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散心:俳句,微型詩,與現代禪詩

讀了第四期《現代禪詩》上南北老師的《禪與俳句,以及現代禪詩》,學到不少知識,也談談自己的一些了解和感受。




俳句起源於日本,有著特定之格式:“每首只有十七字,按五七五的句式排列,並受季語的限制。所謂季語,是指用以表示春、夏、秋、冬的時間用語,也就是顯示季節的語句”(南北《禪與俳句,以及現代禪詩》)。例如松尾芭蕉的《古池》:

“閑寂古池旁,
青蛙跳進水中央,
撲通一聲響。”

以及《蟬》:

“寂靜似幽冥,
蟬聲尖厲不稍停,
鉆透石中鳴。”

都是第一行五個字,第二行七字,第三行五字。第一首中的“青蛙”、第二首中的“蟬” ,都可以代表季節。

但我們現在看到的俳句,也有許多並不滿足這兩個條件,原因有二:

1、從一種語言到另一種語言的翻譯過程中,幾乎不可能嚴格地做到一字對一字。所以有的譯者重形,就通過加虛詞、襯詞的方式保持原來的字數;有的譯者重意,就不太註意字數上的差異。例如松尾芭蕉的《賞櫻》:


“樹下肉絲、
菜湯上,
飄落櫻花瓣。”

也許在日文中是嚴守五七五的,但翻譯過來就沒有了這種形式。

再如上面那首《古池》,網上搜一下,也有很多其它版本:“古池塘,青蛙躍入,水聲響。”、“青蛙躍入池,古池發清響。”、“古池冷落一片寂,忽聞青蛙跳水聲。”、“古池塘呀,青蛙跳入水聲響。”、“古池呀,青蛙跳入水裏的聲音。”、“青蛙一躍,撲通一聲”、“閑寂古池邊忽聞青蛙跳水聲萬籟復歸靜”。除最後一個外,其它都沒有遵守五七五的要求。

(Feature Photo:Tea by Shruti Prasa,500px.com/andcombinations)


2、在日本本土,一些詩人把不守格律的“俳句”仍稱為俳句,也就是說,俳句由格律詩發展為自由詩。百度百科中,稱之為“自由律俳句”,並列舉了日本詩人山頭火的一些俳句:


“懷著平靜的心情長眠於新生的綠草叢中”

“晨空如此清澈,輕雲流動在藍天”

“ 夕陽之光如此美麗,我正慎行,不虛度光陰”

目前我國普通所稱的“俳句”,似乎格律式和自由式兩種都有。前者如溫家寶總理的俳句:“春風化細雨,櫻花吐艷迎朋友,冬去春來早”。再如中國微型詩、中國小詩網等網站,都有專門的“漢俳”欄目,嚴守五七五的要求(不過基本上對季語不做要求)。

後者如南北老師稱何兮的詩“這場雨下得有深度/一只破草鞋雨後綠了”為“俳句式的短詩”(《禪與俳句,以及現代禪詩》)、稱影沈寒水的詩“一身清風明月/滿肚子柴米油鹽”為“具有俳句的特點”(現代禪詩第三期推薦語),自然不是五七五的特點。再有古馬的“星星縮歸針尖/心/縮歸遼闊”,標題為《月光俳句》,也屬後者。




微型詩的定義:除題目外不超過三行,以30字之內為宜(據中國微型詩網站及紙刊)。從中可以看出,微型詩與自由律俳句沒有太大的區別。我曾在第62期《新詩大觀》(2010年)中的“微型詩頁”欄目語中說:

“詩的自由體與格律體,一向是相對而言。對律詩來說,絕句算是自由體;與古風相比,絕句又是格律體。而相對於現代詩來說,古風又都是格律了。所以按我的理解,格律體也即是比自由體多了一重或幾重作者自願遵守的限制。這個限制一般體現為行數、字數、音節、韻腳、平仄等等。


所以相對於其他新詩,微型詩加了不超過三行的限制,就可算格律體。微型詩裏,作者自願加以限制的,也就是微型詩裏的格律體了。寒山石老師在《微型格律詩:一曲曲自由的舞蹈》文中,把微型格律詩從題材上分為漢俳體、小令體、聯語體、格言體、民謠體、排比體、組詩體等。其中形成規模並獲大家廣泛認可的,主要有漢俳。


俳句為日本人受我國絕句啟示所形成的一種格律詩,原有兩種限制:1、句式為575,即第一行5字,第二行7字,第三行5字。2、詩中必須有一個“季語”,即跟季節有關的詞語。流傳到後來,尤其是經過翻譯以後,也出現了不再受限制的自由體,廣義上仍稱俳句。現下較為通用的說法,把遵守575句式的叫做狹義上的俳句,用漢語寫的俳句稱漢俳,並創新出一種353句式的,叫小漢俳。


其實漢俳也好,其它格律體也好,都只是外在的形式,不必也不能刻意強求。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看看,仍能表達我的意思。本文後面所稱的“俳句”,將專指遵守五七五的格律體;自由律俳句,統一用“微型詩”來代替。




現代禪詩,首先是現代“詩”,即現代人用現代語言(對中國人而言,即現代漢語)寫成的詩歌。對行數、字數、音節、韻腳、平仄等等,不做刻意要求。沒有詩意、不是“詩”的僅僅分分行的文字,肯定更不是現代禪詩。其次是現代“禪”詩,要有禪意,“以佛陀的悲憫、無常、平等之心去體察,用禪的空靈、超越、自由思想去悟解”(南北《寫什麽和怎麽寫》)。

“一首真正的現代禪詩,必定是禪和現代詩結合後的呈現。”(南北《真正的現代禪詩》)。不具備禪的精神、禪的意旨的現代詩,當然也不能叫做現代禪詩。


詩的定義繁多。百度詞典中稱“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百度百科中稱“吟詠言誌的文學題材與表現形式”、“詩是一種闡述心靈的文學體裁,而詩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並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的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

“詩歌是一種大的文學樣式,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飽含著豐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語言精煉而形象性強,並具有一定的節奏韻律,一般分行排列”。

舊體詩還有字數、韻腳、平仄、對偶等要求,現代詩(自由詩,或曰新詩)對這些不再限制。加上網絡的興起,發表門檻的降低,近些年很多分行文字都自稱或被稱為“詩”,不免魚龍混雜,泥沙俱下。詩與非詩,還是要以讀詩時的感受、以我們的心來判別。詩要含蓄,要有韻味,有言外之意,有想象空間,有感染力。

《圍爐詩話》中說:“唐詩有意,其詞婉而微,如人而衣冠。宋詩亦有意,惟賦而少比興,其詞徑以直,如人而赤體。明之詩,字面煥然,無意無法

,直是木偶被文繡耳。”如此看來,所謂的“口水詩”,只是木偶而裸體罷了,豈能真正稱之為詩?


禪,是梵語音譯“禪那”的簡稱,其意譯為“思維修”或“靜慮”(百度百科)。張黎說:“禪,就是一種以尋求‘悟’為目的的修行”(《禪為什麽能夠成為世界文化關註的熱點》)。禪源自釋迦牟尼與摩訶迦葉在靈山法會上的拈花一笑,“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但不立文字,也不是完全徹底的“沒有”文字,而是教導人們不要“執著”於文字。非要徹底地沒有文字,也是一種執著。唐僧取經,取回來的也是文字。所以禪有“指月”之說:月在哪兒?用手一指,在那兒。只盯著手指看,肯定看不到月;但沒有手指的一指,不能順著手指的方向去看,也很難找到月亮(比喻,不要死摳)。文字,就是起著手指的作用。禪,就是文字後面的“月”。


所以詩和禪,在表達言外之言、意外之意上,是相通的。“表達禪……的語言形式,莫過於詩”(南北《禪與俳句,以及現代禪詩》)。“詩為禪客添花錦,禪是詩家切玉刀”(元好問)。我在第70期《新詩大觀》“微型詩頁”欄目語中也曾說過:“中國詩學,美到極致還是天人合一的禪的境界”。




古典俳句的關註季節、關註自然,以及短小簡潔的特點,非常適合禪的意境。而禪境也能給詩,給俳句帶來很大提升。如南北所說:“禪與日本俳句的結合,使得俳句能夠在有限的字句中,包涵著無限的內容”(《禪與俳句,以及現代禪詩》)。微型詩保持了俳句短小簡潔這一最大特點,也有利於對禪的表達。

現代禪詩研究會同仁中的南北、何兮、也牛、奧冬、散心、冰河入夢、圖書擁百城,探索成員中的影沈寒水、萬寬、子雨曰、白芷、穗穗等人,都有現代禪微型詩(或說禪意微型詩)作品,並且佳作紛呈,從現代禪詩年刊和網站上都可以看到。例如前面所舉何兮和影沈寒水的詩,再如南北以前的《雞足山短句》和最近的《教場溝短句》中的1、2、3、4、6、7、8,散心、奧冬、影沈寒水和白芷的大量作品,都是其中的代表。


從微型詩裏再細分出的現代俳句,或沿用中國微型詩和中國小詩等網站的說法,漢俳,在現代禪詩這一領域還很少見到。可能是因為它屬於格律詩的範疇,在那幾個網站的創作者、優秀作品也相對較少。這裏面有禪意的,就更是少上加少了。我見過的,有黃棘的《小城黃昏》:


紅日落西山
霞光雲影待夜眠
青燈獨向晚

寫黃昏日落,一燈獨明。而燈有引領、照亮之意,傳燈更象征著佛家傳法。
我早幾年也曾嘗試過,感覺很不好寫,一不小心就有“老幹體”的嫌疑,後來就放棄了。勉強能看的有兩個,附在後面:

微雪飄空中
忽左忽右恍如夢
落地即消融

花艷淺草香
輕風牽著初春來
池靜雲徘徊


推薦人:南北

推薦理由:奧冬在日本俳句、漢俳、微型詩與禪和現代禪詩的關系上,借鑒其他的研究成果,並加入了個人的寫作體驗,這是寫作者個體不可替代的悟知結果。每個人都有,但要完整的用文字表達出來,是很需要一番功夫的。


延續閱讀·禪思秘徑 ~~

雁南飛:《一首詩的簡單形成》
現代禪詩的概念闡釋
禪詩·詩禪·空手把鋤頭
碧青·五月的歌聲布滿天空
楊瑪利 張明正:修練的軌跡
阿城·閑話閑說(23)
甲木木:贏家
陳之藩的《圖畫式的與邏輯式的》
陳繼儒·幽窗小記

Views: 270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May 5, 2015 at 9:25am

何兮·胡楊

我想去沙漠,摸摸那些胡楊

那些站了三千年的守望

像一朵朵燃燒的火焰  

從億萬恒河沙燃燒到天上


張黎推薦語:刀郎的《喀什葛爾的胡楊》是我早年喜歡的一首歌曲。何兮的這首小詩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

Comment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May 2, 2015 at 8:18pm

張黎·晚霞

莫羨慕我的美麗

要知道,這是他對我最後的吻


推薦人淡空:此詩表現的內容已遠遠超過了其形式所一般承載的能量——這,就叫禪詩。有許多未出場的語言,被讀者聯想著,感覺著,品味著——
因“最後”而完美,只因“唯一”,而豐滿。——妙不可言。

Comment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May 2, 2015 at 8:16pm

雲·張黎

因羨慕小鳥

雲團分散成無數小塊


並借助風的力量


做飛翔狀


推薦人黃春祥:用自然、精短的語言,傳達了禪者向往簡單、自由的生活情趣。

Comment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May 1, 2015 at 10:58am

朱楓·《池邊觀水》

幾朵白雲飄在水裏

一群小魚遊在天上


推薦人張黎 : 雲是天上的遊魚,魚是水中的浮雲。

而當水天相映,雲便是魚了,魚也便是雲了。精妙絕倫!

Comment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May 1, 2015 at 10:57am

怯情·無題

不經意間

多少事件正在發生 

貼著地面的紫色小花

悄然開了


推薦人奧冬 :忙於追逐名利的現代人,有多少還能注意到貼著地面的小花的開放?看到的人,又有多少會把它當成一件事?而對於花來說,生長、開放就是它的生死大事。花開,是對生命的慶祝。欣賞花開,也只有真正心靜的禪者才能做到。

Comment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May 1, 2015 at 7:41am

散心·你 

一株水草,在海底

深深的

搖動太陽


推薦人奧冬:水草與太陽相比較,何其弱小。但水草在海底搖搖擺擺,何等逍遙;這時節太陽照來,相互映襯,灼灼生輝,又是何等自在。能做到實際中的逍遙自在,便是生活禪。

Comment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May 1, 2015 at 7:23am

張黎·後來 

------後來

後來故事就漸漸結束

後來我就變成了一頭白髮 

變成了夕陽中的一幅畫面

變成了一堆泥土

------後來

從泥土中長出小小的草來

從小小的草上開出小小的花來

聽,聽那花兒低低地在唱

唱著我曾寫給你的那首歌謠


推薦人也牛:生命是短暫的,“之前”和“後來”有多少劫?我們不知道。但詩人說

“聽,聽那花兒低低地在唱/ 唱著我曾寫給你的那首歌謠"。永恒中包含著一瞬,一瞬中也包含著永恒,“萬古長空,一朝風月”愛是不朽的。呈現的是本我和愛之美!

另外,此詩透脫,朗潤。讓我們品賞到詩人人品和詩品的高潔。情文並茂,美不勝收

Comment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April 30, 2015 at 1:02pm

對一場大雪的描述(外一首)/ 文:驚濤拍案

寒冷只是一種表象,
當風吹來雪的消息

整個天地,都是安靜的
  
一場大雪,在向往的來路上推進
看不到的美,還在空中醞釀
你可以大膽設想,昏沈沈的雲朵
正在空中艱難地搬運著
那些大如席的雪片,一個澄明的
世界,就要悄悄到來
  
期盼是一種假設,更是一種夢想
一場大雪,像一場大愛一樣
更容易令人心馳神往
所有的人都知道,只有愛你的人
才會原諒你的不足,包容你的
欠缺,讓一個人冰清玉潔
是多麽不易
  
在雪野的版圖上,你學會了愛,就學會了
給寒冷的冬天,悄悄下一場
奇妙無比的大雪
  
《旅途》
  
在路上,你對一只螞蟻微笑
所有的草木,就會對你
輕輕頷首
  
如果你敞開心扉,飛入的蝴蝶
會是你朝思暮想的那個
一個美妙的替身
  
你開口說的每一句話,都會被風
帶到雲朵裏檢驗多次,再借一滴毛毛雨
淅淅瀝瀝地還給你
  
無論開始還是結束,在路上
你的言談舉止,都有一個
匪夷所思的影子


點評:一切哲學和宗教及歷史和現實都在證明這個世界是充滿罪惡的,是醜陋不堪的。那是因為這個世界的人,包括我們每個人自己都在內,只不過是進化到扔掉了尾巴的因為有智慧而又愈發險惡的猴子。人把動物的本能帶入社會,生存競爭中優勝劣汰適者生,令苦海無涯。面對這樣的世界社會人生,人們在無奈中應取什麽樣的態度來對待這個世界社會和人呢?

首先是堅持不懈建立幸福的假說,就如詩歌的第一首第三節開頭所寫的:“期盼是一種假設,更是一種夢想/一場大雪,像一場大愛一樣/更容易令人心馳神往”。作者在冥思苦想中,受到寒冷的冬天的“大雪”的啟發,呼喚“愛”和“包容”的美。因為你別無選擇!萬惡的社會和有九條性命的貓一樣,是砸不爛打不死的。

對於社會中的人呢?怎麽樣去對待?詩歌一首三節繼續寫道:“所有的人都知道,只有愛你的人/才會原諒你的不足,包容你的/欠缺,讓一個人冰清玉潔/是多麽不易”。弗洛伊德及榮格的心理學理論對人的本質的認識是科學的,這個理論給“性善論”50分,另50分留給了“性惡論”,並使得基督教的“原罪說”也頗有幾分光彩,就是人是集善惡於一身的動物,所以只好用善抑制惡,用“愛”“包容”“不足”和“欠缺”!舍此,我們還有別的選擇嗎?沒有。

回到詩歌的開頭。我們所生存的世界就如冬天:寒冷、北風、大雪!我們就當“寒冷只是一種表象”吧,請看,當“風“吹來”“雪”的消息,“整個天地,都是安靜的”可愛。詩歌接著寫道:“一場大雪,在向往的來路上推進/看不到的美,還在空中醞釀”。我們通常痛恨烏黑的雲朵,也大可以不必這樣,事物總有它的反面,“你可以大膽設想,昏沈沈的雲朵/正在空中艱難地搬運著/那些大如席的雪片,一個澄明的/世界,就要悄悄到來”。這就是世界的辯證法:惡中有善、醜中有美。恨能起什麽作用呢?還是“包容”和“愛”吧!

對一個人來說,你應該怎麽辦呢?請看一首的結尾:“在雪野的版圖上,你學會了愛,就學會了/給寒冷的冬天,悄悄下一場/奇妙無比的大雪”。就是你應該受到“雪”的啟發,“包容”和“愛”這個世界吧!

人生中要“包容”和“愛”還有什麽理由嗎?有。請看第二首《旅途》。“在路上,你對一只螞蟻微笑/所有的草木,就會對你/輕輕頷首”。你以慈悲為懷,敬畏愛撫卑微的生命,你會得到同樣的回報。不要高高在上,其實你也是一個卑微脆弱的生命。同時愛要發自內心的真誠,回報才會更大。所以詩歌繼續寫道:“如果你敞開心扉,飛入的蝴蝶/會是你朝思暮想的那個/一個美妙的替身”。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皮格馬利翁效應”,你真誠的愛上墻上的一個美女圖畫,說不定有一天她就會真的從畫兒面上走下來,扶持你,做你的貼心愛人,來回報你的愛啊!這樣,你還要謹慎你的每一個言談舉止:“你開口說的每一句話,都會被風/帶到雲朵裏檢驗多次,再借一滴毛毛雨/淅淅瀝瀝地還給你”。不是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嗎?這是真的,因為確實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無論開始還是結束,在路上/你的言談舉止,都有一個/匪夷所思的影子”。所以你要修行,你要超出常人,你才能真正懂得“包容”和“愛”的意義和盡可能地把它做到盡善盡美。

驚濤怕岸的這一組兩首詩歌思想意蘊的深厚及藝術手法的精湛,都令人嘆愛。

Comment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April 30, 2015 at 12:47pm

也牛·訪靈巖寺

暴雨過後 

進山的苔綠一塵不染
洪水 把一座獨木橋
鎖在了山腰
頭頂上的靈巖寺
門開著 遠遠望去
一只白蝴蝶
正飛出來

我知道 禪房前
一池經年的睡蓮已經醒了

《訪靈巖寺(二首)》,另一首題目《木魚》。我覺得要真正領悟好這兩首小詩,需要有一些(點)關於佛教以及禪宗的藝術思維方面的知識。譬如佛教的“四諦八苦”;譬如禪的靜觀與藝術直覺——凝神冥思,窮觀極照,能脫盡塵滓物我相通;禪的活參與藝術想象——拈花微笑,遷想妙得,可得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如此讀來便可“青青翠竹,總是法身;燦燦黃花,無非般若”,山水萬物,都成佛光禪影。否則停留在詩歌的字詞表面來讀,一幅優美的風景畫,自然是躍然紙上,令人忍俊不禁,但其中諸多意蘊,恐怕會掛一漏萬,難得詩歌的真詮。

詩歌的描述順序是由近及遠,這一遠一近,由中間的“洪水 把一座獨木橋/鎖在了山腰”隔開。我們可不可以認為作者是在用了隱喻象征及暗示的新詩手法?“洪水”是不是就是佛教的“苦海”?“獨木橋”是不是就是“泅渡”人生出苦海的“船”?佛教的“四諦”中有“苦諦”,“苦諦”中有“八苦”,“八苦”中有的是人生本身的,有的是來自自然的,有的根源於社會的名利欲。人生苦海無邊。“晨鐘暮鼓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迷路人”!但是深陷苦海中掙紮的人們,究竟有幾人能自拔和被泅渡呢?盡管“獨木橋”那邊的“門”是開著的。這應該是作者的思考,也引起我們的深思。

近處:“暴雨過後/ 進山的苔綠一塵不染”。我們知道,真正的“暴雨”過後,人們要收拾災害現場,很難有什麽閑情逸致,進山賞玩寺廟的風景吧?那麽這裏的自然的“暴雨”可不可以是人生中社會災害的某種象征?比如一場經濟政治的利害導致的人際間的傾軋,完全可以讓一個人死去活來啊!痛定思痛,覺悟中人“進山的苔綠”那才會是更加“一塵不染”啊!

遠處:“頭頂上的靈巖寺”遺世獨立天堂般逍遙自在。“ 門開著 遠遠望去/ 一只白蝴蝶/正飛出來”。這裏有意味兒的“門開著”,如果有僧人進出,看得見在情理之中。“蝴蝶”在門口飛進飛出被看得見,就不大符合情理,“蝴蝶”那麽小,是很難看得見的。感覺這裏是那種寫幻覺的手法被作者運用,是作者進而從“莊周蝶夢”的角度在深度的審視著人生。

詩歌的最後一節就是在直截了當的寫“想象”了。“我知道 禪房前/一池經年的睡蓮已經醒了”。小詩結尾的“一池經年的睡蓮已經醒了”覺得多做一點解釋,才能更深入的觸摸到詩歌的最高意蘊。高雅清秀與“自然純樸”融合在一起的蓮花“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潔身自處,傲然獨立。特別是在印度人那裏,更非一般草木,而是聖花,是印度人思想的象征:在靜默的沈思冥想中獲得人生的真諦。你看,那端坐在蓮花座上的蓮花雕像,寧靜安詳,似乎在說:讓一切都靜謐下來吧!詩中對蓮花的凝神沈思,是那種內心的反觀即窮觀極照,也正是作者所要表達的對恬淡之美的贊譽和向往,渴望擺脫塵世的煩擾,跨進超凡脫俗清心寡欲與世無爭的禪意的梵我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吧?

Comment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April 30, 2015 at 12:44pm

也牛·訪靈巖寺

暴雨過後

進山的苔綠

一塵不染

洪水

把一座獨木橋

鎖在了山腰

頭頂上的靈巖寺

門開著

遠遠望去

一只白蝴蝶

正飛出來

我知道 禪房前

一池經年的睡蓮  

已經醒了


推薦人南北 :
所謂的詩情畫意,無非是一種作者借助現實的細節,發揮想象的能力,營造出一種富有思考空間的境界。也牛這首詩,就是借助一場雨後的鏡像,展開對於一座寺院的想象。我認為,很成功。特別是最後一段,有寓意,很傳神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