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遙遠的地衣 (1)

地衣是一種鄉間食物,其狀極似單片黑木耳,也稱地耳,因其貼地而生,也有稱地皮、地皮菜、地壤皮、地皮踏子和雷公屎的。地衣在低等植物中,與藻類、菌類並列,稱地衣門。地衣也是植物界特殊的類型,它是菌類和藻類的共生體。共生體由藻類行光合作用制造營養物質供給全體,而菌類主要行吸收水分和無機鹽。

植物體主要由菌絲體組成,以子囊菌最多;藻類多分布在表面以下的1至數層,以綠藻或藍藻為多。常見地衣有殼狀、葉狀和枝狀。《本草綱目》載:地耳,釋名地踏菇,甘、寒、無毒,明目益氣,令人有子。


吃地衣多有偶然性,就是說它不是一種常用食品,惟其緊貼大地而生,不論地理,全球任何緯度都有生長,食者可以作為一種地標記憶。


依稀記得在童年,贛南遂川的春天,綠的山岡籠了一層薄的白霧,燕子在濕漉漉的田野銜泥築巢,黃鸝鳥在竹林間啼鳴,奶奶突然從外面帶回來一簍地衣,我初以為它是黑木耳,奶奶說不是木耳,是地耳子,長在地上的。

地耳?它是大地的耳朵麽?當時就有這樣一種想像,地耳是長在地上的,木耳是長在樹上,它們都像耳朵。

童年時,我和奶奶、叔叔三個人生活,叔叔經常去放排、伐木和打獵,我就是奶奶的小尾巴,我們那里叫奶奶為阿婆,但我只念一個字“波”,這是樟木溪的讀音。設若奶奶也出門,我跟狗狗阿白在一起,一個孩童,一隻白狗,在一個白墻黑瓦的鄉間屋檐下,我多部分的時光是蹲在大石板上看螞蟻搬家,戰爭和覓食,白狗伏在一旁,或者蹲著望著遠方,遠方是山,名叫嶺頭。


從嶺頭以下是依山而起的梯田。嶺頭下有幾戶人家,有吊腳樓。夜,上面有幾盞昏黃的燈光,那時候沒有電,所以沒有見過電燈。山腳下,有一個溫泉,叫湯湖塘,一年四季湧溫水,小時常拎鞋去那里洗腳,有一般子硫磺味。

我家的西墻上,用朱砂寫了“慶祝國慶十周年”幾個大字,東墻上寫的“蘇維埃政權萬歲”,落款好像是紅二十九團。

這里屬於羅霄山脈的支脈,在井岡山的山腳,過界是湖南桂東,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產水稻、紅薯、玉米和豆類。

鄉間的生活很寧靜,沒有什麽新信息,奶奶上山砍柴,經常會帶些稀奇的野果,她的側開襟的衣衫有一個巨大的袋子,每次從山里回來,我盯著她的袋口,我希望有奇怪的果子。

我想,那時我的表情對奶奶肯定是一種折磨,因為她上山去,要記起我的期待。奶奶有多愛我呢?我不記事就送給了奶奶,她背著我,我在奶奶的背上長大,背帶不夠長了,接了一條很長的頭巾,那頭巾的長度像我現在的圍巾。

Views: 4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