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白乙:文化外交:歷史、現實的審視與思考(1)

內容提要:伴隨中國向全球大國成長的“煩惱”之一是中外之間相互理解上的不平等、非對稱。從根本上講,這是由於文化觀念的差異所造成的。同時,也與中國自身的文化現代化水平和文化外交能力相對滯後有關。無論是參與未來國際經濟和政治秩序變革,還是全面實現民族覆興的歷史使命,都要求中國將外部壓力轉化為內生動力,從思想創新、體制改革、能力建設、產業扶持和人才培養等諸多方面補齊文化外交的“短板”。就未來中美關系而言,如果中國不能及時地改進文化影響力,不能創設與經濟趕超戰略等量齊觀的對外文化戰略及精良的運行機制,那麽無論合作願望多麽強烈,也難以使美國確信“合作”將是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唯一價值取向。本文從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出發,對當代文化外交的內在機理和發展規律加以總結,對中國文化外交存在的“短板”做出剖析,力圖推動建立一個跨層次的研究框架用以解釋文化外交,豐富文化外交理論,推進中國與世界文化融合,保障對外戰略的平穩、可持續實施。


文化是影響國際關系的恒定要素之一。然而,作為精神存在的文化是容易感知,卻難以準確計量,這也造成其在國際關系研究中長時間地處於經濟、政治、軍事、科技等“硬權力”籠罩之下,僅被視作一種間接影響對外決策思維和行為的隱性要素,而難以受到學者的青睞。①冷戰結束後,國際關系總體趨向緩和,但其內涵卻更加覆雜,傳統的地緣政治格局不斷被新的利益組合所打破,“文化和文明對於世界政治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從而引起西方學者的註意,“文明沖突論”、“軟權力”學說的出現、建構主義理論的興起都表明,國際關系研究至少在部分地發生社會學轉向。②近年來,中國學術界對於以文化為核心來源的“軟權力”研究顯著增多,這與國內發展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密切相關。一方面,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目標必然要求構建社會核心價值觀和主流文化意識,預防社會失範和文化安全風險;另一方面,在“硬權力”快速提升之後,中國迫切需要構建對外話語體系,主動塑造“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③壓力催生思想,需求刺激供給,圍繞加快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各類研究方興未艾,也成為國際問題研究領域的一門顯學。

 在眾多涉及“軟權力”的研究中,文化外交是新的分支,缺乏系統理論和相關文獻基礎,主要是因為文化概念自身的寬泛造成研究邊界模糊,人們很難“看全、想全和說全”。與此相關,“無所不在”的特性也導致文化在外交實踐中與其他手段、方式容易產生重疊和混淆。比如,國家推出各類“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對外招商引資活動,似乎是經濟外交的一種形態,而實際上則因為文化發揮了一定的對外形象塑造功能,也符合文化外交的基本宗旨。又如,文化外交與公共外交目的、手段、對象、參與者高度相似,有的研究認為,文化外交只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研究則指出,文化外交較於公共外交更註重“主體的平等性、方式的對等性和相互性、內容的相對真實性和目標的長遠性”。④本文作者認同的一種觀點認為,文化外交是一國政府利用本國思想、教育、藝術、信息、創意產品等資源稟賦,在外國民眾中建立理解、信任乃至仰慕的長期行動。文化外交不是對外政策的簡單解讀和直接宣介,而是將自身的文化特性、價值理念和社會生活等系統地、自然地昭示於人、取信於人的過程,需要數代人“持續付出資金、才華、勇氣和時間”。⑤

 中國是文化古國和文化大國,有著文化外交的歷史基因和豐富的現實資源。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近年來走出國門的人數快速增加,2015年已達1.2億人次,全球150多個國家已成為中國公民旅遊目的地。⑥人群承載文化,傳播文化,不同民族的往來促動不同文明的交匯、碰撞。這一變動也意味著中國與外部世界關系的文化維度正在發生歷史性的變化。一方面,中國進入全方位對外合作新階段後,打造中外“命運共同體”成為對外戰略的核心內容之一,“民心工程”在各個方向齊進並舉,文化外交的現實意義和緊迫性愈加凸顯;另一方面,中國還是一個新興大國,發展中國家的根本屬性決定其文化資源、文化體制、文化產業和文化人才等仍然落後和不足。在這樣的條件下參與全球範圍的文化競爭,中國仍然處於“趕超者”的地位,文化外交“短板”是處可見。

 本文嘗試對文化外交的由來和歷史經驗加以梳理和總結,重點對中國文化外交存在的“短板”及其改進做出思考,進而對文化的現代化及文化外交理論進行初步探討。

 

一 文化外交的由來

 

 “文化”概念的寬泛和混雜是造成文化研究分散而困難的主因。對於“文化”的定義,中外古今都經歷了悠久而覆雜的認識演變,迄今仍分歧不止,大致可劃分為以下幾類:⑦

 (一)籠統地將人類所有物質創造和精神創造活動歸為“文化”,其具體表現為器物、制度和觀念,而觀念文化最集中、最典型地體現“文化”。

 (二)文化是人類生活的具體樣態。文化人類學者認為,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藝術、道德、信仰、生活方式構成其專有的精神特征。

 (三)文化是人類社會化過程中積澱而成的素質、能力和行為習慣,是後天獲得的一切規範、習性的覆合體。

 (四)文化是心理導向的符號系統,通過語言、神話、宗教、藝術、科學、歷史等“有意義的符號”,激發人的具體想象和精神創造。

Views: 8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