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過年了,爺爺奶奶,兒子孫子們都給你送衣裳來了,有錢,有衣裳。”
這天帶領一家大小來上墳的人叫張景程,他是天津村現任村長。墓碑上老人家的祖籍刻著中國河北省深州。津僑墳場 ,埋葬著當年為了拓荒來到馬來西亞的華北移民,草沒青冢,異國他鄉的津僑墳場,每一座墓碑就埋藏了一個華北移民的故事 。
馬來西亞的亞庇市,就是當年108戶華北人遠渡重洋來到的北婆羅洲。在村長張景程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位於亞 庇市38公裏外的巫路金馬利天津村。在這裏人們總會提到最受村民們愛戴的老村長劉樹林。
張景程(馬來西亞沙巴州華北同鄉會總會會長、天津村村長):“這就是俺們那個老村長——劉樹林大伯。上面是他 爸爸,也是我們的老爺子。”
徐俐:“是第一代嗎?”
張景程:“第一代呀!他十三歲,跟著他爸;這是他兒,第三代。我們這個老村長,他是個藝人呀。“
徐俐:“他都會啥呀?”
張景程:“他會的可多:辦白事呀,做幡,入殮。他都教我們的,有時候還唱戲。”
1913年9月20號,劉樹林和張景程的爺爺還有108戶天津、河北家庭和英國殖民政府簽下一紙條約,背井離 鄉,來到開始了艱苦的拓荒生活。劉樹林是天津村第二代移民,當年跟著父母下南洋的時候,他才13歲。
張景程:“英政府讓他們來做火車路,火車路做好了他們就在碼頭抗大個(抗貨),有的就種橡膠,有的做小賣賣, 後來全部都種橡膠了,以膠皮為主了,學著割膠皮了,後來我爸爸他們大了,有的結婚了。孩子孫子都大了,多了,地方不夠 用了,後來村長跟這的縣官要了一大塊地搬到這個村來了。”
50年代,劉樹林率領第二代村民來到巫路金馬利開發了第二天津村,村民們團結互助,在一片荒原上開墾出850 畝土地種植橡膠,生活有了著落。
劉樹林是天津村最長壽的老人,107歲辭世,當年由他創辦的政民小學讓天津村的後代能夠學習華文,接受啟蒙教 育。如今政民小學已經成為當地最好的華文小學,和村裏其他第四代移民一樣,劉樹林的孫女也是從政民小學畢業的。
劉寶珠(馬來西亞沙巴州亞庇市天津村第四代後裔):“我爺爺是老村長,我對他的印象深的是他以前來的時候喜歡 唱戲,唱戲呀,打鼓呀。”
徐俐:“爺爺唱唱的怎樣呀?”
劉寶珠:“沒印象了。”
對劉詩音來說,爺爺的生活也已經成為歷史。如今,天津村第二代都相繼去世,留在村裏的30多戶多是第三代的老 人,而第四代往後的大都去了亞庇市區甚至國外工作。張景程怕這段歷史被後人遺忘,花十年時間制作了一本族譜。
張景程:“裏面的資料呢我寫的很清楚,過去他們幹嘛幹嘛的,對山芭上(亞庇鄉下)有什麼貢獻,我都寫進去,讓 他們也沒白做,也沒白活,就是說在書裏面還有紀念性。”
當年在亞庇開墾拓荒的天津村民的後裔如今已經活躍在馬來西亞的各個領域。張景程說今天子孫們的榮耀能夠告慰先 祖的在天之靈。90年代後,張景程代表華北同鄉會多次回鄉探親,尋根問祖,中國的發展讓他感到由衷的自豪。每次回到中 國,張景程一定要給家鄉的同胞唱上一首《中華民族》
“青海的草原,
一眼看不完。
喜馬拉雅山,
峰峰相連到天邊。”
(收藏自 網路)
Tags:
馬來西亞天津村故事:為天津村留下歷史的人
驚悉馬來西亞有個天津村,記者迅即展開資料搜尋,先後多次找到國家檔案館、南京國家第二檔案館以及天津市檔案館,非常遺憾的是,均沒有找到相關記載。此後記者聯系市僑辦等相關部門,得到的答復仍然令人失望。然而,所到之處都不斷提到一本書和一個人。那本書叫《馬來西亞沙巴華北同鄉會族譜》,那個人叫張景程,是天津村的村長。
熱血華人,處處堅守中國傳統
張景程,是天津村第三代後裔,是天津村的代表性人物。果然,記者抵達馬來西亞沙巴州首府亞庇市,在所見到的華人中打聽張景程,無人不知。
在天津村第四代後裔莫尼卡小姐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張景程的家,這套典型馬來西亞風格的獨家二層小樓和院落,到處洋溢著主人對於生活的激情和熱愛,更彰顯著主人華人的身份:最常見的中國對聯“天增歲月人增壽 春滿乾坤福滿門 花開富貴”;真人般高大的彌勒佛擺放在迎門一樓大堂;父母先人們的遺像被高高供奉……讓記者深感意外的是,這位傳說中的天津村領袖,正手捧大把的鮮花到處往他已經年味十足的家中插放。這位身高1.9米的村長被當地人尊稱為“甲必丹”,既是村長也是華人領袖的意思,屬虎,剛剛步入花甲之年。聲若洪鐘,異常爽朗是這位村長的最大特點,與遠道而來的記者簡單地握手,猶如天天見面的老朋友,毫不拘禮更無客套, “我們這些生活在海外的華人啊,充其量是90個百分點的華人,你們生活在大陸的華人才是百分百啊……”一開口,張景程熱愛故鄉的情結溢於言表。說話間,他懷抱的所有鮮花都被他插放在了三百余平方米二層小樓內大大小小的花瓶中,年味更加濃郁。如果不是屋外滿眼的熱帶雨林特有的植物和32攝氏度的高溫,記者或許完全忘記了這是遠在萬裏之遙的馬來西亞。
村長特有的坦誠和率真著實讓記者對這位出生在馬來西亞的天津老鄉心生敬佩:這是一個把愛國當成責任,把華人視為一家的熱血華人。“快過年了,我得帶領一家老小,好好布置我的家,過年就得有過年的樣子,每年尤其要帶著我兒子貼對聯,告訴他對聯為什麽貼?怎樣貼?是什麽意思?……”在他看來,過年必須在家裏與父母長輩全家團圓,絕對不可以到外地尤其是國外旅遊,這是中國人過年的規矩,是每一個華人必須知道的規矩,到任何時候都不可以忘記。三十除夕必須全家一起吃團圓飯,餃子是必須上的,家中的女人必須會包餃子,必須會做炸醬面、打鹵面等中國北方地道的飯菜。大年二十六以後要到墳場給祖先們上墳,親朋好友要互相拜年,要給小孩子們發紅包,讓小孩子們對中國年有興趣,熱愛中國年,熱愛中國不忘根。
傾心奉獻,14年連任同鄉會主席
張景程是一個充滿傳奇和故事的人,這傳奇在於他不僅是一個樂於付出、充滿激情的人,更是一個富有智慧、勇於挑戰的人。
1994年8月30日,張景程以361票當選華北同鄉會主席,誰也沒有想到這主席一做就蟬聯了7屆,14年!他創造了華北同鄉會主席連任的紀錄更創造了華北同鄉團結、發展、壯大的歷史。
1976年7月25日,南下沙巴的天津人後裔在蕭春傑、範維成、李振明、遲金川、聶寶榮、宮佐成等人的發起下,成立了華北同鄉會。然而,同鄉會是民間組織,沒有經費來源,曾幾度被政府封門。張景程看在眼裏急在心上,當選同鄉會主席後,他首先幹了一件載入同鄉會史冊的大事:購買永久會館從根本上解決同鄉會生存問題,倡議立即得到同鄉的支持。他開始在亞庇市區及鄉下農村募捐,一年的時間,募款68萬馬幣。張景程以46萬馬幣買下了會館大廈並將部分房屋出租,實現了以租養會。1997年11月15日新會館大廈開幕典禮,沙巴州首席部長(最高行政長官)、同為華人的楊德利前來祝賀。擁有華北同鄉會大廈令廣大華北同鄉歡呼雀躍,奔走相告。永久名譽主席李偉光在大廈典禮上動情地說:“同鄉會在張景程的領導下進步迅速……這是沙巴華北人的一大榮幸……”如今,華北同鄉會不僅已成為凝結華北同鄉乃至華人的重要平臺而且已成為沙巴15個同鄉會裏的佼佼者。
他帶領的華北同鄉會醒獅團參加世界醒獅錦標賽一舉奪得世界舞獅冠軍。
張景程連任7屆會長(主席)年年都有為同鄉服務的創新和宏願,而每一個創新與宏願對於他自己都是極其艱難的挑戰。張景程就是在熱愛同鄉、壯大同鄉的精神支撐下,想一個幹一個,幹一個成一個,他不斷地用智慧和毅力兌現著自己的承諾:購置一棟三層樓會所、以會養會、編寫族譜、建設吧巴第二天津村會館、開發吧巴津僑義山……
無怨無悔,十年出版天津村史
2007年出版的《馬來西亞沙巴華北同鄉會族譜》已經成為108戶天津人移民沙巴的重要史料,甚至可以堪稱“馬來西亞天津村移民史”,然而就是這本重2.8公斤的書,讓充滿正義與責任的張景程嘔心瀝血,耕時十年。
1990年,老前輩聶寶榮和寇恩華對當時還是副主席的張景程說:“如果你作了主席,最重要的任務是給同鄉們做一件大事!把咱們華北祖先先賢們南來北婆羅州108戶同鄉之族譜和歷史記載下來!”張景程二話沒說當場就答應了下來,可是讓他做夢也想不到的是,為了這一承諾,他飽受了艱辛。1994年張景程發起成立了編印籌委會,他聘請了王進良、臧玉成、聶惠慶、劉樹林等12位同鄉為顧問。然而祖先1913年來南洋創業到上世紀90年代已近百年,當年的108戶439人中,第一代、第二代已基本離世,不僅如此,由於天津村後裔已在沙巴州散居開來,找尋天津移民的史料成為出版族譜的最大核心難題。張景程在得到了各位顧問及時年98歲的老村長劉樹林提供的珍貴歷史資料後,又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措:每年清明節前五天開始和臘月二十六至年三十,帶上粽子、泡面,買了錄音筆,背上照相機,到天津村後裔必來的津僑墳地等候來這裏上墳的人們。從天不亮等到中午,他對每一位來上墳的天津村後裔進行現場“采訪”,並一一留下聯絡電話……這一幹就是整整8年!隨後他繼續走鄉串戶,根據長輩同鄉的口述和回憶,自己出錢買紙,請人整理、打印、復印搜集起來的資料。張景程和他的同鄉擡著整整兩木箱、50多公斤重的資料四次往返北京和亞庇,感動了中國僑辦、北京市僑辦、天津市僑辦、河北省僑辦、滄州市僑辦、保定市僑辦、北京馬來西亞僑聯、國土資源部僑聯!他們不僅為這本厚厚的族譜寫來賀詞,北京馬來西亞僑聯執行會長蔔鼎順先生和副會長兼秘書長趙國隆以及他們的同仁,還花費兩年時間為這本族譜進行了審稿、定稿、組版。張景程的行為更感動了在沙巴的華北同鄉:李漢文贊助21500元馬幣;王進存兄弟全家贊助21500元馬幣;張景程自己掏腰包4.3萬馬幣……當這本僅印刷費就花掉8萬馬幣的族譜2008年正式出版,天津村後裔都被張景程的執著和付出震撼了。天津村“活字典”胡占成在華北幼稚園迎春聯歡會上接過張景程送給他的《族譜》時當場就哭了!張景程說:“《族譜》在查找資料過程中,因一些天津村後裔不重視而留下許多遺憾,我也被一些同鄉不理解當成‘神經病’和‘瘋子’,但對於108戶闖南洋的天津祖先我盡到了子孫的責任,無怨無悔!”
記者在馬來西亞探訪天津村的過程中,張景程和他編寫的族譜是同鄉們提到最多的話題,這本花掉張景程太多精力、心血、時間和金錢的族譜已經成為天津村後裔查閱108戶天津人下南洋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如今它已被天津市檔案館收藏。
嘔心瀝血,一切為了中國根
采訪張景程,時間很快就到了下午,本來說好不能太長的采訪,卻被村長自己無限制地延長了,“和我一起去吧巴(縣)吧,咱們接著聊”。顯然本報記者萬裏尋訪馬來西亞天津村的行為感動了這位鷹派風格的“甲必丹”,計劃中,他要趕往近百公裏外的吧巴縣第二天津村,村裏的小學出現了資金及華文教學問題。
學校叫巫路金馬利政民小學,是天津村人1959年自己創建的,讓張景程最感艱難也最為自豪的是,幾十年來,學校堅持華文教育。
近兩個小時的車程,下午3:30我們到達時,所有校友董事都已到齊。人們尊稱他為“大主席”,聽說我們是專程前來探訪天津村的家鄉記者,校友和董事們表現出了感人的親熱。王惠安一個電話,五六個孩子吃力地擡著大鋁壺來了,王惠安憨笑著對記者說:“喝吧,這是咱自己的咖啡。”一日多餐的習俗,讓下午的會議桌上放著剛剛烙好的大餅,地道的天津大餅、地道的天津鄉音,記者的心情難以言表。“大主席”用大餅蘸著咖啡邊吃邊說:“100年了,誰能想到,老家的人來看咱們了……說說學校的事兒吧……”,幾個月前,董事會決定為學校安裝22臺電腦,今日驗收等待付款;縣裏召開運動會,學生們需要3500多馬幣買運動服、學生參加縣紀律訓練營午餐費每天10元,家長們不願意掏……張景程一一表態:電腦款55000元,驗收合格後給付;買運動服我出一半,午餐費我出一半……令記者深感意外的是,一個小時的會議解決了6個資金問題,其中張景程認捐了近一半的費用。“大主席”的慷慨不時贏得8位校董的掌聲。張景程最後表態:“到了年底,只要孩子們華文學得好,學生有增加,老師和學生再發紅包!”原來,這所學校曾因教師是土著,華文難教難學而一度被中斷,張景程堅持“到什麽時候華文教育都不能停,華文是根啊!”如今不僅第二天津村的後裔在學習華文,連生活在這裏的土著後代也在學校學習華文,華文已成為學生必修的課程。張景程經常說“老師是導師,要引導學生而不能讓學生引導了老師!不能因為學生們都是土著,聽不懂華文,就用土著語講課!”這個“生”在偏僻山區50年的華文小學和全馬所有的華文學校一樣,正是在張景程這樣一批批一代代華人的堅持下,發展著、壯大著,這也是眾多海外華人最動人最深沈的愛國情懷。
張景程自己擁有三個建築公司,公司業務非常忙碌,但這樣的校董會一年不知開多少個,他每一次都是來解決實際問題而不僅僅是研究問題。校董們說這個600多平方米的會館就是“大主席”捐的地,他公司建設的,不僅作為同鄉會分會還供全村人運動及各種活動之用。
現實中,華北同鄉的大事小情都少不了張景程的身影,用他的話說:“光鄉親們去世,我就參加了200多人的下葬!”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張景程即向華北同鄉們發起號召,5月18日,第一批14300元人民幣的救難金就被送到中國駐馬來西亞總領事謝福根的手中。
無私和付出換回來的是尊敬和信賴,記者探訪天津村渴望見到更多天津村人的願望,張景程開著車幾個電話就搞定了,記者大呼神奇,可無論是散居在亞庇市的還是聚居在偏遠吧巴山區的天津村後裔卻異口同聲“大主席一聲令下,我們當然招之即來啦!”
眷戀故土,熱愛祖籍幾近癡迷
和所有海外遊子一樣,張景程無時無刻不期待回到故鄉尋根認祖, “大家想念故鄉,子子孫孫們等的脖子都長了……”終於,1987年,中馬建立了外交關系。1993年,張景程踏上了夢想中的中國土地,圓了他和幾代人認祖回鄉的夢!這一去便一發不可收拾,至今粗略估算他已經13次往返,平均一年一次。
1998年9月4日,張景程一行6人被天津市政府僑辦盛邀參加由天津市政府舉辦的世界天津人大會,作為團長的他欣喜若狂。2003年張景程又帶著他的妻子兒女到天津、北京、河北訪問,2007年他被全國政協等邀請在人民大會堂參加新中國58周年國慶招待會。去年9月,天津舉辦的世界天津海外華人大會,張景程作為天津海外交流協會副會長應邀參加了大會,還代表310多名到會的海外華人作了激情發言。會後北京僑聯邀請他在天安門觀禮臺參加了60周年國慶大典。如今他身兼數職:天津海外交流協會副會長;北京市僑聯名譽顧問;北京馬來西亞歸國華僑聯誼會名譽主席……在中國北方僑界,張景程聲名鵲起。
張景程作為華北同鄉會永久名譽主席早已載入華北同鄉會的史冊,而他為天津村後裔所作的無私貢獻更是被天津村後裔銘記在心。(收藏自《今晚報》2010年2月24日,星期三,第19版:華夏聚焦)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