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ing:
  • Currently 5/5 stars.

Views: 82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December 11, 2023 at 9:32pm

Behold the Serting river in imagery, captured and frozen in time. The countenance of the Jempol river at its union with the Muar river has been unveiled in ancient chronicles, chronicling the sacred moment where Muar river meets Jempol in Negeri Sembilan and the poetic symphony of Sungai Pertemuan and Jalan Penarikan revisited. Where Muar river meets Jempol in Negeri Sembilan... and Sungai Pertemuan and Jalan Penarikan revisited.

In the present epoch, these waters may appear diminutive to the discerning eye. Yet, in epochs long past, whispers of time suggest that these domains could cradle vessels of substantial magnitude, casting a silhouette against the tapestry of history. (Source: Wednesday, August 26, 2020 http://berpetualangkeaceh.blogspot.com; rewrite by iconada.tv; Related Artticle: Where Muar river meets Jempol in Negeri Sembilan by Radzi Sapiee; Sungai Pertemuan and Jalan Penarikan revisited; Rewrite: iconada.tv)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September 14, 2023 at 4:21pm


許雲樵
〈炎荒雜詠〉

許雲樵長居新加坡,對赤道氣候和生活作息,以及在地居民的習性與風俗民情都有著細微的觀察,從詩學的感官意識而言,身之所行,目中所視,心中所感,意之所發,成而為詩,都是當下的一種存在發聲,因此對於「在地」的氣候和飲食,風土人情與生活反映等,亦是許雲樵詩中最重要的書寫題材。如他所寫的《炎荒雜詠四首》,正是他在這方面重要的想像與描繪:

四時四夏絕隆多,

十日甘霖五日風。

凍餒無慮人懶散,

纏縵拖屐到龍鐘。

赤日炎炎火傘張,

醍醐灌頂一身涼。

令人最是疑奇處,

扇帽常捐嗜辣姜。

田田荷葉大於袍,

等落榴梿生摘蕉。

肉食奇葩偏馥郁,

參天亙竹自孤高。

甘榜深處有阿峇,

指點歐西稱祖家;

口嚼檳榔涎似血,

聱牙詰屈故矜誇。

無可否認的,在地經驗提供許雲樵書寫如此的地方情態與「在地性」的題材,這與歷來中國詩人書寫南洋詩作的南方想像有所不同。當一些南來詩人還在通過中國經驗與視角,追思著他們的唐宋幽思和中原情懷,或將南洋的情景置換成中國的鄉愁想像書寫時,許雲樵卻以其所具有的地理歷史感知和熟悉各地方掌故,做了新加坡古典詩的另一種「在地感性」的建構,即以當下的地方情境與感覺結合,以去呈現出更具「新華」色彩與特色的詩歌內涵來。

如《炎荒雜詠四首》的第一首,不但寫出所處地方四季如夏的炎熱氣候,常見風雨飄至,同時也寫出在這樣的氣候下形成居民習於穿著紗籠,拖著木屐,過著生活懶散的情態。第二首則是寫出熱帶生活須常沖涼以降暑氣,及在熱天下不撐傘與嗜辣的本土習性;第三首涉及南洋各地植物果樹奇觀,如荷葉大極若盤,可載小孩或榴梿不可采,只能挨其自然熟落,香蕉生砍以待熟食,食人奇花香氣誘人,以及竹子巨至可以做桶等,深刻地呈現在地景觀的奇物異象。

第四首無疑相當形象化地刻劃出土生華人(baba,峇峇)因世代長居於新馬,深受西方教育和馬來生活影響,以至於忘了本來華人的文化屬性。對於這些深居於鄉村內而不識華文,卻只能以馬來語或英語交談的的「阿峇」,許雲樵諷喻其為「忘祖」,生如英殖民奴隸,只認倫敦為祖家,又如馬來人那樣喜歡嚼檳榔,在華人面前,說著詰屈聱牙的英語,表現出高人一等的樣子。除此,詩中也引用本土語言的「甘榜」和「阿峇」,在相當程度上,將詩中的「新華」意識凸顯出來,以與中國古典詩做一區隔。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September 14, 2023 at 4:20pm

這一類就地取材,以及反映「在地」民俗、生活情態與文化現象的詩作,可以說是許雲樵「以詩誌史」的另一種獨特表現。因此這些「地方性」的特質,連接著特殊的地方際遇和記憶,在許雲樵的詩裏,疊映出只有新馬才會出現的現象,它也承載詩語中「地方」意象與豐富的知識體系。

許雲樵以「在地經驗」入詩,運用本土空間的風物與人事記述,使得詩中的語言和意象跳脫出唐宋詩詞習用的套語,也自覺地避開中國圖像裏的美典符號,貼地而行,表現出一分「地方感性」的意旨,以去標示「在地」事物和環境語言的特色,進而翻轉古典詩背後的傳統詞匯系統,建構新華古典詩的「在地視域」和主體精神。

此外,許雲樵一些具有風土詠物的詩作,尤其是對地方名果的禮贊,背後自是隱藏著主體意識和存在感知的體驗。這些水果,不論從視覺、味覺和嗅覺等,都構成在地文化空間的各種意指——南洋情懷的想像,以及認同的意識。這些所詠的熱帶水果,自然是生長於熱帶,並成為一種本土身份的象征。

從這方面來看,許雲樵所寫的《南洋名果十首》,無疑更具有地方意識與歸屬的認同,畢竟40年的定居,異鄉也早已成故鄉。因此在他所選擇吟詠的十種名果:榴梿、芒果、檳榔、山竹、紅毛丹、香蕉、黃梨、波羅蜜、椰子與番木瓜等,都存有著各自的熱帶特性和地方象征意義,以及南洋經驗的情感表述。如名果之首的《榴梿》一詩:

披甲狼牙刺怒張,

如蘭似麝滿街香。

炒糖栗子酥難擬,

剝殼雞頭糯異常。

新客乍逢三日嘔,

老饕不厭百回嚐。

朵頤大快流連季,

典盡紗籠不望鄉。

詩中描述的,從榴梿外狀尖刺怒張,到內部果肉的香馥極濃,濃而傳臭,惟果肉酥如奶油,實是炒糖栗子的酥軟也無法比較,甚至與其故鄉蘇州剝殼雞頭完全不同。然而,南來新客初來乍到,聞及味道都會掩鼻而逃,可是居久之後,卻為嗜吃榴梿而流連忘返,成為忘記故鄉的南洋伯。其中更引出馬來人在榴梿季所盛行的俗語:榴梿出,紗籠脫,以彰顯果王的魅力。因此「典盡紗籠不望鄉」,呈現出了一種在地生活感知的風土情趣,以及南洋色彩所獨有的感覺結構。在其他的名果詩裏,如寫《波羅蜜》和《椰子》二首,也有此指涉:

龐然碩果樹腰垂,

膚結瘡痂肌奪胎。

蜜襲波羅名撲朔,

脆逾魁栗沁心脾。

盤珍錯落忝修貢,

棄核盈筐亦療肌。

猴棗羊桃多怪相,

獻筵何必論妍媸。

參天直幹屋邊栽,

喜雨迎風蕉慣陪。

輕割花黃釀旨酒,

任抽葉骨作編材。

靈猴采榨油餘粕,

巧匠雕鏤殼為坯。

借問村翁年幾許,

手指老樹比三回。

在這些詠果詩裏,詩人召喚的是其背後的「地方」經驗結構,因此不論波羅蜜或波羅(黃梨),猴棗或羊桃(楊桃),外狀的奇形怪相,都不重要,只要美味,即為佳品。這是否隱喻南洋的美醜明暗,都具有其獨特的精神面貌?

同樣的,對椰子的描繪,椰花可釀酒,椰葉之骨可編材,椰肉可榨油,椰殼可雕坯等,以及猴子采椰,椰樹喻年歲的風土情趣,呈顯南洋名果之詠背後具有的種地方認同感。這無疑也是許雲樵在詩作中,所展示出的另一類「地方」書寫特色。(摘自:辛金順·本土符號與編碼 ——許雲樵《希夷室詩文集》中的「新加坡」書寫;聯合早報;發布 / 2021年3月26日)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May 4, 2023 at 12:04pm


沙政府同意篤區建自貿區立場,有助發揮地緣優勢


(亞庇訊)沙巴中國總商會長拿督劉順泰對州政府同意在拿篤區設立自由貿易區大表歡迎,認為此舉將有助發揮拿篤及沙巴的地緣優勢,打造多種有利條件,擴大和加深和鄰近國家地區的經濟合作,為沙巴製造更多就業機會及開創更大的市場與經濟利益。

他是就沙巴州首席部長拿督斯裏哈芝芝日前宣布州政府原則上同意在拿篤工業園區內成立自由貿易區,發表上述談話。

他也希望州政府在設計與籌劃拿篤自貿區時,能邀請商界領袖及組織參與及咨詢,更充分及全面針對拿篤的優勢與條件,考慮及納入各種政策與功能,打造具有沙巴特色的自貿區,將效能最優化最大化。「目前我們對拿篤自貿區的詳細構思和機制還不了解,所以我們非常期盼州政府能夠盡快公布戰略地位、發展目標、實施範圍以及功能劃分。」

「我們相信,拿篤工業園一旦成立自由貿易區,除了成為物流和轉口中心,還可以吸引外資設廠,發展出口和加工業,一旦外資和金融機構等進駐,將能夠推動和促進沙巴州整體經濟的綜合發展。」

沙中總商會早前也曾在劉順泰率領下組成代表團參觀拿督POIC各項重要設施,並與POIC主席拿督斯里邦裏瑪拿督楊德利和當局代表進行交流,留下深刻印象。沙中總商會一行人也對拿篤前景和潛能有著極大的期望。

各界也看好憑借沙巴特別是拿篤區的優越自然地理環境和位置,將能在貨物轉口及分撥、貨物儲存、商業加工等取得極大的突破。

「地緣上,沙巴本來就是東南亞及東盟東部成長區的中心,更是區域內主要的優質油棕生產地之一。現在有了拿篤POIC貨櫃碼頭等硬體設施,若能加上自由貿易區的軟體配套,肯定能夠全面開發沙巴的潛能。」

他表示,一旦自貿區全面落實,沙巴不但有機會成為區域內的運輸樞紐,更能擁有足夠的配套和裝備,成為一帶一路在區域內的重要驛站。

他說,自貿區不僅包括貨物貿易自由化,而且還可以涉及服務、貿易、投資,達成區域內的經貿多雙邊合作,尤其是RCEP實行後,再加上印尼遷都到加里曼丹,本區域有極大潛能經濟一體化發展。「沙巴是個多元種族,多元語言的一邦,和鄰近國家語言文化相近、生活習慣類似,擁有多種有利條件。自由貿易區將迎來更龐大的人員往來與物流便利,創造有利條件來擴大和加深和各國經濟合作以獲得互利雙贏的效果。

據悉,POIC準備在拿篤油棕綜合工業區碼頭附近沿海地區撥出1000英畝地段,作為設立自貿區的先行項目。(2022年9月9日 http://www.asiatimes.com.my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February 1, 2023 at 10:06pm


于海:物理向度·景觀·風景·意識形態

大陸社會學家于海在探討何謂文化空間概念時,說到所謂人文空間,首先是一個「空間」上的涵義,它有一定的物理向度。而這個物理向度是一個與「景觀」有關的問題, 但是,景觀不只是風景,還是意識形態,體現著一個空間的發展戰略。

空間、景觀、尺度和地方,這只是方便分析的說法。更進一步來講,一個對人善意、給人方便、能豐富人性、刺激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讓人感動的空間,實為一種總體性的體驗,而不是片段的感覺。是審美性的,更是道德性的。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文空間,會給我們帶來新鮮經驗,但更經常的,是喚起我們的記憶,撩撥我們與一個地方之間那層深切的聯系和集體記憶,定義了我們在人文性空間中徜徉的感覺。也只有具體化的集體記憶,才成為我們個人的城市記憶和空間經驗。而這個經驗,實際上就構成了我們新的知識結構的一部分,構成了我們有意義的文化體驗的一部分,也是我們身份認同的一個主要來源。

(2009年08月16日 來源:解放日報;原題〈城市呼喚人文空間 孩子到哪里去玩?〉于海教授在浙江紹興文理學院的演講)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February 1, 2023 at 8:20am


感情地理學

1. 人文地理主義學者段義孚曾主張:在地人自己為鄉土進行研究。「最能成就,對一個區域的生動或逼真的描述,成功地捕捉「地方的精華或本質」,或「地方的特質」。

2. 學者 Zukin(1991)曾說,「地方具體營造環境之發展,往往被國際資本流動抽象市場所決定,如何重塑空間的社會價值則成為各國城市發展的重要課題」。因為全球文化趨同現象帶動的地方書寫與記敘的運動,是重塑空間社會價值的具體行動。地方菁華或本質的發揚保存,是保留先民的生活方式與態度,於現代社會,不僅是先民智慧的傳承、 文化情感的延續,亦豐厚後代子孫的生活內涵,除歷史教育意義外,更具有凝聚地方認同,有助於地方發展之推動。 眷村在台灣不同的聚落型態中,有其獨特的人文地景及空間性格,有它自己的象徵意義或代表性,如何了解眷村文化對地方特色的貢獻,或是在地方特質中辨析出眷村文 化的影響,是筆者面向研究時,所欲挑戰的課題。

3. 文化空間(Cultural space ) 本文所討論的文化空間,非指一般「公共藝文空間」或縣市主題博物館、特色館、 圖書館、演藝廳、文康中心、學校活動中心等政府機關所建置的地方文化建設硬體設施。而是指「文化資產保存法」中的「空間類文化資產」,包含古蹟、歷史建築、聚落以 及文化景觀。 200029 日,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後將歷史建築納入保存對象。其所謂「歷史建築」乃是指未被指定古蹟,但具有歷史、文化價值之古建築物、傳統聚落、古市街及其他歷史文化遺蹟。 另,「文化空間保存再利用與產業經研技術中心」定義「廣義的文化空間」,內涵包括閒置空間再利用(reuse space)、產業遺址、城鄉新風貌以及社區總體營造等領域,是文化空間的保存與再利用整合架構中的「標的」1 。 七虎新村中設置的七虎球場,曾做為社區公共活動空間,舉辦過文化、體育相關活 動,迄今仍在社區居民記憶中,具有承載文化歷史價值,為本文所討論的文化空間。

集體記憶(collective memory) 蕭阿勤(1999)認為集體記憶一詞乃一群具有共同社會身份(無論是族群、社會階層或是共同經歷過某特殊事件)的人,所擁有對於過去共同經驗的記憶以及相同認知 2 。 著有「論集體記憶」一書的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1877-1945),對集體記憶的看法主要包括:

(一) 每個社會組織團體都有其對應的集體記憶:一個社會有多少不同的團體與制度,就會存在多少不同的集體記憶。

 (二) 集體記憶是一種集體的社會行為:當集體記憶在一群同性質團體中持續存在並 不斷汲取作用力量之際,其實是作為團體成員的個體在做記憶。

集體記憶的不穩定性:社會權力的分配和流行的社會意識形態之變化,會改變人們對於過去的理解,因此集體記憶是不斷變動的。 本研究中「集體記憶」一詞中的「集體」是指曾經在本研究場域七虎新村活動過的北投居民,屬於社群的概念。

地方感 (sense of place) 人文地理學辭典中,「地方感」一辭的定義有二:一是地方本身所具有的特質—— 可能是地方獨特的環境特性或者曾經發生過重要的事件、傳說;二是人們自身對地方的 依附—包含對地方的依賴與認同,如同人文主義地理學者 Relph 曾說過:「如果一個人感覺到內在於一個地方,那麼他/她會知道他/她在"那裡",而不是別處,他/她是安全的、 輕鬆自在的。越深入內在,他/她地方認同感就越強烈。」(Seamon & Sowers,2008:45)

本研究所述之地方感是居民共同生活在一起所形成的深厚感情和對土地的認同感, 這個土地空間被每一個生活其中的個體視為一個意義、意向或感覺價值的中心;一個令人感覺到充滿意義的地方。

「地方感」是居民共同生活在一起,長期互動後所形成的深厚感情和對土地的認同, 認同的出現是土地空間會被每一個生活其中的個體視為一個意義或感覺價值的中心;此 意義會隨時空轉變而不斷被形塑與轉化。


1 http://ccnt1.cute.edu.tw/cprc/ABOUT%20US/us01.html

2 蕭阿勤,〈民族主義與台灣一九七年代的「鄉土文學」:一個文化(集體)記憶變遷的探討〉,《台灣史 研究》,第 6 卷第 2 期,2000 10 月,頁 80-86

高淑玲〈文化空間、集體記憶與地方感形塑過程研究--北投七虎新村為例〉專班碩士論文;指導教授:黃光男博士,2011年 7 月)

3 《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第 81-105 頁,1999,明文書局出版。

延續閱讀 :

韵文化:鄉韻


愛墾慕課·在地篇


韵文化:我求


高淑玲〈文化空間、集體記憶與地方感形塑過程〉(摘錄)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January 31, 2023 at 4:56pm


Kevin Lynch《城市的意象》中五種城市意象

似乎任何一個城市都有一個大眾意象,是由眾多個人意象交疊而成;或著說,是有一系列的大眾意象,每個大眾意象都由某一部分居民所共享。

這裡的城市意象僅限實體的、可被感知的物體對意象的影響。當然還有其它因素會影響可意象性,例如某個地區的社會意義、功能、歷史,甚至是名稱,但這裡不會談到這些,因為我們的目的是要了解形態本身所扮演的角色。形態應該被用來加強意義,而非否定意義。


城市意象其組成內容可以簡單地分成五類:

通道(Paths):通道是觀察者習慣、偶爾,或未來可能會沿著移動的途徑。它們可以是車道、人行道、大眾運輸幹道、運河、鐵路。對許多人來說,這些通道是他們意象裡的主要元素。人們沿著通道觀察城市,其它環境裡的元素則是沿著通道排列並且相互關聯。

邊界(Edge):邊界是線性元素,但不會被觀察者視為或當作通道。邊界指的是兩個部分的分界、連續的線性中斷處,像是海岸線、鐵路隧道、連續的線性中斷處,像是海岸線、鐵路隧道、開發用地的邊界、圍牆,而且是一種側向的參照而非座標軸。這樣的邊界是可以穿越過去的屏障,將一區與另一區隔開來;邊界也可以是接縫,沿線的兩個區域彼此相關且相連在一起。這些邊界元素雖然不像通道那麼突出,對許多人來說確是重要的特徵,尤其是可以把幾個一般性的地區組織在一起,例如城市周邊有水域或牆面的輪廓。


區域(Districts):區域是城市裡中大型的面積區塊,是一種平面的延伸,觀察者在心裡上有進步到裡面的感覺,有共同可辨識的特徵。區域可以從內部輕易辨識出來,但如果從外部也看得見的話,則也可做為外部的參考點。多數人多少會用區域來組織自己的城市,至於是把通道還是區域作為城市裡的主要元素,則因人而異。這點似乎不只跟個人有關,也跟整個城市有關。


節點(Nodes):節點是一個點,是觀察者可以進入一個城市的重要地點,也是觀察者往來移動的集中焦點,也是觀察者往來移動的集中焦點。節點主要是連結點,交通運輸的休息點、通道相交或聚集點,亦是從一個結構轉換為另一結構的時刻點。

節點也可以僅是一個聚集點,因為作為某種用途或實體特徵的代表而巨有重要性,例如街角的聚焦點或一個封閉的廣場。有些這種集中處的節點是某個區域的交點或縮影,此時這個節點的影響力也會擴散出去,成為這個區域的象徵,這樣的節點也可稱為核心。很多節點得天獨厚,既是連接點,又是集中處。節點的概念跟通道的概念有關,因為連接點通常都是通道的交會處,路途中一個重要的點。而節點的概念也跟區域的概念有關,因為核心往往是區域集中的焦點、集結的中心。不論如何,幾乎每個意象都可以找到某些節點,其中有些還會成為意象裡的主要特徵。


地標(Landmarks):地標是另一類的參考點,只不過觀察者不會進去,而是在外面。地標通常是相當清楚的實質物體,像是建築物、標誌、商店、山巒等等,運用方式是將某個元素從許多可能性中凸顯出來,有些地標在遠處,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遠遠地看到,高於其他較小的元素,可做為一個四面八方的參考點。地標可能位在城市內,也可能位在偏遠地方,因此它們實際的功用是指引一個特定、固定的方向,例如獨立的高塔、金色圓頂、高山。就算是像太陽這種會移動的參考點,只要它移動得夠慢且夠規律,也可以用來當作指引。其他種類的地標則主要是地域性的,只能在特定地點或以特定方式看到,例如各種路標、店面、樹木、門把等都市裡的細節,在大多數觀察者的意象裡無所不在,這些地標經常被用來辨識和了解城市結構的線索,而且當對某路程越來越熟悉,對這些地標的依賴就越深。

有時觀看的情境不同,對某個特定實體環境產生的意象可能就會有轉變,例如高速公路對駕車的人來說可能是通道,但對步行者來說則是邊界。或著以ㄧ個中型城市來看,它的中心區可能是一塊區域,但若以整個都會區來看,中心區可能就變成一個節點。不過,當一個觀察者僅在某個層面,這些元素的分類大致是固定的。真實世界裡,上述這些元素類型並非單獨存在。區域由節點組織而成,由邊界劃分,其間有通道穿越,其中散布著地標。各種元素彼此交疊穿插。https://vocus.cc

參考資料
Lynch, Kevin 著,胡家璇譯,《城市的意象》,臺北:遠流出版,2014年,頁76-80。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January 31, 2023 at 10:52am


泰戈爾《再次集》庫帕伊河


我在心里望著帕德瑪河流入迷濛的地極——

帕德瑪河此岸的沙灘不抱奢望,安於清貧,因而無畏。

彼岸有青翠的竹林、芒果園、蒼老的榕樹、粗壯的榴蓮樹,不和諧地混雜其間的一堵斷壁。池塘畔是黃燦燦的油菜地,路旁生長一叢叢荊棘。一百五十年前靛藍主建造的房屋已破敗不堪,庭院里一株闊葉樹終日沙沙地哀鳴。

拉賈種姓人的村莊那龜裂的土地上,躑躅著他們的山羊。離集市不遠有一爿糧店。懼怕無情的河水的村莊總讓人感到在瑟瑟戰栗。

帕德瑪河在印度神話中久負盛名,天界的恒河在她的脈管里流淌。她脾性古怪。她容忍她繞過的城鎮、村落,但不予承認。她純正、高雅的韻律中交織著冷寂的雪山的回憶和無伴的海浪的呼喚。

有一天,我遠離市井喧囂的小舟停泊在她幽靜的沙洲碼頭上。入夜,我躺在甲板上,領受大熊星座晶明的目光的愛撫。拂曉醒來,望見啟明星仍在盡職。淡漠的河水晝夜在我紛繁的思緒之側流去,猶如旅人在別人的苦樂之側走過,走向遙遠的地方。

後來,在林木稀疏的平原的盡頭,我抵達青春的終點。

從我的寓所,可以清楚地看見綠蔭遮蓋的紹塔爾族人的村子。這兒,我的芳鄰是庫帕伊河。她沒有古老種性的榮耀。她的非雅利安語姓名,與當地世代棲息的紹塔爾族姑娘清脆的笑聲密切相關。

她擁抱著村舍,河水和田野素無矛盾。此岸與彼岸親切交談。

貼著她玉體的農田里,亞麻開花了,稻秧蘇醒泛綠了。

土路在沙灘中斷,在水晶般透明的流水上,她為行人讓路。

河邊田野上,棕櫚樹高高地矗立著,芒果樹、黑漿果樹、阿曼拉吉樹手拉著手,肩挨著肩。

庫帕伊河使用的農家語言,絕不可稱為雅語。水土甘願受她韻律的約束,波光和蓊郁互不嫌憎。

她亭亭玉立,拍著手掌跳著優美的舞蹈,逶迤地步入光影。

雨季給予她的肢體以激情,她像喝醉酒的紹塔爾族姑娘,但從不毀壞、淹沒任何東西。她旋轉著水渦的羅裙,輕拂著兩岸,格格地笑著奔跑。


暮秋,她的水流細弱、透明,水底的卵石清晰可見。然而豐腴轉為消瘦、蒼白,並不使她羞怯。她不以財富倨傲,她不因貧困頹喪,兩者均體現她的美,如同舞女釧鐲琤琮地舞蹈,累了靜靜地休息,眼神透出疲乏,一絲笑意猶漾在嘴角。

如今,她視之為知己的詩人的韻律,已交溶在誕生她語言的水土中——里面有語言寫的歌曲,也有語言的家務。

伴著她有所變化的節奏,紹塔爾族少年持弓狩獵;裝滿一捆捆稻草的牛車涉水過河;陶工挑著陶罐前往市場,後面跟著村里的一隻狗。

走在最後的,是頭上撐著破傘、月薪僅三元的教書匠。

1泰戈爾創辦的國際大學附近的一條河。

2帕德瑪河在東孟加拉,流徑泰戈爾曾經管的田莊。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December 26, 2022 at 10:01pm

旅游與文創體驗

在馬來西亞的日常生活情境中,要談文化創意體驗,與旅遊話題結合上來,是事半功倍的其中一個方法。 當然,文創不僅僅關乎旅遊;它關乎青年就業/創業、地方創生、疫後振興、百業數字化與教育STEAM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s, and mathematics)化。 比較有效的參考框架,可考慮中國的「2035文化強國」;或日本的「生活5.0」南韓的案例

1 林德成·爭取保存民間文化遺產

2 巴生港口戰前老店壁畫


3 文化即生活,守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4 麻粩


5 爭議彩梯


6 麻坡商店中文柱子

Comment by Place Link on May 23, 2022 at 12:48am

楚子·寫作漫談——寫作者如何進行詩性敘事

什麽是詩性敘事——指的是人生在世對生命,事物的某類如詩般體驗和感悟。

"詩性"特點有二,一是藝術層面上的"韻律美",二是思想層面上的"哲思美",亦即藝術性和思想性的完美統一。

詩性敘事意指小說敘事的詩化傾向, 它表現出了對傳統敘事語法的背離。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敘事的變形和不完整性。傳統小說大多具有敘事的完整性,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一應俱全,故事全都有始有終,且線索明晰。而現代小說卻有意識地追求敘事的不完整性,自始自終保持敘事的不透明性,留給讀者一種期待中的想象。

二是內涵的不確定性。傳統小說作品的意蘊是封閉而自足的,現代小說作品中卻有意地留下許多空白,需要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填充。詩性敘事主要是指小說的詩化傾向,即敘事話語表現出來的對普遍敘事語法的邏輯背離。


那麽什麽是詩性呢?比喻下面的句子:


(1)天空流眼淚了。

(2)晴空萬裏,這樣的天氣適合郊遊。
(3)晴空萬裏,天藍的像平靜的大海。
(4)自從天空破了個大洞,溫室效應讓地球越來越熱鬧。
(5)望著天空,我忍不住嘆了口氣。

很顯然,第一和第四句都是有詩性的句子,其他句子比較平庸。


詩性語言的表現


即使是平凡的事物也要寫出不平凡。詩性語言,不能運用一般的眼光看一般的事物。


比如寫早晨的太陽和晚上的月亮。


普通寫法:早晨,太陽升起來了,我該起床了;晚上月亮出來了,我要去睡覺了。


詩性寫法: 每日,你嚴厲的目光,喊我起床。每夜,你溫柔的目光,拍我睡覺。

陽光

普通寫法:火辣辣的太陽照在我的手臂上,讓人感覺好痛。


詩性寫法:
火辣辣的太陽泄在我手上,讓人幾乎聽到皮膚發出滋滋地聲音。
這裏用到了比喻、誇張和想象。(下續)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