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庫's Blog (261)

茅盾·旅蹤屐痕 北京話舊

一九一三年秋,我到了北京,進北京大學預科第一類;第一類的本科是文、法、商科。我在北京三年,看見了當時的賣國政府的頭子、所謂中華民國的大總統袁世凱承認中國人民堅決反對的日本帝國主義所提出的二十一條。這二十一條實質上是要把中國變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也看見了袁世凱的親信楊度等人組織籌安會,為袁世凱稱帝作準備。也看見了袁世凱公然稱帝,並且下令改元為洪憲。也看見了蔡鍔在雲南起義,聲討袁世凱,雲南、貴州、廣西等省紛紛宣布獨立,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但各省繼續聲討袁賊。一九一六年六月六日袁世凱因討袁聲勢愈大,憂憤病死。…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October 15, 2016 at 1:34pm — No Comments

茅盾·往事自敘 父親的三年之病

前已說過,父親在杭州鄉試時得了瘧疾,用奎寧治療,回家後又生過小病;接著是長壽舅父的去世,父親和母親在外祖母家住了將近一個月,父親先回家,就有低燒,盜汗,他自己開個方子服了幾帖,也不見效。接著是母親也回家了,她看見父親臉上氣色,覺得不妙,問是什麽病,父親自己說,也還在摸索。總之,不是什麽傷風感冒之類。這就見得問題覆雜了。父親自己開方,用的是溫補之藥。母親認為此番的病是考試時服了西藥,把瘧疾遏止,余勢未消之故。母親爭辯說:“我沒學過醫,可是常聽爸爸說,瘧疾宜表不宜遏。"父親卻相信奎寧治瘧並不是什麽遏止。母親見父親不聽,便寫了幾封信,請外祖父的門生(包括姚圯塘)來給父親會診。來了七、八個人,倒有一大半是和母親的看法大致相同。姚醫生的看法卻和我父親差不多。最後,取了折中辦法,仍用原方,加一二味表藥。服了三、四帖,不見壞,也不見好。父親還是天天氣來,只是覺得容易疲勞而已。漸漸地,母親也不那麽焦急了,覺得這不是急病,拖個把月,慢慢打聽有什麽神醫,大概不會誤事。…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October 8, 2016 at 10:14am — No Comments

茅盾·關於魯迅 我和魯迅的接觸

一"左聯"的問題

“左聯"活動我也不完全清楚,只知道其中的一些情況。

我是一九三○年四月從日本回上海的。到上海沒幾天,馮乃超來找我,我並不認識他,只知名字。馮問我知道不知道成立"左聯",我說知道的。他就拿出"左聯"的一份綱領(字不多)問我看過嗎?我說知道大概情況,是上海一個朋友告訴我的。他問我有什麽意見,我說好得很,很好。他說你願意加入"左聯"嗎?我說:照綱領的要求,我還沒有資格參加。馮說:綱領是奮鬥目標,不是每個加入的都具備這條件,你不必客氣。這樣我就參加"左聯"了。

過了幾天,我去魯迅那裏,和魯迅說起我參加"左聯"這事,魯迅說不曉得。不過魯迅說,這事我也同意的。…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October 5, 2016 at 6:54pm — No Comments

茅盾:戰時生活剪影 秦嶺之夜

下午三點鐘出發,才開出十多公裏,車就拋了錨。一個輪胎泄了氣了。車上有二十三人。行李倒不多,但是裝有商貨(依照去年頒布的政令,凡南行的軍車,必須攜帶貨物,公家的或商家的,否則不準通行),兩噸重的棉花。機器是好的,無奈載重逾額,輪胎又是舊的。

於是有組織的行動開始了。打千斤杠的,卸預備胎打氣的,同時工作品來。泄氣的輪胎從車上取下來了,可是要卸除那壓住了橡皮外胎的鋼箍可費了事了。綽號"黑人牙膏"的司機一手能舉五百斤,是一條好漢,差不多二十分鐘,才把那鋼箍的倔強性克服下來。…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September 30, 2016 at 3:31pm — No Comments

茅盾·鄉鎮寫真 故鄉雜記 (上)

第一一封信



年青的朋友:

這算是我第一次寫信給你。寫幾千字的長信,在我是例外之例外;我從來沒有寫過一千字以上的長信,但此刻提起了筆,我就覺得手下這封信大概要很長,要打破了向來的記錄。原因是我今天忽然有了寫一封長信的興趣和時間。…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September 30, 2016 at 11:00am — No Comments

茅盾·鄉鎮寫真 香市

“清明"過後,我們鎮上照例有所謂"香市",首尾大約半個月。

趕"香市"的群眾,主要是農民。“香市"的地點,在社廟。從前農村還是"桃源"的時候,這"香市"就是農村的"狂歡節"。因為從"清明"到"谷雨"這二十天內,風暖日麗,正是"行樂"的時令,並且又是"蠶忙"的前夜,所以到"香市"來的農民一半是祈神賜福(蠶花二十四分),一半也是預酬蠶節的辛苦勞作。所謂“借佛遊春"是也。…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September 28, 2016 at 5:16pm — No Comments

茅盾·鄉鎮寫真 鄉村雜景

人到了鄉下便像壓緊的彈簧驟然放松了似的。

從矮小的窗洞望出去,天是好像大了許多,松嘖嘖的白雲在深藍色的天幕上輕輕飄著;大地伸展著無邊的"夏綠”,好像更加平坦;遠處有一簇樹,矮矮地蹲在綠野中,卻並不顯得孤獨;反射著太陽光的小河,靠著那些樹旁邊彎彎地去了。有一座小石橋,橋下泊著一條"赤膊船"。

在鄉下,人就覺得"大自然"像老朋友似的嘻開著笑嘴老在你門外徘徊——不,老實是"排闥直入",蹲在你案頭了。…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September 18, 2016 at 4:35pm — No Comments

茅盾·鄉鎮寫真 陌生人

火車不通、輪船不到的鄉村,近來也闖進來了"陌生人"了。他們和火車輪船是本家。他們中間最有勢力的,是兄弟倆。

我們先說"陌生人"中間的老大。

鎮上有一座土地廟。如果父老的傳說可信,則"該"廟的“大老爺"原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忠臣。三四百年來,他一直享受此方人民的香火,按理說,他應該保佑這一方的老百姓了。鄉下人認為這位土地老爺特別關心蠶桑,所以每年清明節後"嬉春祈蠶"的所謂"香市",一定在這土地廟裏舉行。…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September 15, 2016 at 4:54pm — No Comments

茅盾·鄉鎮寫真 大旱

這是大旱年頭一個小小鄉鎮裏的故事。

親愛的讀者:也許你是北方人,你就對於這故事的背景有點隔膜了。不過我也有法子給你解釋個明白。

第一,先請你記住:這所謂小小的鄉鎮至少有北方的二等縣城那麼熱鬧;不,單說熱鬧還不夠,再得加一個形容詞——摩登。鎮裏有的是長途電話(後來你就知道它的用處了),電燈,剪發而且把發燙曲了的姑娘,抽大煙的少爺,上海流行過三個月的新妝,還有,——周鄉紳六年前蓋造的"煙囪裝在墻壁裏"的洋房。…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September 13, 2016 at 1:39pm — No Comments

茅盾·鄉鎮寫真 舊帳簿

去年有一位鄉先輩發願修"誌"。我們那裏本來有一部舊誌,是乾隆年間一位在我鄉做官的人修的。他是外路人,而且“公余"纂修,心力不專,當然不免有些不盡不備。但這是我鄉第一部"誌"。

這一回,要補修了,經費呢,不用說,那位鄉先輩獨力擔任;可是他老先生事情忙得很,只能在體裁方面總起成,在稿子的最後決定時下一判斷,事實上的調查搜輯以及初稿的編輯,他都委托了幾個朋友。

是在體例的厘訂時,他老先生最費苦心。他披覽各地新修的縣誌鎮誌,參考它們的體例;他又盡可能的和各"誌"的纂修者當面討論;他為此請過十幾次的客。…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September 9, 2016 at 6:24pm — No Comments

茅盾·上海面面觀 在公園裏

華氏表七十五度了!今春第一天這麼熱,卻又是星期例假。公園進口處滿是人,長蛇陣似的。

因為有胃病,某先生告訴我"要多跑路",趁今天暖和,我也到公園裏去趕熱鬧;那就實行"多跑路"罷,我在公園裏盡兜圈子,盡在那些漂亮的遊客陣中擠進擠出。

說是"擠",一點也不誇張。今天這公園變成"大世界"了!



①"大世界"當時上海的遊藝場名。



各式各樣的人們,不同的年齡,不同的階級層,不同的國籍,布滿了這公園的最平靜的角落。真真實實的一個人種展覽會呀!…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September 5, 2016 at 12:31pm — No Comments

茅盾·上海面面觀 上海

一我的二房東



在旅館裏只住了一夜,我的朋友就同我去"看房子"。

真是意外,沿馬路的電燈柱上,裏門口,都有些紅紙小方塊;爛瘡膏藥似的,歪七豎八貼著。這是我昨天所不曾看到的,而這些就是"余屋分租"的告白。

我們沿著步行道慢慢地走去、就細讀那些"召租文學"。這是非常公式主義的,“自來水電燈齊全,客堂竈披…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September 3, 2016 at 3:34pm — No Comments

茅盾·上海面面觀 上海大年夜

在上海混了十多年,總沒見識過陰歷大年夜的上海風光。什麼緣故,我自己也想不起來了;大概不外乎"天下雨","人懶",“事忙":這三樁。

去年,——民國二十二年,歲在癸酉,公歷一千九百三十三年,恰逢到我"有閑"而又"天好",而又是小病了一星期後想走動,於是在"大年夜"的前三天就時常說"今年一定要出去看看了"。

天氣是上好的。自從十八日(當然是廢歷)夜裏落過幾點雨,一直就晴了下來。是所謂"廢歷"的十八日,我擔保不會弄錯。因為就在這一天,我到一個親戚家裏去"吃年夜飯"。這天很暖和,我料不到親戚家裏還開著"水汀",毫無準備的就去了,結果是脫下旗袍尚且滿頭大汗。當時有一位鄉親對我說:“天氣太暖和了,冬行春令,-—春令!總得下一場臘雪才好!"…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September 1, 2016 at 6:21pm — No Comments

茅盾·上海面面觀 上海——大都市之一 (下)

五鴿子籠

原來二老爺同繼美要"看"的房子是在公共租界極東頭華租交界處的一條馬路上。那個"裏"的外貌倒很"上等"似的,裏邊走路倒也寬闊,只是垃圾箱旁邊太那個了,——垃圾從箱裏滿出來,侵占到走路上。好在二老爺原不是"看"垃圾箱,並不在意。他看到那一排房子是三層樓;造料也像還結實,心裏先就有了三分歡喜。

三十六號是找到了。拍拍地打著門環,裏邊就有人問"做什麼?”聽說是來"看房子"的,裏邊就不作聲了,過一會兒,方才回答道:“請走後門去問二房東罷!"二老爺這才知道這裏住的不是一家,於是繞到後門。開門的是一個江北娘姨,接著主人也從樓上下來了。雙方在樓梯邊敘了寒暄,就請上樓了。那屋主人先指著外邊反鎖的亭子間說道:“這裏,跟下面的竈間一樣大,裏面新粉過。人出去了,不能進去看,真不巧!"…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August 31, 2016 at 11:39am — No Comments

茅盾·上海面面觀 上海——大都市之一 (中)

三上海的特殊地位如何造成



再說繼美正待回答他的伯父,卻聽得老祖父問道:“周親家代我們找到了房子沒有?怎麼不見繼成兩個一同回來呢?”

“房子呢,周親家說是有的,"大老爺克勤一邊說,一邊就皺了眉頭,“可是聽去房租太大。小的,我們又不夠用。明天到法租界再去看看罷。繼成兩口子,去看什麼《桃李劫》去了。這是新編的電影,"說到這裏他就嘆一口氣,“聽說是講大學畢業生沒有飯吃,弄到偷東西,坐監牢。"

“二哥,你聽!"那邊珍小姐悄悄地對繼美說。“不是上月裏報上登過有一個大學生找不到事情,窮得做賊麼?怎麼就已經編做電影了?”…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August 25, 2016 at 10:08am — No Comments

茅盾·上海面面觀 上海——大都市之一 (上)

一祖孫三代

這一天正是"冬至",並不冷,好像要下雨。下午五點鐘光景,天就黑了。上海北站的月臺上早已開亮了電燈。許多旅客正從剛到站的列車裏湧出來,鬼趕在背後似的朝出口處跑著。不多一會兒,那靠近列車的一段月臺上已經沒有人了,月臺出口處卻擁擠著五顏六色的一個大人堆。這當兒,冷清清的列車的二等室門口閃出三個人影來。第一個跳下車來的,是二十來歲的青年,穿一件花絨的拉練球衣,臂上掛一件夾大衣,不戴帽子。他下了車,旋一個身,把大衣披在肩頭,演了個柔軟體操式的雙臂向上屈伸,一面朝著車門喊道:

“爸爸!小皮箱交給我來拿罷。"…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August 10, 2016 at 8:12pm — No Comments

茅盾·鄉鎮寫真 桑樹

跟"香市"裏的把戲班子一同來的是"桑秧客人"。

為什麼叫做"客人"呢?孩子們自夥淘裏私下議論。睜大了小眼睛躲在大人身背後,孩子們像看把戲似的望著這些"客人"。說話聽不懂;他們全是外路口音。裝束也有點不順眼:他們大半穿一件土藍布的,說它是長衫就太短,說是馬褂又太長,鎮上沒人穿的褂子;他們又有滿身全是袋的,又長又大,看上去又挺厚的土藍布做的背心;年紀大一點的,腳上是一雙土布鞋,淺淺的鞋幫面,雙梁,配著白布的襪子,褲管塞在襪統裏。鎮上只有幾個老和尚是這麼打扮的。

他們賣"桑秧"。什麼叫"桑秧",孩子們有點懂。這是小小的桑樹,大桑樹有桑果。孩子們大都爬上過大桑樹,他們不稀罕這麼魔①的小家夥,可是他們依然歡迎這些外路的"桑秧客人",為的是"桑秧客人"來了,“香市"也就快到,戲班子船跟桑秧船停在一處。…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August 1, 2016 at 7:25pm — No Comments

茅盾·上海面面觀 交易所速寫

門前的馬路並不寬闊。兩部汽車勉強能夠並排過去。門面也不見得怎麼雄偉。說是不見得怎麼雄偉,為的想起了愛多亞路那紗布交易所大門前二十多步高的石級。自然,在這"香粉弄"一帶,它已經是唯一體面的大建築了。我這裏說的是華商證券交易所的新屋。

直望進去,一條頗長的甬道,兩列四根的大石柱阻住了視線。再進一步就是"市場"了。跟大戲院的池子仿佛。後方上面就是會叫許多人笑也叫許多人哭的"拍板臺"。…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July 29, 2016 at 11:10pm — No Comments

茅盾·戰時生活剪影~第二天

雖然醫生叮囑我晚上不宜看書,可是那一夜的十二點左右,我尚在閱讀寇丁氏英譯的波蘭作家顯克微支的歷史小說《殺人放火》(WithfireandSword)。突然,轟轟地兩聲,沖破了午夜的寂靜。全神都貫註在書上的"殺人放火"的我,略旋瞥眼睛看一下那緊閉的玻璃窗,便又再看書。早幾天,我就聽說閘北形勢緊張,中日兩方面的士兵隔沙袋鐵絲網布防,並且當天傍晚我也看見了租界當局臨時戒嚴的布告;但聽得了不很分明的轟轟兩聲的那時,我當真沒有轉念到這便是中日兩方軍隊開火。然而轟轟聲音又接連而起。我放下手裏的書了。辨認出這就是炮聲。我開了玻璃窗,又開了玻璃窗外面的百頁窗,夜的冷迫使我微微一噤。我看天空。沒有什麼異樣。

但炮聲是更加清晰,還夾雜著機關槍的聲音。無疑的是打仗,而且無疑的是中日軍隊。一種異樣的興奮就布滿了我全身;我心裏說:…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July 25, 2016 at 10:06pm — No Comments

茅盾·鄉鎮寫真 冥屋

小時候在家鄉,常常喜歡看東鄰的紙紮店糊"陰屋"以及“船,橋,庫"一類的東西。那紙紮店的老板戴了闊銅邊的老花眼鏡,一面工作一面和那些靠在他櫃臺前捧著水煙袋的閑人談天說地,那態度是非常瀟灑。他用他那熟練的手指頭折一根篾,撈一朵漿糊,或是裁一張紙,都是那樣從容不迫,很有藝術家的風度。

兩天或三天,他糊成一座"陰屋"。那不過三尺見方,兩尺高。但是有正廳,有邊廂,有樓,有庭園;庭園有花壇,有樹木。一切都很精致,很完備。廳裏的字畫,他都請教了鎮上的畫師和書家。這實在算得一件"藝術品"了。手工業生產制度下的“藝術品"!

它的代價是一塊幾毛錢。…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July 16, 2016 at 7:53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