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i 河's Blog – October 2016 Archive (5)

顧彬:中國翻譯最大的問題在於母語

文 \ 何晶

“翻譯家最大的困難不在於外語,而在於母語。現在中國文學翻譯面對的最大問題就在母語。”9月19日,德國漢學家顧彬來到上海長寧區圖書館,就“翻譯對於社會發展的意義”主題與覆旦大學德語系教授魏育青展開對談。這位以犀利言辭批評中國當代文學的漢學家,對於當下的漢語寫作及翻譯仍然持有自己的一貫態度。…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October 18, 2016 at 7:58pm — No Comments

高中梅·史詩般的旅行

既是醫者又是作家的身份,讓作家畢淑敏一次次目睹青春與蒼老、健康與病痛,對珍視生命與靈魂有了獨特的領悟。在她的最新著作《非洲三萬裏》(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中,畢淑敏與讀者分享了一場史詩般的旅行,從歷史、文化、心理多方面探尋人性中的秘密。

兩年前,畢淑敏乘坐“非洲之傲”旅行用蒸汽機車,遊遍非洲大地。列車行經之地,很多是非洲最底層民眾聚居的貧民窟,一道車窗劈開了奢華與貧窮,這種強烈的對比引起了畢淑敏的關註。她不但記錄了非洲各地人情風物,還對車內外兩個世界做了細致的觀察和溝通:時而走進非洲中產階級家庭與女主人共進晚餐,時而走進全球最大的貧民窟索維托實地考察,以眼睛為鏡頭,以旅行為線,將生命中的溫暖和荒涼一一呈現在世人眼前。…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October 15, 2016 at 1:33pm — No Comments

馬保奉·哈薩克斯坦禮俗面面觀

注重禮節

哈薩克斯坦人講禮貌、重禮節,認為尊老、撫幼、忠友是做人的原則。男人見面的禮節是:右手撫胸、上身前傾、立正,然後握手;女士則雙手扣胸、低頭,然後握手。此外,親朋好友相見有時會擁抱、行吻禮。

遊牧民族傳統問候禮節,常常是先問“牲畜平安?”然後才問“全家安好?”另外,與客人相見和談話時,不可把帽子摘下,認為在外人面前不戴帽子是失禮行為。

哈薩克斯坦人的姓氏,常常是在本民族姓氏後加上俄羅斯人姓氏的後綴,如“蘇爾坦”,便成為“蘇爾坦諾夫”。不過,現在人們更樂意保持本民族形式的姓氏。…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October 10, 2016 at 3:09pm — No Comments

馬保奉·新加坡禮俗面面觀

在新加坡,華人占居民的絕大多數,通行中文簡體字,講中國普通話,其禮節、習俗,與中國人多有相似,但也有不同之處。而馬來族和印度族居民也保持著各自的習俗。



穿戴講究

新加坡是時尚之都,人們對穿戴很講究。流行西裝,民族服裝也有一定地位。馬來族男子頭戴無邊帽,上穿無領、袖寬的上衣,下穿長及足踝的紗籠;女子上衣寬大如袍,下穿紗籠。

“娘惹”服飾對華人影響較大。娘惹是早年華人與馬來人通婚生下的女兒的稱謂。娘惹裝是在馬來傳統服裝基礎上,改造成西洋風格的低胸襯肩式服裝,而其花邊修飾以及點綴圖案卻具有中國傳統風格,如富於中國傳統的花鳥魚蟲、龍鳳呈祥等圖案是不可少的。…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October 8, 2016 at 10:16am — No Comments

庫切:論多麗絲·萊辛和她的自傳

多麗絲·萊辛(1919—2013),英國繼伍爾夫之後最重要的女作家。《在我的皮膚下》是萊辛自傳的第一卷,記錄了作者從1919年到1949年之間的生活經歷。自傳以萊辛的成長過程為主線。在線性時間結構的基礎上,萊辛靈活使用時間敘事技巧,並輔以獨特的空間敘事技巧,為自傳增添不少色彩。

本文作者庫切是南非白人小說家、文學評論家,於200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系非洲第五位、南非第三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一…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October 5, 2016 at 6:55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