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在滿·大困局——中國城市危與機(前言)

中國“十二五”戰略已經開局,新一輪的城市競爭如箭在弦。 競爭世紀,誰已被遺忘?區域經濟時代,誰在快速崛起? 中國的城市競爭已經空前白熱化,城市之間為搶奪各種資源而展開的競爭可謂波瀾壯闊,令人眼花繚亂。

作者收集了中國內地城市在發展定位、發展戰略的制定以及城市發展與競爭過程中失誤運作的大量經典案例,也對中國城市圈的形成與區域經濟的融合亂象進行了分析研究。該書豐富的案例,既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在發展競爭過程中最受人關注也是最為典型的標本,也是目前最具參考性的中國城市競爭MBA案例庫。該書宏觀與微觀相結合,觀點尖銳、批判性強,對種種城市亂象提出了切中肯綮的批判,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城市困局,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2011年3月,中國《十二五規劃綱要》新鮮出爐。《綱要》為中國城市發展進行了精心的布局,描繪出了城市化戰略格局的基本框架:“兩橫三縱”串起東西南北城市群。這無疑為未來5年中國城市的發展脈絡作了新的註腳和闡釋。應該說,《十二五規劃綱要》為更多的城市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為你我帶來了更多的機遇。

中國城市的新機遇


山東半島,美麗如畫。

2011年元旦剛過,盡管“千年極寒”的說法沒有兌現,膠州灣還是進入嚴重冰期,迎來了極低的氣溫。但寒冷的天氣並沒有沖淡人們臉上的喜色。因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獲批成為“十二五”第一個國家發展戰略,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

如果你是一位海產養殖者的話,你一定會注意到這條信息。因為,山東藍色經濟區肯定會在各個方面獲得政策支持,比如貸款優惠、稅收減免等,這樣可以使你搶占市場先機,先人一步,勝人一籌,成為新一代的海產養殖大王;即使你只是一位海洋生物專業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你也同樣會被“青島將要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的海洋生物研發基地”這樣的字眼所吸引,因為這也會成為你的就業導向:青島是不錯的選擇;如果你是一位證券投資者,你無疑會在海洋經濟主題的股票上提前布局,讓你未來賺得盆滿缽滿。

機遇決定命運。如果你的嗅覺足夠敏銳,你不會不明白,應該怎樣在國家的宏觀戰略導引下去投資,去創業,或者去尋找更好的就業機會。對於每一個人,新的城市戰略也是新的機遇,關鍵問題是我們如何去把握。

緊接著,四川省“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建設8個百萬人口“特大城市”,這個規劃會讓1500萬人走進城市。四川“造大城”的計劃讓準備進城的農民歡欣鼓舞。

戰略決定城市機遇,嗅覺影響個人命運。

“十二五”時期兩岸經濟合作將面臨諸多寶貴商機,海西區域戰略的興起,已經讓溫州人最早捕捉到商機;成渝經濟區的規劃,讓重慶市誌得意滿,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間打造中心城市的新設想;中部的崛起,讓武漢人熱血沸騰,誌在做“下一個上海”;關中—天水城市群的崛起,使得西部人也做起了“第四極”的美夢。振興老東北工業基地的戰略剛剛興起時,東北人還在猶豫觀望之際,江浙人又一次捷足先登。

事實上遠不止這些,《十二五規劃綱要》清晰地標註出了主要城市化地區:哈長地區、環渤海地區、東隴海地區、中原經濟區、皖江城市帶、長江三角洲地區、長江中遊地區、海峽西岸經濟區、珠江三角洲地區、北部灣地區、黔中地區、滇中地區、成渝地區、藏中南地區、冀中南地區、太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地區、關中—天水地區、寧夏沿黃經濟區、蘭州—西寧地區和天山北坡地區。

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的機遇,諸如發展的坐標、立足的區域、生活的城市,乃至旅遊休閑的目的地。誠然,每一個城市經濟版圖的擴張,將不可避免地被納入全球社會綜合資源重新配置的龐大體系中,一座城市的資源稟賦、歷史文化、區位特點、引資環境、財政狀況、居民收入、消費水平、福利待遇以及就業情況等諸多要素,無一例外地和這個城市的未來緊密聯系在一起,而這些都與你我緊密相關。《十二五規劃綱要》的出臺,氣勢恢宏的城市發展戰略布局已經十分清晰,區域與城市間的競爭會更趨白熱化。我們所關註的城市,誰將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勢必會吸引每個人的眼球,因為人們已經發現,商機並不難覓,關鍵在於是否善於發掘。

總之,面對“十二五”規劃為我們提供的更多機遇,你準備好了嗎?

30多年城市化巨變

驀然回首,中國改革開放已經30多年了,大家可能已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們所生活和工作的城市非昨日可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變得連我們自己都感到陌生。

我們的城市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的城市化進入了一個加速發展的時期,與此相適應,城市化政策也出現了相應的變化和調整。這一時期中國城市化政策的調整主要體現為:由過去實行城鄉分割、限制人口流動轉為放松管制,允許農民進入城市就業,鼓勵農民遷入小城鎮;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積極發展中小城市,完善區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發揮大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引導城鎮密集區有序發展。自此以後,各大中型中心城市的規模擴張及城市建設加速,大中型中心城市實現了率先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增強。隨著深圳、廣州、上海、北京等超大城市的崛起,一批大中城市蓬勃發展起來,迅速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湧現出一批區域經濟中心城市。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鎮在內的相對完整的城市體系。

盡管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城市化發展飽受非議與詬病,但仍然不能否認,以大城市為依托、以增強綜合承載能力為重點,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走有中國特色的城市道路,是符合中國國情國力和中國特殊發展階段的現實選擇,中國的城市改革與發展成就斐然。

目前,中國城市化整體水平已經達到4568%,與世界平均城市化率46%基本持平。據專家初步分析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這就意味著在不遠的將來,中國的城市化率將達到50%以上甚至更高。這個數據表明,中國城市化的趨勢已經勢不可擋。

毋庸置疑,巨大的財富效應早已在城市化的加速實現中凸顯出來。

GDP增長成為幽靈

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化進程之中,一個幽靈——一個叫“GDP”的幽靈——不知道何時起在中國城市競爭的氛圍中遊蕩。在整個中國城市化的進程中,這個幽靈留下了眾多擾亂我們視線的影像。由於一些城市決策者政績觀的偏差,單純追求經濟發展速度和經濟總量,盲目追求GDP增長,成為城市惡性競爭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在珠三角、長三角、西部開發、環渤海、東北振興等國家區域戰略提出之後,中部戰略似乎並不十分起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部已經成為被遺忘的角落。而事實上,深處中國腹地的六省一直處於尷尬境地。什麽原因?由於GDP的增長速度,它們各自都遭遇著不同程度的“成長的煩惱”。

傳說中的“牛郎織女”故事的發生地,國內有6個城市誌在必得;關於“梁祝故裏”究竟在何處,更是有十幾個城市誰都不肯善罷甘休。在新一輪的GDP競爭中,各城市為了爭奪“文化遺產”打得不可開交,可謂高潮叠起。

深圳與廣州的競爭,在國內區域城市的競爭中是最為引人註目的。不管如何,廣州還是在GDP方面超過了深圳,廣州作為華南中心城市,不管是地位還是臉面均被保住了。

徐州、濟寧地域相連,人緣相親,文化相近,且都屬於淮海經濟區範圍。難分伯仲是對濟寧與徐州競爭態勢的較好概括。

新世紀到來之後,隨著城市競爭日益激烈,GDP成為衡量城市發展水平最權威的經濟指標。多年來,中國城市GDP總量前四位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正是這國內城市的“四大天王”,進入新世紀後,以會展經濟為主題的“會”戰全面打響。北京的奧運會、上海的世博會、廣州的亞運會、深圳的大運會等陸續登臺,一時熱鬧非凡,奪人眼球。在這一階段,四城市的GDP隨之猛升。

讓人不能容忍的是,為了追求GDP,很多城市以犧牲環境和資源為代價,來完成城市積累,問題已經嚴重到何種程度,我們不會不心知肚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用能源消費翻一番的代價支撐了GDP翻兩番。專家預計,到2020年,要再實現GDP翻兩番,即便是按能源消費再翻一番考慮,保障能源供給也有很大的困難。

要什麽樣的GDP,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速度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幾乎成為所有中國城市一道難以破解的難題。問題成堆,積重難返,解決問題也難以一蹴而就。中國城市的自我革命何時才能完成,並將盲目追求GDP增長這個“幽靈”徹底驅逐?這個時間表我們尚未確定。

生活在“套子裏的人”能解套嗎?

城市每天在長高,財政收入越來越多,GDP越來越高,但我們不能否認,隨著城市越來越強大,我們愈發感到自己已經成為生活在“套子裏的人”。

由於中國內地的各種城市病在近年來集中爆發,GDP的高增長早已使你我的幸福感越來越少,甚至GDP越高,我們的幸福指數越低。

眾所周知,2010年政府出臺了所謂“最嚴厲的樓市調控政策”,然而國內一線城市房價逆勢而漲,有些一線城市上漲達40%。應該說,這個調控對我們很多希望房價降下來的打拼者是當頭一棒,導致很多人在大城市生活下去的希望變得越來越渺茫,煩惱陡增不少。

近些年來,人們不難發現,全國各地大中小城市都開始了建設高樓的大比拼,各式各樣號稱“第一”的城市建築此起彼伏,不僅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建起了眾多炫彩奪目的摩天大樓,大量的高層建築同時也在南京、天津、武漢等城市紛紛拔地而起。當我們在城市中高樓的辦公室裏環顧四周時,會猛然發現,這個盲目追求雄偉、高大的城市,已經不是宜居的城市。

不難想象,多少年後我們所生活的城市將會更加擁擠不堪,環境、人口、交通以及其他設施的失衡,不僅會給城市帶來無可挽回的損失,我們每個人也會品嘗到大城市病帶來的苦果。

城市化的區域發展差異將長期存在,現實會讓我們面臨抉擇。事實上,規模不大的中小城市更宜居。因為規模不大,排汙量也小,空氣更清新,綠化更充分,環境更優美。同時因為土地稀缺性相對較小,房價可以更為合理,多數人都能買得起房,居住條件和配套設施也可以更舒適合理。因為人口不多,人情味更濃,民風更淳樸。因為城市不大,生活便利,成本更低,競爭壓力小,居民的幸福指數自然更高。

相信本書會對你有所幫助,讓你的選擇更理性一些,摒棄盲目向往大城市的念頭。面對未來創業、生活與就業的選擇,如何趨利避害“解套”,你想好了嗎?

宏觀布局,實證研究,犀利批判

《十二五規劃綱要》特別強調:“要防止特大城市面積過度擴張。預防和治理‘城市病’。”

本書作者采訪過數十位市長、考察過近百個城市並一直專註於研究城市發展與競爭,對城市亂象有著深入透徹的了解,城市定位趨同、功能重復、產業同構、形象單一、千城一面、特色危機、攤大餅式發展、亂用土地等深層次問題,書中多有披露。時至今日,盡管國家“十二五”戰略已經開局,城市發展與競爭的亂象並沒有很大改觀。這些問題給“十二五”城市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不可小覷,不利因素不能低估。書中大量關於城市問題的犀利分析與尖銳批判,希望能夠引起大家的深思和重視。

首先,本書立足宏觀,縱覽全國城市發展全景,以嚴肅和求實的態度來研究和寫作,摒棄了過分追求轟動效應的毛病,既有細致生動的描繪,又有深沈厚重的理論升華,力求刻畫出一幅幅風起雲湧、波瀾壯闊的城市競爭畫卷,展現當代中國城市競爭的全貌。

其次,本書實證性強,有很強的參考借鑒作用。作者以史料加文學描述的方法進行實證分析和研究,收集了中國內地城市在進行發展定位和制定發展戰略,以及城市發展與競爭過程中的大量經典案例,並對中國城市圈的形成與區域經濟的融合進行了分析研究。該書豐富的案例,既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在發展、競爭過程中最受人關註、最為典型的標本,也是目前中國最具參考性的城市競爭MBA案例庫。

第三,本書批判性強,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本書對種種城市亂象提出了切中肯綮的分析批判,是一本抨擊中國當代城市惡性競爭的書,力爭成為中國版的“大城市的死與生”。

城市競爭、城市困局,與你我切身相關。

面對不斷出臺的國家發展戰略,只有具有戰略眼光的投資者才會懂得提前布局股市,在證券市場獲得收益。

機遇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人。城市發展的模式,是我們選擇人生方向的重要參照系,當一個城市有了新的定位、開始實施新的戰略時,你的人生際遇或許會隨之發生改變。

面對城市競爭的勝敗優劣,我們還能事不關己地冷眼旁觀嗎?

也許你我睜大眼睛尋找的各種機遇就蘊藏在裏邊。

或許,你所在的城市曾經因為獨具優勢沾沾自喜而落伍了,你也隨之吃了苦頭,當這個城市開始甩掉帽子輕裝上陣時,相信你再也不會袖手旁觀和無動於衷。

在經濟危機中,為何有的城市衰落,有的城市卻以產業創新讓經濟持續繁盛?對比這些城市的產業布局,怎樣才能降低創業失敗的風險?

上述種種問題的答案你將在本書中找到。

機遇決定命運。當前,美國經濟衰退與歐洲債務危機正在深刻影響著中國的城市化、區域化和全球化,同時也在催化和加速中國城市的建設與改革,加速中國從生產要素和投資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經濟發展轉變。在這種形勢下,中國區域經濟和城市建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大調整期,也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思路決定出路,總結過往的歷史發展規律及經驗,如何建立一個科學、合理並能夠系統體現各城市群、各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指標體系,已經成為促進中國城市實行良性競爭與理性發展的新課題。只有通過對全球化局勢的正確判斷,對自身資源和體系環境的系統分析,確定自身最優的功能定位或發展空間,最充分利用和最佳配置城市周邊的環境和資源,才能最準確地把握機遇和應對挑戰,實現城市最優發展,最大化地創造城市財富和提升城市競爭力。

作者介紹:

汪在滿,湖北京山汪林崗人,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新聞系。品牌戰略專家、財經作家、傳媒策略專家。曾任新華社香港分社《中國市場》雜誌總編輯、《中國珠寶首飾》雜誌總編輯,香港《華商財富》雜誌創始人兼總編輯。現為深圳文博宮藝術品國際交易中心副總經理。 近年來關註中國企業發展戰略、品牌戰略問題,並致力於區域經濟和城市品牌戰略、城市發展戰略的策劃與研究。 主要作品:《大變局中國股市20年》(2010年和訊華文財經圖書大獎入圍圖書)、《中國名牌命運》、《爭霸中國》、《群雕的誕生》。

Views: 4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