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玩邊拍邊寫詩 游吟女攝影家 AGNES CHONG·高雄岡山文賢菜市場

《愛墾在地慕課》推薦精彩文章、照片請瀏覽以下網頁:



Rating:
  • Currently 4.75/5 stars.

Views: 45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Suyuu on September 13, 2022 at 11:38am


改善內陸銜接 木中加帛建機場

(古晉30日訊)木中(Betong)即將迎來首個機場,加帛也即將興建新的機場,預計在2023年第三季度竣工。

砂副首長兼砂基本設施與海港發展部部長丹斯裏占瑪欣於今日發文告表示,砂拉越政府正致力於加強郊區經濟轉型和航空服務的承諾。因此,計劃在加帛的武吉瑪豐(Bukit Mabong)和木中實巴荷的柏布林(Bebuling)興建機場。

他稱,在加帛,當局鑒定武吉瑪豐為在大馬航空委員會下的新的郊區航空服務的路線。武吉瑪豐的地點偏僻,人口稀少,約有5萬人,該區擁有嚴重的接駁的問題,因此被認為是適當的地點。

他指出,當局在獲得各利益相關者的意見後,選擇實巴荷(Spaoh)的柏布林來興建機場來改善航空接駁。這也將改善該地區的農作品運輸的問題。

他披露,武吉瑪豐機場建築工程耗資1.735億令吉,包括790米的跑道,可以容納雙獺型客機和塞斯納208飛機,負載為3噸。投標將在2020年7月15日之前授予承包商,成本談判將在2020年8月進行,中標通知書預計在2020年9月中旬發出。

至於柏布林機場,他透露,有關的機場預計會在近期內展開。該工程耗資9140萬令吉,預計在近期開工,招標文件預計在7月15日發給承包商,8月為發中標通知書。

他稱,柏布林機場地點的土壤情況也讓有關工程的初期工作具挑戰。惟,當局將接受有關的挑戰並把人民的安全作為優先。

他說,武吉瑪豐和柏布林將提貨運和客運承運人。柏布林的貨運將需要36個月來完成。(詩華日報 2020年6月30日)

The agri-food and tourism sectors in Betong District

KUCHING, Nov 30: The Bebuling Airport in Spaoh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logistics hub and enabler which drives, supports and sustains the agri-food and tourism sectors in Betong District.

Construction on the RM108 million short take off and landing airport (STOLport) featuring a 790-metre runway, a 185-metre taxiway, two units of aircraft parking spaces, a terminal building and a watch tower have commenced with completion scheduled in September 2023.

Chief Minister Datuk Patinggi Tan Sri Abang Johari Tun Openg pointed out that transport is vital to every industry, including agriculture to ensure an efficient supply chain, and tourism to enable people to reach places they desire to visit.

「Access to markets is important for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as these two are among the main economic activities in Betong. The airport is to connect the movement of cargo and people. I am here today to fulfill my promise today.

「Betong is part of the food basket areas in Sarawak. Apart from that, cattle rearing is also being developed in Salcra farms and other oil palm plantations with plans for a slaughterhouse to be set up,」 he told a press conference after officiating at the ground breaking ceremony for the Bebuling Airport in Spaoh today.



So from the agriculture perspective, Abang Johari said, the Bebuling STOLport will cater for the cargo transportation by air in food basket areas including Bukit Sadok.

「We need to bring our produce to the markets and air cargo is important especially for perishable produce with a short life span to reach the end destination in a consumable state,」 he added.

With efforts ongoing to position Sarawak as a net food exporter by 2030 as well as an office set up in Singapore offering a range of local produce and products including tilapia fish, midin and even gula apong already exported there, Abang Johari said the airport will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and growth of Sarawak』s economy and uplift the rural community.

「This is our long-term strategy considering the importance of food security in Malaysia and globally. Sarawak still has a lot of room for development especially with technology,」 he said.

Comment by Suyuu on September 13, 2022 at 11:38am

As for tourism, he emphasised that better air connectivity is crucial to promote Batang Ai and the historical Bukit Sadok which was the last bastion for Dayak Iban nationalist warrior Rentap in his fight against the White Rajah rule, as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destinations in Betong District.

「With this, tourists can take a flight here from Kuching which only takes one hour compared to my experience when I was a tourism minister where I brought travel agents from Hong Kong (to Batang Ai) which took a four-hour bus ride. They said it was too long and tiring,」 he shared.

Apart from Bebuling, a STOLport is also being developed in Bukit Mabong, Kapit and an airport in Lawas which Abang Johari described as a multi-pronged strategy that will benefit the State』s economy and provide more opportunities for the local community.

Deputy Chief Minister Datuk Amar Douglas Uggah Embas, Assistant Minister of Transport Datuk Dr Jerip Susil, Betong MP Datuk Robert Chuat Lawson as well as incumbents Dato Gerald Rentap Jabu (Layar), Razaili Gapor (Beting Maro) and Mohd Razi Sitam (Saribas) were among those present.(https://manred.sarawak.gov.my/modules/web/pages.php?mod=news&su...

State has enough local products to export, says Uggah

By:Nur Ashikin

KUCHING: Sarawak is confident of having more local products with the potential for export.

「I was concerned with not having enough local products to export in the past but I am no longer worried now,」 Deputy Chief Minister Datuk Amar Douglas Uggah Embas said after taking a walk round the 『My Best Buy (MBB) Direct Sales From Farm (JTDL)』 programme at the Old Legislative Assembly building here yesterday.

He said with enough products to sell, Sarawak is ready to look closely at the proposal to have own aircraft to facilitate transportation of these products.

「I was informed that Fama (Federal Agriculture Marketing Authority) is bringing one ton of banana per week. Another company that I met is also going to have coconut for export. Thus, we can move towards increasing our food production,」 he told the reporters after launching the event.

He continued, 「The first strategy is to utilise the Collection, Processing, and Packaging Centre (CPCC). One of the centres is in Tarat, Serian and is still in the final phase of upgrading.

「Later on, we will look at the whole supply chain and facilities. For the farm, we have the facilities for initial packaging, and then wholesale areas. For example, we have been exporting almost 70 tons of durian paste this year.

「Before processing, the products have to go through a process of withholding in cold temperature of minus 45 degrees so the products can last long. All these facilities must be made available within the CPCC to ensure our products meet the requirements before being exported,」 he added.(March 1, 2019,https://sarawakvoice.com/2019/03/01/state-has-enough-local-products...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iconada/posts/5229843890385323 文史回歸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iconada/posts/5221343991235313/ 阿奎诺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iconada/posts/5227214567314922/ 疫情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iconada/posts/4758642690838781/ 十八丁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00mm.it/posts/4236810339762293/ 田野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iconada/posts/4794311000605283/ 安阳

Comment by Suyuu on April 17, 2022 at 9:32pm


自己的「地方」陳薇文創作論述


不管是家、學校、路上、街道,每個人、每天不停在許多空間、發生許多事情、感受許多情緒,有些不經意、不重要的一下就忘卻了,有些有感知的可能⬀放在短期記憶區,不久就會遺忘;而有些回憶,因為太過深刻,怎麼也無法忘懷,但是印象卻是依稀模糊,筆者欲將這些充滿回憶的地方,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詮釋、再次回味,讓自己的「地方」化為平面紙張上一個有所憑藉、可以想像甚至用心觸摸的所在,把回憶收藏在藝術裡。

透過本研究,筆者對自己創作脈絡做系統性整理,讓創作不只是天馬行空,
而是有所依據、理性設想過後的產出,並且為系列創作做個統整與紀錄,讓自身的創作系譜與思緒更為清晰,也為往後的創作爬梳一絲發展的可能。

筆者秉持:「人就是要擁有並了解自己的地方」這個信念,將生活周遭有所
感的所在所聞,透過了解、思考、轉化為自己的「地方」,亦希冀自己在未來的每一刻能夠持續對身邊提高敏感度,不斷精進自我,持續向時間與空間的潮流邁進,用自身的方法開創、擁有、保⬀與收藏自己的「地方」。自己的「地方」──陳薇文創作論述,2019,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國畫組碩士論文,46頁,第五章,結論)

續讀:

陳惠齡《從景觀符號、民俗儀典到資訊媒介》

TYPOLOGY OF TOURISTS AND THEIR SATISFACTION LEVEL

沙巴海丝故事館

吳青科《詩性空問與體驗危機》

Comment by Suyuu on April 17, 2022 at 12:45pm


劉春《種下六株百香果》

中午,嫂子帶回六株果苗

讓你種在屋後

你找了六個地方,用鋤頭挖開地面

把它們一株一株栽進坑裏

扒些泥土蓋住樹根。

 

想像開春後枝條尾部長出小葉片

不消幾個月,藤蔓就爬上墻頭

和預先搭好的棚子

再一年,綠色的珍珠掛滿屋後。

 

而你並不急於采摘,悠閑地

端一張長椅躺在南風中

哼著小曲,間或擺弄一下身旁的

瓷杯和茶壺……

 

回到屋裏,母親問:

拿鋤頭幹什麽?

你說,種百香果。

 

種在日頭能照到的地方了吧?

你楞了一下,嗯。

鏟掉旁邊的雜草,別讓它們

扯走肥料。

 

你又楞了一下,嗯。

記得淋點水。

……嗯。

 

母親上樓午睡了。你悄悄地

跑到屋後,挖了六個小坑

給果苗挪地方

再把四周的雜草鋤掉

然後提著桶,向井邊走去。

Comment by Suyuu on April 4, 2022 at 5:51pm


海南島博鰲「海的故事」主題餐酒吧


博鰲是海南著名的「十大文化名鎮」之一,在海南島東部的南海邊。有一家主題餐酒吧叫「海的故事」。「海的故事」是博鰲海邊的一處休閑場所。翠綠的椰子樹下,青青的芳草徑邊,丟棄破舊木船和丟棄破舊木船的船木,拼造而起。然後,又用這些破舊的船木整造了形狀各異的桌幾和椅凳,四邊掛著漁具和漁網。

一隻約寬二米,長四五米的破舊小木船,靜靜地靠泊在小屋中央,這就是「海的故事」 樸實得任何浮華的點綴,也沒有任何多餘的累贅,唯一奢侈的只是歡愉的浪花和椰風的奏鳴。


坐在「海的故事」里,細細凝看著銹蝕斑駁的木頭。我在想,當年,這些普通的木頭被打造成船的時候,曾承載過多註生活的希冀和生命的囑咐呀,在茫茫無際的大海里,一次又一次地到達彼岸;一次又一次地消失在遙遠的地平線。

而今,這些普通的木頭成為「船木」,被打造供人歇息的桌椅時,這一塊一塊古老的船木,依然展現著堅硬鐵錚的不屈筋骨,以獨特不二的形式,固有堅硬的的特質,將歷史的滄桑集聚、提煉、積澱、沈重地凝固在袒裸年輪的肌紋和淚跡般銹蝕的船釘上。這些完全失去「船」的形式意義的木頭,重新以嶄新的生命形式再生復始。不知道多少年海水的浸潤,不知道多少年陽光的雕刻,留下的是褐黑色的骨質和烏鐵般的本質。包含太多苦難的凝聚,這些古老船木,哪是現代科技的碳素所能測定的年頭呢。


我敬佩「海的故事」的主人眼光的犀利。在長臥海灘的古老船木中,發現尋覓視為廢棄的木頭,以另一種文化形式喚醒另一種歷史的再生。再生於博鰲這片海邊;再生於這片海邊充滿生命旺盛的椰子樹下;再生於這片海邊歷史與生命的鏈接與溶入中。


「海的故事」不是一個純粹的故事,而是一個特色酒吧,坐落在美麗的南中國海邊。店面不大,但酒吧的氛圍很有民俗個性和地域特點,從酒吧的整體建築、裝飾,再到家具和飾物都蘊含了極豐富的海的元素。


「海的故事」演繹不一樣的海島夜生活


白天觀賞海南熱帶島嶼風光魅力,晚上感受海島文化,享受海南星滿夜空氛圍,回味熱帶海島風情,體驗有休閑和文化特色的海島夜生活,讓來海南的旅行畫上一個圓。


在天堂博鰲,有一方純美的時空,牽縈著每個人的夢想,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翠綠的椰子樹下,青青的芳草徑邊,丟棄破舊木船和丟棄破舊木船的船木,拼造而起。破舊的船木整造了形狀各異的桌椅,掛著的漁具和漁網。一只破舊小木船,靜靜地靠泊在小屋中央,這就是「海的故事」。


「海的故事就是每個人心中的一個夢想。」海的故事主題餐酒吧島主蔣翔說,從小對漁村和大海就有一種難以割舍的情懷,腦海中一直記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的故事」,想做一個以海的文化為主題的休閑場所,讓她成為海南人、海南國際旅遊島的一個亮點。除了酒吧、餐廳還要加上文化,感受到心靈情感上的互動。


那里有珊瑚石、碼頭燈、舊船凳,還有一個老漁人,那里有咖啡、美酒、南洋菜,還有一段海的故事,依海天作伴,把酒暢懷,共度一段海邊的美好時光。在海邊開的「海的故事」主題餐酒吧里,可聆聽大海濤聲、與老友小聚、吃燒烤、喝啤酒、品咖啡回味老故事,開始新故事,據介紹,這里適合辦各種文化主題活動,浪漫婚禮,會議聚餐,各種聚會的生日派對、節慶派對和同學聚會。


海的故事是一個以海為主題的酒吧,坐落在天堂小鎮博鰲的海邊。酒吧的氛圍很有民俗個性和地域特點,漁網,漁燈,木船,漂流瓶,海浪,沙灘,無處不體現海的主題。


提供啤酒、葡萄酒、洋酒、雞尾酒等酒精類飲料。有特色小吃,餐飲等。是以海的故事為主題的餐酒吧



夕陽映襯下的海的故事


海的故事,來的人越來越多,這里沒有旅遊淡旺季之分。蔣翔指出,這就是口碑營銷的力量,只有口碑營銷才是最好的宣傳,詮釋一種生活方式。「海島熱帶雨林風情把海南的美展現給來海南的遊客,我要讓來這里的遊客都能享受一種美的服務、人文和文化。」海島漁文化,海島生產習俗中的船文化、漁具文化等,海島美食文化、海島夜生活文化。


「海的故事」是一個以海為主題的酒吧,酒吧的氛圍很有民俗個性和地域特點,漁網,漁燈,木船等元素無處不體現海的主題。華燈初上時,燈光映照下的她更顯韻味,伴隨著駐唱歌手的一首首耳熟能詳的音樂,聆聽海的故事。「晚風輕拂澎湖灣,白浪逐沙灘,沒有椰林綴斜陽,只是一片海藍藍」

Comment by Suyuu on September 29, 2021 at 3:47pm

就像大部分工作一樣,大部分旅行可以說完全不必要。但是,從審美角度說,鄉下很多地區就要被糟蹋得一塌糊塗了,為的是讓這些不必要的旅行成為可能,雖然並不容易。因此,應該盡可能勸阻人們去旅行,如依靠糟糕的道路或高昂的通行費,經常晚點的火車,甚至還有現在狀況越來越糟糕的機場等。

我意識到我的喉嚨深處因為一種酸性砂礫感而有某種不快的感覺。我也意識到呼吸有些急促和喘不過氣來。交通就像從前一樣令人極其討厭。那是擁堵高峰時間,很多人不得不下班回家,環城大道的兩個方向都出現交通擁堵,不停地走走停停。我想,很多司機不得不每天兩次走上這個地獄般的旅行,毫無疑問,這對他們的脾氣和幸福感都是極大的破壞。我走這條道路(或倫敦的環城路),十有八九會遇到沒有因為某個車禍而引起長時間堵塞。我從自己的經驗中能夠說的最好的話,是它總是讓我感到慶幸,我心中充滿感激我的職業生涯已經結束,再也不用像這樣因為上班而遭罪了。上班時,我總是能夠步行,這是我當時很少感受到的一種幸運。乘車上下班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罪惡之一。

但是,其中有多少是真有必要呢?在英國戰爭期間,消費已經被削減到最低,曾經有一張著名的海報,要求民眾自問這趟旅行真有必要嗎?當然,任何個人旅行引起的消費邊緣性增加肯定非常微不足道,因為無論是乘火車還是坐汽車,無論你坐還是不坐,火車和汽車總是要發車的。這張海報的設計似乎不是要限制消費,而是要讓民眾在國家危機時刻對自己的輕浮舉止而覺得內疚。但是,一張海報若詢問人們其工作真有必要嗎(除了作為謀生手段的工作之外),將會引發更深刻的反思,如果不是必然有很多滿足的話。甚至按照某種標準,被認為很有必要的很多工作都可能用很少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了,根本不需要像現在這樣花費這麽多時間。很多人被迫工作很長時間,其實是根本不需要這麽長時間的,無論手頭做的是什麽。就像小孩子因為行為不端放學後被留在學校作為懲罰—這種放學後不讓回家的扣押是預防性措施,是要避免他們可能利用不工作的時間做什麽壞事,而不是對調皮淘氣的孩子在上學期間所做壞事的懲罰。

因此,人們在極端恐怖的條件下(無論是驕車還是過分擁擠的公共交通工具)前往上班地點,而在那裏的活動,如果從必要成果的意義上說,最多可以被視為工作的轉喻。人們年復一年花在路上的時間,恐怕有難以算計的數百萬毫無疑問數十億小時。在美國,人們呆在辦公室的時間遠遠超過做工作所需要的時間,很多時候其實無所事事,或者是避免因為心理疲勞而犯下錯誤。他們被期待要表現出對僱主的承諾而願意犧牲自己的私生活,如果可能增加白天的小時數,如延緩地球自轉的速度,他們也願意這樣做,只是為了向僱主顯示,他們工作比你更加賣力。當然,很多工作其實是沒有效率的,甚至產生相反效果,即便不是故意的目標,至少其主要作用是防止其他人做任何有用之事。包括私有領域在內的官僚機構,就是要通過創造工作的方式來回避工作。(西奧多·達林普爾 著 / 吳萬偉 譯《不必要的旅行》愛思想平臺 2020-04-03 / 譯自:Unnecessary Journeys by Theodore Dalrymple)

Comment by Suyuu on September 15, 2021 at 10:49pm


在江南發現詩性文化

15日上午,由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辦,浙江大學亞太休閑教育研究中心、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協辦的浙江人文大講堂•未來講堂第四講在杭州城研中心倉前大樓109報告廳舉行。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文化和旅遊部文化產業專家委員會委員劉士林教授作《在江南發現詩性文化》講座。浙江省社科聯副主席陳先春致辭。杭州城研中心黨組書記、主任江山舞為劉士林教授頒發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首席專家聘書。來自浙江大學、杭州師範大學等高校師生及未來科技城周邊相關企事業單位人員、社區居民參加本次講座。


劉士林教授從歷史、哲學、文化、審美、倫理等層面,解讀中國人文精神代表之一的江南詩性文化。他說,審美精神是江南文化的本質特征。因為對以務實著稱的中國民族來說, 由於持續的文化壓抑因而它的審美機能是嚴重匱乏的。在充滿苦難、又在苦難中產生出巨大生命熱情的江南軸心期, 才使得中國民族的審美意識從沈重的政治倫理異化中解脫出來。以禮樂政治為中心的“北國詩性文化”, 只能看作是一個自身特征尚不明晰的“初級階段”或“早期狀態”。

關於江南詩性文化的現代性意義,劉士林認為江南詩性文化是中國詩性文化的最高代表,它把人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被壓抑的審美需要充分展示和表達出來。江南詩性文化是最有可能成為啟蒙、培育中國民族的個體性的傳統人文資源。在這個嚴重物化、欲望化的消費時代中,如何守護與開放好這一沈潛的詩性人文資源,依據它提供的原理創造出一種詩化新文明,是在江南重新發現中國詩性文化的根本目的。


關於倫理人文與詩性人文的關係,劉士林說,江南詩性人文與齊魯倫理人文既相對立又相聯系,構成了中國文化的一個深層結構原理。只有在兩者的張力與鬥爭中,才可以實現雙方各自的本質力量。當下,要在詩性人文與倫理人文的矛盾衝突中努力彰顯中國文化的生機與豐富內涵,開拓中國文明固有倫理價值與審美價值的新境界。

講座深入淺出,兼具學術性與科普性,讓在場的聽眾進一步開拓了視野,對江南詩性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講座結束後,劉士林還就江南詩性文化的內涵與平衡點、江南文化與北方文化的區別以及江南詩性文化在推進長三角城市群發展中的作用等問題回答了聽眾的提問。


浙江人文大講堂•未來講堂為浙江省社科聯和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聯合推出的品牌講堂,旨在在杭州未來科技城搭建一個“科技”與“人文”碰撞的舞臺,為周邊廣大科技工作者、高校師生及社區居民提供精神大餐、思想盛宴。

迄今為止,已邀請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杭州城市學研究理事會理事長,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王國平,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中國美術學院原院長潘公凱,北京大學講席教授,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俞可平等著名專家學者,圍繞“讓城市因歷史而美麗”“筆墨藝術、美術理論、裝置藝術、建築設計的創意實踐”“傳統謚法的政治學意義”等主題開展演講,獲得了聽眾的一致好評並產生了積極廣泛的社會影響。
(2019-01-09 來源:城市怎麽辦,城市學研究動態︱在江南發現詩性文化 ——浙江人文大講堂•未來講堂第四講開講

Comment by Suyuu on August 27, 2021 at 8:39pm


馬来西亚華人虚擬文化街

2017
415日,我在臉書發了一個有關“馬來西亞華人虛擬文化街”帖子:

大家說,馬來西亞四分之一的人口是華族,可是,我們沒有一間華人博物館。千辛萬苦,總算找到了這條百年老街,不僅可以有族群的綜合歷史博物館,各行各業,各商各號,各鄉各鎮,各館各會......,光輝歲月,偉大傳統,可誦事蹟都有了一方天地。

這話是說得早了些,因爲在第二年三月,華總便把籌備多年的實體華人博物館辦成了。我們團隊當時還特地拜會了發起人丹斯里吳徳芳,聆聽他寳貴的展望與經驗。

帖子發出後,
登嘉樓(2017年)全國華人文化節顧問荘發明回應說:“我記得砂拉越詩巫有間文化館,至於博物館好期待哦。我最近向登嘉樓大會堂建議,向政府申請唐人街申請一片地建文化館,其實登州擁有很多天然的景色但少了一些文化的靈魂。”

另一位網友補充,根據一位在登嘉樓巳80歲的長者說,華族落腳登州至少巳有215年了,這位老者收藏了許多珍貴的前人在登州的文物與資料。


文化街計劃包括美術館,以展出藝術家的心血。


2008年為商團策劃過在光華獨中辦的“肉骨茶嘉年華”,並啟發了一些肉骨茶店成功走上連鎖店生意,臺灣多家大學曾邀我到寶島講學,分享相關經驗,並上電臺清談節目。從最北的宜蘭到南部的恆春,發現肉骨茶是挺受關注的大馬美食。在各大學教授陪同下,我也實地考察過他們輔導過的一些文創鄉鎮,獲益不淺。

經營地方磁吸力(1)老地區 新經濟 


2000
年前後幾年,我擔任雪州政府投資委員會諮詢委員,也擔任過商團的黃金海岸委員會主任,曾積極為巴生發展大藍圖的旅遊項目,做過不少實地調查與建議,到過巴生五條港與吉膽島等處與居民談民宿等建議。可能是走得太早,大家接受不了也就不了了之。現在受到韓國、臺灣的影響,欣喜的是大家比較有概念了,自動投入地方創生。


2009年,創立愛墾網之初,我設想一個在巴生城南左岸經營文創活動的生態,眼看現在越來越多人關心原是文化城的巴生的文化遺產,覺得很多事情真的需要時間醞釀。

延續閱讀 《文創技能係列 71》 YOUTUBE 華商》


大家發現這幾年越來越多人像一些在地團隊那樣,開始關心自己居住的地方,並很努力在做地方經營與行銷。這樣的熱忱發揮了它的正能量。接下來的挑戰是,怎樣把這種努力的體驗整理、結構成大家可以參考、可以學習的知識系統。“虛擬文化街”就是設法打造一個平臺,讓大家更方便、更完整地親近地方經營的專業學習。


幾經多時構思與籌備,這項構思實體版在201910月以“海絲館”之名,在沙巴亞庇市郊的打里卜鄉鎮落實,於馬中與南海東盟東部成長區數鄰國百餘位貴賓見證下正式落實,並獲得中國駐亞庇總領事館代總領事章禾閣下蒞臨主持開幕。

延續閱讀 》沙巴海絲故事館

海絲故事館裏,除了展示著各種珍貴歷史照片,也有沙巴州原住民的傳統手工藝品,見證著本地華人與原住民之間的緊密聯繫和歷久不衰的友情。

我在會上介紹時表示,館內收藏各種書法、文物、紀念品、舊時海絲路發展史等,使參觀者了解在1913年中國客家紫金人從沙巴州古達上岸後,開始在舊時婆羅洲生活的足跡,與原住民建立起非常好的 友情。海絲路不僅教育中華民族,也教育當地土著,顯示出中華民族的偉大胸襟。

沙巴如今擁有更高推廣中華文化的地位,而海絲會也將持續推動東盟經濟成長區經貿發展,並計劃以海絲故事館為出發點,推動本區域經貿等各領域來往。以故事館成為基地,將來希望促進不同媒介與材料合作,成為經濟生產文化產物的合作中心,讓本區域有心人一起合作,未來將海絲路發展推向另一個境界。

我也特別感謝楊秋立,他認為要推動一帶一路,就必須帶到沙巴最偏遠的地區,讓人們知道一帶一路。至今,沙巴海絲路學會把一帶一路推廣遍佈沙巴各個角落,甚至已到了印尼邊界地區。

奈何一個多月後的2020初一場冠毒爆發至今,多少願景的跟進工作都耽擱了。暫時在網路上保溫與探索。期待災難早日結束。

延續閱讀 》沙巴海絲故事館

Comment by Suyuu on August 1, 2021 at 8:41pm
Comment by Suyuu on May 6, 2021 at 11:13pm

陳明發《實兆遠燕窩》

從北馬霹靂州太平章卡遮令,連接到南部雪蘭莪州瓜拉冷岳萬津的“E32 西海岸大道” (West Coast Expressway,簡稱WCE),全長233公里,預料將在2022年建成。部分道路已在20195月已開放通行。這條大道將在冠毒後,為雪、霹兩州的海濱鄉鎮/漁村帶來國内遊的荣景。

霹靂州實兆遠沿海一帶,極靠近印尼。廿年前,印尼發生大火焚林,大量燕群纷纷飛越馬六甲海峽,移居實兆遠鄉區。當時,不少印尼燕農亦隨燕子遷移,越過馬六甲海峽到此搶購原不值錢的舊店,改裝成燕屋。


區區一間整十萬元的老鋪子,最高峰曾被炒到一兩百萬,十幾二十倍的價錢。在沒有高速公路的年代,實兆遠沿常被人笑說是“實在遠”。居民跟著印尼華商的腳步,成了馬來半島第一代的燕農。養燕的風氣後來從這裏傳到濱雪鄉鎮以及其他地方。

這個地方的名氣一度響亮到連越南人都知道,特地到來收購毛燕,處理後以高價賣到中國。大家開了眼界,于是不再賣毛燕,而自己動手設工場加工生產價位更高的乾淨燕窩。


這門功夫不用飛到遠方的越南去學,就近度過馬六甲海峽就可以了。動用了當地宗親會的鄉親長老出面,請來師傅無私分享真功夫。

但是,燕群聚居一處的時間為期只有715年,過後就每年逐漸減少以至消聲匿跡。經過風光的二十年,印尼燕商已經幾乎完全退出實兆遠養燕業。這裏的燕城盛譽已成歷史,過去那種燕群遮天蔽日的盛況不再有。留下的產業現在都由本地人收購;印尼華商臨走還從產業賺了一筆,比本地人精明多了。


濱雪鄉鎮之一的沙白安南,是全馬繼實兆遠之後最早養燕的地區之一。我在2019年曾訪問過最早從沙白安南把養燕技術帶進沙巴的領導人黃安榮先生,他的經驗就是來自他的出生地沙白安南。他透過社會企業的方式,推廣“以燕養校”的公益活動協助獨中,算是馬來西亞的Social Innovation(社會創新)之一。這一塊,我猜測它也會是衝破馬來西亞族群籓籬的有效工具之一,沙巴土著因此很早就參與了養燕業。

我想起2017年在參與廈門洽談會期間,有位女士請我和友人到她在泉州的新居一坐。她的談話充滿了成就感與積極心,因爲連一句馬來話都不會的她,居然有本事到馬來西亞與印尼收購燕窩,靠微信買賣在三年的時間內,儲夠了錢在泉州市區買下中上水平公寓的一個單位。


有位在大學教書的朋友對這樣的本土案例深感興趣,因為它是一個無處可聽到的真實特色小鎮故事。
(18.3.202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