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陈明发博士〈“文质彬彬”的诗性理解〉
一直把成语“文质彬彬”,当成温文尔雅、谈吐斯文的同义词。
一般懂得汉字者,大概都是这么理解的。
像从前好奇的小孩把家里的收音机拆开来,看看里头究竟藏了什么,每一天都会讲话、唱歌与报告新闻;我接触了“诗性智慧”以后,尝试将“文质彬彬”四字拆开来玩赏
“文”、“质”与“彬”原来个别都大有来头。就像从播音器传来声音的广播员,个个其实都有本身的精彩。
当“文”遇上“质”,我们总以为他们成了一家,意思就是文雅的素质。实际上,文是文,质是质,各有千秋。
文者,纹也,外在的装饰、可见的表达;质者,本也、内在的属性、往往不可见但可感的内涵。而“彬”者,形象极了。一个字,却是一座“林”子,是“杉林”。
“彡”者,纹、刻饰也;纹案何来?火“焚”杉林留下的痕迹。
如此一来,“文质”的真义,可以这么诠释:文采与实质内外调和、配合恰当。
而杉木历经山火后继续存在,显示了内在是经得起磨难的材料;外在留下火烧的斑饰,则成了让人愉悦并深思的艺术。
一个人到了这个地步,才称得上是“文质彬彬”。
以后,别再说它弱不禁风了。(25.07.2023)
陳明發〈大大笨蛋〉
和傻瓜吵架的人,是大大笨蛋;人家活了一輩子活成那模樣,大大笨蛋卻以爲社媒上幾句話能改變他的容顏。(26.6.2023)
陳明發〈樂團〉
這世界上有很多優秀的男女,以及自以爲優秀的男女。
還有一種,自以爲很優秀,卻怕被人忽略了,或根本就不承認他優秀。
所以,常常不甘寂寞,拿出一把大喇叭來叫喊;有事無事,有理無理都狂吹一輪。
有位友好當年受禮聘到山打根教銅樂,四十一年後功德圓滿雖説告休,每週還是回到學校放牧音符,撫育又一代的文化性靈。
翻閱有關他的樂隊故事材料,我覺得這社會到目前爲止還有一定的公理與秩序,多虧了有像這位兄弟如此的一代人,一直默默在自己崗位培育懂得團隊、追求和諧、經營旋律美的新一代。 (Source: https://www.pinterest.com)
這社會近年來一直在動盪中,歪理亂序層出不窮,都是一些人怕大家説他們不優秀、懷疑大家隨時拋棄自己,所以竟日忙着圍敵防洪而無暇做正事的結果。
噪音四起唯有避之三舍,我都上網去看那些樂團的演出。
還好有TikTok與優管等串流媒體,耳根不僅能清淨,還看得見團隊、旋律在優美的秩序中創意地變化,召喚人心最深處善的盼望。
任何真實的、誠懇的澄明、崇高,都不需要自欺的口號。
但總得有個譜。(24.6.2023)
陳明發〈熱帶雨林的設計靈感〉
在香港導演劉偉強2018年拍的《武林怪獸》一片中,那隻平時可愛萬分無異於寵物的小獸,就像西洋漫畫中的那位綠巨人,一旦心生殺機不僅立即變成一頭大怪獸,還具有綠巨人所沒有的超凡魔力。電影在中國上映時安排在新舊年交替期間,大概爲討個好兆頭吧,這隻怪獸取名“招財”。片裡的各路人馬,爲了求財、升官或得天下而繞着它登場的居多,稱它“招財”很合理。故事説,這是南海渤泥邦所進貢的一頭珍獸。渤泥,婆羅洲古名。這頭怪獸的設計,使人想起婆羅洲森林裡的銀葉猴(Silvered Langur)。這對本土內容文創工作者來説,無疑是一個極好的提醒:在我們豐饒的自然資源裡,處處存在着珍奇的靈感泉源。(21.6.2003)
(上圖:怪獸“招財”;下圖:婆羅洲銀葉猴)
陳明發〈志工旅遊〉
有位友人多年來參與泰北公益行,沒人發現這其實是一種「志工旅遊」(volunteer tourism);人們旅遊是吃風,他們是辦公益,如給他們的華校講課,作社區建設。也有關心本身高知識含量議題的義工,如研究如何照顧正受威脅的熱帶珊瑚。我二妹正在新大唸海洋生物博士學位的小兒子,便是在大學體制外自費參與這樣的環保活動。這是什麽意思?他潛海的地方雖說是世界级的景點,如沙巴的詩巴丹與印尼的巴厘島,長時間住的却只是簡陋的營帳。可是,他對南海水域底下的理解與體會,肯定比住在高檔度假村潛水愛好者來得深刻。這不僅是開風氣之先的生活風格,也是一個社會意識水平的一個面向。(21.4.2023)
陳明發·歷史微積分
如果歷史是一部書,現在要學的,是有關如何來重新看待、解讀與應用這部書。有時我翻有關微積分的數學書,很多新發現,是因為對於舊狀況,推演出更有力的方程式,從而影響人解決問題的視角與方法。這種情況,居里夫人、愛因斯坦和楊振寧諸子都有很美的形容,叫詩性。因為生命從而出現不一樣的pattern。大馬當今政治是什麼pattern,我們再推演都是陷入無解的死局,需要新的方程式。回去看歷史,就是去看新的elements,看如何撞擊出新元素。今天的中國崛起,相信馬克思思想是核心,可是今天的馬克思思想,早已經不是馬克思在1980年代的《資本論》所說的那一套(1.0版本),而是經過這百余年來多少優秀的學者所撞擊出來的新內容/新版本。習近平班底提出「習近平思想」,雖然中共沒強調,實際上是比「鄧小平路線」更高層次的東西(請留意他們網上透露的內部文件之修辭)。西方走錯路的地方,是他們對左派政治的認識,還停留在1950年代的冷戰階段。在馬來西亞,東西方的好東西都在這裏找得到,就像沈聯濤所說的,爾今最好的知識都在網上,照理找得到南海pattern。(陳明發 6.4.2023)
我出身文學,學的是管理,專攻的是(知識經濟情境中的)群體創造力。這樣的背景,讓我了解到跨科培訓的重要。到我這個年紀很多朋友都退休了,有者從教育崗位退下來,看今天民族的出路,寄望還是在教育。尤其是看先進國的大膽做法,其中包括部分獨中追隨先進國/地區所力行的STEA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 Mathematics)教育模式。民族中的文教人才不少,大家不妨共同探討此議題,支援我們的華校/華教/華商(人才)。(陳明發 6.4.2023)
鄰近馬來西亞的中華圈成員新加坡、香港與臺灣,其實已經在推動這STEAM模式。
臺灣:一次了解STEAM教育
香港:我們的STEAM教育
陳明發·老不老,自己知道
變老,是自己的事
變得年輕,只有妻子知道怎麽回事
完成年輕時沒完成的活兒
則可能是大家一起來的玩意兒
(21.3.2023)
陳明發〈數字人文&超級AI〉
1960年代,日本工廠已經啟用Industraial Robots, 1970年代家用電腦面世,1980年代開始全球普及,1990年代中進入互聯網,2006年進入Web 2.0,新世紀進入多媒體上網,發展至今日的超級AI,Open AI的GPT 4.0近日也將面世了;谷歌的Bard與百度的「文心一言」。很期待看到數字人文的研究追得上去,這肯定能大開我對文創領域的眼界。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6 Comments 32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9 Comments 42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4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0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7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5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7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67 Promotions
© 2023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