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過得像個人,才能看到美

蔣勳曾說自己是用佈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現在他已經可說是美的宗教家。

近幾年來,蔣勳走遍竹科與各地演講,到場的聽眾們彷彿都期待受到“開釋”,除了在席間對於充滿抑揚頓挫的感性分析頻頻點頭,發問的許多也都是已超乎美學的人生之問。

事實上,這幾年來,蔣勳談的美,也有很大的變化。

他過去比較偏向幫助大家賞析藝術之美,但他在與聽眾愈來愈多的互動中發現,許多上班族的餘暇時間已極度有限了,刻意附庸風雅地去欣賞音樂會、畫展已經沒有必要。

重拾與周遭人的感情,重新找回“像個人樣”的生活方式,才能對美真正有所體會。

本期美學學院專訪蔣勳,分享上班族也可以找回的生活之美。幾年來,幾乎所有的竹科企業我都去過了,和企業的人有所接觸後,我才知道我過去有“知識偏執”的狀況,但我並沒有真正認識30歲上下的職場工作人員。

竹科有一家上市公司的員工平均年齡是31.8歲,他們都是最優秀大學畢業的菁英。

開始工作的前10年,是人生很重要的階段,但他們卻通常是11點以後才下班。

要戀愛,可能沒有時間戀愛;要買房子,就用世俗的固定模式買房子,找一個大家認為有名的設計師;要結婚,但用很草率的方式結婚。

我知道很多工程師經由輔導去娶烏克蘭新娘,他們可能連戀愛的時間、耐心都沒有。

真正的美,作假不得

我原來希望的藝術是能恢復人的品味和人的感覺,但他們接觸了這些東西卻沒有感覺,像有些企業會固定舉辦一些音樂會,但他們卻沒有辦法進入那個世界。

所以我現在希望向大家說的是“人的原點”,當我們失去了人的原點,談所有的美都是假的。

我有一個朋友,住在信義路上億元的豪宅,找了日本最有名的設計師來裝潢,但有一次我去他家,發現他住了兩年,可是廚房裡所有進口廚具的膠膜都沒撕掉。

                                             (文/麥立心 2007年5月 Cheers雜誌

Views: 209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就是冷門 on June 27, 2024 at 10:46am




Comment by 就是冷門 on April 8, 2015 at 1:51pm

藝術紮根鄉鎮·池上藝術村總顧問蔣勳出任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文化就在巷子裡,台灣的美好就從鄉鎮開始。耕耘鄉村藝術多年有成的台灣好基金會成立池上藝術村,邀請美學大師蔣勳擔任總顧問及首位駐村藝術家,蔣勳直說「駐村就是藝術的享受」。

美學大師蔣勳去年開始至池上藝術村駐村,不只從事文學創作,更常拿起畫筆記錄生活的美好。(台灣好基金會/提供)

認養池上多棟老房子的台灣好基金會,與池上萬安村、錦園村合作,以聚落型態打造具有在地特色的池上藝術村,該會董事長柯文昌指出,不只要讓藝術家在池上生活、創作,更要他們感受土地的力量、鄉村的人情,「吸收鄉鎮文化底蘊的美好後,轉化為創作的能量,更進而將作品帶到全世界。」擔任總顧問及首位駐村藝術家的蔣勳表示,尚未駐村前很好奇池上為何可種出優質稻米,實際到該地後才恍然大悟,「原來居民對土地的信仰有著動人的堅持」。

對於池上藝術村的成立,蔣勳有極高的期待,「法國有名的巴比松村,曾吸引多位藝術家如米勒、盧梭等帶著知識分子的反省前去,並進而創作出許多偉大的作品。」他指出,藝術家在農村的生活中找回人與自然的關係與價值,「池上藝術村淳樸的農村氣息,相信也將讓藝術家體會到鄉村的美與定。」

蔣勳說,台灣人常有的集體焦慮就是希望獲得世界認同,每個鄉鎮與其努力推銷或是複製其他鄉鎮的經驗,不如仔細思考在地的特色,「每個鄉鎮其實都有人才,重點是把人才找出來。」

目前已完成規畫的池上藝術村,在4月所有老房子陸續改造完成後,5月將正式邀請藝術家進駐,讓藝術家一起為台灣鄉鎮文化貢獻心力。(2015-03-31 )

柯文昌:匯聚台灣資本 推企業家回鄉共好

普訊創投董事長、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昨(30)日指出,台灣要培養創新創業聚落,吸引全球技術、人才和資金,首要之務是把台灣的環境弄好,讓大家願意在台灣過生活,台灣好基金會正在推動企業家回鄉共好,協助找出或發展鄉鎮特色,豐富生活、觀光、產業的能量,並透過活動被世界看到,匯聚為台灣的資本。

目前台灣好基金會在台東市、台東池上、桃園大溪有駐點,今年擬新增屏東潮州、苗栗等地,其中,在苗栗推動一個企業、一所小學、一畝校田的「神農土地教育計畫」(兒童有機午餐),獲得光洋科技應用材料、達航工業等支持,上周柯文昌另帶著傳產、科技、創投的10位企業家,體會大溪老街文化,希望吸引更多力量回流鄉鎮。

台灣好基金會已在台東深耕6年,3年前柯文昌便邀好友復華投信董事長杜俊雄回台東貢獻,贊助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為了讓藝術在池上做更深的扎根,又有了池上藝術村的新構想,杜俊雄將投入600萬元支持,與台灣好基金會一起認養與整修萬安村、錦園村、大埔村的閒置老房子,打造台灣的「巴比松村」,預計今年5月起邀請藝術家進駐。

池上藝術村總顧問、也是首位駐村藝術家蔣勳表示,法國知名的巴比松村,有米勒、盧梭等多位藝術家帶著知識份子的反思進駐,他們在農村居民的彎腰、拾穗中,找回人、土地、手作的價值,米勒知名畫作「晚禱」,就在思考土地給人民的信仰和存在價值。

而池上的美與定,也將是打造台灣巴比松村的條件,池上不只有優質稻米還有米產業,以及鐵工廠、陶藝、蠶絲等產業,將邀請各領域藝術家進駐,與傳統產業結合、激盪新的火花,協助年輕人回鄉創業、就業,租下老穀場做為藝術家展演空間。

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李應平表示,池上模式會向外延伸至玉里、關山等地,變成「縱谷運動」,今年秋收稻穗藝術節計畫邀優人神鼓在台東縱谷一些特色城鎮雲腳走路,搭配在地市集行銷縱谷好物,發展微經濟。

柯文昌強調,透過深度旅遊,讓旅人瞭解鄉鎮生活步調、故事,可拉長旅遊動線、增加消費,改變人們遊玩的態度;同時,結合更多企業家的能量回鄉貢獻,可豐富和永續生活、觀光、產業的能量,讓台灣的好從鄉鎮開始。(收藏自 自由時報

Comment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6, 2012 at 9:27am

蔣勳淡水八里的畫室旁立著一座墓,埋著幾百年前"唐山過台灣"的先民。他讀了歷史後發現,"這些人幾乎都是少年,他們出去冒險,嚮往一片新土地,甚至連兩腳都沒機會踏上這塊土地。"

這就是蔣勳嚮往的"少年台灣"精神。"不知天高地厚、不畏死活地去做一些事",他形容這種精神是一種"美學",暴烈、不在意毀滅,"充滿頑強與耐苦的生命力"。

"都市化後,這種冒險精神是不是消失了?"蔣勳說,台灣土地小、國際地位不明,台灣少年都該有先民"在夾縫中突圍"的勇氣。十二年前政黨輪替,台灣經歷一 次翻天覆地的轉折後,蔣勳背起行囊走遍大小鄉鎮,尋找這股深埋土中的頑強力量。他將流浪與尋找的過程寫成新書"少年台灣"。

"島嶼上習慣談論政治,我聽多了,常常悄悄離開那些喧囂的聲音,背起背包,搖晃去一個安靜小鎮或村落。」蔣勳曾寄望政黨輪替改變台灣,卻發現革命者成了當權者後,面孔統統變了樣,"真正能改變台灣的,是一代代傳承的冒險精神。"

彌陀、觀音、豐山、梓官、野銀…蔣勳走過幾十個鄉鎮。"許多台灣人熟悉巴黎、紐約,卻沒聽過這些台灣鄉鎮。"他為每個地名寫一篇文章,寫法介於虛構與真實、小說和散文之間。如{少年彌陀{中,他寫的是早逝編舞家伍國柱少年立志學舞的故事,彌陀是伍國柱的故鄉。

流浪的過程中,國族、省籍等政治標籤在蔣勳心中漸漸消失。他參觀馬祖燈塔,發現守望過燈塔的兵將來自俄羅斯、英、丹麥、荷蘭;"如果我們把這些世界船隊在台灣留下的足跡和經驗留下來,台灣可以變成非常混血的文化。"

蔣勳也不再用"民族英雄"看待鄭芝龍、鄭成功父子。教科書一直避免使用"海盜"形容他們,但沒有海盜的生命力,不會創造這麼燦爛的事業。他認為,鄭氏父子就像台灣,欠缺清楚的國族認同,"因為不清楚,反而充滿生命力!"

"好的文學不是讓人停留在文學本身,而是讀完以後把它丟開,去看那一塊土地和那裡面人的生活。"蔣勳希望"少年台灣"的讀者闔起書,背起包包去流浪;"你,就是書中的少年!"(2012/01/10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Comment by JC on September 19, 2011 at 7:22pm

看了moooi的評論,忽然讓我我想起剛出來工作時,在外租屋,手機是最原始只有通話功能那種,租屋沒有電視,沒有網絡。每天下班後和室友去吃晚餐,上網咖打電玩,到mamak檔看球喝茶,日子簡單卻快樂,比起大人口中無憂無慮的"小時候"一點也不遑多讓。

有一次甚至下班後和室友到相熟的小食檔吃晚餐,從七點左右,邊吃邊和老闆天南地北的亂聊一通,直到十一點才幫老闆收檔回家。然後慢慢的,就只有過年時才有機會和老朋友一邊玩牌一邊沒有目的的亂聊,平日都會聊到工作,投資,通漲,政治......然後朋友都結婚生小孩去,就連過年的相聚也越縮越短。

最近有一次外國的朋友來玩,我想帶他們到mamak檔去開眼界,但離開了吉隆坡多年,都不知道該去那里,打電話問朋友,他們都說:已經很久沒去那種地方了!實在有點心酸,如果大人的生活都不像小孩子那麼快樂,到底是快樂離開大人,還是大人自己拋棄了快樂?

"科技以人為本"好像是某手機的口號吧,但有時我真懷疑參與研發和設計的人對於"人"的了解有多少?但我從不懷疑他們老闆對於人性弱點的了解有多透徹,能讓消費者乖乖的掏錢不斷追逐所謂"更貼近人性"的"智慧手機"。

有時我甚至在想,如果說瑪雅2012年世界末日的預言是真的,或許指的不是地球末日,而是人性的末日。

Comment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August 23, 2011 at 10:48am

       噗浪上有位叫eruispooky的网友这麽说:“现代人拍拖多,恋爱少。男女没时间空间相处,却有好多娱乐空间,只有找个伴一起消费物质--总不能常一个人去消费物质啊,却根本没读懂对方,没互相欣赏。这样也间接把对方当着消费品,而非人。没心灵沟通,于是常有怨怼。“

      和他有同样想法的有一位叫Luan Loo的网友,他很同意这说法:” 对!!其实不止是情侣之间,朋友也一样,gathering也一定会去娱乐场所,根本没有静静坐下聊心,说近况。我不喜欢啦!“

     他又说,如果想长远一点,这就是离婚率节节上升的原因。

     这些感想,和moooi8月15的评论是很合拍的。

Comment by 家就在这里 on August 19, 2011 at 9:52pm

       我的711

       没搞错,是711,不是911。911的恐怖远在美国;711的恐怖却近在亚庇。

       709後的两天,警方、市政厅、镇暴队与民防团再次出动,前往沙巴网路电台广播室,再次尝试强暴把那招牌拆下来。

       因为这招牌是黄色的,而且上面写着“廉洁、果敢、实事求是”。对官爷爷已不仅是碍眼,更是莫名的威胁了。

        由于这一天是周一上班日,过了吃饭时间,婆联中心没什麽人潮,电台办事处也没两个人,几路官爷爷和他们人多势众的战将,准备趁虚而入、速战速决把那块招牌摧毁。

        他们估计错误的是,当办事处职员在和执法者抗议争论时,许多负责人、支持者和媒体都纷纷在第一时间内赶到了。

        两方对峙正不分不下之际,路口出现了一部消防车。亚庇建筑物闹火灾时,往往在烧毁得七七八八时,消防队才会出现,然後开始找水龙头的。这回怎麽那麽有效率?

       众人冲上前重重把消防车围着,逼得它无法开进对峙现场。大家怒气冲冲的问消防员,这里没有火灾,你干吗开了消防车来,是不是准备像对付暴民那样开水炮驱散人群?

       坐在车头关紧车门的两位消防员,把玻璃较下一道逢说道:“我们接到部长的指示,到来执行我们任务?”众人更愤怒了,问他说:“那一位部长,什麽任务?”

       那两位消防员赶紧把玻璃较上,交头接耳一番,打了一通电话,有点神情释然的把玻璃窗较下说:“没事没事,我们这就开走,马上开走。”众人于是一边鼓掌,一边闪开一条路,让消防车开去。

      剩下那一群执法人员和人群继续理论着:“到底你们是根据什麽法律来拆这块横扁?”官爷爷看来硬的不行了,便一通电话招来市政厅的法律顾问,到来引经据典说这不符合什麽广告法令,那不符合什麽招牌法令之类的。

      在场的拿督杨德利告诉他说:“你是律师,我也是律师;我还做过首席部长和地方政府部长,让我来告诉你,为何你们不可以拆人招牌。”

       对方哑口无言,知难而退;官爷爷只好说:“好,我给你们两个星期的期限。我们走!” 一众蛮悍的战将也慢慢离散。

      和709那天一样,许多人都是从手机短讯和面子书多媒体内容,得到“现场直播”的信息,而马上赶到事发地点,一边助阵,一边做更深入的报导。

      有了智能手机,加上Facebook等社交媒体,我们现在已经不再是无助的“信息受众”,也同时可以是“信息主播”。利器在手,现场录影、录音的真实记录,叫任何不义、不法、不平的行经,都无法用收买、删剪、封锁、扭曲或其他压制手段来遮盖了。

Comment by 家就在这里 on August 19, 2011 at 6:46pm

              我的709

       先讲一件旧事,7月9日那天,我在沙巴亚庇婆联中心,出席沙巴网路电台的推动礼。本来我想,这是一件很寻常的民间活动,去到现场,却偏偏看见来自警方、市政厅、镇暴队与民防团的数百蛮悍大汉,围堵在活动现场出入口前。

       平时,亚庇的罪案无日无之。民间每回投诉、抗议,执法单位都是一句“没法子啊,人手不够!”那天,怎麽一下子来了那麽多“社会秩序捍卫者”,人数不输国庆日游行的队伍?

       我後来了解到,是主办单位的启播礼横扁“冒犯”了人;我急忙问道:“有问题吗?”有人说,根据官爷爷的规定理由,“用黄色是犯法的!”我说,那你们何必用敏感的黄色呢?“我们的制服一路来都是黄色的,有什麽不对?”

       那人又说:“官爷爷也看我们电台的口号不顺眼!”我抬头看了看那横扁,哎呀,活该这票人“惹祸”,他们居然说他们要“廉洁、果敢,实事求是”。当天是709,数万“净选盟”黄衫军在吉隆坡高喊Bersih,你们也来Bersih,官爷爷怎麽不吓到腹泄、呕血?

       执法单位冲着一块横扁劳师动众而来,成了第二天各报的头条,给沙巴网落电台做了最好的免费宣传。最令人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那天早上到来参与启播礼的来宾,人数起初并不是特别多,毕竟这只是一个组织的内部活动。

       可是,当执法官爷爷仗着人多势众,如临大敌出现在活动现场,千方百计要强硬把横扁拉下来後,到来打气的民众却是越来越多,闹得那一带交通堵塞。

       站在我身旁的一位年轻人说,他和几位朋友分乘两部车子从担布罗里赶下来表示支持。“消息那麽快就传到担布罗里?”我嘀咕道。“哎呀,uncle,现在有了facebook,全世界都看到这里发生了什麽事啦!”

      是啊,uncle学人讲internet,骨子里还是老时代的人,有时候会忘记了新事物。我这才发现到,许多平时在网络上舌战群雄的博客,也已经出现在警民对峙的现场,一面用手机拍照、录影,当场就给他们的面子书网页上料。

      难怪,人数越来越多,搞得群情汹涌。

Comment by 葉子正绿 on August 17, 2011 at 11:54pm

 

 

 

 

 

 

一篇好文字,可以点燃许多有意义的谈话。我就经验过,有人因为一首老歌,谈到了电视选秀节目,绕到某场演说、城市爱情小品电影,最後怀念起求学时去参与的外展领袖培训。

在这里看网友因为蒋勋教授的一篇文字,谈到三十岁以下的青年要回到原点,活得更有人样,而激发了大家的谈兴,这是很令人开心的上网体验。我来插嘴几句。

一场网上讨论之所以有意义,往往是因为网友们从很特别、很新鲜的视角来探讨一件事。此时,假若有谁能引进恰当的参考文字、影像、音频或视频,可以马上开阔大家对问题的掌握与了解。

例如,某些观众人物言行不当,可以用手机录音或录影下来,大家过後在网上发布、评论,我们就不容易一时丧失了头脑,让人牵着鼻子走。避免人云亦云、以讹传讹去“赞”、“推”、“转载”、“分享”,不必要的起哄或围剿。个人意识贵在独立思考,让网友互相鼓励彼此的独立思考能力。

前阵子,是谁在《爱垦》上说,网络阅读、参与的体验,可以很丰富、很实用的。所以,它不只是满足工作或娱乐所需而已,它还是一个有效学习的地方。而且,试想想,当文字、图像、音频与视频多媒体交会,加上网友之间深度、坦诚的交流,它所可能冲击、产生的创造力,真是无可限量。

所以,一个好网站、有意思的社交媒体,不只是信息BB机、布告栏、资料库、图书馆、档案局或传统大众媒体,它是在这些基础上建立起来,带有主题博物馆、特色展览厅,甚至另类游乐场味道的讲堂。我们走到当中,学习变成特别exciting的一回事。

我看蒋勋老师的忧虑是,年轻一代失去了体味事物、欣赏生活的能力,连恋爱、结婚这样的人生大事,都交给别人安排到乌克兰去速成,生活还有什麽味道?moooi的牢骚,很明显是看大家的心思,让网路上那些零零碎碎的信息给打断、搞胡了。

这问题不在通讯工具,就好像看电视,频道很多也很精彩,但我们何必天天都看电视,或什麽节目都看?要看也是看符合我们胃口的东西。所以剩下的问题是,像蒋勋老师说的,怎样培养自己品位的问题;以及在工作与娱乐所需之外,怎样集中精神在对自己学习有帮助的事物上。

当然,有许多事不是自己一个人可以解决的,例如建造新的市场规则、社会秩序,需要群体的参与。但是,我们一样可以利用网路工艺与创意,建立一个共同的社区,找寻每个人可以共同行动的步骤。人比电脑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人脑会主动思考;懂得结合新旧经验,看出眼前问题可以下手的空隙。

我一位学传播的朋友曾向我埋怨,说网上的东西太多太杂了,每次要交功课,总觉得千头万绪,不知如何动手写东西。当然她很不屑于cut and paste ,总想弄点属于自己的东西出来。我向她建议,不妨在平时上网时,少看一点别人在FB贴些什麽八卦或娱乐的消息,而多留意和自己学业有关的内容,例如,上一些搞音乐、电影、新闻、艺术、社会工作的网志,慢慢的就能把握到一个好创作,点子是怎样形成、成熟的。

 

Comment by 鮮拿哥 on August 17, 2011 at 1:57pm

蒋老师,我们30岁以下的年轻人其实不难理解,我们只不过是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已。我不是台湾新竹科技园那些IT新贵,他们的生活怎麽过我不知道, 但在马来西亚,我们的生活压力是很重的。我们整体的薪金在过去十年,只是提高了区区2%的,而一年的通货膨胀率就不只双倍于这个数字。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对“活得像个人样”的理解,是“要活得合理”;我很努力工作,却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而且这现象不限于我一个人,而是大部分青年人都面对同样的困扰,那麽问题就不在于我们年轻人了,而是这个社会出了漏子,那就不合理。

我向一些前辈请教过,日子怎样才可能“活得合理”,他们都很喜欢Jump to conclusion,倚老卖老。有一个uncle问我:“你听过铁棒磨成针的故事吗?”他又说:“不会错的,行行出状元,坚持做下去,吃得苦,才有出头 天。我以前就是这样熬过来的,不会错的!”

我心里想,对他来说,这是他本身经历过的事实,确实没错。可是,现在是不同的光景了,他所经历过的历史,以及他本身的体会,恐怕都不能这样解释了。至少,对于第二个人,特别是新的一代,这样的解释派不上用场,无法帮助我们成为应该成为的人。

我举一个例子,这位unlce年轻时给人打工,时间久了,和供应商混熟了,取得信任,他们便支持他在另一个地方开了一家分行。那是没那么竞争的年 代。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是,行行业业都是那麽多人在竞争,互相砍伐。再说,很多生意其实都是掌控在既得利益者手上,要讲关系、背景与肤色,已经不是一句“吃 得苦中苦”可以面对的了。

当然,空间还是有的。四五年前,同学的弟弟去念电影,听说他的父母一面把积蓄掏出来,一面很忧虑的问他:“叔叔婶婶他们说,马来西亚谁来拍戏,你毕业後找得到吃吗?”那天碰到这位老弟,他说他现在忙得不得了,不过很开心;碰上许多人都愿意投资电影的时候,不会饿死啦!

我要拍电影似乎太老了。不过,其他空间还是有的,要是怎麽找也找不着新空间,我们恐怕要考虑转换那游戏规则了。好像说,许多生意要讲肤色、关系,这 规则太岂有此理了,害惨我们这一代人,非对抗它不可。怎样做法,我不太懂,但也许可以借助网络媒体广邀有心人、同路人(别误会,不是上梁山啦),一道来探 讨。你看,说了这麽多,还是需要互联网、笔记电脑和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逃不掉的。

Comment by 鮮拿哥 on August 17, 2011 at 1:56pm

moooi妹妹(还是姐姐?),你也不好怪罪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它们其实是好东西。工具嘛,让它们成为我和你之间的桥梁便好了。好像汽车,我开车来找你,一道去兜风,多好;可是,假如我们天天为车子吵架,工具就变成了我和你之间的柏林墙,我和你跳得很高也看不见彼此。

讲个笑话给你听。上几个月,我老妈子做了一辈子的家庭主妇,忽然接到一通电话,说老同学有个两天的叙旧短游。怎麽说,我妈妈当年也是有几个追求者、仰慕者的女生,相夫教子了这三十年,忽然出现,也不好截然变成两个人,让当年没追到我妈妈的男性高兴,同情我爸爸。老爸于是有点紧张,说我给你买一部iphone或ipad带去,让人知道你其实也是很跟得上潮流。还是老妈子够底子,气定神闲的说,那麽复杂的新东西我不会用的啦,人家要看的是老朋友,不是看新东西。

老妈回来後说,许多同学好像为了这个两天的叙旧生活,特地去买了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却不太善于操作,要拍照、找个档案,手忙脚乱。许多人把时间都花在研究这些东西怎麽个玩法,而忘了问对方,这三十年你是怎么过的?倒是老妈子还是年轻时的那麽热心,处处关心人,主动和人交流。所以有的师长、同学便说:“你看来不只是样子没多大改变,个性也还是那麽可爱!” 老爸子听後乐坏了,我却很怀疑是不是老妈子自编故事,自我陶醉,看来又不像。

当然,老妈子是一个很温馨的女性,没有耻笑老同学的意思,反而赞赏他(她)们愿意学习新东西。她说:“新科技看来很有趣,但需要一点时间才摸得熟。”我说,不难的,我正好要换新手机,这个旧机卖给你吧,附送无限时培训课程,她说:“母子不讲钱,送给老妈还差不多!”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