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墾《藝頻道》

獻給所有為找尋、傳播、深耕生涯技藝的年輕人,和他們的師長與父母。資訊爆炸,腦子超載,但是我們的心和雙手需要知道怎麼做,才能給自己開創平安喜悅的一生。

《愛墾藝頻道》推薦精彩文章、照片請瀏覽以下網頁:



Rating:
  • Currently 5/5 stars.

Views: 441

Albums: 愛墾欄目
Favorite of 1 person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August 22, 2024 at 8:58pm

觀念的實踐體現

文化政策絕不僅僅關注經濟成果。但其對通過定量衡量問責制的重點關注已經為在文化領域介入的機構設定了參數——無論這些機構是藝術委員會、博物館和畫廊、公共服務廣播公司、歌劇院和管弦樂團還是劇院和圖書館。這將我們帶入“文化中介者”的領域,這個術語由布迪厄(Bourdieu 1984)有影響力地提出。這是一個直到最近才受到關注的領域,現在正在引起學術界的興趣(Smith Maguire 和 Matthews 2014)


創意經濟正統觀念在英國的影響的一個典型例子可以通過BBC的案例來說明,BBC仍然是英國主要的主流文化和新聞機構,也是全球行使“軟實力”的重要品牌。

BBC的未來定位將在名為《憲章審查》的程序結束後決定。新的《憲章》將持續至2027年。審查旨在作為每十年進行一次的反思期,重新審視BBC的宗旨、范圍和規模,並為英國公眾(進而為越來越多接觸BBC內容的全球觀眾)制定新的協議。

在政治壓力下,BBC試圖重新定義其合法性。為了准備《憲章審查》,BBC向英國政府提交的咨詢文件具有標志性的標題——《英勇創意英國》。不僅僅是標題表明了其加入創意俱樂部的意圖,BBC還表達了其成為「英國的創意伙伴及展示這個國家非凡人才和其偉大公共機構所完成工作的平台」的雄心(BBC 2015, 6)。英國政府對此作出了回應,要求BBC將「支持創意產業[...]作為其運營的核心,注意減少任何不當的市場影響」(DCMS 2016b, 10)。

BBC的案例反映了創意產業思維的日益普及。不斷變化的園丁和愛國營銷者的混合話語,完美地捕捉了關於文化在公共領域中作用的反思性、模式化的討論方式,這種方式貫穿於藝術機構、支持機構、政府乃至高等教育。隨時准備成為創意伙伴的機構通過對國家或全球經濟的有用性來宣揚其美德和相關性。

可以從英國主要藝術和文化組織經常發布的出版物中輕松判斷這種思維的廣泛性。其滲透的深度可以通過我最近對英國文化機構的一些研究來說明,在這些研究中,我與同事們一起揭示了政府政策干預在塑造被官方指定為創意經濟一部分的機構工作中的意識形態力量。盡管這些工作揭示了一些當前英國實踐的特點,但它們具有更廣泛的比較意義。

接下來,我希望以特定意義使用「文化中介」這一術語:描述那些旨在使創意經濟更有效地運作、以符合國家追求的總體目標為使命的公共機構。在這方面,盡管這裡的例子涉及英國的機構,但這些機構所追求的組織理性是全球許多被設立以在文化中進行有目的干預的機構的典型代表。

首先,我們應該注意到這些支持機構所在的獨特制度環境的重要性。它們是由一系列政策理念的獨特歷史以及當下對在競爭性創意經濟中進行干預和建設的相關知識的時尚思考所塑造的。每個機構都與其政治主子和資助者、客戶以及各種規模的企業相連。最典型的是,這些企業大多是中小型企業或微型企業。

我們的一項研究,采用了當代歷史和文化社會學的形式,涉及英國電影委員會(UKFC)的創建、發展和消亡(Doyle et al. 2015)UKFC2000年設立的戰略機構,旨在為英國電影產業和文化帶來難以捉摸的「可持續性」。它位於倫敦,機構的生命周期持續了十多年。電影政策在文化和經濟目標之間不斷搖擺,成為現在在英國實施的更廣泛的創意產業政策的原型。盡管進入了數字時代,電影政策仍然保留著某種獨特性,這突顯了在創意產業框架內持續存在的獨立部門的重要性。

經過十年的干預,隨著該機構的消亡,真正根本性的變化並未發生:關鍵是,英國電影業仍然是分散的——「不可持續的」。盡管如此,還是有一些積極的成果:英國電影業的主要支持形式——美國對英國電影制作的外來投資增加了;英國票房收入有所增長;展覽的數字化進程加快;地區電影資助有所增加。諷刺的是,獲得奧斯卡獎的電影《國王的演講》是一個已經消亡的機構的顯著成功,它部分資助了這部電影的制作。

創意產業政策的政治設計者——第一屆新工黨政府——出於工業原因設立了電影委員會。直到那時,主要承擔文化角色的英國電影協會(BFI)成為了從屬機構。這強烈地表明了工業目的相對於文化政策的重要性。十年後,英國電影委員會在2010-2015年保守黨與自由民主黨聯合政府初期,由保守黨部長以所謂的效率理由迅速關閉。諷刺的是,通過將其職能轉移到英國電影協會,花費的錢比節省的還要多。如今,這一機構本身也被重新定位為一個跨越工業和文化優先事項的創意產業機構,這些優先事項常常相互衝突(BFI 2012)。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英國的電影政策已經產生了一堆廢棄的機構——每一個最初都被設立為提高效率的手段。然而,未曾改變的是國家對管理主要文化產業的興趣。

我們的第二個案例涉及對蘇格蘭一家商業支持機構——文化企業辦公室(CEO)的民族志社會學研究。該機構由一群公共部門機構在2001年於格拉斯哥成立(Schlesinger, Selfe, and Munro 2015a)CEO的成立是創意轉變的真正體現,代表了當時在英國各地發生的類似舉措。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August 21, 2024 at 3:19pm

我們發現,在CEO的整個生命周期中,無論哪一個政黨掌權,蘇格蘭創意經濟的干預模式都基於倫敦的政策制定者、智囊團和學者所產生的被接受的智慧——倫敦是歐洲這一思想的主要中心。在這一繼承的政策框架中,CEO幫助蘇格蘭的微型企業變得更加「商業化」,提供「軟性」商業支持——即建議和培訓。盡管支持機構難以向資助者展示其干預的影響,但這種干預方式是政策制定者在試圖擴大創意企業的規模和穩健性時所使用的工具之一。

上述兩項研究重點探討了政策的調解作用——即在文化領域中,政策影響下的實踐在日常實施過程中,如何應對諸如構建全球競爭力的創意經濟等宏大理念的制定。最近完成的這些研究展示了主導理念的堅韌性,以及文化中介的干預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政策框架和支持性話語的深刻影響,這些框架和話語既為政策辯護,又增強了其影響力。當然,在實際操作中,公共政策倡議可能會被從事創意工作的人員選擇性采納,而那些被認為不相關的理念則會被忽略。然而,這種策略並沒有改變整體局面。創意經濟思想的變體已經為任何形式的對話設定了參考標准。

塑造學術議程

類似的文化中介也存在於高等教育領域。目前,英國有至少30所大學(包括我所在的大學)開設了創意和/或文化產業或創意經濟的本科和碩士課程,這些課程是否包括數字維度的明確混合並不一定明確,而且這種教育模式在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的仿效。教學中的原則同樣適用於研究。與其他國家的同行一樣,英國研究委員會在創意和數字經濟研究上進行了大量投資。這一議程與政府政策的議程密切相關,而研究委員會對政府政策有極高的響應度。盡管他們的優先事項並不決定研究的確切范圍,但像所有議程設定一樣,這些具有影響力的資助機構所設定的主題及其呈現方式,確實告訴我們應該思考什麼,即使我們對此感到不滿。

與公共文化機構並行的是,創意經濟議程在英國大學中的制度化也在迅速發展。前文提到的一系列學位課程為一個已經飽和且薪酬偏低的市場提供了人才,在這個市場中,個人關系至關重要,未付薪酬的實習很常見,而不穩定的「組合式」工作是常態——盡管這些嚴峻的條件並未減少其吸引力,正如McRobbie(2016年)在其富有啟發性的研究中所表明的那樣。她意識到這種文化工作的脆弱性,認為一種反思性的教學法「允許……『光的碎片』作為社會理解和政治意識的預示性形式出現」(McRobbie 2016, 9–10)。然而,根據她的證據,這種進步觀點似乎更多是一種安慰性的信念,而不是一個明確無疑的結論。在許多方面,創意行業的工作條件總結了目前正在進入更廣泛就業市場的「無產階級」(Standing 2011)的狀況。

隨著大學課程的增長,近年來,英國研究委員會一直致力於創意經濟和重疊的「數字經濟」研究,並促進高等教育和創意部門之間的合作。類似的投資在其他國家也有所體現。

在英國,一個關鍵的示范性舉措是建立了五個主要的大學聯盟,其中四個被指定為「創意經濟知識交流中心」。這些聯盟的資助期限至2016年4月,包括:The Creative Exchange(創意交流);Design in Action(行動中的設計);Creative Works London(倫敦創意作品);以及REACT。第五個聯盟CREaTe被設立為一個研究中心,負責研究創意經濟中的版權和新商業模式。到2016年底,所有這些中心的四年資助期都已結束,但創意經濟研究的重點很可能會繼續。2016年6月,藝術與人文研究委員會(AHRC)發布了一項公告,邀請候選人競選創意經濟冠軍,以鞏固現有工作並在該領域塑造未來戰略和伙伴關系。

這些舉措動員了大量學術研究人員,並組織了他們與各類企業、藝術家和表演者、公共機構和政府的聯系,因此,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公共資金使用問責的焦點(AHRC 2015)。這種形式的參與無疑是有價值的,因為學者也是公民,他們的知識參與可能對社會有所裨益。可以說,我們應該利用我們的專業知識參與政策辯論和提供建議。話雖如此,我們如何參與以及在何種條件下參與,確實是一個值得討論的重要問題。我自己參與了幾個與創意經濟相關的機構的工作,這無疑讓我對這些機構所面臨的壓力有了深入的了解,尤其是來自政府和大企業的壓力,這些利益相關方決心追求自己的目標。這也大大增加了我對實際運作方式的學術知識。

本質上,創意經濟學術研究者的交易條件是模糊的,尤其是在與實踐世界的「知識交流」的追求中,這種交流極為復雜(Schlesinger, Selfe, 和 Munro 2015b)。盡管英國研究委員會目前采取的程序性方法並未明確排除任何特定項目,也不排除批評的可能性,但這一框架已經受到持續需求的塑造,即必須證明相關研究或參與對建立國家經濟特定部門的總體目標具有相關性,以便這些部門在全球競爭條件下更有效地運作。

相互對立的趨勢?

當然,創意轉向並不是唯一的目標,而是一個佔主導地位的目標。在這一部分中,我將繼續關注英國的現狀,鑑於其廣泛的影響,這可能預示著更廣泛的轉變。讓我們考慮兩個最近的干預,這些干預開始發出不同的聲音,將創意經濟重新定位於更廣泛的文化政策和文化價值觀念之中。

首先,英國政府於2016年3月發布了《文化白皮書》。該文件被自豪地宣稱為自1965年以來的第一份此類文件,強調了文化對英國社會的廣泛價值,指出了三種文化價值的重要性:

•內在價值:文化本身的豐富價值;
•社會價值:提高教育成就並幫助人們更健康;
•經濟價值:文化對經濟增長和就業創造的貢獻。(DCMS 2016a, 15)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August 17, 2024 at 9:27am

近年來,政府很少認真對待「內在價值」。「社會價值」確實在所有政府的思考中佔據了一席之地,但並未獲得與「經濟價值」同等的重視,這一點從目前的論述中可以看出。

也許新的、明確的文化轉向並不令人驚訝,因為英國最近經歷了多起具有文化形式的危機。這些危機包括公眾對來自歐盟的大規模移民和更廣泛的移民問題的擔憂;英國與歐盟的曖昧關系,這在2016年6月23日的「脫歐」公投中得以體現;本土聖戰主義的存在以及官方和公眾對英國穆斯林社區某些群體社會融合的關注;以及蘇格蘭獨立運動對大英帝國認同的持續挑戰。對於如何解決英國文化運作中的這些缺陷,創意經濟顯然無法提供一條新的路線圖。無疑,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官方文化政策議程才擴大到關注社會包容、為少數族裔和經濟上處於劣勢的年輕人創造就業機會,以及如何應對和利用英國日益增長的多樣性。由於當前的文化危機也是英國國家的危機,英國如何在國際上展示自己——即其「軟實力」和「品牌」的問題——以及如何吸引游客和觀光者,自然也成為了重要議題。

然而,所有這些都與保守黨政府熱情倡導減少對文化部門的公共支持以及鼓勵這些領域的工作者通過籌集更多私人資金來彌補資金缺口的做法相矛盾。最終,我們不得不得出結論,在名義上以文化政策為幌子取消創意經濟的持續重要性並不那麼容易。在提供文化經濟價值的統計數據時,白皮書援引了政府的創意經濟統計數據(DCMS 2016a, 16)。此外,在討論「衡量框架」的使用時,該框架「旨在整合有關文化價值的證據」,白皮書不出所料地指出,評估文化政策的影響在「經濟發展方面最為強勁。對於個人幸福感、教育成就、生活機會和軟實力,還需要更多的工作來完善我們衡量文化產生的具體影響的方法」(DCMS 2016a, 58)。因此,是否這是邁向新道路的第一步,或者——更有可能的——只是舊路上的一個轉折,仍有待觀察。

這篇文章討論了由英國藝術與人文研究委員會(AHRC)在2016年4月發佈的一份報告,該報告總結了該研究委員會「文化價值項目」的成果。這個項目的核心在於將個人對藝術和文化的親身體驗置於文化價值探討的中心(Crossick 和 Kaszynska 2016)。該項目旨在質疑經濟價值的優先地位,並試圖重新框定主流話語和政策框架中評估的目的和性質。盡管這一舉措試圖擴展研究委員會在文化研究領域的議程,但也承認「文化價值」的概念「可能被視為一種政策的產物」,因此,研究往往「被公共資金的需求所驅動,這導致了對公共資助藝術的關注」(Crossick 和 Kaszynska 2016,第24頁)。簡而言之,該項目本身不可避免地受到創意經濟議程的框架限制,盡管它試圖擴大辯論的范圍,但仍未能超越原有的認識論障礙。

這一努力試圖擴大學術研究的相關內容,采用了「文化生態」的概念,強調不同的公共資助、商業、第三部門、業餘和參與性實踐之間的相互聯系。雖然需要注意這種現有的複雜性,但「文化生態」這一概念本身也承載了未被深入探討的意義。作者沒有注意到的是,在英國多民族國家深受壓力的背景下,生態隱喻的使用不僅可能被理解為一種美德地將多樣化的文化資助制度和實踐結合起來,也可能——更為顯著地——被視為在國家的組成民族文化之間不經意地豎起圍欄。在蘇格蘭獨立論辯的背景下,英格蘭或蘇格蘭文化生態的潛在政治用途值得考慮。

在一篇尚未發表的關於「文化政策與生態」的論文中,我論述了這種底層整體主義忽視了文化的對抗性特質,並認為文化生態系統的概念將文化生物化,從而使分析者變成了關注其健康和疾病的「醫生」。關於這種治愈思維的實例,參見Holden(2015)Warwick委員會(2015)。文化生態很容易被改寫為「國家生態」,對身份認同產生深遠影響。Thomas(2016,第73頁)在構建忽視英國其他民族的英格蘭歷史方面提出了類似的觀點。

結論

自從創意經濟成為政策對象以來,它逐漸催生了一個支持創意經濟的「創意經濟產業」,這個產業不僅是國家的,也是國際的。學術研究和出版已經成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還有來自政策顧問、創意顧問和由以盈利為目的的思想經紀人和利益團體組織的會議的不斷湧現。

創意經濟思維的擁護意味著文化主要被視為具有可交易的經濟價值。一個自我維持、自我指涉的思想框架已經發展起來,且對批評幾乎免疫。創意經濟思維的無處不在引發了對研究議程如何被制定以及學者在辯論中因此處於何種位置的問題的思考。

指出經濟維度的普遍存在並不意味著其他對文化的評價已經被完全遮蔽。確實存在反向話語,正如所展示的,政策的權宜性意味著可以根據情況做出妥協和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在政策世界之外,許多人仍然為了內在的滿足感、追求美學目標、自我實現和自我發展而參與文化實踐。比如Sennett(2008)所描述的塑造高水平技能的耐心追求或精心制作物品的工藝敏感性,並沒有消失。McRobbie(2016,第13-14頁及第6章)Sennett理想化的工藝提出了保留意見,尤其是因為他對性別的處理方式。但他的工作仍然為「創意者」的話語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規范性反敘述。

如果我們停止談論創意經濟,會有什麼損失嗎?幾乎沒有。我們仍然有辦法討論人類的創造力和原創性。沒有什麼能阻止我們清晰地談論那些繼續存在但長期被一個便利標簽遮蔽的多樣化文化實踐,而這個標簽將經濟置於主導地位並如此堅持地塑造了公共話語。這無疑是對重新思考的一種邀請。


(菲利普·施萊辛格: 創意經濟全球正統觀念的發明 / Schlesinger, P. (2016). The creative economy: invention of a global orthodoxy. Innovation: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30(1), 73–90. https://doi.org/10.1080/13511610.2016.1201651)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August 3, 2024 at 11:15am

[認識偉大傑作]

真正的稀世之作是難以立即被人們記住的,何況,就每個作品內部來說(例如凡德伊奏鳴曲之於我),人們最先感知的是最次要的部分。……因此,認識作品如同認識在時間中實現的事物一樣,這個過程是令人憂郁的。……在凡德伊奏鳴曲中,最先被人發現的美也是最快使人厭倦的美,而原因大概是這種美與人們已知的美最接近。然而當這種美遠去以後,我們愛上某個片段,對它新穎的結構迷惑不解,我們無法識辨它,無法觸及一絲一毫。……在它本身的美的魔力下,它變得不可見,始終不可知,一直到最後它才走向我們,而我們最後離開的也是它。

我們對它的愛比對其他一切的愛都長久,因為我們花了更長的時間才愛上它。一個人理解比較深刻的作品所需要的時間(如同我理解這個奏鳴曲),與公正愛上新的傳世之作所需的多少年甚至多少世紀相比,僅僅是縮影和象徵。因此,天才為了躲避世人的忽視,對自己說:既然同時代人缺乏必要的時間距離,那麼為後代寫的作品就只能被後代讀懂(仿佛圖畫一樣,站得太近就無法欣賞)。但是實際上,預防錯誤判斷的一切怯弱行為都徒勞無益,因為錯誤判斷是無法避免的。

一部天才作品很難立刻受到贊揚,因為它的創作者卓越非凡、與眾不同。但作品本身能夠孕育出作者的知音(難能可貴的),而且人數越來越多。貝多芬的四重奏(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用了五十年之久才使它的聽眾誕生和壯大,它像任何傑作一樣,使藝術家的價值——至少在知識界——實現躍進,因為,在作品誕生之初,有能力贊賞它的人鳳毛麟角,而如今在知識界卻大有人在。所謂後代,其實就是作品的後代。……如果作品被封存起來,只是在後代面前才顯現的話,那麼,對作品來說,這個後代將不是後代,而是同代人,僅僅晚生活五十年罷了。

因此,如果藝術家希望作品自闢道路的話,他必須……在有足夠深度的地方拋出它,朝著遙遠的未來拋過去。這個未來的時間是一部傑作的真正的遠景,蹩腳的鑑賞家的錯誤在於忽視這未來的時間,而高明的鑑賞家有時帶著一種危險的苛求來考慮它。當然,如果從使遠處事物顯得朦朧不清的視覺出發,人們可能認為迄今為止的一切繪畫或音樂革命畢竟都遵循某些規則,而我們眼前的一切,如印象主義、對不協調效果的追求、中間層次的絕對化、立體主義、未來主義,都粗暴地有別於前者,這是因為我們在看待以前的事物時,沒有想到他們經過長期的同化已經在我們眼中成為雖然各不相同、但根本上一致的材料(其中雨果與莫里哀十分相近)。

——也有偉大作品,偉大作家,似乎在當時就得到了肯定。但是後代得到的這個印象,也未必是真確的。因為隨著一部偉大作品地位的確立,隨之留存下來的,是那些與它同時代的贊揚之聲(而這些聲音往往也是由一些天才藝術家發出的),但是相反的那些聲音,那些在當時具有與偉大作家同等甚至更高地位的人,他們的聲音,隨著他們的貶值而消失了。

(摘自:《追憶似水年華》[法語: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英语:In Search of Lost Time: The Prisoner and the Fugitive],[法国]馬塞爾·普魯斯特 [Marcel Proust ,1871年—1922年] 的作品,出版時間:1913–1927,共7卷)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July 18, 2024 at 3:52pm


你總商會,我也總商會,

大家到底會不會?

在過去短短幾年間,馬來西亞出現了
數以百計的「新商會」。有中國人在這裡成立的
計劃作為出海來此長久經營的平台
也有本地人成立的,打算手牽手遇到進軍大陸

許多時候,彼此都有個共識:
立足馬來西亞,放眼東盟甚至全球,而且
業務上不僅僅瞄准商貿,也不忘文化活動

文化如何產業化;產業如何更有文化起來?
這道題,#愛墾網 十餘年前就有答案了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July 3, 2024 at 12:45pm


马中50年·中国有方案,我们不能永远只有草案,甚至是茅坑草纸

中国最火红旅游综艺节目《追星星的人》嘉宾陈明发博士

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有机会旅游中国的海外人士,对种种一时适应不来的“奇怪”现象,难免都带有三分优越感说:“在我们马来西亚那里,不是这样子的噢......”

再看四十余年后的今天,在高呼“哇,中国怎么崛起了!”的今天,方方面面都在神速往强国阶段驰进,当然也包括了旅游业在内。

要谈马中关系,真的有必要看看什么是“兴国方案”。

日前,旅游巴士又闹出死亡交通意外事件,这两天,四处设障大查客车司机......。 “兴国方案”恐怕不能事事孤立起来见招拆招,“例外”考量,而需要一个完善的整体视野。

相关:重温孙春徳医生的《六四后的中国》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June 24, 2024 at 8:30pm


十位中國院士談如何選專業

2024年高考成績出爐後,志願填報即將開始。俗話說,七分考,三分報。怎麼選擇專業?這些專業有何前景?做決定時該考慮哪些因素?本報特邀請十位院士,回答考生及家長關心的相關問題。

小學科、大視野

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段寶岩:

電子機械工程是個小學科,但是小學科、大視野。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看似小眾的電子機械工程領域,實則蘊藏著無限的潛力和廣闊的視野。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電子設備在高頻、高增益、高集成度以及快速響應等方面的需求急劇上升,而電子機械工程正是推動這些性能指標實現質的飛躍的核心力量。

電子機械工程並非傳統機械工程的簡單延伸,其知識體系更為廣泛和深入。它融合了力學、機械原理、數字電子技術、電磁學以及微波技術等多個學科領域。近年來,這一領域更是從簡單的學科混合向深度融合轉變,通過系統的學科群和課程群構建,實現了知識體系的深度整合。

電子機械工程既有深度,又有廣度,這個專業的學生既能打下深厚的理論基礎,又能獲得廣闊的實踐視野,畢業後是做總工程師的「料子」。

數學是一把鑰匙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鄭志明:

如果你還在為選擇什麼專業而迷茫,不妨考慮下數學。數學有著獨特的轉移性,它像是一把鑰匙,能為你打開多個領域的大門。如果你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對其他領域產生了興趣,數學的背景能讓你輕鬆轉型,實現多元發展。

數學,不僅是學科內部的發展,更在於它與其他領域的交互與融合。這種交叉不僅能推動數學本身的進步,更能為其他領域注入新的活力。當然,真正的交叉研究並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我們深入理解技術層面和工程層面的知識,實現從理想到現實的跨越。

科研工作,尤其是基礎科學研究,往往需要長時間的探索和試錯。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過程,但正是這樣的過程,才能推動科學的進步。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能夠投身於這樣的研究中,耐得住寂寞、經得起挑戰,共同推動科學的發展。


打好基礎是關鍵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王中林:

學生們常問我該學什麼,我總是說,先把基礎打好,尤其是數學和物理。在工作中持續學習,才能在科研「馬拉松」中穩步前行。

原創的科研想法,都基於對基礎科學的深刻理解。我學物理出身,但物理只是我科研生涯的起點。在博士後階段,我接觸了材料科學,隨後又在機械、電子、醫療和化學等多個領域學習。這種跨學科的學習經歷,讓我能夠創造出新的科研天地。

年輕學子無需恐慌,人工智能雖然強大,但它無法替代人類原創思想和科學探索。只有我們打好基礎,保持開闊思路,才能在科研領域找到屬於自己的空間。

在科研的道路上,我們會面臨許多選擇和挑戰,但最重要的是保持對科學的熱愛和好奇,堅定方向,敢闖敢幹。不要害怕失敗,因為失敗是成功的墊腳石。同時,我們也要關注國家所需,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產品,造福廣大老百姓。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面臨多次選擇,只要我們堅定方向,就能夠一步步走向自己期待的目標。沒有什麼是最好的選擇,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贏得成功。

通信專業的邊界正在不斷擴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光纖傳送網與寬帶信息網專家鄔賀銓:

在通信領域,我們正見證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通信專業的邊界正在不斷擴展,從單純的通信連接,到如今的通感融合(下圖)、通算融合,乃至天地融合,通信的內涵與外延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這一變革的背後,是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通信行業正迎來新的增長點,也為青年學子提供了廣闊的學習和發展空間。

面對這一變革,青年學子應積極擁抱新技術,不斷學習新知識。在選擇專業時,關注那些具有前瞻性和交叉性的學科領域。同時,我們也需要培育更多的創新思維。在人工智能時代,機器可以執行我們的指令,但創意卻源自人類。青年學子應發揮想像力,提出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推動行業持續創新。

此外,我鼓勵青年學子不要局限於專業學習,更要拓寬視野,涉獵多領域。人工智能正應用於各行各業,了解不同行業的需求和痛點,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運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原題:十位院士談如何選專業;本文得到中國科協「科普中國·科學報國正當時」項目支持;2024-06-16 来源:光明日報;記者陳鵬光明網記者宋雅娟、蔡琳、武玥彤、戰釗、肖春芳、涂子怡、李欣哲、張夢凡)(下續)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June 24, 2024 at 5:24am

醫路漫漫,雖苦猶甜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醫學部主任喬傑:

大家常常笑稱,醫學生太苦了。但回過頭來再看那些辛苦的時刻,都是生命過程中的一個又一個「加油站」。

在與醫學打交道的幾十年裡,我更加明白它的價值不僅在於個人的成長,更在於能夠為社會和他人帶來實實在在的幫助,在於探索生命的奧秘。

回首往昔,我也曾有過畏難的時候。醫學的知識浩如煙海,需要背誦和記憶的內容數不勝數。但漸漸地,我發現正是這些知識的積累,讓我在醫學的道路上面對科學難題時更加從容。

學習醫學相關專業大有可為。北京大學醫學部擁有基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藥學院等多個學院。北大臨床醫學高等研究院也剛剛成立不久,它涵蓋了醫學的各個領域。各個附屬醫院也在多個學科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基礎研究和臨床實踐上都走在國際前列。無論你是喜歡做科學研究,還是喜歡管理,又或是想成為一名醫生,為每一位病人服務,都有廣闊的未來和前景。

對於年輕學子,我想說,醫路漫漫,選擇醫學是一個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遇的決定。希望學子們能夠把對醫學的熱愛融入國家發展的大環境中,產生更多的價值。

古生物學,很「熱」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大學地質系教授舒德干:

從小我就對大自然充滿了無盡的好奇,喜歡探尋生命的奧秘,對於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和達爾文的進化論十分著迷。也正因如此,我決定選擇古生物學作為我的未來研究方向。

有人說,古生物學是「冷板凳」,但我相信,任何對生命起源和演化的探索都是熾熱的。恐龍為何會滅絕?人類又是如何演化的?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推動著人類對自身的認知。古生物學不僅揭示了地球生命的過去,更為我們理解現在、預測未來提供了寶貴的基礎。

獻身科學需要好奇心、勇氣和毅力。如今,人們對生命起源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古生物學正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希望學子們可以點亮古生物學前路的星星之火。

地學天地廣闊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方小敏:

我時常會回想起自己與地質學的奇妙緣分。初入大學時,我原本懷揣著學醫的夢想,卻誤打誤撞地踏入了地質學的世界。那時的我,對地質知之甚少,甚至有些抵觸,因為地質工作的艱辛和不確定性讓我心生畏懼。

然而,隨著學習的深入,我逐漸感受到了地學的魅力。研究生階段,我選擇在母校蘭州大學攻讀自然地理學專業,我發現地學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地學相關的研究成果影響著人類的現在和未來。

能源、農業、科技等是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命脈,均與地學密切相關。比如,它可以為新能源選址做好科技支撐,為農業提質增效。同時,地學也是在和過去對話,它可以從地球滄桑巨變留下的歷史痕跡裡,找尋一絲又一絲線索,從而搭建模型預測未來,以應對可能發生的氣候變化。

從事地學研究並不需要具備哪些特殊素質,只要你熱愛大自然,熱愛腳下這片土地,熱愛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你就會產生對地學的興趣,而當你把興趣與國家的需求有效結合,人生也將會非常幸福。希望有志青年可以在這一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尋求技術背後之「道」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褚君浩:

物理和數學作為現代技術的「源代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們相互關聯,為科技發展奠定基礎。物理學在探索自然世界的過程中,揭示了許多規律和現象。然而,僅發現這些規律和現象並不夠,我們更要將這些發現定量化。定量化的關鍵在於數據的收集與分析,數學為我們提供了理解、表達和應用物理定律的精確工具。

在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時代,人機共進成為趨勢,但我們應尋求技術背後的「道」,掌握其深層次原理。因此,要鼓勵學子築牢基礎並培養創新能力,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在選擇專業時,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傾向來選擇方向,兼顧個人興趣和社會需求,興趣可以引領我們投入熱情,而社會需求則像帆一樣,為職業發展提供動力和方向。

將個人發展與國家戰略需求相結合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教授郝躍:

微電子學是信息領域的重要基礎學科,微電子技術就是利用微細加工方法實現電子信息系統的微型化。集成電路芯片就是微電子技術的直接產物,對信息化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對於青年學子的成長,我始終強調興趣的重要性。我自己的成長經歷就是最好的例證。年少時,我便對無線電充滿熱情,自己動手裝配收音機、電視機,這種強烈的興趣引領我走進了半導體物理器件的研究領域。所以,青年學子們不要在題海中迷失方向,而是要發掘並培養自己的興趣,找到真正熱愛的細分領域。

此外,青年學子還應具備扎實的知識基礎、敢於創新的勇氣和勇於實踐的精神。在面對科研或產業挑戰時,不妨問自己四個問題:研究的重要性在哪裡?難點是什麼?有何解決辦法?解決難題後會產生怎樣的效益?這四個問題,有助於我們更清晰地定位研究方向,找到突破口。

每個人的發展都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希望青年學子將個人發展與國家戰略需求相結合。

(原題:十位院士談如何選專業;本文得到中國科協「科普中國·科學報國正當時」項目支持;2024-06-16 来源:光明日報;記者陳鵬光明網記者宋雅娟、蔡琳、武玥彤、戰釗、肖春芳、涂子怡、李欣哲、張夢凡)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June 16, 2024 at 2:26pm

Revitalizing Our Economy through Creative & Cultural Programs
by Dr. Tan Beng Huat, Founder, www.iconada.tv

Embracing cultural creativity can transform our local economy, with initiatives like cultural tourism and homestay programs leading the charge. A key highlight of these programs is the food, which doesn't just satisfy hunger but also brings joy and a sense of warmth.

Despite our area's rich natural and cultural assets, we've faced economic hurdles due to a lack of imaginative solutions. However, dedicated community leaders are working hard to change this. With their successful track records in community projects, they've crafted detailed plans to showcase our area's charm as a top destination.

To uplift the local economy, particularly in rural areas, these plans include small-scale programs designed to improve living standards. One exciting initiative is the homestay program, which taps into the curiosity of global tourists. Food, a pivotal element in the success of homestays, requires locals to master the culinary arts. While perfecting traditional dishes is essential, hosts should also learn to prepare a variety of local foods with international appeal to cater to diverse guests.

In today’s digital age, social media offers a convenient way to acquire new skills. Countless video tutorials can teach you how to cook various cuisines without leaving your home, making learning accessible and easy.

Additionally, the Enterprise Learning for Place (ELP) initiative, supported by local institutions, enhances this learning with physical facilities and community backing.

As local cultural and creative activities become more common, individuals have ample opportunities to test their skills and even build fulfilling careers.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May 15, 2024 at 8:00am


Vincent (Starry starry night)by Don Mclean (唐·馬克林)

Starry starry night

星光星光閃耀的夜晚

Paint your palette blue and grey

讓調色板描繪出你深深地憂郁和晦暗

Look out on a summer’s day

讓那雙洞察我靈魂深處的眼睛

With eyes that know the darkness in my soul

面朝著夏日的白晝

Shadows on the hills

在這如雪般的畫布上

Sketch the trees and daffodils

勾勒出丘陵的投影

Catch the breeze and the winter chills

描繪那樹叢和水仙花

In colors on the snowy linen land

捕捉微風和冬季的寒意

Now I understand what you try to say to me

而此刻我才懂得你想對我訴說的那些故事

And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你因深深的思索而承受著苦悶

And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你因賦予思想自由而所做的一切

They would not listen

可是,那些人不會聽到

They did not know how

因為他們無法體會

Perhaps they’ll listen you now

又或許他們現在才知道

Starry starry night

星光星光閃耀的夜晚

Flaming flowers that brightly blaze

那些如烈焰般綻放的花兒

Swirling clouds in Violet haze

那些在紫羅蘭的薄霧中旋轉的雲朵

Reflect in Vincent’s eyes of china blue

都在文森特瓷器一樣湛藍的眸子裏

Colors changing hue

變幻著色彩

Morning fields of amber grain

清晨琥珀色的原野

Weathered faces lined in pain

風化了的臉孔鐫刻著的痛楚

Are Soothed beneath the artist’s loving hand

畫家用深情手去撫慰那些憂傷

Now I understand what you try to say to me

而此刻我才懂得你想對我訴說的那些故事

And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你因深深的思索而承受著苦悶

And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你因賦予思想自由而所做的一切

They would not listen

可是,那些人不會聽到

They did not know how

因為他們無法體會

Perhaps they’ll listen you now

又或許他們現在才知道

For they could not love you

盡管他們並不愛你

But still your love was true

可你的愛卻是如此真實

And when no hope was left inside

可你的愛卻是如此真實

On that starry starry night

在那個只有絕望的星夜

You took your life as lovers often do

你帶走了自己的生命就像殉情的愛人一樣

But I could have told you Vincent

然而我必須告訴你真相文森特

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 as beautiful as you

這世界上不會再有什麽如你一般的美好

Starry starry night

星光,星光閃耀的夜

Portraits hung in empty halls

那些肖像懸掛在空寂的大廳裏

Frameless heads on nameless walls

在一面面不知名的墻壁一幅幅沒有畫框的頭像

With eyes that watch the world and can’t forget

上用他們那令人難忘的眼睛註視著這個世界

Like the stranger that you’ve met

就像你曾遭遇到的陌生人

The ragged man in ragged cloth

邋遢男人們穿著襤褸的衣衫

The silver thorn in a bloody rose

就像是躺在聖潔的雪地裏的

Lying crushed and broken on the virgin snow

血紅的玫瑰中銀白的荊刺

Now I think I know what you try to say to me

而此刻我才懂得你想對我訴說的那些故事

That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你因深深的思索而承受著苦悶

And how you try to set them free

你因賦予思想自由而所做的一切

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re not listening still

可是,那些人不會聽到,依舊不會聽到

Perhaps they never will

又或許,他們永遠不會知道

Vincent van Gogh: The Starry Night, oil on canvas by Vincent van Gogh, 1889; in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City.

Critics said Gogh's work was influenced by Katsushika Hokusai(日本畫家葛飾北齋 1760-1849)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