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金斯(Silvan Tomkins)情感理論(Affect Theory)上

Silvan Tomkins 的「情感理論」(Affect Theory)和新世紀以來的「情動轉折」(Affective Turn)在學術上具有深厚的關聯。它們都關注情感的作用,但在視角和理論框架上有重要的差異和發展。以下幾點可以幫助梳理它們的學術關聯:

情感的基礎理論

Tomkins 的情感理論:在 1960 年代,湯姆金斯提出情感是一種自主且動力性強的系統,可以獨立於認知過程存在和運作。他將情感視為一種直接的身體反應和心理動力,具有顯著的激發行為的潛力。Tomkins 的研究定義了情感的基礎,包括其生理機制和面部表情的內在動力,奠定了情感理論的基礎。


情動轉折:情動轉折在一定程度上擴展了 Tomkins 的情感理論,但關注點從情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轉向了情感在社會、文化和政治中的角色。Massumi 及其後續學者更關注情感如何通過身體和物質在社會場域中傳遞,並強調情感不止於個體經驗,而是具有集體性和非語言性的特點。

情感的自主性與超個人性:Tomkins 的情感自主性:Tomkins 強調情感具有高度自主性,且能夠驅動個人行動。情感在他的理論中是一種動力因子,先於並獨立於理性,是個人意志的驅動核心。

情動轉折的超個人性:情動轉折受 德勒兹、瓜塔里以及史賓諾莎的影響,Massumi 等人將情感視為一種超個人的力量,是在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傳播的「能量場」。情感在這種轉折中不僅是個人內在反應,還通過復雜的情感網絡構成社會行動的潛力。

對情感和行動的關聯性理解

湯姆金斯的驅動力模型:他提出情感的基本類型(如恐懼、愉悅、羞恥等)具有促發特定行為的能力。例如,愉悅引發靠近,厭惡則引發回避。這種情感驅動模型展示了個體情感如何激發具體的行為。


情動轉折中的社會性推動力:Massumi 的研究表明,情感並不局限於驅動個體行為,而是通過集體和情感的流動來促進群體的行動。例如,集體抗議中的憤怒情感可以通過肢體互動迅速傳播,激發群體性的共同行動,構成社會變革的驅動力。這種情動是跨個體的,有時甚至無需通過語言便可形成行動。

理論焦點的轉變

Tomkins 聚焦於個體情感系統:他將情感置於個體心理學和生理學范疇,主要探討情感的內在機制。


情動轉折的跨學科影響:情動轉折則更加注重情感的跨學科性,融入了政治學、文化研究、社會學等領域。Massumi 等人提出,情感可以跨越個體而在更大范圍內傳播,並關注「情感如何塑造社會結構和政治過程」的議題。

湯姆金斯的理論奠定了情感作為一種自主系統的基礎,為後來的情動轉折理論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Massumi 等學者在 Tomkins 的基礎上,轉向研究情感的社會效應和跨個人傳播的潛力,將情感從個體心理學層面擴展到社會、文化和政治層面。這種學術關聯顯示出情感研究的層層推進,從個人到群體,從內部驅動力到集體情感場域的複製性。

Views: 2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