這本書宣傳成“壞男孩評論家對吸血鬼經濟使用的魔法魅力”,我也不介意。

路易斯·海德

於馬薩諸塞州劍橋

2006年6月

Views: 17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