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都靈聖卡羅廣場 尼采的惊悚

Rating:
  • Currently 5/5 stars.

Views: 65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April 10, 2024 at 10:17am


延異:不同解釋的可能性


德里達專門拈出《幾何學的起源》,著重指出其存在著不同解釋的可能性,無疑給斯蒂格勒將現代技術的本質理解為「第三級滯留」提供了靈感。在斯蒂格勒看來,如果我們將胡塞爾現象學的一個個「時代」不再看作「連續階段」和「靜態構成」,那麼,這一重又一重的相疊相加的困境就會表明:「胡塞爾現象學的每個『時段』,都以其特有的方式『延異』著對困境的解決。貫穿著這一過程,胡塞爾將超越論的領域擴大,最終變成某個『我們』的超越論歷史。


而在此擴展過程中,還原就變成了『再激活』。」不同的地方在於,斯蒂格勒一方面不再將這種「溯原」和「再激活」視為一單純的先驗論或超越論的意識過程,不是簡單的胡塞爾式內在的時間意識或「記憶」的「回—顧」(retro-spection),也非在海德格爾式「良知」聲音召喚下,在極端情感或情緒中驚醒的「決斷而行」,而是實實在在地在作為人類後種系生成發展的技術演進過程的「世界歷史」或「世間歷史」中的「事件發生」在這一世間歷史的事件發生中,既有良知召喚和應答,更有天機天命的禮物「給予」

另一方面,這一「溯源」流程不是一帆風順的「暢通無阻」,而是充滿著間斷、間歇、縫隙、裂變、衝突、錯失的延異性「滯留」,這才是斯蒂格勒理解的「溯—行」(retro-activity)

斯蒂格勒又將這種顯現現代技術本質的「溯—行」描畫為「流程的蒙太奇(疊續)」(the montage of flux),它不僅表明是連續性的時間「流程」,更是一個又一個的「疊續」和「重新—疊續」,這是充滿著「斷裂」和「延異」的連續,唯有這樣,「向死而生」的自由和激活才真正成為可能。所以,斯蒂格勒才會說:「流程的統一就是蒙太奇(疊續),在這一疊續中,每一個新物都是回憶的重新—疊續(re-montage)

與此同時,它讓『現今對象物』『拼裝出來』(monte),得以過去,並造就出曾經。」這一說法恰恰就構成了斯蒂格勒「技術與時間」的最為精要之處,也將他的哲學思考與其經典現象學前輩的思考,諸如胡塞爾的「意識與時間」、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區別開來,開出後現象學時間思考的一片新天地並指出新的拓展方向。


(原題:技術與時間:從海德格爾到斯蒂格勒;作者王慶節,澳門大學哲學與宗教學系教授。2022-11- 2016 載《哲學分析》2022年第5期 ;關鍵詞:技術;時間;第三級滯留;斯蒂格勒;海德格爾;)


延續閱讀:

文化自信

韵文化:美、标致

直覺·時間性

韵文化:风雅、高雅 ~ 潮

Green Session

故事人心靈素質

愛墾慕課·思潮篇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February 26, 2024 at 10:12am

生成文本

生成文本是法國克里斯蒂娃關於文本發展過程的後結構主義理論。認為現象文本是以圖畫、書本、社會現象、自然現象等表現出來的現象系統,這些現象系統有一生成發展過程。生成文本是結構化過程中的文本,結構化表現出來的形式即現象文本。[1]


這種理論與結構主義的文本理論的不同在於把生成過程納入文本之中,即認為結構主體本身存在移位、逃逸與消失。這種生成過程使文本的意義發生變化,也使意指系統發生生成的過程。認為由於文本的生成過程形成文本間性,即文本與文本之間的橫的聯系與縱的發展。它的橫的聯系指不同時間與不同空間中的不同文本相互聯系,形成語言的網絡,形成文本的面的推廣。它的縱的聯系指現文本不能離開過去的文本而得到理解,文本由於這種聯系而產生意義的延伸與理解的深入。

1·彭漪漣.邏輯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12月(原載:百度)

延續閱讀:

愛墾慕課·思潮

克里斯蒂娃専題


陳明發評註:第四代文創

第四代文創完整實現「創造文化」的意義。它體現在人們的各個生命(life)現象:生活(living)、生產(labour)、學習(learning)、休閒(leisure)、遺產(legacy),我稱之「生命5L」。

生命現象是個「大課」,其課本,就是克里斯蒂娃所說的「現象文本」:圖畫、書本、社會現象、自然現象等表現出來的現象系統。

提到「系統」,一般觀念認為是:固定的、充分的、就在一個框架內而不在第二個框架的事物。

如果我們肯定認知的主體在於人,是人在生產意義,那麼我們會肯定克里斯蒂娃在探討這個意義生成的問題時所持的說法,所需要的不只是「一個」概念,而是「一組」概念。

也就是「現象文本:生成文本」;前者是成品,後者是過程。由於後者,前者的「成」,是一個隨時隨地可能變異的「動態」、「狀態」。

這種現象往往難以具體抓捏、詮釋。文創作品,提供了最大的可能。(詳見26.2.2024手記)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February 4, 2024 at 10:39am


Echoes of Time: Reflecting on History's Lessons by Dr. Tan Beng Huat

1. History is essentially the interpretation of materials uncovered and studied by historians. We should always value the honest work of academics, regardless of personal biases.

2. Historical materials encompass artifacts and various forms of literature such as books, journals, reports, and documents.

3. The sources of these findings are crucial for understanding context.

4. Importantly, history isn't solely about the past; it also inform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future.

5. In the past, whenever Malaysians engage in debates about the "true history," it often leads to bitterness and complicates our collective efforts for a better future.

6. In Chinese philosophy, history and poetics are intertwined. Just as poets craft their perceptions of reality through words, rhythm, and mood, historians do the same through research, interpretation, and advocacy.

7. Our ancestors' history should guide us toward a noble purpose of creating a better future for all.

8.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Malaysia-China diplomatic friendship provides an opportune moment to articulate this vision.

9. Let's kick-start our efforts right after Chinese New Year 2024. May it be the greatest gift for the Year of the Dragon.(4.12.2024)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January 23, 2024 at 11:15pm


陳明發〈有故事的歌—給自己的境遇命名〉

我上一回在文字裡提到《朋友,你好嗎?》這首歌,是30年前的那篇〈美的看見與聽見〉。寫的是「One Night in Hong Kong」的境遇。

由於工作需要,我在1992/93年間常出入中國大陸。那時候,吉隆坡與中國大部分主要城市都沒有直飛航班,得先飛到香港再轉機,甚至坐火車進廣州再飛。行程在時間上無法順利銜接時,唯有在香港先住上一晚。〈美的看見與聽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寫成的。

在中國剛改革開放十餘年的當時,到處還是「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髒亂破舊,一入夜,即使貴為經濟特區的海南島,其省會海口整個城市都是挺暗、挺靜的,更別說非特區了。

無一例外的是餐館,不分大小都燈火通明,往往也把錄音機開得熱鬧熱鬧的。那兩年,不時聽到兩首歌,讓我聯想到神州大地剛結束一場10年浩劫,開始走上「四個現代化」改革這件了不起的民族大事。

第一首,是李春波的《小芳》—

謝謝你給我的愛

今生今世我不忘懷

謝謝你給我的溫柔

伴我度過那個年代

第二首,是毛寧的《濤聲依舊》——

這一張舊船票

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

塵封的日子

始終不會是一片雲煙

久違的你

一定保存著那張笑臉

(19.11.2023)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January 23, 2024 at 11:14pm

[附錄]

李春波·小芳

村裡有個姑娘叫小芳

長得好看又善良

一雙美麗的大眼睛

辮子粗又長

在回城之前的那個晚上

你和我來到小河旁

從沒流過的淚水 隨著小河淌

謝謝你給我的愛

今生今世我不忘懷

謝謝你給我的溫柔

伴我度過那個年代

多少次我回回頭看看走過的路

衷心祝福你善良的姑娘

多少次我回回頭看看走過的路

你站在小村旁

毛寧·濤聲依舊

帶走一盞漁火

讓它溫暖我的雙眼

留下一段真情

讓它停泊在楓橋邊

無助的我

已經疏遠了那份情感

許多年以後才發覺

又回到你面前

留連的鐘聲

還在敲打我的無眠

塵封的日子

始終不會是一片雲煙

久違的你

一定保存著那張笑臉

許多年以後能不能

接受彼此的改變

月落烏啼 總是千年的風霜

濤聲依舊 不見當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

怎樣重復昨天的故事

這一張舊船票

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留連的鐘聲

還在敲打我的無眠

塵封的日子

始終不會是一片雲煙

久違的你

一定保存著那張笑臉

許多年以後能不能

接受彼此的改變

月落烏啼 總是千年的風霜

濤聲依舊 不見當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

怎樣重復昨天的故事

這一張舊船票

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月落烏啼 總是千年的風霜

濤聲依舊 不見當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

怎樣重復昨天的故事

這一張舊船票

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January 18, 2024 at 6:18pm


陳明發·四元論遊戲


整理舊年札记,2.4.2023(星期日)清晨大約七時,夢見一個“四元論”紙牌遊戲。

四元:東南西北;喜怒哀樂;酸甜苦辣;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無數;天地人神;上下前後、左右裏外......。

所有文化系統裏的圖象符号,可借歷史典故、寓言傳說、哲學論述......,可為這四個角度的出現而作出詩性的詮釋。(17.1.2024)

延續閱讀:

[意大利都靈聖卡羅廣場 尼采的惊悚]

[遊學·把自我故事說好的快意 01]


[札哈哈蒂:房子能浮起來嗎?08]

[陳明發博士原創 《 陪夢散步 32 》 夢遊戲]

                                                                                         (source: Typophoto)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December 15, 2023 at 4:05pm


陈明发·对自己有交代

身为一位文创研究人员,最感恩的,是这个时代给予我最有趣的想法与法子。问案例,在爱垦網多的是。最遗憾的,是这些新事物,我未能实现,即使在本土。也许,有的事并不是一代人可能完成的,就留點痕迹给有缘的新一代。即使完全湮没,那也是好的,至少,我这辈子做了些自己特别想尝试的事,而无需向谁负责。

As a cultural and creative researcher, what I am most grateful for is the era that once bestowed upon us the finest ideas and methods. Yet, my deepest regret lies in our inability to bring these innovative creations to fruition in their places of origin. However, contemplating that certain endeavors may surpass the span of a single generation, let us leave traces for the fortuitous new generation. The comprehension of such matters, akin to writing poetry and engaging in love, is an intensely personal affair. May we seek blessings abundantly. (15.12.2024)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November 9, 2023 at 1:12pm


陳明發2016年的詩·霞光

人云:你的詩是在懷舊年少的浪漫吧?

我答:我在和熟年僅剩的霞光對話呢。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September 23, 2023 at 5:45pm


手藝人詩性

《懷揣手藝的人》由《春之輯 逝者的水房子》《夏之輯 他的木頭會唱歌》《秋之輯 手感》《冬之輯 29歲的大國工匠》四輯構成。凸凹用樸白、有趣的詩歌語言,爲60位中國工匠、技術能手做素描畫像。這60位工匠、技術能手,來自航天、航空、電子、機械、汽車、石油、地質、鐵道、建築、通信、材料、路橋、核電、電網、水利、農林、消防、醫藥、皮革、食品、釀酒、菸草、文物、工藝美術等衆多行業,皆爲行業佼佼者。當精美、虛緲的分行藝術,與靈巧、實用的各行手藝産生聯系,無用之用與有用之用嫁接一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美和張力美。《懷揣手藝的人》是全國第一部詩冩中國古今工匠的個人專著,作爲一名詩人向百工百技誠實致敬之書,這也是手藝向手藝的一份問候。(原題:工業何以成詩 凸凹用新詩集緻敬“懷揣手藝的人”;來源:華西都市報2023-09-23)

“手藝”、“技藝”這些概念的使用,大多數情況下意思重合,不過,當我們說到“手藝”的時候,又暗含著一種古老的,與手相關的勞作,也聯系著“手藝人”、“匠人”的身份認定的含義。(洪子誠:詩人的“手藝”概念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July 22, 2022 at 9:24am


鲁迅·尋索純净的中文及其精神

魯迅那代人通過考古發現,中國古代曾有一個很燦爛的文明,它不在主流文化里,而是在江湖、在民間。他認為中國文化的亮點是由沒有被皇權汙染的不得志的士大夫和民間人創造的。他知道中國的文章脈絡哪些遺漏掉了,哪些延續下來了,延續下來的不都是好東西,所以他在找出被遺忘的東西。例如他整理的《會稽郡故書雜集》,里面有對鄉賢文化的整理,在《四書五經》里不能看的東西在這里能看到。

魯迅早期受到復古主義的影響。日本學者木山英雄寫過一本書《文學復古與文學革命》,魯迅開始受章太炎的影響,他翻譯的第一本書小說就是用我們看不懂的語言來翻譯的,為什麽要復古?他覺得清代的統治,漢語和中國文化被汙染了,所以不用那個時代的語言。魯迅尋找了另外一套表達方法,用這套方法來顛覆世界、解釋世界和表達對世界的認識。

魯迅那代人通過考古發現,中國古代曾有一個很燦爛的文明,它不在主流文化里,而是在江湖、在民間。他認為中國文化的亮點是由沒有被皇權汙染的不得志的士大夫和民間人創造的。他知道中國的文章脈絡哪些遺漏掉了,哪些延續下來了,延續下來的不都是好東西,所以他在找出被遺忘的東西。例如他整理的《會稽郡故書雜集》,里面有對鄉賢文化的整理,在《四書五經》里不能看的東西在這里能看到。魯迅逝世80周年反思)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