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證據之一即她在欽定美國版《佔有》時,特意選擇該畫作為封面。克里斯塔貝爾對「梅林與薇薇安」故事的反思,恰構成了對格洛弗前述願望的解構——女性習得男性的強力來奴役男性(在格洛弗是真摯的願望,在莉奧諾拉則是方便的手段),甚至為之喪失了自己的女性特質,究竟價值幾何? 拉斐爾前派繪畫的藝術特征鮮明,「欠缺陰影和欠缺明暗對照法,特別著墨於細部」(17);講究每一片花瓣、每一根髮絲都栩栩如生,如該派理論家約翰·羅斯金所言,「即使最微小的細節也是來源於自然,並且只來源於自然」(18)。拜厄特曾深入思考過拉斐爾前派的藝術特征,在其理解中,小說(按:以福特的小說為例)對拉斐爾前派的視覺世界的回應,表現為「作者內心深處的時斷時續地,迷宮般復雜地顯明」,同時「堆積精確的視覺細節」(Portraits:11)。
因此,小說中《仙女梅盧西娜》被拉斐爾前派時期的批評家欣賞,也與這種「精確的視覺細節」相關。精雕細琢本為女性所長,拜厄特含蓄地暗示了格洛弗與拉斐爾前派的這種契合點是值得珍視的——精致的秀麗(pretty)適於作為一種不可或缺的參照系,將野蠻的力量(brute power)作為標准與追求目標對女性來說的確存在某種問題。
回到拜厄特藉由維柯《新科學》所介入的古今之爭的問題上,正如威爾斯所指出的,《佔有》中吸收了維柯關於語言的創造性力量的觀念。(19)維柯的基本哲學原理在於,將認知等同於創造。人類認識的世界(敘述的歷史)是人類自己創造的,「所以它的面貌必然要在人類心智本身的種種變化中找出」(20)。
在維柯的意義上,拜厄特對當今所使用的理論術語對世界的塑造結果感到憂心。她在自己的論文集中曾明確指出:「以女性主義、拉康式批評、後殖民主義等為代表的現代批評越來越傾向於僅把作品當作材料,而把理論敘述與關注重點強加其上。批評理論以強勢的姿態挑出作者所使用的詞匯,強賦予其雙關意。」(21)具體到《佔有》的文本中,主人公莫德將20世紀文學研究的整個基調與女性主義者莉奧諾拉的凶猛、弗格斯·伍爾夫不道德的玩樂態度與像髒蛋白的床並列(Possession:241)。
小說中20世紀從事文學批評的學者們,似乎都被他們所操持的理論術語控制,理論在某種程度上塑造決定了他們的人生。甚至在最邊緣的莉奧諾拉的前夫納撒尼爾·斯特恩這個小角色身上,都體現出一種強勢理論對其生活的壓榨與塑形。他作為一個細致的新批評家(meticulous New Critic),在以莉奧諾拉為代表的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解構與女性主義的思想打擊下一敗涂地,幾無立足之地。在男女主人公的關鍵性反思中,他們都意識到,性的隱喻似乎已經吃光了(eat up)整個世界。他們身處的時代與文化「報復性地激增」的性的話語,導致人們不再信任愛。「愛」是對以艾什與克里斯塔貝爾為代表的古人極為重要的東西,但對羅蘭他們身處的20世紀而言,則是「可疑的意識形態建構(suspect ideological construct)」。羅蘭在小說中困惑道:當我們通過理論將一切都視為性欲表達,又能獲得什麼神秘的力量(arcane power)?這顯然是讓今人覺得無力之處(powerlessness)。
《佔有》中的確包含一個維柯式的關於代際的模型,以「神話時期-維多利亞時期-20世紀」來對應維柯的「神的時代-英雄時代-人的時代」的結構。美國哲學家列維尼(Joseph M.Levine)經過詳細的梳理指出,維柯在古今之爭中具有全然的「獨創性與現代性」。他試圖調和古今,卻並非「選取論爭雙方最明智的論點以締造一種平衡」,他「非常現代,以致尋找了一種全新的方式來評價古代詩人的優越性」(22)。但之前的分析卻表明,拜厄特選擇更相信古人的智慧,「神秘的力量」作為一個隱秘的關鍵詞尤為拜厄特所強調。為此她向傳說與神話中去找尋,質疑現代理論存在這樣的力量。
(16)引文中提及丟勒(1471-1528)與拉圖爾(1836-1904)兩位畫家,是與前者的名畫《祈禱之手》及後者最為有名的花卉畫形成互文。
(17)保羅·約翰遜《藝術的歷史》,第460頁。
(18)約翰·羅斯金《前拉斐爾主義》,張翔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86頁。不過,正如很多評論者都會注意到的,讓藝術完全忠實於自然本身就是一種包含悖論的表述,這反而會導致藝術的取消。
(19)Lynn Wells,"Corso,Ricorso:Historical Repetition and Cultural Reflection in A. S. Byatt's Possession: A Romance" p.668.
(20)維柯《新科學》,朱光潛譯,商務印書館,2009年,第170頁。
(21)A. S. Byatt,On Histories and Stories: Selected Essays,p.45.
(22)列維尼《維柯與古今之爭》,收入劉小楓、陳少明主編《維柯與古今之爭》,林志猛譯,林國華校,華夏出版社,2008年,第136頁。
(2016年第9期 《外國文學動態研究》,作者王媛;單位:南京大學文學院;關鍵詞:拜厄特、《佔有》、拉斐爾前派、印象主義、古今之爭)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