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前已說過,父親在杭州鄉試時得了瘧疾,用奎寧治療,回家後又生過小病;接著是長壽舅父的去世,父親和母親在外祖母家住了將近一個月,父親先回家,就有低燒,盜汗,他自己開個方子服了幾帖,也不見效。接著是母親也回家了,她看見父親臉上氣色,覺得不妙,問是什麽病,父親自己說,也還在摸索。總之,不是什麽傷風感冒之類。這就見得問題覆雜了。父親自己開方,用的是溫補之藥。母親認為此番的病是考試時服了西藥,把瘧疾遏止,余勢未消之故。母親爭辯說:“我沒學過醫,可是常聽爸爸說,瘧疾宜表不宜遏。"父親卻相信奎寧治瘧並不是什麽遏止。母親見父親不聽,便寫了幾封信,請外祖父的門生(包括姚圯塘)來給父親會診。來了七、八個人,倒有一大半是和母親的看法大致相同。姚醫生的看法卻和我父親差不多。最後,取了折中辦法,仍用原方,加一二味表藥。服了三、四帖,不見壞,也不見好。父親還是天天氣來,只是覺得容易疲勞而已。漸漸地,母親也不那麽焦急了,覺得這不是急病,拖個把月,慢慢打聽有什麽神醫,大概不會誤事。
因為母親說要打聽有什麽神醫,祖父、祖母卻想起十幾年前的一件事情。原來父親幼時(大概九、十歲)曾患一場怪病,也是經常有低燒,有盜汗,那時也是眾醫束手;拖了半年多,忽然聽說本鎮到了一個和尚(他是鎮上某富戶托人請來看病的),精於太素脈,善治疑難病癥。當時托人請這和尚來診視,開了個方子,說可以長服,一個月後當見效,否則,也就不必再服,可到杭州某寺找他。照方服了一個月,果然有效,守著這個方子服了半年,病完全好了,這個方子當時藏在一方大硯台下。大硯台在樓下書房(即祖父教幾個兒子侄兒讀書那間房),母親去找,果然方子還在,還有當年和尚留下的他在杭州的住處。母親高興極了,就同父親商量,如何派人到杭州找和尚。父親說,和尚雲遊,時隔十多年,知他還在杭州否,不如先照和尚方子服幾帖再說。可是母親瞞著父親寫個字條送給寶珠,叫她想法。隨即阿秀來了,說外祖母正在設法,好端要弄個明白:那和尚是否還在。
父親服了那方子,果然有效。盜汗止了,低燒時有時無。母親認為這和尚真有本事,更加盼望能找到他。
但就在這時候,我的弟弟(那時虛數三歲)忽然病了;父親開方,吃了沒有用。而弟弟之病來勢甚猛,三、五天就不進飲食。母親又通知了外祖父的那些門生。於是又來會診,改變前方,另擬新劑,服了二帖,仍然無效,病兒卻漸呼吸都很微弱。母親決心請她的六叔(渭卿)來治。考慮到老人家久已不診病,母親就自己去請,說,好歹拉他來一趟,母親坐了船去,希望原船接回渭老。父親的那些師兄師弟,此時天天都來會診,看見“師妹"親自去請渭老,他們都坐著等待。他們一邊等,一邊同父親談弟弟的病,一邊傳觀和尚那張方子,都說,怎麽方子上只開病情不作判斷,又說看他一手字,便知是"老斲輪手"。從午時等到太陽西斜,方見粟香進來,大家都心裏說,“這回連師妹也請不動了麽",可又見母親扶著渭老慢慢進來。這一下,登時熱鬧起來。茶點早已擺起,渭老上坐,聽父親簡單明了地報告弟弟其病及醫治過程,問了句"到今天是第八天了",然後細看了前後各方,就由母親扶著,父親與粟香相隨,都上樓去了。看過病兒,渭老下樓來立即開方,寥寥幾行字,擱筆,對父親和母親說:“死馬當活馬醫罷。"父親等看了方子,都大驚失色,原來這方子同他們連日的方子全然不同,其中用量最重的兩味藥是東瓜子,東瓜皮(這裏,我是完全根據母親對我所說記下來的。母親在事隔七、八年後對我講這件事時,也說不清弟弟患的是什麽病,也只記得渭老開的方子中間有這兩味藥)。
渭老走後,父親的師兄師弟們都還不走,議論紛紛,可是母親已經叫人抓藥,煎好立即服下。客人們都佩服這位"師妹"真有決斷,也都告辭,說明天來聽好消息,——實際他們心裏是懷疑的。
那晚上,弟弟居然睡得安穩。半夜醒來,居然說肚子餓了。連服三帖,病已痊愈。母親連忙寫信,與父親連名,感謝渭老。正想派人送去,忽然阿秀進來了,隨後是寶珠扶著外祖母。原來外祖母結伴到杭州燒香,主要是找那和尚。事隔多年,杭州所有寺廟都訪過了,都不知有此和尚。外祖母坐定,才把找不到和尚的事,告訴父親。父親說:果然那和尚雲遊不知去向,不要再水中撈月了。外祖母抱著病後初愈的弟弟卻對父親說:“老頭子(指外祖父)在世時常說,樹皮草根,只治得病,不能治命,看來姑爺——"外祖母聲音哽咽,說不下去。父親苦笑道:“講到命,也許突然又來個神醫。君子安命,我是一點也不擔心。"母親接著說:“也只好這樣,自安自慰吧,死生有命。"
大概是我八歲的時候,父親病倒了。
最初,父親每天還是掙紮著從床上起來,坐在房中窗前讀書一、二小時,然後又臥。他那時還是對數學最有興趣,他自習小代數,大代數,幾何,微積分(那時新出的謝洪賚編的),其次是喜歡聲、光、化、電一類的書,又其次是世界各國歷史、地理的書。也看那時留日學生所辦的鼓吹革命的報刊。
又到年關了。這個時候,在烏鎮通常是一個最冷的時候,常常下雪。烏鎮一帶地區的房屋構造是不保溫的,也沒有取暖設備,因此顯得特別冷。父親此時只好整天躺在床上,蓋著厚的絲棉被;他常常支起雙腿,躺著看書。不料臘月既過,天氣漸轉暖和時,父親的兩條腿不能放棄,好像因為長久支起,筋已縮短。如果別人幫著用力拉,是可以拉起的,但因父親臉上有痛苦表情,媽媽不忍,就讓這樣支起(直到死,還是這樣。殮時有人拉了一下,才放棄了,但那時媽媽倘看見,也會傷心的)。
然而除了漸漸轉動不便(在床上翻身,也要媽媽幫他),別無痛苦。飯量照樣好,每天外祖母送來各種滋補的食品,父親都能吃,然而人卻一天一天消瘦下去。
在父親臥床不起的第二年夏天,祖母親自到城隍廟裏去許了個願,讓我在陰歷七月十五出城隍會時扮一次"犯人"。這是烏鎮當時的迷信:家中有病人而藥物不靈時,迷信的人就去向城隍神許願,在城隍出會時派家中一兒童扮作"犯人",隨出會隊伍繞市一周,以示"贖罪";這樣,神就會讓病人的病好起來。
祖母是迷信神道的,在父親臥床不起後,她多次提出要去城隍廟許願,都被父親和母親攔阻了。現在她看到兒子日益消瘦,也就不管我父母親的反對,自己到城隍廟裏去許了願。
烏鎮那時每年陰歷七月十五至十七要連出三天城隍會,其盛況不下於元宵節的鬧龍燈。出會的費用由鎮上的大小商號攤派(名為"寫疏"),“節目"則由各街坊準備。所謂"節目"就是各種彩紮的"擡閣"和"地戲"。"擡閣"是由四個精壯漢子擡著一塊平板,上面由童男童女裝扮成戲文中的各種角色,如白娘娘、呂洞賓、牛郎織女等等,四圍掛著琉璃彩珠,打上燈彩。“地戲"比較簡單,挑幾十個漢子(不再是兒童),穿上做戲的“行頭",在地上走著,有時也舞弄一下手中的大刀和花槍。因為各街坊要互相競賽,所以"擡閣"和"地戲"年年出新鬥奇,除非那年逢上了大災荒。
出城隍會,照例由一隊人馬在前面鳴鑼開道,然後就是各街坊的"擡閣"和"地戲"在喧天鑼鼓聲中慢慢地依次走過。隊伍的中間是一台十六人擡的大轎,裏面坐著城隍的木像,面施彩皮,身穿神袍,轎前有"回避"、“肅靜"的大木牌,前呼後擁,十分威風。但是大轎在經過我家旁邊的修真觀時,卻突然鑼鼓息聲,擡轎的人要一起跑步,飛速穿過觀前的那一段街道。這是有名目的,叫做"搶轎",因為修真觀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城隍是玉帝手下的小官,當然不能大模大樣地經過修真觀,只能跑步通過。城隍大轎的後面,又是"擡閣"和"地戲",最後就是“犯人"的隊伍。“犯人"仍穿家常的衣服,但一律圍一條白布裙子,戴一副"手銬";所謂"手銬"其實是一副手鐲,有金的也有銀的,用一根帶子系牢,掛在"犯人"的脖子上。整個出會的隊伍要在烏鎮的四柵(東南西北柵)周遊一圈,“犯人"也要跟著兜一周。有的年齡小的"犯人",這樣遠的路走不動,也可以由大人抱著參加遊行。即使走得動的"犯人",一般也有家裏人在旁邊跟著,因為怕孩子把"手銬"丟了。
祖母讓我去扮"犯人"的那一年,我九歲,正是最愛玩耍的年齡,對於能夠親身參加出城隍會,自然十分高興,隨隊伍繞著四柵走了十多裏路,竟一點不感到累。不過事後想想,又覺得不上算,因為"犯人"只能跟在出會行列的末尾,一路所見只是前面"擡閣"的背影和兩旁圍觀的人群,實在沒有扒在我家老屋臨街的窗台上看下面經過的隊伍來得有意思,而且在窗台上連"搶轎"的場面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另外,我雖然當了一次"犯人",父親的病卻未見有一絲的好轉。
母親現在不得不日夜守著父親。白天,她經常替父親拿著翻開的書籍豎立在父親胸前讓他看,而在看完一頁以後翻過新的一頁。父親此時連舉手捧書也覺得困難了。他自己嘆氣說:“怎麽,筋骨一點一點僵硬了。”當真,他巍顫顫地舉起手來時,五個指頭拿東西顯得不平穩,而且舉了一下就覺得“重",不得不放下了。
那時,弟弟住在外祖母家,寶珠管他。我每天到隔壁的立志小學讀書。我每天下午三時便放學了,回家來,母親便教我坐在床沿,執著書,豎立在父親胸前讓他看。而乘此時候,母親下樓去洗衣服,因為父親大小便都在床上,衣服得一天換一次。
有一天,我正在執書讓父親看,父親忽然說:“不看了。”停一會兒,又說:“拿刀來。"這是指我們房中的一把迫切瓜果之類的鋼刀,長方形,長有半尺,寬有寸半,帶一個木柄。我拿了刀來,問道:“做什麽?”父親說:“手指甲太長了,刀給我。"那時我原也覺得詫異,手指甲怎麽能用刀削呢?但還是把刀給了父親。父親手拿刀,朝刀看了一會兒,終於把刀放下,叫我拿走。父親也不看書了,叫我去看看母親洗衣完了沒有。我下樓,看見母親已洗完衣服,就對她說:“爸爸欲剪指甲。"
母親就上樓去了。後來我再進房去,看見母親坐在床沿上,低著頭,眼眶有點紅,像是哭過。到晚上,等父親睡著了,母親悄悄告訴我,父親叫我拿刀給他,他想自殺。原來母親聽我說父親要剪指甲,進房後就要給父親剪指甲。父親自己卻把剛才想要自殺的事情告訴了母親,他說,“病是一定沒有好的希望了。這樣拖下去,何年何月可了,可不把你拖累了麽?"而且他自己也一天一天不耐煩了,一舉一動都得人幫助,這也不好受呀。父親又對母親說,雖然暫時不缺錢,但明知病不能好,每天花不少錢弄吃的,這不是白花了嗎?還不如省下來,留給母親和我們罷。父親又說:教養兩個孩子成人,沒有他,母親也會辦得很好,只要有錢,母親什麽都能辦好。這都是父親想自殺的原因。母親自然認為這些都不成其為理由。母親認為父親的病還有希望可以治好。即使不能治好,只要不死,癱瘓怕什麽?大家都在想法,如何使父親不感到寂寞,不感到任何不便。而且父親除了不能動,原也沒有什麽痛苦,為什麽就“活得不耐煩"了?
據母親說,父親終於答應,不再起自殺的念頭了。但是母親仍不放心,切實叮囑我:以後把刀子藏好,剪子也要藏好,都不許再給父親了。
這半年裏,每逢星期,外祖母早上派阿秀送食品來,順便帶我到外祖母家吃過午飯,又由阿秀帶了我和弟弟一同回來玩一會,然後同弟弟回去。又逢到星期了,阿秀又來了,母親卻不讓我去。父親知道母親的用意,便笑道:“讓他去,我答應過了,一定守信用。"
午後,阿秀和我及弟弟回來了,阿秀把一個衣包給母親。母親打開一看,原來是給我和母親做的新衣,有夾的,也有單的。阿秀說,這都是寶珠做的。料想母親一定忙不過來,以後,我們的衣服都由她做,還向母親要了父親衣服的尺寸去。母親卻將事先寫好的一個字條偷偷交給阿秀帶回去。
隔了一天,外祖母帶了寶珠和阿秀來了。外祖母對母親說:“你說暫時瞞著姑爺,我卻要推開天窗說亮話。"父親摸不著頭腦。外祖母又說:“請郎中瞞著病人,不好。"父親聽這樣一說,便猜著幾分了,說,“又有什麽和尚道士會醫的罷。"外祖母說:“不是和尚道士,是東洋鬼子。"於是就一五一十都說明白。原來是母親聽說南潯鎮(離烏鎮約二三十裏,太平天國後許多暴發戶都出在這個鎮上)有個西醫院,醫生是日本人,請外祖母設法打聽。外祖母派陸大叔去了一天,打聽明白,這個醫院的日本醫生可以出診,診費每日十元,外加夥食費每日五元,藥費另算,到烏鎮來回作三天算,如請來診,合計大概要五十余元。
父親聽了搖頭,說:“何必花這筆冤枉錢。日本人未必有本事治這怪病。"
外祖母說:“姑爺,管他能治不能治,請來識識也好。五十多塊錢,我還不算一回事。"
母親和寶珠也幫著說。父親最後只好同意。於是母親寫了封信給那個醫院,請於五天後派醫生來鎮,並付定洋四十元。
到期,外祖母和寶珠帶阿秀一早就到我家等候。祖父不願見外國人,出外找朋友去了。祖母、大姑母也都躲開,三個叔叔好奇,賴在客堂,卻被外祖母趕走。
大約十點鐘,醫生來了,卻是個女的,三十來歲,帶個翻譯,四十左右,還有個女看護(中國人),二十來歲。外祖母問那翻譯:“醫生呢?還在船上?"翻譯指那日本女人,說她就是醫生。外祖母很不高興,正想發作,幸而母親下來了,對外祖母說:“女的也一樣,請他們上樓罷。"於是都上樓去,擠滿了一房。女醫生倒很大方,脫了木屐,爬到床上,開始診病。此時正當初夏,氣溫較高。翻譯說,病人該脫上衣。母親和寶珠,那個女護士,三人一起動手,才把父親的上衣脫下。照例聽、敲以後,醫生按著父親的胸脯,問"痛不痛"?又使勁捏住父親的手臂關節,問"痛不痛"?父親都搖頭。醫生向翻譯嘰哩咕嚕說了幾句。翻譯說:該脫褲子看看。外祖母聽著笑了。寶珠有點害羞,站遠了點兒。母親便同那女護士替父親脫褲子。醫生按著父親的支起的兩腿,又向翻譯說了幾句。翻譯問:病人的腿能不能伸直?老是這樣支起的嗎?母親嘆氣回答:一年多了。醫生又把聽診器按在病人肚上,這邊,那邊,聽了好一會,又要父親側臥,把聽診器在背脊從上到下都聽過了。蹲在床上一會兒,看著病人全身無肉,搖了搖頭,這才下床來,向翻譯說了幾句。翻譯說:診斷完了,下樓去罷。母親拿一條夾被給父親蓋好,留阿秀在房,便一同下樓。
到了客堂,外祖母請醫生等吃茶點,一邊問:這病有辦法治麽?翻譯同醫生商量了好多時候,然後回答:老太太明白,病人全身肉都落盡了,又聽說飲食照常,這個,你們小心照管,不會馬上出事。外祖母又問:這是什麽病?翻譯又同醫生講了幾句,拿起桌子上的紙、筆,寫了兩個大字:骨癆。
母親看是"癆",就有點吃驚,問翻譯道:“骨癆是什麽?”翻譯回答:這是癆病的蟲子鉆到骨頭裏去了。
母親便不再問。外祖母和寶珠也不出聲,神色都變了。
女護士打開一個大片包,醫生從中揀出兩三個玻璃瓶,瓶內有藥丸,也有藥粉。醫生各取若幹,分別包成二十多包,向翻譯說了一通。翻譯便說:這藥丸和藥粉每天各吃一包。這時,醫生對外祖母鞠躬,便帶著護士往外走。寶珠拉住那個翻譯問:是什麽藥,管什麽?翻譯回答:都是開胃藥,兼帶潤腸。又說,診斷完了,我們下午便回南潯。此時護士又回來說:藥價四元。
外祖母又同母親、寶珠上樓去,祖母也出面了,同到父親房裏,母親把醫生的診斷簡短說了一說,便問父親:“你知道什麽叫骨癆?"父親想了半天回答道:“中國醫書上沒有這個病名。癆病蟲子是土話。我看過西醫的書,說肺癆西醫名為肺結核,這結核是菌,會移動。想來是移動到骨髓裏去了。這病是沒法治了。東洋醫生給的藥,吃也無用。"
父親說話時心平氣靜。外祖母和寶珠都哭了。父親笑道:“原來說是來看看,弄個清楚,如今知道了是不治之癥,我倒安心了。但不知還能活幾天?我有許多事要預先安排好。"
從此以後,父親不再看書了。卻和母親低聲商量什麽事。一、二天後,父親口說,母親筆錄。我在旁雖然聽得,卻不解其意義。母親一面筆錄,一面下淚,筆錄完,母親重念一遍,父親點頭說:就是這樣罷。但是母親想了一會兒說:“這樁大事,我寫了,人家會說不是你的主張,應當請公公來寫。"父親聽了,苦笑道:“你想得周到。"於是叫我去請祖父來。祖父來後,父親不把母親寫好的底稿給他看,而自己再念一遍,請祖父寫。最後二句,我卻聽懂了:“沈伯蕃口述,父硯耕筆錄。"還有年、月、日。後來我知道這是遺囑。要點如下:中國大勢,除非有第二次的變法維新,便要被列強瓜分,而兩者都必然要振興實業,需要理工人才;如果不願在國內做亡國奴,有了理工這個本領,國外到處可以謀生。遺囑上又囑咐我和弟弟不要誤解自由、平等的意義。立遺囑後的一天,父親叫母親整理書籍;醫學書都送給別人,小說留著,卻指著一本譚嗣同的《仁學》對我說:“這是一大奇書,你現在看不懂,將來大概能看懂的。"
從此以後,父親不再看數學方面的書,卻天天議論國家大事,常常講日本怎樣因明治維新而成強國。還常常勉勵我:“大丈夫要以天下為己任。"並反覆說明這句話的意義。母親要我做個有志氣的人,俗語說"長兄為父",弟弟將來如何,全在我做個什麽榜樣。
第二年夏季,氣候酷熱。母親見從前預備給曾祖父住的兩間樓房(家中稱為新屋)此時空著,便找人背著父親住到新屋的靠西一間樓下。安排我和弟弟住在靠東一間樓下。這年夏末秋初,父親去世了。父親死時並無痛苦之狀,象睡著似的永遠不醒來了。當母親喚父親不應時,還以為父親睡酣,但臉上血色全沒有了,摸摸脈搏,才知道父親真個離開愛妻和嬌兒,到他常常想念的第二次變法維新國富兵強的中國去了。
我和弟弟正在寫字,聽得母親一聲裂帛似的號,急忙奔去,卻見母親正在給父親換衣服,我和弟弟都哭了。一會兒,家裏人都來了。七手八腳想幫助母親。但是母親搖手,淚如雨下。母親親手用熱毛巾把父親全身擦幹凈,換上殮衣,很小心地仍讓父親的兩腿支起。
父親的遺體移到樓下靠東,平常作為會客室的一間。母親始終只是吞聲嗚咽。直到外祖母和寶珠哭著進來時,這才放聲大哭。
因為天熱,第二天就殮了。喪事既畢,母親在父親逝世的屋內設一個小靈堂,只供一對花瓶,時常換插鮮花。父親的照片朝外掛著。照片鏡框的兩側,母親恭楷寫的對子是:幼誦孔孟之言,長學聲光化電,憂國憂家,斯人斯疾,奈何長才未展,死不瞑目;良人亦即良師,十年互勉互勵,雹碎春紅,百身莫贖,從今誓守遺言,管教雙雛。
父親終年三十四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